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 出现了大型石刻,如秦始皇陵的石刻 • 出现了石阙,如东汉的三峡石阙 • 代表作品:霍去病墓石刻
秦汉时期的陶塑
• 出现了陶俑,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 出现了陶制动物,如东汉的陶狗、陶马等 • 代表作品:汉代陶俑
02
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与题材
宗教雕塑的艺术特色
道教雕塑
• 以神仙、神兽为题材,如龙、凤等 • 出现了道观石刻,如龙虎山石刻 • 代表作品:永乐宫壁画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
史前时期的原始雕塑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雕塑
• 以石制工具为主,如石锤、石斧等 • 出现了小型动物雕像,如石雕鸟、石雕鱼等 • 代表作品:峙峪人遗址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石制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雕塑
• 出现了陶制人像,如红山文化的女神像 • 出现了玉雕,如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等 • 代表作品: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陶制人像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雕 塑
• 敦煌莫高窟 •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 • 出现了佛像、菩萨像,如敦煌莫高窟的千佛洞、观音菩萨像等 • 代表作品:敦煌莫高窟
05
中国古代雕塑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雕塑艺术的启示
艺术风格
• 对后世写实主义、抽象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后世线条、体积的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题材选择
• 对后世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的题材选择 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借鉴
艺术风格
• 对现代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产生了深远影 响 • 对现代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题材选择

三星堆青铜艺术审美研究综述

三星堆青铜艺术审美研究综述

三星堆青铜艺术审美研究综述作者:李祎然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6期⊙李祎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093]摘要:三星堆艺术的美学成就在中国青铜器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特色与工艺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但在这之外仍然留给了我们众多的谜团。

单纯从造型、工艺方面不足以描述和概括三星堆艺术的特点,本文从艺术审美方面切入,以历史、人文和美学的角度分析三星堆艺术的整体风格与艺术特色,对其崇高宗教性的艺术特点和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器造型艺术的独特风格做出阐释与分析。

关键词:三星堆青铜器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一、古蜀文明艺术意志的彰显——神圣的原始宗教信仰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内涵或许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神性。

首先,三星堆艺术是神圣的,它以祭神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原始宗教体系和多方朝觐的宗教圣地,其出土的各种玉璋、玉戈、玉琮等玉器的数量极其巨大、规模极其宏大。

以玉为主要材质的器物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礼器(并无实用价值),其制作精雕细刻、抛光打磨,甚至在图腾的描绘上都是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古蜀先民对心中之神的畏惧与崇敬。

其次,三星堆艺术是神奇的。

祭祀品混合装饰着各种诡异的纹饰形象和符号,表达了迄今为止我们仍不甚明了、神秘莫测的意义。

在人像、神像、器物的造型艺术上体现出奇特的形式和手法,并且被注入了人的灵气和情感,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高鼻深目、阔嘴大耳的面具,这些青铜面具怪诞狰狞、造型夸张。

它们的五官及轮廓的转折凝练而锐利,神的至圣与至威从这些刚劲有力的线条中表露出来,它所散发出来的威力使人无从回避,甚至感觉到极为不安。

铜人的眼睛大体可分为两类,大多数是一双引人注目的夸大型“丹凤眼”;第二种更让人惊奇,其瞳仁从眼球表面突出成柱状。

这种眼睛所传达的威力可以激发人们更加聚精会神地专注于所崇拜的信仰与偶像。

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文物成为这种宗教意志的生动写照,具有神奇的形态和强烈的感染力,彰显了三星堆艺术独特的个性意志。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第一篇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前言1929年初,山花烂漫,春意盎然。

在哺育了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广汉三星堆月亮湾,一个叫燕青保的农民,正和父亲燕道成一同挖地,开始一年的劳累艰辛。

不经意间,一锄下去,挖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璀璨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崭新一页就此翻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

规模庞大的古城遗址、造型奇特的出土文物、风格迥异的文化背景,证明距今三千多年以前,这里已具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

