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_后半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新生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无条件反射
新生儿具有一些与生俱来 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 射、抓握反射等。
感知觉发展
新生儿的感知觉进一步发 展,能够通过视觉、听觉、 触觉等感知外界事物。
情绪表达
新生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声音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 绪状态。
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心理特质可能遗传给孩子。 • 环境因素:母体内的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营养因素:母体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对胎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 • 干预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胎教和早教等,有助于促进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
参考书目
《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等。
02
胎儿期与新生儿期心理发展
胎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01
02
03
感知觉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便开始发展 感知觉,如听觉、触觉等,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记忆能力
胎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能够记住在母体内经历的 刺激和事件。
情感发展
胎儿能够感受到母体的情 绪变化,并对此作出相应 的反应。
情感复杂性的增加
随着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中年人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复杂 和深沉。
对自我和生活的重新审视
中年人开始对自我和生活进行重新审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寻求更深层次的心理满足。
中年危机及其应对方法
寻求社会支持
自我反思与心理调适
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调适,重新 认识自我和生活,寻找新的生活 目标和意义。
认知变化

最新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课件PPT

最新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课件PPT

网络安全态势理解现存的问题
• 1)由于使用的相关建模方法是从历史数据中得出关 关联性基础上进行分析,这就使得传统方法对与一些 为及相似的攻击行为的变体均需要额外处理,使得准 低;

(3)调节和监督功能
❖ 例如,执行功能(EF)中的注意抑制。
❖ 注意的发展阶段:
❖ (1) 阶段一(0—4个月)
❖ (2) 阶段二(4—7个月)
❖ (3) 阶段三(8—12个月)
❖ 实验:婴儿形状知觉中的整体性知觉
❖ 幼儿的“画所知与画所见”
8
❖ 3、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 ❖ (1)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 ❖ “轮廓密度理论”(Kamel,1909,1975) ❖ (2)获得恒常性 ❖ 获得恒常性可避免对事物的重新感知 ❖ 实验:大小恒常性——1m与3m处边长为10cm和30cm物体 ❖ 研究方法:习惯化法/伴随联系强化法 ❖ (3)形成知觉结构单元 ❖ “图形视觉理论”(Bank&Salapalek,1981) ❖ 个体对对称、集中、结构良好的更容易分辨且注视时间更长。
❖ 主要荣誉:P41
2
❖ 三、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一)知觉是人类主动的活动
❖ 知觉是与人的活动的目标直接联系着,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信息, 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
❖ 吉布森强调知觉是适应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有机体在环境中生存和 种族延续。
❖ 有意义自然反应法:
❖ 1、视崖反应
❖ 视崖装置: ❖ 研究内容:(1)深度知觉
9
❖ (五)知觉发展的机制
❖ 1、抽取
❖ (1) 抽取事物特性(大小、颜色、轻重、形状等)
❖ (2) 抽取事物之间的关系(上下、前后、左右等)
❖ 2、过滤

