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冒泡排序及流程图(思路解析)

合集下载

冒泡法排序流程图

冒泡法排序流程图

冒泡法排序流程图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相邻的元素之间两两比较,如果顺序错误就进行交换,这样一轮比较下来,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就会移动到最后(或最前)的位置。

冒泡排序的流程图如下:```开始设置列表list,列表长度n循环i从0到n-1嵌套循环j从0到n-i-1比较list[j]和list[j+1]如果list[j] > list[j+1],则交换list[j]和list[j+1]的位置结束内层循环结束外层循环输出排序后的列表list结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冒泡排序的具体流程:假设我们有一个列表 [5, 3, 8, 6, 4] 需要进行排序。

第一轮比较:比较 5 和 3,5 > 3,交换位置,列表变为 [3, 5, 8, 6, 4]比较 5 和 8,5 < 8,不交换位置,列表不变比较 8 和 6,8 > 6,交换位置,列表变为 [3, 5, 6, 8, 4]比较 8 和 4,8 > 4,交换位置,列表变为 [3, 5, 6, 4, 8]第一轮比较后,最大的元素 8 移动到了列表的最后。

第二轮比较:比较 3 和 5,3 < 5,不交换位置,列表不变比较 5 和 6,5 < 6,不交换位置,列表不变比较 6 和 4,6 > 4,交换位置,列表变为 [3, 5, 4, 6, 8]第二轮比较后,第二大的元素 6 移动到了列表的倒数第二个位置。

第三轮比较:比较 3 和 5,3 < 5,不交换位置,列表不变比较 5 和 4,5 > 4,交换位置,列表变为 [3, 4, 5, 6, 8]第三轮比较后,第三大的元素 5 移动到了列表的倒数第三个位置。

第四轮比较:比较 3 和 4,3 < 4,不交换位置,列表不变第四轮比较后,第四大的元素 4 移动到了列表的倒数第四个位置。

经过四轮比较和交换操作,列表已经完全有序,最后输出的排序后的列表为 [3, 4, 5, 6, 8]。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流程图盒图N-S图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流程图盒图N-S图

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流程图盒图N-S图冒泡排序Exchange=nWhile exchange!=0 Bound=exchangeExchange=0While(j<bound< p="">)R[i]<r< p="">[j+1]R[j]→←R[j+1]Exchange=jExchange=nDo-while(exchange!=0)Bound=exchangeExchange=0Int j=1Do while (j<bound)< p="">J++t R[j]<="">Exchange=j ↓开始Exchange=nExchange >0结束Bound=exchange Exchange=0 J=1J<bound< p="">NNYr[j]>r[j+1]YNr[j]与r[j+1]的值交换 Exchange=j j=j+1快速排序i<j< p="">开始j=end;i=firstr[i]>=r[j]i<j< p="">r[i]<=r[j]r[i] r[j] i++; i<j< p="">r[i] r[j] i++;i++j--Return i; 此时让first=0;end=i-1; 此时让first=i ;end=n;first<end< p="">输出序列 N NNYYNNNYWhile(first < end)i=first;j=end;While(R[i]>=R[j])j--T i<="" p="">R[i] R[j] while(R[i]<=R[j])i++i++T i<="" p="">R[i] R[j]j--First=0; end=i-1; First=i; end=n;输出排完序的数组i<j< p="">i<j< p="">i<j< p="">i=first ;j=end; While (first<="">i++While (r[i]>=r[j]) R[i] R[j]i++i++While (r[i]<=r[j])R[i] R[j] j-- First=0; end=i-1; First=i; end=n; 输出序列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流程图开始输入a,b,cS=x b=0Nbc x -← Yc=0NY S=”全体实数”” S=“无解”a=0输出SS=”x1”+”x2”△<0YN△←b2-4acab x a b x 2,221--←?+-←S=“无实根”Y</j<></j<></j<></end<></j<></j<></j<></bound<></bound)<></r<></bound<>。

c语言中的冒泡排序

c语言中的冒泡排序

c语言中的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其思想是依次将相邻的两个数比较,将较大的数移至后面,较小的数移至前面。

如此反复比较,直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以下是在C语言中实现冒泡排序的步骤:**Step 1:定义数组和变量**首先需要定义一个需要排序的数组和一些临时变量,用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交换两个数的位置。