三星堆古城遗址作为三星堆文化的集中代表地,“即使与当时商王朝都城相比也毫不逊色。

从文化的发源和产生看,三星堆遗址应属典型的平原文明或河流冲积扇文明,与高原文明或海洋文明有着显著的差异”。

对这个奇特的文明,学界存在着种种疑问,如三星堆文化是独立发展的,还是外来文化产物;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如何产生;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文化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祭祀坑属何年何代及什么性质等。

结合世界文化史和专家相关考证,我认为,三星堆古国是以古犹太移民为核心的闪米特(Smetic)西亚人建立的政权,三星堆文明实质上更是古犹太文化的遗泽。

一、犹太人迁移的可能性犹太人似乎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民族,至今无人知晓他们准确的祖先发源地,只知道他们与阿拉伯人一样属于闪米特人。

有记载他们最早生活在两河流域,历史上深受巴比伦文明以及非洲埃及文明的影响。

犹太人古代称为希伯来人(Hebrew),这其实是讹音,本来是Habiru,意为“渡河而来的人”。

以色列(Israel)也是古代犹太人的一种称呼,它来源于犹太人最早的祖先亚伯拉罕的双胞胎孙子雅各后来的名字,传说他在格斗中被神赐名“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的人”。

雅各的12个儿子成为以色列人12个部族的始祖。

这个时期大约在3900年前。

重新定义上古史:青铜文明,起源于中国,西迁带到中亚西亚

重新定义上古史:青铜文明,起源于中国,西迁带到中亚西亚

重新定义上古史:青铜文明,起源于中国,西迁带到中亚西亚自古以来,欲求知识,必往中国。

可是很遗憾,近50年来,出了很多很多,买办知识分子。

咦,三星堆出了青铜器,哦,那是中亚西亚人来中国,把技术带来的。

最近有部BBC的纪录片说,古希腊人到中国,指导秦始皇做兵马俑。

BBC这是自砸招牌。

这种操作,国内国外里应外合玩弄舆论,属于历史虚无和篡改历史。

性质恶劣。

三星堆2号祭祀坑,青铜人面具中亚西亚有什么条件,比蚩尤部落更早掌握青铜工艺《尸子》:“造冶者,蚩尤也。

”蚩尤部落,最早掌握青铜工艺。

中国造纸术,1270年前,怛罗斯之战后,才开始传入中亚。

1270年前,造纸都搞不定,中亚西亚人在唐朝几千年前,就在玩青铜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即2227年前,中国就已经有造纸术。

虽然造纸术工艺,远远没有制作青铜大鼎复杂、困难,但就是比青铜工艺晚至少2840年发明。

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按照事物发展之规律。

文字普及是很久以后的事,而且仅限于上层社会。

在这之后,才会有书写用纸需求,才会推动造纸术的发明创造。

但上古时候,文字仅掌握在王族、祭司极少数人手里,不外传也容易失传。

所以,拿文字来评判上古文明,是属于不智,无知的体现。

即使出土了也看不懂。

而那些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反而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载体,至今还在流传,能够被人听懂。

生存是硬道理。

上古时候,发明青铜工艺后,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在上面画画写字,而是制作实用工具,越简单越直接,就越好。