医学心理学(李箕君)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医学心理学(李箕君)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
•胚胎 32 天 •头/尾 •心脏,眼睛,四肢
.
•胚胎 32 天 •头/尾 •心脏,眼睛,四肢
.
•胚胎 50天 •可见人形 •耳,眼,鼻 •手臂,手,手指 •腿,脚,脚趾
.
•胚胎 50天 •可见人形 •耳,眼,鼻 •手臂,手,手指 •腿,脚,脚趾
.
•胚胎 50天 •可见人形 •耳,眼,鼻 •手臂,手,手指 •腿,脚,脚趾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创立“文化——历史 发 展理论”
二、文化——历史发展观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四、“内化”学说
胎儿的发展
.
最初…
.
最初…
.
•胚泡
.
•胚泡
.
•胚泡
.
•胚胎 32 天 •头/尾 •心脏,眼睛,四肢
.
•胚胎 32 天 •头/尾 •心脏,眼睛,四肢
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
感性的发展心理学
Dragon born dragon, chicken born chicken, mouse's son can make hole!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心理发展的概念
广义心理发展包含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
的环境,我可以保证,
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
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
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
者是政治家、军人、律
师,抑或是乞丐、盗贼。
消极: 否定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 夸大教育作用,忽视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积极: 在某种意义上批驳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四、胎儿的生理 胚芽期是最早也是最短的阶段,以系统化的细胞分裂和受精卵 着床于子宫壁为特征。
• 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胚胎期(3——8周)
• 组织和组织分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胚胎发育成三 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 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脑、脊髓; • 中胚层——肌肉、骨骼、血液、结缔组织和循环、生殖、泌尿
系统 • 内胚层——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肝脏,呼吸系统
胎儿期(9——40周)
• 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 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目录
注意概述 学前而 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第一节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概述
观察并思考: 请你仔细观察 右图的服装,并围绕此服装 说一段话。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一)注意的含义和特点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 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 反之,对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小,
2.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时间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 比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的多。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三)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生活中如打字员,司机等职业都需要较大的注意广度。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 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 (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 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 成任务。
1.遗传因素:父母小时候也多动。 2.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 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 3.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儿童行为较幼稚, 动作笨拙,协调性差,手脚不灵活,剖宫产和 早产儿患多动症的概率更高。 4.其他因素: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
力不集中。
(三)目的要求不明确
案例三:
今天上午张老师在家生气了,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绘 画课的时候也没有心情讲课了,于是随便就给小朋友说小 朋友们今天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活动室里大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 理解。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阶段、影响因 素、促进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通过感受和理解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刺激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感 知刺激,如触摸、听力 和视觉刺激,以促进他 们的感知觉能力。
2 创造有趣的体验
通过创造有趣的活动和 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 水平,提供适当的感知 觉挑战,帮助他们逐步 提高感知觉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深入了解感知觉的定义、 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感 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感知 觉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感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能会继承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对音乐、颜 色或形状的敏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感知觉发展产生着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颜色、形状和模式有 不同的偏好。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1触觉Biblioteka 发展婴儿时期,触觉是感知觉的首要形式,通过接触探索周围物体。随着年龄增长, 触觉能力逐渐细化和提高。
2
听觉的发展
婴儿能听到声音并对其作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逐渐分辨声音的来源 和区分不同的声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
超我。
意识
与外界接触
前意识 超我
自我
潜意识
本我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渐次阶段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
❖ 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
❖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3
❖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
1.口腔期(出生-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两性期(12岁以后)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
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三、研究意义
(一)为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一切从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研究的问题包括,是否存在某种特 定的能力、特质和行为模式非常依赖 于个体所遗传的特定基因组合?假如 存在的话,这些属性是否会被他的后 天经历所改变?
遗传素质越相似 行为特质越相似


(二)研究方法
1.选择性繁殖:“配偶聪明很重要吗?” 通过确定特质是否能够经过选择性配对而 在动物身上繁殖,来研究遗传影响的方法。
不同亲缘关系的人IQ的平均相关系数
亲缘关系 没有关系的兄弟姐妹,0.0 领养的父母/领养的子女, 0.0 半兄弟姐妹,0.25 生物学父母/子女,0.5 兄弟姐妹,0.5 异卵双生子,0.5 同卵双生子,1.0 一起养育(同 分开养育 一家庭) (不同家庭) 0.34 0.19 0.31 0.42 0.47 0.60 0.86 -0.01
同卵双生子)
环境相似性较高:
同卵双生子)
遗传素质相同,环 境相同

环境相似性较低: 遗传素质相同,环 境不同
行为特质 相似程度

环境有影响
行为特质 相似程度
二、遗传基因与环境的影响 (一)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1.智力(IQ)在中等程度上受遗 传的影响,遗传系数约为0.50。

遗传系数表示一种特质中可归于遗传 因素的变异量,H=(r同卵双生子-r异 卵双生子)×2 (见下表)
2.酗酒、犯罪行为、抑郁、多动、躁 狂——抑郁症和许多神经症,都受遗传 的影响。