例如:```c++int arr[] = { 64, 25, 12, 22, 11 };int n = 5; // 数组的长度int i, j, temp;```**Step 2:实现冒泡排序**接下来,需要使用一个循环来依次比较每个数,并将大的数往后移。

在这个循环中,需要再次嵌套一个循环来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之后再执行下一轮比较,直到将整个数组排序完成为止。

例如:```c++for (i = 0; i < n - 1; i++) {for (j = 0; j < n - i - 1; j++) {if (arr[j] > arr[j + 1]) {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在上面的代码中,第一个循环表示需要执行n-1次比较,因为最后一个数不用与任何数比较;第二个循环则表示当前需要比较的数字范围,每比较一次就将范围缩小1,确保大的数能够快速地“浮”到数组的最后端。

**Step 3:输出结果**最后,我们需要将排好序的数组输出。

例如:```c++for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上述的代码将打印出 `[11, 12, 22, 25, 64]`。

总结:在C语言中,实现冒泡排序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分别是定义数组和变量、实现冒泡排序和输出结果。

尤其是在实现冒泡排序时,需要使用嵌套循环和临时变量,确保程序能够准确比较大小和交换位置,从而排好整个数组的顺序。

c语言冒号排序法

c语言冒号排序法

c语言冒号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是经典的排序算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交换相邻的元素,使较小的元素逐渐向前移动,从而将整个序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冒泡排序法的过程可以用以下的伪代码来描述:for (i = 0; i < n; i++) {for (j = 0; j < n - i - 1; j++) {if (a[j] > a[j + 1]) {swap(a[j], a[j + 1]);}}}其中,n为序列的长度,a为待排序的序列,swap函数用于交换两个元素的值。

上述代码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如果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冒泡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实现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效率较低,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冒泡排序法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除了上述的基本冒泡排序法,还有一种改进版的冒泡排序法,即冒号排序法。

冒泡排序法每次都需要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而冒号排序法则将序列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为有序序列和无序序列。

通过不断将无序序列中最大的元素冒号移动到有序序列的末尾,最终就能将整个序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完毕。

冒号排序法的过程可以用以下的伪代码来描述:for (i = 0; i < n - 1; i++) {is_sorted = true;for (j = 0; j < n - i - 1; j++) {if (a[j] > a[j + 1]) {swap(a[j], a[j + 1]);is_sorted = false;}}if (is_sorted) {break;}}其中,is_sorted为布尔型变量,用于判断序列是否已经有序。

在指针i不断向后移动的过程中,指针j从头开始遍历无序序列,并将最大的元素逐渐冒号移动到有序序列的末尾。

如果在一轮冒号排序中,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序列已经有序,排序过程可以提前终止。

双向冒泡排序算法c语言

双向冒泡排序算法c语言

双向冒泡排序算法(C语言)1. 算法原理双向冒泡排序算法是冒泡排序算法的优化版本,它在每一轮的比较中同时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进行排序,以提高性能。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替地向左和向右进行冒泡来实现排序。

具体算法步骤如下:1.初始化两个指针left和right,分别指向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

2.从left向right遍历,在遍历过程中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向右(或向左)冒泡,直到right指针达到left位置。

3.更新left指针的位置,即left = left + 1。

4.从right向left遍历,在遍历过程中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位置,将较小(或较大)的元素向左(或向右)冒泡,直到left指针达到right位置。

5.更新right指针的位置,即right = right - 1。

6.重复步骤2~5,直到排序序列中的所有元素都排序完成。

2. 算法实现(C语言)下面是使用C语言实现双向冒泡排序算法的示例代码:#include <stdio.h>void bidirectional_bubble_sort(int arr[], int n) {int left = 0;int right = n - 1;int i, j;while (left < right) {for (i = left; i < right; i++) {if (arr[i] > arr[i + 1]) {int temp = arr[i];arr[i] = arr[i + 1];arr[i + 1] = temp;}}right--;for (j = right; j > left; j--) {if (arr[j] < arr[j - 1])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left++;}}int main() {int arr[] = {4, 2, 8, 5, 1, 9, 3, 7, 6};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printf("Before sorting:\n");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bidirectional_bubble_sort(arr, n);printf("\nAfter sorting:\n");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return 0;}3. 算法分析双向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冒泡排序算法相同,都为O(n^2),其中n为排序序列的长度。

