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同步练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同步练及答案【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北冥()鲲鹏()其正色邪()迁徙()齐谐().....抟()鸟翼()循其本()...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怒而飞()(2)志怪者也()..(3)亦若是则已矣()(4)其视下也()..(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6)请循其本()..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名:命名B.若垂天之云垂:垂挂..C.去以六月息者也以:用D.野马也野:野性的马...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其名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C.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D.安知鱼之乐/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谐之言曰B.其杂色邪C.请循其本D.我知之濠上也6.下列表述不完全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庄子》是XXX及厥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孕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北冥有鱼》以夸张的描写,勾画了一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XXX展翅图,展现了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XXX认为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也体现了XXX得理不饶人的性格。
【精段精练】阅读《北冥有鱼》(原文略)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高中语文《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1.有人认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
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提示: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探究。
参考答案:说是“解读”,的确不假。
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
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
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
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
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
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像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
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
2.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
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提示:从文章引用该段文字作用的角度分析把握详略繁简处理的意图。
参考答案: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
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97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练习检测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练习检测及答案但他却深爱自由和XXX的生活,因此不愿意为富贵名利而牺牲自己的内心追求。
他的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强求,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
11.请你结合XXX的思想,谈谈你对自由和XXX生活的理解,以及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改写后: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练检测(一)北冥有鱼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běi míng)鲲(kūn)徙(xǐ)抟扶摇(tuán fúyá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怒气勃发,愤怒地飞翔。
2)志怪者也志:指志怪小说,意为神奇的故事。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指飞行。
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停止飞行,休息。
5)亦若是则已矣是:就像这样,已经结束了。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冥和鸣、明和命通假,意为黑暗、深邃。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停止、休息。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指生物呼吸。
2)为①其名为鲲:是、成为。
②化而为鸟:变成、转化为鸟。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指鹏鸟的背部,不知有多长。
②鹏之徙XXX也:指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4)其①其名为鹏:指鹏鸟的名字。
②其视下也:指鹏鸟向下看。
③其正色邪:指鹏鸟的真实颜色。
5)而①化而为鸟:变成、转化为鸟。
②怒而XXX:愤怒地飞翔。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南冥者,天池也。
A。
后遂无问津者。
B。
《齐谐》者,志怪者也。
C。
亦若是则已矣。
D。
似与游者相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愤怒地飞翔,翅膀像挂在天空中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是一种鸟,如果海洋波涛汹涌,它就会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设计者金老师一、知识点类型分析能够通过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思想。
这一知识点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教学思路一由题目导入1、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选择呢?请大家说说。
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老师我给大家提供几则资料。
你们说伯乐是谁?学生是家喻户晓的相马大师。
老师对。
但是庄子认为,他是残害马的罪魁祸首。
学生先沉默了一会,接着就明白了因为他不让马过自由的生活。
学生蔡侠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可见每匹年轻的马都向往自己能建立功业。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老师为什么我们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不会迷失自我?那是因为有几位像庄子那样的哲学大师,他们的智慧、人格的光芒,一直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这是对庄子精神的高度赞美。
在线47时04分36秒总发贴数290篇精华贴数2篇注册日期20040603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4楼][这个贴子最后由湖畔初阳在200408020525第1次编辑]初阳评金老师的课例
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阅读课,对观点的把握,对语言的品味,对庄子的解读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它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其课堂教学水平可能位于我永远无法达到的高。
学生1投江,如屈原。
学生2归隐,如陶潜。
高三语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孔孟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福祉(zhì)甫定(pú)朝暾(tūn)槁项黄馘(xù)B.聚讼(sòng)妩媚(wǔ)悬的(dì)唳(lì)C.乘桴(hú)谲许(jué)饿殍(piǎo)羸(yíng)D.戚戚(qī)累赘(léi)经筵(yàn)曳(yè)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颠沛超凡决俗谬悠一言蔽之B.迭出钻之弥坚澄澈山重水覆C.悚然风尘仆仆逾矩千载难逢D.沟壑清波粼粼媒聘仰之靡高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集中B.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边际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惧的样子D.今相值,决杀不宥逢着;遇上4.对下列句子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月亮比作心灵,皎洁的月亮比作纯洁的心灵,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B.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清洁的精神指的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C.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周礼的要求)D.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君主有大的过错就劝谏,他如果翻悔就给他换个位子)5.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两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我们不能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都像英雄人物那样,但要求他们遵守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则是应该的。
C.这一天,在北碚(bèi)复旦大学登辉堂前,一位穿着米黄色风衣的莘莘学子,腋下夹着书本,向图书馆跑去。
D.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平民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值的破布。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 超凡绝俗 意出尘外 B.仰之弥高 惩前避后 毕恭毕敬 潸然泪下 C.按布就班恼羞成怒坐井观天断章取意D.岿然不动 窗明几净 亭亭玉立 变换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一抹残霞渐渐地()了。
② 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亲耳 ()过总理的教诲。
③ 出发前个人要准备好生活 ()品。
④ 今天,学校的壁报栏上出现了一张招领 ()。
A 消逝 聆听 必需 启事 B .消失 C.消逝 倾听必须启事D .消失4.下列各句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明哲保身、洁身自好还是要继续提倡的,如若律己尚且不能,那又如何律人。
B. 冰心老人生前曾 三令五申地强调中学要学好作文。
C. 真是无独有偶,你刚才谈的那个骗子行骗的手法,我在别的地方也见到过。
D. 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 苟延残喘;要懂得死不足惧,但不必轻易言死。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 的义务。
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 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 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 理。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6•仿照下面小诗的形式,另写一首。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习题精选A. 福祉(zh 》B. 悚(s eng)然C. 怜悯(m in)D. 聚讼(s eng) 濮(p u )水 惊魂甫(p ⑪定 谬(mi t )悠耿耿(g 和)于芸芸(y U n )众生一言以蔽(b 1)之朝暾(t m )槁项黄馘 (hu e清风夜唳(I 1)冷酷犀(X 1)聆听 必需 启示 倾听必须启示三代臧克家儿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7-10题。
最新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PPT课件

12.03.202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18
作者认为:
《庄子》的意象:“美得让我们无所适
从”,“幻化万方,意出尘外,鬼话连
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
惊风”。
—奇特
《庄子》的意蕴:“永远有着我们不懂
的地方”。
—深邃难解
作者读《庄子》的感受:“视界为之一 开”,“俗情为之一扫”。
12.03.202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9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0
如陶渊明鲁迅等,他们在思想上或文笔上与庄 子有类似特点.
