鲴鱼的分类及垂钓方法(精髓)
黄尾鲴鱼钓法几种经典战例

钓黄坂子(黄尾鲴鱼)技法交流,请大家讨论,谈谈心得!黄尾鲴鱼,南北地方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梢等,属鲤科,鲴鱼鲴亚科。
它的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
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
黄尾鲴鱼味鲜肉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之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尾鲴在水底的冲劲有如一斤多的鲤鱼),给人以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因此一直是广大钓鱼爱好者钟情的对象鱼之一。
但垂钓黄尾鲴的难度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
我近两年来一直喜欢与黄尾鲴打交道,总结了不少实战经验,现特别献与同好之钓友。
一、黄尾鲴的习性黄尾鲴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这些年来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养殖塘里也能见到其踪影。
黄尾鲴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两年可长至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习性是春秋浅水、夏入深潭。
黄尾鲴食性杂,多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藻类等为食,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虽说黄尾鲴一般在0℃-38℃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既适低温又耐高温,但它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水温变化密不可分。
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就是指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正是黄尾鲴为了产卵需要大量进食的时期。
所以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
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
其实,夏天黄尾鲴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
黄尾鲴习性生理特征以及钓法

黄尾鲴习性生理特征以及钓法一:黄尾鲴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简介黄尾鲴,当地称黄鲴鱼,国内也有称黄尾、黄姑子、黄梢等。
属于鲤科。
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
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
属于中小型鱼种,就本人钓获的黄尾鲴一般都在半斤以下,最大见过一斤左右的。
但是力道、冲劲非常的足,3两-半斤的黄尾鲴的冲劲不亚于一斤的鲤鱼。
黄尾鲴在水库喜欢群体觅食,一般用嘴角的角质挂取石缝、瓦砾、乱石上的青苔、藻类植物。
也有时觅取水库中上层的浮游生物。
因此在养殖黄尾鲴的水库,水质非常的好。
就我们县的这个水库,因为水质好,现在是我们县的生活用水。
黄尾鲴,特别的耐高温,在大太阳天垂钓往往能见到钓位前方水底下一群群的鱼群反着白光,没错那就是黄尾鲴,但是把它钓上来可不是一般的难。
为什么?因为他的嘴小,半斤多的鱼,嘴巴竟然只能刚好塞进去一支烟。
这还不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嘴巴,上唇突出,属于天包地,在吸食的时候往往还未开始吸食,上唇就碰到了子线,造成浮漂假动作的产生。
这时候扬竿,就绝对是空杆。
二:钓法:弄清楚了黄尾鲴的生活习性,跟生理特征,加上台钓的灵活性、可调整性。
钓黄尾鲴就变得简单多了。
在调钓上选择调灵钓钝,让子线适当的弯曲。
这样的话是为了黄尾鲴这狗ri的天包地的嘴巴吸食更方便。
抓口抓清晰的顿口一般浮漂下去2目-3目一般就是标准的正口。
