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速调查

合集下载

车速与车速调查

车速与车速调查
39
2.3.3 实际案例
对车速进行区间估计
结论:调查时间内所有车辆的时间平均车速在置信度95% 前提下为39.58km/h—41. 58km/h
40
2.3.4 数据处理的其他应用
区间车速数据处理 计算速差比 r= ( V-Vi)/V
绘制速差比曲线图:以每小时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 其对应的速差比为纵坐标,将各点连成曲线
42
车辆自由 行驶时的 车速
测定显示
雷达测速 仪,速度 表盘
通过观测与 计算
通过观测 与计算
设计要求
需要综合 分析确定
设计要求
用处
交通管理 交通规划 道路设计
评适能价性力线与性 通舒 行评 通 估 延畅计价误程行道度车路、
道路计算 和设计的 标准
分析通行 能力
分析通行 能力选择 道路等级
2
1.1 车速的有关概念
14
2.1.3 样本要求
样本选择 交通量较低,选择所有车辆 抽样随机,避免特殊情况 抽样车辆比例有代表性
15
2.1.4 调查方法
人工法
选择一微小路段(2-3s路程),0. 27778m的n倍
16
2.1.4 调查方法
人工法
17
2.1.4 调查方法
人工法
18
2.1.4 调查方法
车速与车速调查
车速的有关概念 车速的调查方法 车速调查的数据处理
1
1.1 车速的有关概念
速度 地点车速 行驶车速 区间速度 计算速度 临界速度 畅行速度
描述
行驶路程与 路程与车 瞬时速度 有效行驶时 辆通过所
间之比 需总时间
道路条件 限制保持 的最大安 全速度
道路通行 能力达到 最大值时 的车速

第四章 车速调查

第四章 车速调查

分组(8~20组)、绘频率分布表
• 2、频率分布曲线
• 3、累计频率曲线
• 4、频率分布特征值
• 平均数、中位车速、众数、15%、85%位车速
• 极差、样本标准差、
• 5、分布形态的拟合优化检验等
.
46
地点车速频率分布表
(1) (2) (3) (4) (5) (6)
速度分 组中值 观测频 累计频 观测频 累计频
第四章 车速调查
.
1
第四章 车速调查
• 第一节 车速 * • 第二节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 • 第三节 地点车速调查 * • 第四节 行驶速度与行程速度调查 * • 第五节 资料整理及分析 *
.
2
第一节 车速
• 一、基本定义
• 二、 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
.
3
一、 基本定义(1)
地点车速(Spot speed):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
.
20
第三节 地点车速调查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观测地点的选择 • 三、调查时间的选择 • 四、样本要求 • 五、地点车速的测量方法
.
2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地点车速调查的目的
• 1、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 • 2、作为交叉口交通设计的重要参数; • 3、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 4、判断交通改善措施的成效; • 5、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 6、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 • 7、局部地点如道路弯道、坡度、瓶颈等处的
车、重型组合车、重型单机货车的次序下降。
*单辆货车的地点车速随货运物总重的增加 而下降。
• 新车的车速高于旧车。
.
17
三、 道路对车速的影响
1、 街道类型及等级 2、 平面线型 3、 纵断面线型 4、 车道数及车道位置 5、 视距 6、 侧向净空 7、 路面

4第四章 车速调查

4第四章 车速调查


1 : 30 ~ 16 : 00 19 : 00 ~ 22 : 00
四、 地点车速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一般情况下是测量驶过已知距离的时间。 1. 人工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在拟调查 的路段上选一很短的距离L,其长度根据交通流的 平均车速可按下表选取。 地点车速调查的推荐行程长度L(m) 车流平均车速(km/h) <40 40~65 行程长度L(m) 25 50
一、车速

2、分类 (2)行驶车速 这是车辆行驶某一区间,区间距离与所需 行驶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求得的车 速。 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 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
一、车速



2、分类 (3)行程车速 区间车速 综合车速 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 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 比。 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 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 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2、调查方法(二)——跟车观测法
方法:预先确定观测路线并进行路段编号;两
名观测人员,一人测量观测时间和延误原因,
一人记录;跟车队行驶;测速次数一般为6~8 次。