青铜兵器,是最早的青铜器。

炎帝、黄帝、蚩尤蚩尤部落开创了青铜工艺。

世界上没有哪件青铜器,年代能比蚩尤造的青铜兵器更早。

中亚西亚,可能会出土极少数小型青铜器,比如青铜刀,但也是从中国一路西迁带过去。

路途遥远,背个青铜大立人,扛个青铜大面具,还不如拿把防身用青铜刀来得实在。

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青铜时代,皆始于中国古人的采矿知识,十分丰富,《管子·地数》记载:“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迷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迷
这种利用自然环境修整治的防御工程,符合早 期建城原则,显系城墙遗迹。
三星堆铜塑造像可与西亚、欧洲的古代青铜雕 塑在艺术史上并驾齐驱,纠正了我国上古无 青铜雕像的偏见。
两个祭祀坑内发现有大量的玉石礼器、大量精 美青铜礼器、金器等,但生产工具数量相对 较少,表明非一般的城镇,而是政治中心。 古蜀文化是一支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立的文化 体系 。
具有古都城的特点,中轴线上是宫殿区和祭 祀区,两侧为居民区和作坊区。
发现有大面积的房基遗迹,既有穿斗结构的大 房子,亦有小房舍。 房子的建筑方法是在房子的四周挖沟槽,沟槽 中立木柱,在木柱间编缀木根、竹条,然后 抹草拌泥而成"木骨泥墙"。
服饰多样,有三层服装, 并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地位。 酒器很多,种类不少,饮 酒风气盛行。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玉石制品以及黄 金制品,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表现出浓厚 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 域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人类上古史奇珍,在 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三星堆遗址所见古 蜀国的手工业甚为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 进。三星堆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填补了中华 文明演进序列重要文物的缺环,是长江上游 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国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 一,有助于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 态演化的进程。
二号坑中发现了大约6株铜神树 ,其中最大的 一株高达4米,中等的高2米多,小型的也有1 米左右。
青铜神树由底座、树身和龙三部分组成。树干 分为三层,每层有三枝,挂有 “果实”,每 枝立一只神鸟。树侧有一条沿着树干逶迤向 下的龙。
古代文献中记载了神话传说中的三棵神树,是东方的 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
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连座通高2.62米。重180公 斤,铸造历史距今已有 3000多年,被誉为“东方 巨人”。

人教版历史选修5《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5《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5《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考古成果再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难点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星堆文化丰富的内涵: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高超的手工工艺。

三星堆的考古成果,包括城墙遗址、青铜制品、衣冠服饰、玉石器、堆漆、陶器等,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在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三星堆文化的图片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

图片是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文字从介绍大型青铜立人像出发,高度称赞了三星堆文明,并揭示出课题——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

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引言内容,先展示图片,然后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学内容。

问题的设计为:1.你认识这幅图片吗?2.这幅图片使你产生哪些联想?3.你知道三星堆文化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吗?第一目“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首先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和世界古城址进行对比。

与河南郑州商城相比,三星堆古城距今4 000—3 000年,比郑州商城早400年;从规模上看,三星堆古城面积为2.6平方公里,只比郑州商城小0.4平方公里,基本相当。

传统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长江流域的文明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文明相媲美。

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世界古城相比,三星堆文明的出现略晚一些,但其面积大于两河流域的乌尔古城和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只逊色于埃及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可以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地位并列。

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思考: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的和世界古城相比,你有哪些感想?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吗?三星堆文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

高中历史:5. 2《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历史:5. 2《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一、教案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案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案建议重点考古成果再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难点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案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星堆文化丰富的内涵: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高超的手工工艺。

三星堆的考古成果,包括城墙遗址、青铜制品、衣冠服饰、玉石器、堆漆、陶器等,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三星堆文化的图片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

b5E2RGbCAP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

图片是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文字从介绍大型青铜立人像出发,高度称赞了三星堆文明,并揭示出课题——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

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引言内容,先展示图片,然后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学内容。

问题的设计为:1.你认识这幅图片吗?2.这幅图片使你产生哪些联想?3.你知道三星堆文化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吗?p1EanqFDPw第一目“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首先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中国和世界古城址进行对比。

与中国河南郑州商城相比,三星堆古城距今 4 000—3 000年,比郑州商城早400年;从规模上看,三星堆古城面积为2.6平方公里,只比郑州商城小0.4平方公里,基本相当。

传统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长江流域的文明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文明相媲美。

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世界古城相比,三星堆文明的出现略晚一些,但其面积大于两河流域的乌尔古城和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只逊色于埃及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可以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地位并列。

古代艺术的瑰宝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价值

古代艺术的瑰宝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价值

古代艺术的瑰宝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价值古代艺术的瑰宝——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价值三星堆,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青铜面具和神树造型的陶器。

这些出土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古代艺术的瑰宝,被广泛研究和收藏。

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物的代表作之一,它们的制作工艺异常精细,细节处理细腻,栩栩如生的面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其次,三星堆出土的神树造型陶器,形象独特,寓意深远。

