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根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整体性是根本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相辅相成,环境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点构造和功能的系统。

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构造和外在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实质是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那么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是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形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3、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划分范围。

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的内容。

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立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

第一章 绪论1、环境评价的定义及分类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or 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PRC ,EIA ,law )按评价层次:项目环评、区域环评、规划环评、战略环评(政策、计划)按时间顺序: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预测评价、后评估(跟踪评价)2、环境标准的定义、分类、体系组成环境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依据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包括污染 控制和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分为国家标准(GB )和地方标准(DB ),源于《PRC 环境保护法(1989)》,是国 家和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技术体现。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功能及其间的客观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质量标准与功能区的关系注:功能区(类别)、环境质量(级别)(1)环境空气功能区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保护区域;• 二类区(二级标准) :城镇中划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三级标准) :特定工业区。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分类及等级标准• I 类区( I 类水):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II 类区( II 类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 III 类区( III 类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 • IV 类区( IV 类水) :一般工业用水区以及人体非接触性娱乐用水;• V 类区( V 类水) :农业用水以及一般景观要求用水。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是环境保护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培养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立体整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强调对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专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标准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相关政策、标准,确定评价参数指标及控制程度。

(2)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3)初步具备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污染源的来源、性质及分类,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4)初步具备主要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大气、水、生态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方法、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和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掌握常见推荐预测模式的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影响预测方法 影响评价方法 二、具有专业背景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工程分析方法 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景观评价方法 投入-产出评价方法等
第二节 工程分析方法
第二节 工程分析方法
建设项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简称工程分析)是环境影 响评价的一个最基本和极重要的环节。
通过工程分析,能够识别和筛选出建设项目的主要 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过程中,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账:一本是工程自身 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则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 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两本账之差才是评 价需要的污染物量终排放量。
(3) 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强 对于
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算 清三本账: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 实际排放量;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 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第三本账是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 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三本账之代数和方可 作为评价后所需的最终排放量。
工程分析原则
准确可靠;
掌握重点;
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
注意对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 事故因素的分析和识别
一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重点
以工艺过程为重点
2.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 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非正常工况是指生产运行阶段 的开、停车、检修、操作不正 常等,不包括事故
第二节 工程分析方法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内容
3 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① 有组织排放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源源强核算 ② 物料平衡关系 ③ 水平衡关系和水平衡图 ④ 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源源强统计及分析 ⑤ 非正常排放污染源源强统计及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C1ub of Rome)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 方法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它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 联系和规律。 地理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结构的特征、时序特征 (动态变化的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 间信息系统,以采集、贮存、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 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 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环境影响识别的含义 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 环境因素,定性地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 程度、可能的范围。 环境影响识别目的 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 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预防对策具 有针对性。
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项目阶段: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满后 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不利影响:按环境敏感度划分,可划分为5级: ( 1 )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 替代、恢复与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远的、 不可逆的; ( 2 )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 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 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时间;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评方法中的应用
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建立环境标准、 环境法规、区域自然环境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区域 环境质量信息、污染源信息、工程项目信息等数据库; 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 GIS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选址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小知识:
一个非官方国际学术研究团体,成立于 l968 年 4 月,因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诞生而得名。现有4O多个国家的 6O多名 政治家、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参加。该机构从全球性立场 出发,对有限的地球和人类面临的人口增长、资源枯竭和环 境污染等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由于在1972年发表了报告书 《增长的极限》而一举成名。该组织的活动重点从强调外在 的物理性极限转向关注地球上区域间的不平衡,倡导人类共 同向世界探索,相互学习理解,为此接连发表了《变革中的 人类社会》、《重建国际新秩序》、《超越浪费的时代》、 《人类的目标》等报告书。该组织是全球问题研究中悲观主 义思潮的代表。俱乐部前主席贝切伊明确指出:“罗马俱乐 部的宗旨,就是要忠实、深刻地阐明人类所面临的主要困 难。”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环境工程设计总结

环境工程设计总结

第一章绪论环境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基础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具体落实和实现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以各种工程设计文件、图纸的形式表达设计人员的思维和设计思想,直至建设成功各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满足环保要求,通过竣工验收。

环境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大气污染防治2、水污染防治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4、噪声污染控制建设项目可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工程项目---------- 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①设计中要认真贯彻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如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等)。

②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

③选用的技术要先进适用④工程设计要坚持安全可靠、质量第一的原则⑤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