优点:方法简单、观测全面、工作量小 缺点:难以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多次测量;要求 车辆较多,并形成车流;易受驾驶员行车习惯
五、区间车速调查
四、 地点车速调查
(六)地点车速资料整理 2、成果





时间平均速度 区间平均速度 众值 极差 样本标准差(均方差) 速度频率分布曲线 速度累计频率分布曲线:15%位车速; 中位车速; 85%位车速。

《车速调查》课件

《车速调查》课件

04
车速调查结果的解读和影响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调查结果的解读
调查目的
了解城市道路车速现状,评估车 速是否合理,为交通管理部门提
供决策依据。
调查方法
采用定点测速和巡逻测速相结合 的方式,对城市道路不同路段进
行监测。
调查结果
城市道路车速普遍较快,部分路 段存在超速现象,慢速车道设置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驾驶员宣传合理车速的重要性,提 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的建议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 识。
推广智能交通技术
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道路状况,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路况 信息和交通诱导,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 理、分类和筛选,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收集和分析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04
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测量、观察或问卷调 查等方式,收集车速数据。
数据筛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排 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筛选后 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 车速分布、速度区间等结果。
结果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 式呈现出来,便于理解和展示

03
车速调查的结果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城市道路车速调查结果
城市道路车速普遍较低,平均车速在 30-40公里/小时左右。

第三章 车速调查

第三章  车速调查

第三章车速调查一、理解几种常用车速的定义,掌握各种车速调查的目的(使用场合)。

二、掌握地点车速调查的方法。

三、重点掌握车速抽样样本的选择及样本量的计算方法。

四、了解地点车速调查数据整理的几种形式。

五、理解车速调查的影响因素。

六、掌握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

七、区别区间车速与地点车速样本量确定方法的不同。

八、了解区间车速和平均车速调查数据的分析形式。

第一节概述一、常用术语1、地点车速(Spot Speed):车辆通过某地点的瞬时速度。

——制定限制车速、设计车速2、行程车速(Travel Speed):包括停车时间在内的区间平均行驶速度, 也称区间车速。

V=L/t——评价通畅程度和延误原因3、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是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即行程时间中扣除停车延误时间)的比值。

——评价道路服务质量、估算C和延误4、运营车速:即周转速度,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5、设计车速:天气良好、交通密度较低时能维持交通安全的最高车速。

——道路几何设计、道路等级和使用水平。

6、临界车速:通行能力最大时的车速。

——C7、时间平均车速: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其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AA’——(地点平均车速)8、空间平均车速:给定路段同一瞬时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二、车速调查的目的及意义1、地点车速调查:(1)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2)作为交叉口交通设计的重要参数;(3)交通事故分析,评价交通改善措施成效;(4)确定限制车速、设置交通标志、局部地点交通改善设计。

2、区间车速调查:(1)掌握道路现状,评价服务水平;(2)路网流量分配,路线改善设计,交通管制(3)衡量车辆运营经济性、判断改善措施前后效果对比。

三、车速调查方法原理:V=L/T方法:人工测速法和自动量测法1、人工量测法:(秒表测速法)人工量测一定距离(20-25m),用秒表(电子计算器)测定行驶于该距离的时间,人工计算得出车速。

第4章-车速调查

第4章-车速调查
– 在调查路段旳起点、终点各设调查员4-6人,按上下行 分为两组观察。当只需一种方向旳资料时,起、终点 各需2-3人。
– 一人读经过该点旳汽车车牌号码旳末三位数及车型, 一人读经过该点旳时间,一人统计。
– 观察完毕后,将两端统计旳牌照号码进行比照,计算 出每辆车旳运营时间。
– 计算出区间行程速度
跟 车
• 此法对经过旳全部车辆进行调查,其精度极高。 • P50 表4-4
第四节 影响车速变化旳原因
















道路类型 、平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车道数及 车道位置、视距 、侧向
净空 、路面条件












交通量、交通构 成、交通管理
第五节 车速资料旳应用
探求多种车辆速度旳发展趋势 用作道路改善和运营调度旳根据
设计车速: 在道路、交通、气候良好旳情况下仅受道路设计特 点控制时所能保持旳最大安全车速
时间平均车速:车辆经过道路某断面时,观察时间内地点车速
观察值旳算术平均值
1 n
vt
n
vi
i 1
vt
vi
n
——时间平均车速,km/h; ——第i辆车旳地点车速,km/h; ——观察时间内观察旳车辆数。
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旳
交通管理旳根据 分析事故成因与拟定安全系数
细时间取决于调查目旳。 • 为了调查车速限制,搜集基础数据,应选
择在非高峰时间。 • 前后对比调查:应尽量选择相同步段。