神树在古代文明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三星堆出土的神树陶器无疑是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物,如玉器、石器等,它们也都展现了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这些文物是追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证据,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宗教和艺术水平。

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和研究工作有助于填补中国古代历史的空白,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

除了艺术和历史价值,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还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

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化学和物理学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古代冶炼工艺、物质的来源、交流和流动等信息。

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今后的考古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价值也体现在其影响力的扩散和文化交流方面。

这些文物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将中国的古代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三星堆文物也为国内外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然而,三星堆的出土文物面临着保护与继承的重大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和材质特殊,这些文物需要特殊的保存环境和技术手段。

同时,文物的收藏、研究和传承也需要人才和财力的支持。

只有加强对三星堆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瑰宝,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古代艺术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范小平2011-11-22 17:18:56 来源:《四川文物》(成都)1997年05期第52~57页【作者简介】范小平德阳市文化局在80年代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1986年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人像群尤引人瞩目。

面对82件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具、兽面具、青铜大小人像所产生的艺术效应,人们很容易与西亚上古艺术中那些卓越的雕塑作品产生联想,艺术史家们力图从东方文化圈的内在联系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三星堆青铜文化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两河文化、腓尼基及安纳托利亚等西亚上古文化中所发现的大批雕刻、雕塑作品在其文化内涵及美术特征上确有共同之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探寻出三星堆青铜文化与西亚上古文明在东方文化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从考古意义上的时代顺序和宗教意义来看,三星堆青铜群雕的时间与西亚王国时代的雕刻、雕塑艺术的繁荣阶段大致相似,制作雕塑作品的功用及宗教意义也大致相同。

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资料表明,这个遗址代表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之际的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过程。

三星堆遗址第一期相当于龙山文化,第二、三期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时代相似,第四期则与新繁水观音遗址相似。

整个遗址从距今4700年延续到3000年左右〔1 〕。

出土青铜器的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二号祭祀坑的时代大致相当于殷墟晚期〔2〕。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群雕,是距今3000年左右的产物。

可以这样说,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在今天中国西南地区已有铸造成批青铜人像的技术和历史,当时的青铜文化已经比较发达。

在西亚上古文化中,已有成批制造和雕刻人像、青铜像的记载。

苏美尔文化中,在苏美尔—阿卡德的奴隶制城邦遗址中,如马里遗址,就有许多神像和国王、高级官吏的雕像。

马里位于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中游。

法国考古学家A·帕罗曾于1935年—1938 年六次、 1951 年—1954年三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

该遗址最早的属公元前4000年左右,相当于三星堆遗址第二、三期。

伊斯塔尔、戛马西和母神宁胡萨格等神殿遗址最为著名。

其雕像大多发现于神殿之中,如《比·伊尔雕像》〔3〕。

在阿卡德王国城址中,如苏萨城址中(今伊拉克北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青铜头像发现,《萨尔贡一世头像》(现藏巴格达博物馆)则是其中的代表。

据认为,这是阿卡德王朝奠基者的形象〔4 〕。

史家们认为,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叙利亚乌尔加里斯特和巴勒斯坦的塔利拉特加苏勒一带已广泛使用青铜器,如在叙利亚北部特勒贾迪德发现的一批青铜人立像(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史家们称之为“苏勒文化”〔5〕。

在古埃及第六王朝时期,由于西奈半岛马加拉谷地所产物的铜逐渐被得到广泛的利用,古王国的艺术家已能够铸造铜像,如奎贝尔教授在希拉贡波利斯发现的第六王朝佩比一世王铜像和他的儿子蒙·拉阿王子小雕像〔6〕。

这是公元前2300 左右的产物。

在欧贝德文化中,乌尔第一王朝第二位国王安尼帕德于公元前2550年在欧贝德建造的神庙中,有大量的青铜铸造的人物、动物的浮雕,如《狮头鹰身伊姆杜吉德神》(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欧贝德铜飞檐》(现藏伊拉克博物馆)〔7〕。

西亚上古青铜雕一直延续到公元前5 世纪左右。

在腓尼基文化、亚述文化中,均有大量青铜像发现。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殷商时期,中原和蜀地均有铸造青铜器的历史,而蜀地的青铜人像艺术可以与西亚同一时期的青铜艺术媲美。