假设轻微的下沉或者上升都不适宜扬竿。
本人在7-10月份那几个月,几乎去专门钓它。
饵料,因为黄尾靠刮食藻类、青苔,或者浮游物为食,因此饵料可以选用藻腥味的饵料,或者粮食本味的饵料。
藻腥味如:丸九海藻一公斤,本味如:纯谷物。
饵料适合拉饵,不适合搓饵,要求拉出的饵料小而圆,软,比重轻、不挡口为上。
钓到口稀后,需要赶紧及时的用雾化快的饵料抛满竿重新诱鱼。
这是黄尾的常规钓法。
但是在有些时候黄尾不下底的情况下,你需要钓半水,怎么钓?水深2米到2米5。
浅谈如何垂钓黄尾鲴

浅谈如何垂钓黄尾鲴1对黄尾鲴习性的认识1.此鱼可以在水质良好的江河、湖泊和水库自行繁殖生长并形成种群。
2.此鱼爱群聚,生长慢,一龄鱼可达150~200克,两龄鱼仅500克。
3.食性杂,常以水生虫类和水底石块上附着的藻类为食。
春秋喜爱浓腥略有藻味的饵料。
4.口腔是一个开口向下,横着生长的“一”字形,非常小。
1千克的黄尾鲷,这个“一”字的宽度不足1厘米。
2调钓方法1.钓离底。
调高目钓低目,钓离层为主兼顾钓底。
抓口的方法为见到标准的下顿信号就提竿。
在钩线细小时打中正口的机会颇多。
2.正常钓底。
调平水,钓高目或正常目,稍放一放下顿信号,抓上顶后的下顿。
这种钓法针对较大体型的黄尾鲴也效果颇佳。
3钓黄尾鲴的钓具1.钓线。
打离底和正常钓正口,都是鱼钩正常进入鱼的口腔。
这种钓法主线不太讲究粗细,考虑到需要钓其他大鱼,一般选用1.5~2.0号。
对脑线的要求比较高,脑线一定要用尽量细的。
根据对鱼情的了解,并考虑到垂钓其他鱼种时,需要有一定的成功率,脑线一般选用0.4号以上,最大不要超过0.8号。
黄尾鲴体型健美冲撞力强,对细线的结节强力要求特别高。
市场上有的高端钓线往往具有挺实、不易卷曲的特点,非常适合钓快鱼,但结节强力略低,不大适合钓这种鱼。
2.鱼钩。
黄尾鲴的嘴小,一定要用小钩来适应它。
4号袖钩、钩条较粗的3号和3.5号袖钩比较好。
有些钩门较宽的鱼钩,不大适合钓这种鱼。
3.鱼竿。
一般选用3.6或4.5米手竿,根据钓法不同选择软硬度。
正常钓离底或钓底,吃正口,鱼竿一定要偏软,以便鱼中钩后,能及时弓住大鱼。
4.鱼饵。
可以钓黄尾鲴的饵料挺多,春秋时节喜爱吃浓腥淡藻腥的,饵团调制得黏一些。
如果确信窝里有鱼,饵团一定要上得很小。
4钓黄尾鲴的其他小技巧1.确定钓黄尾鲴的时机。
黄尾鲴生活的自然水体一般较大,同时伴生有各种大体型的鱼类。
只有在确信窝子里有黄尾鲴时我们才可以改用小钩细线,搓或拉小饵。
确定窝里有黄尾鲴的特征是:知道水库过去有黄尾鲴;没有小杂鱼信号,经常出现标准的下顿信号提竿却不中鱼。
水库钓鲴鱼(黄尾鲴、银鲴)实战经验

水库钓鲴鱼(黄尾鲴、银鲴)实战经验2015年5月24日周日,应钓友邀请去一水库钓鲴鱼。
鲴鱼以前除了钓过黄尾鲴之外,就没有钓过其它的鲴鱼类。
今天去水库钓鲴鱼,说不是黄尾鲴,那应该是银鲴。
车七弯八拐,跑了好几十公里的山路,终于到了水库,也开启了水库钓鲴鱼之旅。
一、纠结的水库钓鲴鱼的上午却没有想到今天的水库钓鲴鱼之旅一波三折。
找好钓位,随行的几位钓友都挨得不管,大约就五米左右。
但是刚开始垂钓不久,却感觉到头晕。
我所一会晕得太厉害就准备去车上休息一下。
结果一到车上靠背躺下,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稀里哗啦吐了一阵子,感觉稍好一点,但是地也不能动身,晕晕呼呼的直到第二次吐出来。
随行钓友终于听到我这边的动静,赶紧上来。
其中一位钓友家人有学医的,说我这症状是因为淋雨寒了胃,用薄毛衣捆着额头,喝了些水,吃了点饼,继续休息。
等到一点,水库老板送饭来之时,头晕症状好了很多,只是肚子饿得厉害,免强让自己吃了大半碗饭,继续休息了半小时。
钓友们说上午的战况并不是很好,只钓到这尾鲴鱼。
不过下午天气好些,估计能出鱼。
于不也不管自己身体还很虚弱,回到了钓位。
二、水库钓鲴鱼之旅并不顺利上午基本上没钓到鱼,于是重新打窝。
窝子用的来得快5号颗料,因为他们这边都打这个。
但是无数的白条来吵闹。
这里不敢钓底,因为水底全是石头,钓底必定挂钩。
隔壁钓友在挂了三幅钩子之后就再也不敢钓底了。
于是我调漂钓离底大约15公分左右。
但是仍然是白条吵得厉害。
可是对面的钓友已经频频上鲴鱼了。
看他们在这水库钓鲴鱼乐不可支的感觉,自己感觉应该去看看。
三、去对面学习水库钓鲴鱼经验去到对面之后,发现他们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钓点的距离。
我在这边用的3.9米竿,钓大约4米的位置,水深大约2米。
而这边的钓友大多数居然用的3米竿,直接钓面前2米多的位置。
然后我问他们为什么钓这么近。
他们说:在这水库钓鲴鱼,只钓2米左右就可以了,远了,白条太吵了。
于是赶紧回到钓位,又在2米左右的位置打下窝开钓。
库钓黄尾鲴详解

库钓黄尾鲴详解黄尾鲴,俗名黄尾、黄片、黄尾刁,体长稍扁,头小,身体呈银白色,尾部呈橘黄色,体长最大可达40厘米,体重最大可达一斤。