3.人们遗传的并不是行为障碍或心理疾病, 而是产生某种疾病或不正常行为方式的倾向 性,而且,这些疾病或行为障碍的产生还需 要一些事件的激发(如学业上的挫折、家庭 离异等),环境影响很大。可以通过干预和 治疗,帮助高危个体缓解压力。

(领养同胞关系)
遗传素质不同, 环境相同
&
(领养亲子关系) 遗传素质不同, 环境相同
行为特质 相似 环境有影响

方式2:将在相同环境中成长的 同卵双生子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 的同卵双生子比较。假如一起抚 养的同卵双生子比分开抚养的同 卵双生子更相似,则可以推论环 境的影响。
(一起抚养的
(分开抚养的
第四章 新生命的形成:孕期的发展

第一节 怀孕和遗传
第二节 孕期的发展

第三节 遗传与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遗传与环境的影响

行为遗传学家是如何研究遗传与 环境的影响的吗?遗传与环境在 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中各起到多大 的作用?


一、行为遗传学
(一)定义 对遗传与环境的相对作用或影响进行 量化研究的科学,关于基因型怎样与 环境相互作用,来决定智力、人格和 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的科学

从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些内容,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四、结论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基因影响 着环境的性质和有效性,环境也 影响着基因型表现的程度
案例分析:胎儿酒精综合症
结合案例,围绕后面的问题展开
讨论,并整理讨论结果
胎儿酒精综合症
这是一组常见的先天性问题,常见于怀孕期间 酗酒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它的发生率为千分之 三。这些孩子有一些突出的生理缺陷,如头小 畸形,心脏畸形和肢体、关节、面部畸形等, 他们比正常婴儿小、轻,生理发展晚于同龄儿 童。这些孩子还具有一些心理问题,如过度兴 奋、多动、富有攻击性、身体颤抖等。


(三)基因影响心理发展的三种方式
1.被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
父母的基因影响他们为孩子设定的养育 环境。 例如,有运动天赋的父母可能鼓励孩子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孩子对体育活 动的兴趣

2.唤起的基因型/环境相关: 我们遗传的特征影响他人对我们的 行为,并因此影响了发展的环境。 例如,活泼的婴儿比忧郁被动的婴 儿受到更多的注意,获得更积极的 社会刺激

艾贝尔,在20岁时参加了一个职 业训练项目,后来进入一个负责 管理他生活的家庭,与他收集的 动物玩具、纸制的玩偶、报纸卡 通、家庭相片、旧生日卡片等作 伴。在23岁时,他在交通事故中 丧生。
想一想:



1. 艾贝尔的案例说明,产前环境起着什 么样的影响?要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需 要做哪些准备或预防工作? 2. 为什么多瑞斯认为只要创设一种积极 的家庭环境艾贝尔就会“赶上”他的同 龄孩子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 3. 艾贝尔的故事能用“反应范围”、 “导向原则”、“关键期”等概念来解 释吗?为什么?
大多数出生时具有酒精综合症的儿 童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智力低于 平均水平,他们中90%以上的人在青 少年期和成年早期会表现出较多的 适应问题。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71年,作家米奇· 多瑞斯领养了一个 三岁的孩子艾贝尔,他的母亲酗酒成 性。当时,人们对胎儿酒精综合症还 缺乏科学的认识。艾贝尔早产七个星 期,体重很低,在领养前遭到虐待, 营养不良。他的妈妈在35岁时酒精中 毒而死。他的父亲曾经遭到一系列的 逮捕,最终被人打死。
行为特质 相似程度
行为特质 相似程度


(2)领养研究
被领养的孩子与他们的亲生父母相似, 因为他们享有共同的基因(50%基因相 同),还是与他们的领养父母相似,因 为他们具有共同的环境?假如被领养者 在智力与人格上与从未养育过他们的亲 生父母相似,那么基因在决定这些属性 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领养亲子关系)

4.如果一个人要领养一个孩 子,而又不知道这个孩子产 前的情况,我们应该为他 (或她)提供哪些信息?
案例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 主题是什么?
属于哪个或哪些年龄阶段? 主要讲了这个(些)时期 或阶段的哪个方面的发展 主题?生理的、认知的、 还是个性社会性的?