不过在时代上,西亚的青铜人雕艺术有的还要早于三星堆青铜文化。

这些现象,说明了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青铜雕塑艺术的兴起,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青铜文化的兴起,是奴隶城邦的雕塑艺术在原始美术上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东方上古青铜雕塑的共同特征。

从宗教意义上来看,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和西亚上古青铜雕有相似的地方。

三星堆青铜雕像群的宗教意义在于:首先制作这批铜像的目的是用于宗庙和宫殿的祭典,有的铜像或者说面具是挂在木制或泥制的身躯上,其意义为宗庙祭祀活动的重器。

《左传·宣公三年》记有:“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使民知神奸”是青铜器本身的铸造意义。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遗址发现的这批青铜像,表现蜀人把自然鬼神铸成青铜像陈放在宗庙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相近的,其目的也是一致的,都是让人们在祭祀的烟火燎烧中迎接神灵的降临,让这些“百物之形”或兽面具代表着各种自然神灵,人们用祈祷和献祭的方式,祈求这些自然神灵护祐善良,驱逐邪恶,消除祸咎,造福人类,以“协于上下,以承天休”〔8〕。

另一方面,三星堆的这批青铜像被埋入祭祀坑时,具有“祭天”、“祭地”、“祭山”、“迎神驱鬼”、“迎敌祭祀”等祭祀的功用〔9〕。

因此这批青铜像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砍头”、有的下跪,从现象上看,又具有“人殉”、“人祭”的雕塑代用品的某些特征。

在西亚上古雕塑中,宗教思想渗透在雕塑作品的使用功能组织上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史家们在研究埃及上古雕塑艺术时指出:“埃及艺术上的保守主义,不得不归咎于宫庭和宗教对艺术的束缚力量过于强大,限制了艺术家才能的发挥。

这种束缚,几千年来没有放松过”〔10〕。

这是因为西亚上古先民的宗教意识,即对来世幸福的信仰,由为死人修陵墓发展到对神祗的祈祷,经历了一个黑暗而凄凉的来世观念过程,这种思想贯穿整个雕塑艺术之中。

美索不达米亚的建筑和雕刻家沿着尼罗河建造了许多神庙,这时期“产生了无数小型的膜拜者雕塑立像,这种小型雕像由于被用作膜拜者的替身,而被安放在寺庙中,这样膜拜者就能永远在寺庙中进行祈祷了”〔11〕。

亨利·弗南克福特博士在特勒艾斯马尔阿布神庙发现的十二座摩苏尔古雕(现藏伊拉克博物馆、芝加哥东方研究所),表明了对神祗的崇拜。

“神祗被认为是城市的真正主宰,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的主要位置,因此,制作雕像很可能全出于宗教目的。

雕像制成后同神像一起放置在神庙的广场上,以便在礼拜者们缺席的情况下,代之向神祗行礼如仪”〔12〕。

在埃及新王国的神庙(约公元前1570—前1085年)中,由此有大量的雕像出现,其中有国王及大臣的雕像,其宗教意义在于使他们永远供奉神灵,与神同往而获得额外的生命力而塑造的。

卡纳克神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神庙长1000 米,宽200米,圆柱大厅面积5000平方米,16排圆柱上雕刻有各类浮雕,如太阳神雕像〔13〕。

可见对神灵的崇拜,对上层人物的尊崇,并以之顶礼膜拜,是西亚上古雕塑艺术的主要宗教特征。

比较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可以看出,对天神、地祗、人鬼的尊崇是其雕刻艺术的主要宗教含义,乞求自然神灵的保护,以驱逐邪恶,消除祸咎,是其共同宗教特征。

这表现出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民族心理,以及东方民族的共同文化根基。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古蜀社会和西亚上古先民生活习俗的差异,反映在文化认同上也存在着差异性。

在宗教意义上三星堆青铜雕和西亚上古雕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其审美观,占了突出地位。