12.03.202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4
各抒己见:
作者把庄子提到这样的高度,你同意吗?
12.03.202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5
继续思考:
庄子拒绝作官,留芳千古;在今天如果这样,是 否会遗臭万年?
12.03.2024
庄子: 在我们无路 可走的时候
12.03.202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1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 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 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 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 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书 之词的掺入。 杂篇共十一篇文章,除《让王》、《盗路》、《说
剑》、《渔父》四篇外,都是非常漂亮的文章,定是 庄生手笔。即使这四篇,文采斐然,也值一读,只是 不合庄子思想而已。
12.03.2024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17
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这里从<庄子>的意象、内蕴,作者的感受,庄 子的才华等四个方面对庄子进行了阐述,是 我们了解庄子其人其书的窗口,请分别找 出来。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候讲解学习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 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 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月亮”比喻什么? 这几句话怎样理解?
月亮:比喻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 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
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
清洁
庄子的精神世界
无情而坚强 多情而脆弱
怜悯
细读、品味胡文英的话: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 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 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 底是冷眼看穿。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 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 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 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 “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思考:庄子为什么拒聘?
理解词语的情景义
(06年,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 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 的含意(4分)
(08年,14)“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 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08年,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含义: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一直是文化屈 从权势,而有了庄子这样独自清高的存在,才使得 历史有了清新的气息。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 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 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看.(kàn)守清风夜唳.(lì)惭.(cán)愧汗颜B.福祉.(zhǐ)冗长累.(léi)赘妩.(wǔ)媚多姿C.朝暾.(tūn)秋水澄.(chén)澈千载.(zài)难逢D.怪诞.(dàn)惊魂甫.(bǔ)定谬.(miù)悠之说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打扰辘辘饥肠黄馘诬浊不堪B.悚然仰之弥高闲暇感情脆弱C.打拢清波粼粼无聊油然而生D.颠沛山重水覆锦绣端崖之辞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这几句很有刺激性的话使他感到十分,脸上顿时泛起了两朵红云。
②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听到阵阵想哭的声音,也能闻到一股浓郁的味。
③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它的外形美妙,它的动作又像天使,人是万物之精华。
A.难堪心酸精致B.难堪辛酸精制C.难看心酸精制D.难看辛酸精致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它们同样可以闪光。
C.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D.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在许多演员面前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的小菜一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初次见面时,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因而谈得很少。
B.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的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C.沿江一带的农户为了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D.研究小说的专著可以让读者完成文学鉴赏中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山里的祖辈是不乏智商的,为了防止污染,,露出一段玉露似的水。
①才开了个石埠头②上面铺着麻石③水圳绝大部分是暗渠④只有到每家门前A.③④①②B.④①③②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
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
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
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7.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指彼此渗透。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漾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
8.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
9.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文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
B.文学自身含有史哲因素,产生了《老子》。
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
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的出现。
10.对这段文字论述的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C.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
第Ⅱ卷(70分)三、(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
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蒂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历史的产物。
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
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土,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
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由是,我们就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作出认定。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
科学精神是迷信忠恕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
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
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11.文中第二段所提到的“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指的是()A.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上的历史文化。
B.整个社会的先进文化。
C.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孕育出的先进文化。
D.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孕育出的主流文化。
12.结合一二段回答,所谓“人文精神”,即是()A.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
B.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民族精神。
C.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民族文化。
D.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各族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社会时代都会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
B.人文精神即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与地域没有直接的关系。
C.第四段中作者列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为了强调科学精神的重要。
D.第四段中“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是说要强调注意解决与科学技术相关联的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
14.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
B.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
C.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D.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四、(14分)15.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山雾或变化的晚霞为对象,写一句话。
(5分)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
答: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回答不超过25字)(4分)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观点,十分流行。
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
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
答:17.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排比句。
(5分)真正的人活着,像春蚕,吐尽一缕缕银丝;,;,;像苍松,任凭风吹雨打;,;像黄牛,辛勤地耕耘于沃土之上,直至最后一息。
五、(40分)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40分)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事情扑入我们的眼帘,冲击着我们的脑海,感悟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领悟到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美好、人世的温馨,哲理的深邃,受到思想的启迪、灵魂的震撼的熏陶……这则材料中的“感悟”能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感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3.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1.B(A“看”应读为“kān”。
C“载”应读为“zǎi”。
D“甫”应读为“fǔ”) 2.B(A“诬”应为“污”。
C“拢”应为“扰”。
D“覆”应为“复”) 3.D(①“难堪”形容难以忍受,是一种心理活动;“难看”形容不好看,不光荣,不体面。
②“辛酸”指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的遭遇;“心酸”指心里悲痛,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