在我国的华中、华南地区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均有分布,种群数量庞大。
黄尾鲴味道鲜美、生长迅速、食性广泛。
更吸引人的是它野性足,爆发力强,所以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偏爱做钓黄尾鲴,中鱼之后手感极佳,惊险刺激。
但是很多初钓黄尾鲴的钓友由于不了解这种鱼,在做钓过程中经常有口打不到或是将鱼锚上来的,很难有好的收获。
以下我将详解如何钓好黄尾鲴。
黄尾鲴的习性想要钓好目标鱼种,首先就要了解这种鱼的生活习性。
黄尾鲴主要以水中微生物、昆虫、藻类、草屑为主要食物来源,食性很杂,一年四季皆会进食。
多生活在水质干净的宽广水域,属于底栖鱼类。
喜欢群居,趋氧性强。
黄尾鲴有个明显不同于其他鱼类的特点:口腔朝下,下颌拥有发达的角质层似剃刀一样用来刮取食物。
黄尾鲴做钓时段虽然黄尾鲴一年四季皆会进食,但也有强弱之分,水温在24摄氏度左右时是黄尾鲴进食欲望最强的时候,所以在南方4月至11月最适合钓钓黄尾鲴。
而这个时间段中又有三个时点是做钓黄尾鲴的黄金时间:4月春季、6-9月夏季的夜间、11月秋季。
春季正式黄尾鲴繁衍产卵的季节,为了保持充足体力黄尾鲴会大量进食;夏季南方温度高且闷热白天很多大鱼种都不会开口进食,而且白天容易招引小杂鱼,但是到了晚上水温下降到适宜温度,周边一切安静无声,此时黄尾鲴便会靠边寻找食物;秋季秋高气爽温度适宜,水体溶氧量高,并且黄尾鲴因为需要存储脂肪过冬,在此时会大量进食为过冬做最后的准备。
如何选钓位无论钓什么鱼,选择一个正确的钓位往往成为了钓鱼最关键的因素。
钓黄尾鲴也不例外,根据黄尾鲴的习性通常选择岩石陡坡、铧尖缓坡、大坝等容易生长藻类、青苔和掉落昆虫的地方聚集。
或者选择河湾无风的地方,湾内无风往往可以滞留大量黄尾鲴喜爱的食物,并且由于黄尾鲴口型小吃口轻,无风便于观漂。
钓位标点线组搭配黄尾鲴的身体特性(嘴小,吃口轻)决定了我们在选择线组上必须要'小',线号要小、钩号要小、浮漂要小。
鲴鱼的钓法和饵料

鲴鱼的钓法和饵料鲴鱼,又称白鲌,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河流和湖泊中。
钓鲴鱼可以是一项有趣的垂钓活动,但成功的钓鱼需要一些技巧和了解鲴鱼的习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鲴鱼的钓法和饵料的信息:鲴鱼的习性:在钓鲴鱼之前,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是很重要的。
鲴鱼通常喜欢在深水中觅食,它们是底栖鱼类,常在河床或湖底寻找食物。
它们喜欢食用底栖生物和腐肉,所以选择合适的饵料对成功的钓鱼至关重要。
饵料选择:鲴鱼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饵料都会产生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饵料选项:1. 虫类饵料:蚯蚓、蚂蚱、蛆虫等都是受鲴鱼欢迎的饵料。
它们通常易于获取,并且在吸引鲴鱼方面非常有效。
2. 鱼肉饵料:鱼肉或鱼饵也是很好的选择,因为鲴鱼是肉食性动物。
你可以使用鲤鱼肉、鳝鱼或其他鱼类的碎片作为饵料。
3. 粒状饵料:玉米、面粉团或蒜蓉味道的粒状饵料也可以吸引鲴鱼。
这些饵料可以用来制作饵团,然后用作饵料。
4. 气味饵料:鲴鱼对气味敏感,因此香味浓郁的饵料也很受欢迎。
一些垂钓商店出售添加了调味品的饵料,可以吸引鲴鱼。
钓具和钓法:钓鲴鱼通常需要较重的钓具,因为鲴鱼可能相对较大且有一定的抗拒力。
以下是一些通常用于钓鲴鱼的钓具和钓法:1. 鱼竿和鱼线:使用中等到重型的鱼竿,以应对潜在的大型鲴鱼。
鱼线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应对鲴鱼的抵抗。
2. 鱼钩:选择足够大的鱼钩,以容纳你选择的饵料。
钓鲴鱼时,通常使用固定式钓钩,而不是旋转式的。
3. 浮漂:使用浮漂有助于你观察鲴鱼咬钩的迹象,因为鲴鱼可能在水下一动不动。
4. 沉降物:你可能需要一些沉降物,如铅坠或其他重物,以确保你的饵料保持在水底附近,这是鲴鱼通常出没的地方。
5. 钓法:通常,你会将饵料放在鱼钩上,然后将其悬挂在水下的适当深度,以吸引鲴鱼。
观察浮漂,一旦它下沉或有其他迹象,就可能是鲴鱼咬钩的时候。
时间和地点:钓鲴鱼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清晨和黄昏时分,因为这些时候鲴鱼更活跃。
选择钓鱼地点时,考虑到深水和有较多植被的地方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鲴鱼的分类及垂钓方法(精髓)

