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候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赏析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赏析本文是关于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其位,谋其政。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
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
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
他成功了。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 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 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 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 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 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 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 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 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 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 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 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 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 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 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 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污。 c“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
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 “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 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 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 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2020年10月2日
2
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 时候”?
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 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 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 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 精神追求。
2020年10月2日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 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 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 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 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好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因为有庄 子这样的几位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 格的光芒,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文势汪洋肆意,具有浓郁的 浪漫主义色彩。
庄生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 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 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 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 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 做梦变成庄周?庄周和蝴蝶一定会有区别的,这 就叫做“物化”。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写出下面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2、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论语》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三) 写作意图
思考:我说,本文是作者有感而发,你同意我 的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作者特别肯定庄子的“清洁的精神”, 歌颂他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看守心 灵月亮”的“孤独”,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 之幽情。为什么?标题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什 么是“无路可走”,“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怎么样?这难道不需要我们去思考吗?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笔记-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2. 分析庄子的主要哲学观点,如相对主义、虚无主义、自然主义。
3. 理解庄子在面临困境时的启示,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和超脱。
教学重点:1. 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2. 庄子的主要哲学观点。
3. 庄子在面临困境时的启示。
教学难点:1. 庄子哲学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2. 庄子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庄子的生平、主要哲学观点、寓言故事等。
2. 教材:《庄子》相关篇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庄子及其生平背景。
2. 引发学生对庄子思想的兴趣。
二、庄子的主要哲学观点(15分钟)1. 相对主义:举例说明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如“逍遥游”中的大鹏鸟和小鸟。
2. 虚无主义:讲解庄子的虚无主义观点,如“齐物论”中的“道术”和“方术”。
3. 自然主义:分析庄子的自然主义观点,如“养生主”中的养生之道。
三、庄子寓言故事解读(15分钟)1. 选取《庄子》中的经典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
2. 引导学生解读寓言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四、庄子在面临困境时的启示(10分钟)1. 分析庄子在面临困境时的态度和思考方式。
2.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和超脱。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庄子在面临困境时的启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庄子的生平背景、主要哲学观点、寓言故事以及庄子在面临困境时的启示,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庄子的思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庄子的其他思想观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
六、庄子与道家的关系(10分钟)1. 介绍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强调庄子在道家思想中的地位。
2. 分析庄子的哲学观点与道家经典《道德经》的关联。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高中学生虽然接触过庄子,对庄子有所了解,但很零碎,也很有限,考虑到这个实际状况,我计划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庄子专题,文本教学。
又考虑到时间因素和教学需求,专题的内容力求简洁和生动,主要通过列举庄子经典的寓言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庄子哲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2. 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介绍庄子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梳理故事中蕴涵的人生观(1)庄子的挫折观。
通过叔山无趾和孔子的故事来启发引导:叔山无趾因犯错误被剁去了脚趾,可是他没有自暴自弃,相反,他师从孔子,求学补错,用自己的言行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
面对人生挫折,庄子赞美勇者,并赞同通过努力而重获新生的奋斗方式。
(2)庄子的为人处世观。
通过南海大帝儵、北海大帝忽为中央大帝浑沌凿开七窍致浑沌死亡的故事来启发引导:儵和忽的确是一番好心,可是他们却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导致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庄子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善心固然重要,但应更多地考虑对方的立场、观点甚至喜好,顺其自然,方能和谐相处。
3. 引导学生总结庄子的主要观点讨论并小结:庄子是很擅长讲故事的,生动的寓言故事里蕴涵的人生观总让人惊讶不已。
他特立独行,洞察尘俗,挣脱了一切藩篱障碍:名利、生死、爱情……他卓尔不群,超然脱俗,勇敢自信地随心而活,毫无顾忌地追求并坚守着心灵的自由。
4. 学生朗读课文,梳理层次,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概括各段大意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鲍鹏山对庄子哲学思想价值的独特解读(1)作者在文中引述了庄子的哪一个寓言故事?在引述当中,该怎样解读这个故事流露的哲学观点?有哪些文字表达了作者的评价和情感,怎样理解这些文字?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和放弃。
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人们是怎样评价庄子的?你又怎 么认为?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 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 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 底是热肠挂肚;虽不能忘情,而终不 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 不管”与“终不下手”?