第四章 车速调查

第四章 车速调查
• 在调查路段的起点、终点各设置观测点,观测人 员记录通过观测点的车辆类型、牌照号码(可之 选后三位数字)、各辆车的到达时间。
• 单向起终点各需2~3人,1人读通过该点的汽车车 牌号码及车型,1人读通过该点的时间,1人记录。
• 测完后,将起终点的信息对照选出相同的牌照号 码,计算起终点断面的时间差即为行程时间。
三车道标线
三车道咋走?
• 比如下午从北往南通行的车流量较大,时间也比较集中, 对道路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设置两条南向车道,而早 晨从南往北出行的车流主要以上班、送孩子上学等为主, 市民出行时间较为分散,所以留出一条从南向北的车道。
• “中心线漂移”:如在周一至周五的上下班时间出现单向 拥堵严重的情况,另一方向则无车或少车的状况,在上下 班时段把中心线向无车方移动一个车道,这样可有效减缓 单向拥堵,使道路得到有效利用。而中心线的移动方式可 通过活动轮式中心栏杆,或在中间两车道边上设置两条中 心线,根据车情在两头设置引导或禁行标志来实现。
2、调查时间
与调查目的相对应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时段
为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搜集依据和检验交通改善效 果的目的,选择机动车早高峰及晚高峰时段
为了调查车速限制、收集基础资料等一般性调 查,选择非高峰时段。
4.3 地点车速调查
4、调查方法
人工测量方法 道路检测器法 雷达仪法 光电管法 摄影测量法:照相法、航空摄影法
第4章 车速调查
4.1 车速 4.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4.3 地点车速调查 4.4 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 4.5 车速资料整理
第4章 车速调查
4.1 车速 1、定义
行车速度:单位时间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
V l t
——地点车速 ——观测段距离

交通工程学第4章 车速调查

交通工程学第4章 车速调查

采用多种调查 方式,如问卷 调查、实地调
查等
加强对调查数 据的分析和解 读,提高调查 结果的准确性
定期进行车速 调查,及时了 解车速变化情

第五章
车速调查的发展趋势 和未来展望
国内外车速调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国内 外车速调查已经 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还存在一 些问题,如数据 准确性、调查方 法等。
发展趋势:未来车 速调查将更加注重 数据的准确性和调 查方法的科学性, 同时将更加注重对 车速与交通事故、 环境污染等问题的 研究。
技术应用:未来 车速调查将更加 注重新技术的应 用,如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以 提高调查的效率 和准确性。
政策支持:未来 车速调查将得到 政府和相关部门 的更多支持和关 注,以推动车速 调查的进一步发 展。
第四章
车速调查的局限性和 改进措施
车速调查的局限性
样本数量不足:可 能导致调查结果不 具有代表性
样本选择偏差:可 能导致调查结果偏 向某一特定群体
数据收集困难:车 速数据难以准确收 集和记录
调查成本高:车速 调查需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
改进措施和建议
增加调查样本 数量,提高数
据代表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环保部门:用于评估车速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制定环保政策
交通规划部门:用于评估车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影响,制定交 通规划方案
第二章
车速调查的方法和步 骤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调查目的:了解车速情况,为交通 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范围、调查对 象、调查方法等
准备调查工具:如测速仪、记录仪等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车速分布:分析车速在不同路段、不同时段的分布情况 车速影响因素:分析车速受哪些因素影响,如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天气等 车速与事故关系:分析车速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如车速过高或过低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车速与交通效率:分析车速对交通效率的影响,如车速过快或过慢对交通拥计调查问卷:包括车速、路况、驾驶 习惯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点车速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自由度计算: 把理论频数小于5的组合并,合并后组数为80 自由度=8—2一l=5 当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5时,查x2分布 表3—5得到x5=11.07,而上表计算总和为 2.296,故x2<X5。表明样本中的地点车速 呈正态分布
实际案例
实际案例