鲴鱼的分类及垂钓方法(精髓)各品种鲴鱼垂钓手法(精髓)一、什么是鲴鱼鲴鱼是一种底栖类鱼种,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
其中黄尾密鲴俗称黄鲴鱼,也称黄尾、黄姑子、黄梢、黄白等。
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
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也有呈桔红色。
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
黄尾鲴在自然水域亦有生存,就是对水质要求较高,但在汛期,也会在较为浑浊的水质中出现。
黄尾鲴特别耐高温,在大太阳天垂钓,往往能见到钓位前方水底下,一群群的鱼群反着白光,那就是黄尾鲴在群聚。
二、鲴鱼经济价值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广东河源市源城区黄尾鲴10元/斤;江苏盐城市大丰区黄尾鲴8元/斤。
鲴鱼的品种与产地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此价格仅供大家参考,具体应以实地为主)三、鲴鱼生活习性鲴鱼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的中下层,其中银鲴和黄尾蛔多栖息于江河的中上游水段,细鳞斜颌鲴栖息于下游,圆吻鲴常栖息于上游。
冬季在深潭越冬,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
鲴鱼以自然水域中固有的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和水生昆虫为主食。
四、鲴鱼分布范围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
多分布于亚洲,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
五、鲴鱼品种分类及垂钓相关事宜黄尾密鲴黄尾密鲴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等,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点。
1.形态特征黄尾密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
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
钓鱼技巧:钓黄尾鲴最佳饵料及配方

钓黄尾鲴最佳饵料及配方黄尾鲴是鲤科鲴属淡水鱼类,俗称黄尾鱼、黄姑子、黄片鱼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江河、湖库等水体的中下层,常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藻类、腐殖质、高等植物碎屑等,接下来来讨论下钓黄尾鲴最佳饵料及配方!一、摄食习性黄尾鲴是杂食性鱼类,鳃耙排列紧密,下颌角质边缘发达,喜在水底刮取硅藻、丝状藻等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等,亦摄食浮游动物、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昆虫及幼虫等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时可投喂麸皮、米糠、禽畜粪便、膨化颗料饲料等。
二、自然饵料钓黄尾鲴可以用自然饵料,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米饭、发酵麦粒、嫩玉米粒或发酵玉米粒等素饵,其二是蚯蚓、红虫、面包虫、沙蚕等荤饵,其中夏、秋等气温偏高的季节用素饵钓黄尾鲴的效果相对较好,而春、冬等气温偏低的季节则建议用荤饵。
三、商品饵料钓黄尾鲴可以用商品饵料,所谓商品饵料是指饵料厂商加工并包装好的粉状饵料,例如龙王恨旗下的野战蓝鲫、化氏旗下的化氏大黄尾、钓鱼王旗下的疯钓鲫、老鬼旗下的九一八等商品饵料均可钓黄尾鲴,若是黑坑或竞技钓还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原塘颗粒。
四、自制饵料钓黄尾鲴可以用自制饵料,所谓自制饵料是指钓鱼人自己动手做的饵料,事实很多钓鱼高手都是用自制饵料钓鱼的,例如麦麸、米糠、面粉、玉米渣等都可用来自制黄尾鲴饵料,为了增强饵料的诱鱼效果还要适量添加些虾粉、骨粉、红虫粉、鱼粉等。