2.具体分析 分别从上述各个主题分析,看个 案事件所反映的特定年龄阶段的 具体发展特点以及其他方面,包 括发展现状及其原因;或者,运 用特定的发展规律或原理,来解 释特定的现象。
人格特征 (几种人 格特质间 的平均相 关)
0.50
0.30
0.20
0.07

从这个表格你看出了什么?

2. 非共享的环境,包括父母对子女 的不同教养方式、兄弟姐妹之间的 交往方式,对人格的发展影响最大。

(四)遗传对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影 响 1.同卵双生子的平均相关为0.48,异卵 双生子的平均相关为0.17。
0.22 0.24 0.52 0.72

从这个表格你看出了什么?

智力的遗传系数不为1.00说明了什么?

(二)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1. 非共享的环境影响(NSE):
住在一起的人没有共享的一种环 境影响,它使这些个体彼此不同 (1-0.86=0.14)
2. 共享的环境影响(SE):
住在一起的人共享的一种环境影响, 它使人们彼此相似。
NSE=1-r(一起养育的同卵双生子)
SE=1-(H+NSE)

共享的环境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下
降,而基因与非共享的环境对IQ差Βιβλιοθήκη 异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
双生子IQ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变化
0.90
0.80
同卵双生子
年龄
IQ
分 数 的 0.70 相 关
0.60
异卵双生子
3
4
5
6
7
8
9
15

从这个表格你看出了什么?


3.主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
我们的基因型影响我们偏爱和寻求 的环境的类型。即不同的基因型为 他们寻求不同的小环境,对其社会 性、情绪和智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基因倾向于外向的儿童很可 能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内向 的儿童倾向于避免大型的社交聚会, 这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会性、情绪 和智力的发展

三、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一)基因的导向原则
基因预先决定的发展方向或道路,环 境有时难以使之改变。 如婴儿在8~10个月咿呀学语
环境也有导向作用,如对人格发展的 导向作用


(二)反应范围原则
对于多数人类的特质,遗传设定了发展潜 能和环境影响的范围,个体就在那个范围 内变化(可能性) 基因设定了任一特质可能的结果范围,在 这个范围内,环境影响着他最终成为什么 样(现实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艾贝尔难以学会数数, 不能辨别基本的颜色,不会系鞋带。在 入学前,他被认为是“学习障碍儿童”。 他的智商一直是60左右。由于一位一年 级教师的精心培养,艾贝尔确实学会了 读和写,但他的理解能力却很差。当他 在1983年读完小学时,他仍然不能算加 减法,不会数钱,也不会明确地分清他 所居住的城镇、州、国家或星球。
经典实验:迷宫——学习能力实验(图)
选择性繁殖实验:白鼠走迷宫

聪明的父代
聪明的子代 愚笨的父代
愚笨的子代


2. 家庭研究
比较住在一起的人,看他们在一种或多 种属性上的相似性,假如这种(些)属 性是遗传的,同一家庭中的任何两个成 员的相似性应该与他们的血缘关系(基 因相同性)呈递增函数关系。
遗传素质不同, 环境相同

(血缘亲子关系) 遗传素质50%相 同,环境不同
行为特质 相似程度
行为特质 相似程度

家庭研究还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各种 能力和行为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有 两种方式:
方式1:两个遗传上没有关系、被领养 的孩子,在同一家庭中长大,这些 孩子之间以及他们与领养父母之间 的相似性可以归因于共同的环境。


(三)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1.许多人格特质(如内/外向、移情 关注)具有中度的可遗传性,遗传 系数约为0.40。

H=(0.50-0.30)×2=0.40
(见下表)
三种亲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人格特征的相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