环境工程设计的原则:①环境保护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②建设项目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③环境保护设计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④环境保护设计应当在工业建设项目中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1、项目建议书阶段2、可行性研究阶段3、工程设计阶段4、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设计阶段:(1)初步设计阶段(2)施工图设计阶段(3)设计概算和预算的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包含以下主要内容:①环境保护设计依据;②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名称、数量、浓度或强度及排放方式;③规划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④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及其简要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⑤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⑥绿化设计;⑦环境管理机构及定员;⑧环境监测机构;⑨环境保护投资概算;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卫生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环境影响识别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xybai7829163
卫生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环境影响识别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xybai7829163
垃圾焚烧厂的主要环境影响识别
可燃 废物 焚烧 炉 热回收 锅 炉 烟 气 洗涤器 除尘 器 大 气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xybai782916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四)典型工程环境影响识别
(6)农业和畜牧业开发
土地、面源、农业等
(7)渔业(捕捞业和养殖业)开发 生态、水质、水文、健康等
(8)采矿和矿业加工
生态、土地、水质、大气、噪声、景观、文化遗产等 (9)核电站和输变电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xybai782916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二、GIS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三、GIS在选址中的应用 四、GIS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各 位!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2019.10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 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典型工程的环境影响识别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xybai7829163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白晓燕
xybai782916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3第三章-环境影响工程分析技术方法