五、经典配方1、配方一:野战蓝鲫40%、九一八野战篇40%、腥版速攻2号20%,可搓可拉,搓饵饵水比1:0.8,拉饵加10%拉丝粉、饵水比1:1。
2、配方二:库战黄尾鲴40%、九一八野战篇40%、速攻2号20%,可搓可拉,搓饵饵水比1:0.8,拉饵加10%拉丝粉、饵水比1:1。
3、配方三:化氏大黄尾40%、4#鲫40%、新四季20%,或化氏大黄尾60%、6#鲫20%、新四季20%,饵水比1:0.6~1:0.8搓饵钓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品种鲴鱼垂钓手法(精髓)一、什么是鲴鱼鲴鱼是一种底栖类鱼种,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
其中黄尾密鲴俗称黄鲴鱼,也称黄尾、黄姑子、黄梢、黄白等。
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呈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
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也有呈桔红色。
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
黄尾鲴在自然水域亦有生存,就是对水质要求较高,但在汛期,也会在较为浑浊的水质中出现。
黄尾鲴特别耐高温,在大太阳天垂钓,往往能见到钓位前方水底下,一群群的鱼群反着白光,那就是黄尾鲴在群聚。
二、鲴鱼经济价值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广东河源市源城区黄尾鲴10元/斤;江苏盐城市大丰区黄尾鲴8元/斤。
鲴鱼的品种与产地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此价格仅供大家参考,具体应以实地为主)三、鲴鱼生活习性鲴鱼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的中下层,其中银鲴和黄尾蛔多栖息于江河的中上游水段,细鳞斜颌鲴栖息于下游,圆吻鲴常栖息于上游。
冬季在深潭越冬,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
鲴鱼以自然水域中固有的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和水生昆虫为主食。
四、鲴鱼分布范围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
多分布于亚洲,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
五、鲴鱼品种分类及垂钓相关事宜黄尾密鲴黄尾密鲴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等,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点。
1.形态特征黄尾密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
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
体长为体高的3.2~3.6倍,为头长的4.4~4.8倍。
头长为吻长的2.7~3.7倍,为眼径的3.7~4.7倍。
下咽齿3行,主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
鳃耙47~51,短而侧扁,呈三角形,排列紧密有。
胸鳍不发达。
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
臀鳍较小,有9~11根分枝鳍条。
尾鳍分叉,上下叶近相等。
侧线前部弯曲,后延至尾柄中央。
鳞较小,侧线鳞63~68。
肛门靠近臀鳍,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于细鳞斜颌鲴。
体色背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
2.生活习性黄尾密鲴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层,尤其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会浮上水面而出现"浮头"现象。
生存水温5℃~38℃,最适生活温度16℃~30℃。
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水温18℃~25℃;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在3mg/L 以上,当溶解氧含量低于1.5mg/L时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适应pH范围在6.0~8.5,最适pH6.8~7.5。