数据分组
雷达所发射的电波频率为f,发射电波碰到车辆后反射回来的频 率为f’,车辆运行的速度为v,电波传播速度为c,雷达发射 的电波方向与车辆运行方向之间的交角为

f f f
'
2v cos f f (1 ) c
'
2vf cos ⊿f c
式中“十”号表示车辆向接近雷达方向运行,“一”表示车辆 远离雷达方向运行
坡道1:各断面车速频率直方图见图3—12:
3.平曲线对车速的影响
v50%

1 1 45.73 1102 12033 2 R R

5.地点车速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概率密度函数式
x

1 2
e
x 2
2 2
x
0
标准化密度形式:
0
1 2 e
x2 2
1
简记为N(0,1)
概率密度函数
x
似合优度检验
建立原假设H0 (f F) x 选择统计比 F x 2 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 x 根据置信水平和自由度确定 统计检验结果 2 2 x 比较 的计算值与临界值。若x <xi,则车 速服从假设的正态分布.否则不接受原假 设,至此检验结束
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
(1)掌握道路交通现状,作为评价道路服务水平的主要 指标; (2)路线改善设计的依据; (3)作均衡量道路上车辆运营经济性(时间和车辆耗油) 的重要参数: (4)作为交通规划中路网交通流量分配的重要依据; (5)确定交通管理措施及联动交通信号配时的依据; (6)判断道路工程改善措施前后效果对比的重要指标; (7)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3.自动计数器测速


通常使用电感式、环状线圈式和超声波式检 测器测量地点车速,均设置在固定测站上, 同时测得流量和流速。 测量方法:在测速地点取一小段距离(如取 5m),两端均埋设检测器,车辆通过前后两 检测器时,即发出信号,并传送给记录仪, 记录下车辆通过前后两个检测器的时间,从 而算得车速。
n 2 i 1 i
n 2 2 i 1 i中 i
2
f
i
样本的标准差: v v 不分组时 S
n i 1 i
2
n

n
v
i 1
n
2 i
v2
分组时
S
v
n i 1
fi i中 v
n i

2
f
i 1

v
i 1
2 i中
fi
n
v2
车速分布中有代表性的n个速度值
实际案例

绘制速度频数分布曲线
实际案例

绘制速度累积频数分布曲线
数据处理的其他应用


区间车速数据处理
计算速差比 r= ( V-Vi)/V

绘制速差比曲线图:以每小时的时间间隔为横坐标,
其对应的速差比为纵坐标,将各点连成曲线
六、地点车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1.车型对车速的影响
某道路交通流量的组成为小汽车占43%,中型车占36 %.大型铰接公共汽车及拖挂车占2l%。按此比例进 行实地抽样,测得各种车辆在自由行驶状态下的车 速,整理成表3—11。
2.样本容量

样本量与精度的关系
x

n
E
x
x

n t
1
t:决定置信水平和自由度的t分布
E xt
t n E
2


置信水平与精度 车速测定值的允许误差E决定于平均车速 估计量所要求的精确度,其范围可从 5.0哩/h(土8.0km/h)一 1.0哩/ h(1.6km/h)或更小。 我国城市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普遍偏低, 根据若干地区实测结果,速度平均标准偏 差较小,故建议允许误差E取低值。
二、调查方法
1.人工测速法
方法:最常见的是秒表测速法,即在欲调查的地点,量测一小段 距离L,在两端做好标记观测员用秒表测定各种类型车辆经过前 后两标记的时间,记录员在标准记录表上记录距离、车型及通 过两标记的时间,经整理计算,得到各类车辆的地点车速.
2雷达测速法

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当雷 达测速仪瞄准测速车辆时,发射出无线电波, 遇车辆后再从车辆反射回来,发射波与反射波 的频率差与车辆行驶的速度成正比,从而得到 车辆的瞬时车速。
4.录象法
在拟测车速的地点,量取若干段距离,并做好 标记。将录象机设置在视野良好的高处,防 止行道树及其它设施的遮挡,将录象机镜头 瞄准欲测车速地段,以一定的送片速度进行 录象。根据汽车通过测定区间的录象胶卷画 画数和画面的间隔时间,即可求得车辆的地 点车速。
三、车速抽样