下文说到庄子的笔锋荒唐到极致,态度偏激到极 致,《庄子》中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 端崖之辞”,“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 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 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 方向无心肝……”所有这些都是“是非不管”的 表现。
看庄子拒绝权势媒聘的故事,也能明白他“虽不 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终 不下手”,就是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
在作者看来,庄子的精神境界究竟 是怎样的?
庄子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断冲突的内 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 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 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 冷酷犀利。庄子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哲学困境”, 他徘徊其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庄子 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 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不屑与 统治者同流合污。
有隐士风度、不屈从权势、 自由地活着
像庄子一样的人,你还能 举出哪些?
如陶渊明鲁迅等,他们在 思想上或文笔上与庄子 有类似特点.
各抒己见:
作者把庄子提到这样的 高度,你同意吗?
继续思考:
庄子拒绝作官,留芳千古;在今天如 果这样,是否会遗臭万年?
无路可走,怎么办?
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 会有什么选择呢?
投 水
屈 原
孔子、孟子?回家教书
陶 潜 归 隐
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原文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的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其位,谋其政。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利,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
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同意志趣的话题。
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
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
这关乎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
他成功了。
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的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课件

介绍庄子及《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 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 城县)人,著名思想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同 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 《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 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 响的哲学流派。庄子主张“无道无为”,主张“相对 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其思 想核心:一切顺乎自然。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 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 “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 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 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 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 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 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 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 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 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累:犹言“添麻烦”、“吃辛苦”。涂:泥。 巾:即巾幕,古人专用以覆盖贵重器物的东西。笥:竹箱。指 国王把神龟置于笥中,上面用巾盖好,藏于庙堂之上,以供占 卜之用。
1.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 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 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 2.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 是什么? “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 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 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 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山 重水复,柳暗花明”和“仰之弥高,钻之 弥坚”都是用的现成词语,取义有变化的 是前者还是后者?有什么变化?)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原是写境界幽深、 色彩明丽的乡村风光,这里用来表示读者 心目中的庄子的仪态:错综复杂,变化多 端,让人眼花缭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 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 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 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 “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 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01.10.2020
9
讨论下列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逍遥游><秋水>等课文,请大 家谈谈自己对庄子的印象.
01.10.2020
10
01.10.2020
11
01.10.2020
12
01.10.2020
13
子关 于 庄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56 年),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社 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转折时期,是各种政治 主张、哲学观点、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形 成了儒、道、法、墨、名、兵等诸子百家争鸣的 局面。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 (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 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 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 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 楚越,探访古风,一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 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他 拒绝了,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 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
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 ,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 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 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01.10.2020
15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01.10.2020
5
思考下面的问题:
1.面对高官厚禄,庄子的 态度什么样?你是从哪 句话看出来的?他鄙弃 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 么?
2.庄子在这里用了什么 比喻?能不能把这个比 喻换成别的,如小鸟、雄 鹰等?
01.10.2020
6
庄子的态度:拒绝与统治者合作。 他说:“吾将曳尾于途中。”
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
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
就是返朴归真。 总之,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
》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精髓,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
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
01.10.2020
16
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
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
庄子拿神龟来打比方。说明富贵尊崇在他心 目中的地位,对比突出了自由对庄子的重要。
01.10.2020
7
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 作者对庄子的这种态度评价如何?你又 怎么认为?
作者把庄子拒绝与统治者合作的精神 赞誉为清洁精神,称庄子为“一棵孤 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月亮 的树。
01.10.2020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01.10.2020
高 中 语 文 第 五 册
1
子: 在我们无路 可走的时候
01.10.2020
2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行文 脉络。 (2)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及作 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01.10.2020
3
我们都知道姜子牙在渭水 河边钓鱼的故事,他后来被 文王请出了山;几百年后,又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是在 濮水边,这个人是庄子.请看 下面的故事,讨论下列问题: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 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 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 。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 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 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
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
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
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
·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
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
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
(《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
01.10.2020
4
翻译下面的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 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 三千岁矣。王巾笥(sì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而藏之庙堂之 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 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8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 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 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 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 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为什么是“一两棵”?“月亮”比喻什 么?
“月亮”喻纯洁的心灵,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 神.
01.10.2020
14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伟哉 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 臂吗?”庄子道:“父母于子,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阴阳于人,不 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 呢?夭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 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