3.食性与生长黄尾密鲴属杂食性鱼类,食性特点偏于植物性,主要食物以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藻类为食,摄食方式以下颌角质边缘刮取。
仔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长达3cm以上转食附生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有机碎屑以及一些底栖生物。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常栖息于水体下层,刮取有机碎屑、腐殖质及水体中的附生藻类等,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如米糠、麸皮、菜籽饼和配合饲料等)。
若与其它鱼类混养,放养量适中时可不必增加投喂饲料,只靠其它鱼类摄食的剩余饲料残渣和天然饵料生物即可。
4、垂钓时机气温较冷的月份,黄尾巴很少咬钩。
而在四五月份、江南一带小麦成熟时,它们集群,溯游到浅滩产卵,这个时节是一年中垂钓黄尾鲴的头个黄金季节,北方则因为气候上的差异会有所推迟。
到了夏季,也是比较适合钓黄尾,只是白天太热,出钓时间最好选在高温天的晚上,也是钓黄尾巴的好时机。
立秋后(南方十月、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肥硕的黄尾鲴为过冬,必须要补充营养,这时又是一个最佳垂钓时期。
鲴鱼对水温的适应性很好,和鲫鱼差不多,但是它对溶氧量和水质非常敏感。
所以,快要下雨,尤其是一丝风都没有的时候鲴鱼是绝对不开口的。
另外,大雨过后涨浑水的时候也很难钓到。
最好的天气是1、2级北风,气温15-25度,气压1000-1010,钓早晚气温相对比较低的时间段。
5、垂钓实施a、选择钓位选择一个好的钓位,对垂钓黄尾鲴来说非常关键。
原则上应根据黄尾鲴的生活习性,选择黄泥坡、坝基下、乱石堆、华尖、陡岩、深浅交汇及库内大弯处。
陡坡优于平地,泥坡优于岩坡;而在黄尾鲴产卵期,沙土混合的缓坡则为最优的钓点。
不过,随季节的变化,钓位的选择也略有差异。
每年清明节前,可找向阳、陡坡、水底有乱石杂物、水深1.8—3米且不太挂钩的地方。
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深浅结合处、坡度较平缓等水深在1.2—1.5米的钓点下钩。
初夏、秋季,阴天时钓浅;仲夏,晴天亦可钓深水。
b、如何打窝窝里饵料不足时,鲴鱼因为脾气暴躁不愿意久等而离去;窝子也不能做大,否则这些好动的家伙吃饱了也会扬长而去,因此开始做窝时不要一次投足,拳头大的两团就行了,窝料要松散不要攒紧,以制造雾化效果,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撒上两团窝料,这点很重要。
c、配备钓具黄尾鲴虽然属中小型鱼类,但中钩的瞬间冲劲儿十足。
竿子太硬,容易断线跑鱼;竿子较软,又不能轻易抄之入护。
因此在钓竿选用方面,要结合鱼的大小和挣扎力定调性。
通常我钓150克以下的黄尾鲴,多选用三七调竿;对付200克以上的,常使用二八调竿。
钓竿长短也要适宜。
竿子太长会造成扬竿过迟,以我的经验;水浅、鱼小,用十二尺竿;水深、鱼大,用十五尺亦足够。
钓线选择方面,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根据鱼情配置0.5---0.8号;子线也应使用结节力强、有一定伸缩性的优质线,以0.3---0.6号为主,长度12---18厘米为宜。
钓线选择同样要视水温高低、鱼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只要主、子线能承受住鱼的拉力即可。
浮标的选择,要依据天气的变化和鱼情的快慢而定;鱼摄食强烈时,选择标身适中、翻身快、稳定性强的2—3号硬尾标(11—13目)或软尾标;鱼开口小时最好选用细长身、短碳脚、细长硬尾的灵敏度较高的小号浮标,这样可以有效放大鱼咬钩的信号。
鱼钩的选择方面,由于黄尾鲴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就饵表现轻微(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所以用钩不能大,4号左右袖钩比较适合它吸入口;双钩距正常在两个钩左右为宜,如果鱼的密度大、个体又大时钩距要适当加大,可以增加中双尾的机会。
另外,所选鱼钩要具备一定的锋利度(刺鱼快)和坚韧性(要能抗住黄尾鲴的冲力),这样才能减少鱼脱钩。