3第三章-环境影响工程分析技术方法
第三章 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第一节 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主要是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工程特征:项目类型、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
量、污染物排放特征; 环境条件:自然类 山区、平原;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大气、 土壤(农田)、动植物(珍惜濒危种) 人文社会 文物保护、学校医院疗养院机关、居民点 等环境敏感点。
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4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分析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依托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分析环保竣工验收计划的合理性
6 选址与总图布置方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车间有两个高度均为20m的工艺废气排气筒P1和P2,均排 放HCl废气,相距约35m。
现状废气及废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见表1、表2、表3。
表1 废水监测数据
采样点位
pH
SS
COD 硫化物 总铅 总锌 氨氮
污水排放总口 6.8-7.7 110-175 140-147 0.01-0.2 0.1-0.6 0.6-1.3 16-23 (mg/L)
2 物料衡算法: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 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G投入= G产品+ G流失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照下列修正式 进行物料衡算。
(1)总物料衡算公式
G排放= G投入- G回收- G处理- G转化- G产品
(1)新水用量指标; (2)单位产品能耗; (3)单位产品物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 2
33
第三节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目的——分析建设项目影响 环境的因素,通过对工程全部组成、一 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全面分析,从项目 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 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 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35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作用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除尘效率η/% 40-50 80 85 90 95
16
例3-2 某厂全年用煤量30000t,其中用甲地煤15000t, 含硫量0.8%,乙地煤15000t,含硫量3.6%,SO2去除 率90%,求该厂全年共排放SO2多少kg?
G 280%(15000 0.8% 150003.6%)103 (1- 90%) 1.6 66000 0.1 105600kg / a
36
2、工程分析的特点
以生产工艺过程分析为主; 考虑施工期、营运期及关闭后三个阶段; 考虑正常排放与事故排放情况。
37
3、工程分析的方法 1)类比分析法
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 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一种方法。 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4
(二)生活污染源调查
城市居民人口; 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 生活垃圾; 民用燃料; 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和处置。
5
三、污染源调查内容
(三)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药使用情况; 化肥使用情况; 农业废弃物和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水体流失情况。
(四)交通污染源调查
噪声调查和汽车尾气调查。
6
三、污染源调查方法
17
作业
某厂有一台沸腾炉,装有布袋除尘器,除 尘效率为85%,用煤量5t/h,煤的灰分为 25%,煤含硫2%。求该锅炉的SO2 (kg/h) 、烟尘产生量( kg /h)各为 多少?
18
第二节 污染源评价
第二节 污染源评价
一、污染源评价的目的
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 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 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 染源。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评价区内主要污染源情况, 确定调查内容为各污染源的名称、位置、废气 排放量、烟尘、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调查范围为以厂址为中心,以SW-NE向为主 轴,边长6×4km矩形范围内工业污染源。
29
(二)调查结果
污染源调查范围内,主要废气污染源5个,调查结果见 下表:
序号
企业名称
1
华能德州电厂
以形象的流程图说明,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 物产生的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
47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内容
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1)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应列表说明; 分三期分别列出; 废水、废气、废渣分列。
(2)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工程自身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
43
3)查阅资料法(资料复用法)
是指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 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 的方法。 优点:简便; 缺点: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只能在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中使用。
44
4)排放系数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的经验排放系数计算污 染物排放量的方法。 排放系数是根据实际调查数据,不断积累加 以统计分析而得出的。
13
✓ 2)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
Y=B×A ×D×(1-η)
式中:Y——烟尘排放量,kg/h; B——燃煤消耗量,kg/h; A——煤的灰分含量,%; D——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比例,%,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的总效率,%;
若安置两级除尘装置,其效率分别为η1、 η2,则除尘装置的总效率 :
η总= 1-(1- η1)(1-η2)
14
锅炉烟尘占煤炭总灰分的百分比B
炉型 手烧炉 链条炉 机械风动抛煤炉 沸腾炉 煤粉炉 往复炉 化铁炉
B/% 15-20 15-20 20-40 40-60 75-85 15-20 23-35
15
各类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百分比η
除尘器类型 重力沉降 离心旋风 湿式洗涤 布袋过滤 静电
45
4、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原则上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 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 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 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46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内容
1)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 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工艺流程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
8
四、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2、排污系数法 Qi=KiW
式中:Qi——i污染物的排放量,kg/h; Ki——i污染物的排放系数,kg/t; W——产品单位时间的产量,t/h。
9
3、实测法
是对污染源进行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 量,然后计算出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Q=kC·L
Q——废气或废水中某污染物的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实测的污染物算术平均浓度,mg/m3(废气)或mg/L(废水); L ——烟气或废水的流量,m3/h; k——单位换算系数,废气取10-9,废水取10-6。
污染物削减量
48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内容
(3)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 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 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
物排放量。 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
24
(2)若区域内j污染源共有n个污染物,该污染源的 总等标污染负荷为Pn:
n
Pn
Pij
i 1
某污染源共有n个污染物, i=1,2……n
25
(3)若该区域第i种污染物共有m个污染源,该污染 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Pm:
m
Pm Pij j 1
(4)若该区域共有m个污染源,n种污染物,该 区域的总等标污染负荷P为:
38
2)物料平衡法
计算污染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方法。 是指在具体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 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污染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 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 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 物料流失量之和。
39
物料衡算法的计算通式
G投入 G产品 G流失
1、区域污染源调查:普查和详查。 2、具体项目的污染源调查:
排放方式、排放规律; 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 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追踪分析; 污染物流失原因的分析。
7
四、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1、物料衡算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 染物的排放量
Q G流失 G投入 G产品
式中:Q——污染物排放量; G投入——进料总量; G产品——产品中所含的该物料的量; G流失——物料流失量。
答:1400t
41
例3-4 某电厂监测烟气流量为200m3/h,烟尘 进治理设施前的浓度为1200mg/m3,排放浓度 为200mg/m3 ,无监测SO2排放浓度,年运转 300d,每天20h;年用煤量为300t,煤含硫率 为1.2%,无脱硫设施。求
1、该电厂年烟尘去除量是多少kg? 2、该电厂年烟尘排放量是多少kg? 3、该电厂SO2排放量是多少mg/s?
第三章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一、污染源调查的目的
目的
掌握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 掌握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 及其随时间变化状况。 判断一个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为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依据。
3
二、污染源调查内容
(一)工业污染源调查
企业概况; 生产工艺; 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生产布局; 管理状况; 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防治情况; 污染危害情况; 发展规划调查。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时,按总量法公式进行衡算
G排放 G投入 - G回收 - G处理 - G转化 - G产品
40
例3-3 某企业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 9000t,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2000t, 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为500t,生产过程 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t,某污染 物的排放量为5000t,则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 总量为多少t?
27
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 Pi / P
Ki按大小排列并从大到小累加至80%时,为主要污染物。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可以表示为:
K j Pj / P
Kj按大小排列并从大到小累加至80%时,为主要污染源。
28
练习:济钢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一、污染源调查 (一)调查内容与调查范围
=1576.8t/a
12
✓ 4、燃料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
1)SO2排放量的估算
GSO2 =2×B×S ×D ×( 1-η )
式中: GSO2 ——SO2产生量,kg/h; B——燃煤(或燃油)消耗量,kg/h; S——煤(或油)中全硫分含量,%。 D——可燃硫占全硫量的百分比,%(煤一般取80%,油取100%); η——脱硫设施的去除率。
42
例3-4答案
1、烟尘去除量=200×(1200-200) ×300 ×20 ×10-6=1200kg/a 2、烟尘排放量=200 ×200 ×300 ×20 ×106=240kg/a 3、SO2排放量=(300 ×10-9 ×1.2 ×80% ×2)/(300 ×20 ×3600)=266.7mg/s
10
例3-1 某厂共有两个污水排放口。第一 排放口排放废水400t/h,COD的平均浓 度为300mg/L;第二排放口排放废水 500t/h, COD的平均浓度为120mg/L. 该厂全年连续工作,求该厂全年COD的 排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