样本的选择必须避免某种偏向 样本的各个单元,相互必须完全独立 选取数据的地区间应无根本的差别,构成样本 1 上海市北路某断面实测地点车速样本如表3—6.试整理出该车速的 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累计频率曲线,计算速度分布特征值 (平均车速、标准离差、85%地点车速、15%地点车速),并检验该样本 是否拟合正态分布。
解: 实测车速分组频数如表3—7。 地点车速频率分布表。 绘制地点车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图3—9)。 绘制地点车速累计频率曲线(图3—10)。
•地点车速特征值计算。
yi
i a
b
式中:a——中间一组的组中值 b——组间距 i ——第i组的组中值

计算变换后的平均值
yi
2 y i fi i i k
n

计算变换后的离差:
SY
y
i 1
k
2 i
fi
n
y2
最后还原样本的特征值:
v b y a
S b Sy

如第85%位车速、第15%位车速,则此 时最小样本量可由下式确定:
t 2S 2 2 U 2 n 2E 2


U——决定于要求统计类型的常 数,对于平均车速,取零; 第15%位或第85%位车速,取 1.04;第5%位或第95%位车速 取1.640
四、地点车速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折
1.数据整理。列出地点车速频率分布表
n
i
n
i i中
当车速分组时 :
v
fv
i 1
f
i 1
n
i
(2)中位车速 是指车速测定值按大小次序排列时中间位置的车速
(3)众数 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个地点车速或组中值,称为样本的 车速众数。
样本的离散特征数 : Rmax vmax vmin ①极差 ②样本标准离差 v v 当地点车速末分组时: S n 当地点车速分组时: S v v f

计算各种车型及总样本的平均车速及标准离 差,并检验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其结果如表 3—12。

作大车、中车t小车及总样本的车速正态分布 图3—11
2.坡度对地点车速的影响
上海市共和新路旱桥北坡i=3.25%,今选取 坡道上四个断面,它们分别是坡长L=0、L= 60m、L=120m、L=180m,观测重型车辆 在不受其它任何因素阻碍时,上坡车辆在以 上四个断面上的地点车速。要求分析坡道上 地点车速的变化情况。 观测样本数n=62辆; 重型车辆的百分数: 4t货车占21%,大于8t 货车占16.1%各断面实测到的地点车速经整 理后,列表于下,见表3—13:
第85%位车速:在样本中有85%的车辆未达 到的车速即在累计车速分布曲线中,累计频 率为85%时的相应车速。 因此交通管理中常以此车速作为观测路段的最 大限制车速 第15%位车速:在样本中有15%的车辆末达 到的车速,即在累计车速分布曲线中,累计 频率为15%时的相应车速。 常以此值作为最低限制车速。 第50%位车速:即中位车速,当车速的分布 呈正态分布时,该车速即是平均车速。
二、车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地点车速调查的目的: (1)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 (2)作为交叉口交通设计的重要参数; (3)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4)判断交通改善措施的成效; (5)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6)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 (7)局部地点如道路弯道、坡度、瓶硕等处的交 通改善设计的依据; (8)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组数:K=1+3.22lgN=7.44 ,取8 组距H=R/K=(55-27)/8=3.5,取4 其中:R=Vmax-Vmin
第一组的上界值=Vmin-a
第一组的下界值=第一组的上界值+H
第二组的上界值=第一组的下界值 第二组的下界值=第二组的上界值+H
实际案例

数据分析表
实际案例

计算时间平均车速

2 k i i i 1 i
2
2 必须使用 x 统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各组的理论频数不得少于5,如果数组理论总 数小于5时,可将相邻若干组合并,直至合并 后的理论频教大于5为止,并将合并后的组数 作为计算自由度的依据。 各组的概率应较小,这意味着分组数K应较大, 以保持速度分布的基本形式和分布的连续性。 样本量应较大,分组数应在8—20之间,最小 不得少于5组。
第三章 车速调查
第一节 概 述
一、车速调查的常用术语和定义
1、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 面)时的车速,亦称瞬时车速。是描述道路某地 点交通状况的重要参数,常用于研究制订限制 车速、设计车速及交通流理论研究 2.行程车速:亦称区间速度,是车辆行驶在道 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3.行驶车速:亦称运行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 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即行程时间中扣 除因阻滞而产生的停车时间)的比值。 4.运营车速:车辆在运输路线上的周转速度, 即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