d、配置钓饵钓饵一直是众多钓友关心的话题,根据鱼的食性、季节、水温变化合理搭配鱼饵,是提高黄尾鲴钓获量的重要因素。
黄尾鲴主要以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青苔,或者浮游物、水生昆虫为食。
成鱼后,主要的食用大量的腐屑和极少数着生硅藻、颤藻,食物营养价值很差,因此导致成鱼整年摄食,摄食量大,这是黄尾巴的摄食特点。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钓黄尾巴的时候,用腥味、香味均可,加点藻类的商品饵混合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加速诱鱼,可以选择开制快频率的拉饵。
笔者喜用蚯蚓做钓饵,效果往往也不错,但需先用腥味底料来做窝。
若是用活饵蚯蚓,则应以中小型为宜;若太大,则影响进口。
如果用饵料,则要加有澡元素成分的饵料,其他的跟钓鲫鱼类似,只不过加50%的藻成分饵料。
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往饵料中添加50%左右的高动物蛋白腥饵,则具有较强的诱食力,实战钓效明显。
气温、水温较高时,要降低饵料中的腥饵,加大超级诱等粗颗粒一类的成分。
在鱼食欲弱时,可添加适量草梅香或是奶香的饵料,进一步调节诱食性,作用亦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鱼饵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是;搓饵要比重适中,柔软,便于鱼一吸进嘴;拉饵所拉出的饵球要圆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钩性。
钩饵入水到位后只有米粒大的一点残留效果最好,鲴鱼最喜欢在浑水里追逐那一丁点醒目的食物。
钓鲴鱼是个力气活,不要死等,越是口稀抛竿越要勤,这样才能把鱼诱来并留住。
e、如何看漂黄尾鲴的体征和吸食习惯决定了钓法,如果按常规悬坠钓法,调高钓高,或者调高钓低,浮漂有动作,提竿却难中鱼。
这是因为鲴鱼吃饵时先是嘴唇上部触及子线,造成了许多假动作,所以浮标应调低钓高,让子线适当弯曲,这是钓上黄尾鲴的关键。
调灵钓顿,可以调水平钓2目,调4目钓5目、6目。
在小杂鱼多和大风大浪的天气,还可以采用钓跑铅的方法,效果不错。
有时天气和地形迫使我们钓离底、钓浮,这种时候以我的经验:上顶然后下顿命中率最高,其次是上顶至停顿,突然加速下滑也可逮。
大的动作不必抓,不是小鱼闹钩就是游鱼带动了线组。
有位钓鱼大师说:提竿准确及时,不如放慢半拍。
这对钓鲴鱼非常适用。
另外,钓黄尾鲴,要敢于放口,浮标轻微地一上一下急速回标或快速黑标的中鱼率都不会高,浮漂下沉到位,鲴鱼来后,先缓缓下沉一目,这时抓第一口命中率非常低,一般情况下,浮标上升1至半目到2目浮标下顿时中钩率最高,浮标慢慢上升中不要扬竿,等浮标瞬间停顿时才能扬竿中鱼。
再有黄尾鲴下颌具角质边缘较硬,故需要用稍大点力提竿,有利于钓钩的刺入。
根据黄尾鲴鱼的上下口裂长短不一的这一生理特点,钓底比钓浮略胜,脑线在水底弯曲形成一定角度,更适合和方便黄尾鲴鱼吸食,信号也很真实。
因为黄尾鲴鱼口裂小,鱼的个头也小,吸食的力度相对来讲,比其他鱼类的吸食力要弱一些,在深水区浮漂产生的信号,也就相对比较弱,因此采用拉饵垂钓,比搓饵垂钓略胜一筹。
钓黄尾鲴手法上更讲究搓拉结合,黄尾鲴鱼喜欢群居生活,在钓上几条鱼后,要及时补窝。
当窝中的鱼被我们钓了几条后感觉要停口了,要搓松软的大饵团及时补窝,将远处的鱼群再次引到窝中,等窝中有口后,又可以改为拉饵垂钓,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钓友会比你少钓几条鱼的主要原因。
f、抬竿飞鱼最后要提醒下钓友的是,黄尾鲴鱼属于中小型鱼种,一般都在半斤左右,最大见过1斤至2斤的。
但是力道、冲劲非常足,3两到半斤的黄尾鲴冲劲,不亚于1斤的鲤鱼。
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方法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
另外,黄尾鲴的性情比较急躁,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鱼护以用大口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因为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了小口鱼护,鱼在鱼护里不能自由游动,它很快就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