双睛凸出的“纵目”青铜人面具),类似饕餮的薄型面具,巨手圈握,站在“法台”之上的“巫师”,整个青铜雕像群显示出王权神化、神王合一、宗教和王权紧密结合的神秘气氛。

大批青铜像与其它礼器一道被毁灭性破坏后,瘗埋于祭祀坑中,使铜像自身主题复杂化。

西亚上古雕塑艺术则是趋向于规范化,即向写实发展。

无论是神(如《卡纳克神庙太阳神雕像》、或是国王(如《阿卡德萨尔贡王青铜头像》)、还是奴隶(如《埃及第十八王朝奴隶铜像》)这些都趋向于写实,在西亚上古雕塑家的心目中,无论是神或人,都具一个共同特征,即“从神圣端庄的理想主义的意境里解放出来,赋予人间优美的品性,使威严逼人的王像,变为和蔼可亲的形象”,即“人间化、生活化”〔14〕。

古蜀社会和西亚上古雕塑艺术的这种差异,可以归结为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成份在雕像创作中所占比重的差异,古蜀青铜雕的理想化程度高一些,而西亚上古雕塑则是注重归范化、现实性,即写实的观念要浓厚一些。

(二)就雕刻技术及工艺来说,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均是运用三维空间的立体形式来进行创作,二者均显示出上古东方艺术家的卓越艺术成就。

在造型艺术上,二者均突破了和空间,带有一定的理想化境界。

只不过三星堆青铜雕像更注重装饰功能,浮雕感要强一些,更注重抽象思维,其理性化程度要高一些;而西亚上古雕塑强调体积感,其现实性要强得多。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主要为浇铸有的又具有锻压效果。

前者是充分运用三维空间来表达艺术语言,后者,则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在铸造技术上,古蜀艺术家已掌握了比较完整的造像工艺。

分铸、焊接、铆接等方法的使用,使铜像制作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准。

整个青铜人头、人立像均是采用翻模制造,先制出泥胎再浇铸而成。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红砂石碎块,在部份铜人头中,还有泥芯发现〔15〕。

浇铸过程,普遍采用了商代中晚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期)在中原地区普遍流行的“分铸法”〔16〕。

分铸法,又称先铸法和后铸法。

后铸法:即先铸器身,再造范浇铸附件。

先铸法即先铸器物附件,再将附件和器身铸为一体。

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尤其是大型人像,多采用浑铸法,即多范合铸。

如大人立像是分头、躯干、四肢、以及方座分铸后最后合铸而成。

尤其要指出的,是三星堆青铜器所采用的焊、铆技术使其制造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17〕。

如大型人面像,熟练地运用了焊接技术,其铜像耳朵则是用焊接的方法与脸相连。

就整体来说,三星堆青铜雕像仍属于圆雕阶段,只不过向六面体过渡。

青铜人像、人头像大多只注重正面刻划,后背简略,出现了圆雕效果。

青铜面具大多也是浇铸而成。

薄型兽面具其锻压效果比较突出,如,其眼球、眉、口角、鼻子等其刃线均比较圆滑,几乎所有的转折处,均是圆缓过渡,表现出锻打、锻压的效果。

就艺术效果来说,三星堆的大部份人像、头像、面具,均表现出浮雕感。

只不过,是以圆柱形为基础的浮雕,有的则显示出深浮雕效果。

小型青铜人像是一位单脚下跪的武士像,从正面来看,其立体感极强,具有单体雕塑的效果,然而它后背则是凹面,由于帽子的双尖、两腋与手臂之间采用镂空形式,这本是浮雕的人像却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体积感。

三星堆青铜雕装饰性较强,无论人像、人头、面具像均显示出装饰效果。

大型青铜人面像,如本身可能是固定在泥制或木制偶像上,起着特殊的装饰作用〔18〕。

有学者还对此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证〔19〕。

小型青铜人像如,学术界一般认为,可能是挂在某种器具上的装饰物。

小型青铜跪人,如跪在铜树下的三尊小人,本身就是铜树的附件,就意味着装饰意义。

兽面具,人面像面具,就其自身含义则是某种客体的装饰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