起泡法排序c语言

起泡法排序c语言

起泡法排序c语言起泡法排序c语言起泡法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也称为冒泡排序。

它的原理是不断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交换它们。

这样一趟下来,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就会被排到最后(或最前)。

1. 算法步骤起泡法排序算法步骤如下: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

2. 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交换它们。

3. 继续比较下一对相邻元素,直到比较到数组末尾。

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排好序。

2. 代码实现以下是使用C语言实现起泡法排序算法的代码:```c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int i, j;for(i = 0; i < n-1; i++){for(j = 0; j < n-i-1; j++){if(arr[j] > arr[j+1]){int temp = arr[j];arr[j] = arr[j+1];arr[j+1] = temp;}}}}```该函数接受一个整数数组和数组长度作为参数,并将数组按升序排序。

它使用两个嵌套的循环来比较相邻的元素,并在必要时交换它们。

3. 时间复杂度起泡法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数组中元素的数量。

这是因为该算法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需要比较n-i-1对相邻元素,并在必要时交换它们。

4. 稳定性起泡法排序算法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这意味着如果数组中有两个相等的元素,它们在排序后仍然保持原来的顺序。

5. 优化虽然起泡法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算法,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其中最明显的缺点是它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当数组规模很大时,效率会非常低下。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对起泡法排序算法进行一些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加入标志位:如果某一趟扫描没有发生任何交换,则说明数组已经排好序了,可以直接退出循环。

(2)记录最后一次交换位置:由于每一趟扫描都会将当前未排好序部分中最大(或最小)值移到末尾(或开头),因此可以记录最后一次交换位置,以此来确定下一趟扫描的范围。

冒泡法排序c语言代码

冒泡法排序c语言代码

冒泡法排序c语言代码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算法之一。

冒泡排序法是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排序算法,它的主要思想是: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如果不符合顺序要求,则交换位置,这样一趟下来可以保证最大(小)的数排在最后一个位置,而剩下的数交换位置后能够重新排好序。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冒泡排序法。

首先,我们需要声明一个数组,用于存储要排序的数值,如下所示:int a[100];然后需要编写一个函数,用于实现冒泡排序,函数的参数是要排序的数组和数组中元素的数量,函数返回值为0。

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int bubble_sort(int a[], int n){int i, j, temp;for(i = 0; i < n-1; i++) //外层循环,循环n-1次{for(j = 0; j < n-i-1; j++) //内层循环,循环n-i-1次{if(a[j] > a[j+1]) //如果相邻两个数乱序,则交换位置{temp = a[j];a[j] = a[j+1];a[j+1] = temp;}}}return 0; //返回0}让我们对上述的函数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三个整型变量i、j和temp,分别表示循环计数器、要交换的变量和交换过程中的临时变量。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两层循环。

外层循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一直到倒数第二个元素,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同时检查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检查到了最后一个元素,那么就无法检查其后一个元素,会导致越界错误。

在内层循环中,我们需要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在函数的末尾,我们需要返回0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最后,我们需要编写主函数,从用户终端读入数据,并调用上述的冒泡排序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排序。

主函数的代码如下:printf("请输入要排序的数的个数:\n");scanf("%d", &n);bubble_sort(a, n);printf("排序后的结果为:\n");for(i = 0; i < n; i++)printf("%d ", a[i]);以上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冒泡排序算法,可以对输入的数字进行排序。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示详解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示详解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详解⼀、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到⼩、⾸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访元素的⼯作是重复地进⾏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氧化碳的⽓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样,故名“冒泡排序”。

⼆、算法实现原理1. ⽐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个⽐第⼆个⼤,就交换它们两个;2. 对每⼀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作,从开始第⼀对到结尾的最后⼀对,在这⼀点,最后的元素理应会是最⼤的数;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个;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对数需要⽐较;三、复杂度分析若⽂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

所需的关键字⽐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值: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若初始⽂件是反序的,需要进⾏n-1趟排序。

每趟排序要进⾏n-i次关键字的⽐较(1≤i≤n-1),且每次⽐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值: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冒泡排序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四、稳定性分析冒泡排序就是把⼩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的元素往后调。

⽐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较,交换也发⽣在这两个元素之间。

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种稳定排序算法。

五、算法图⽰分析图⽰过程动图展⽰六、JAVA代码实现1//⽐较函数参考2static boolean less(Comparable v, Comparable w) {3return pareTo(w) < 0;4 }5//交换函数6static void exchange(Object[] a, int i, int j) {7 Object swap = a[i];8 a[i] = a[j];9 a[j] = swap;10 }1112public void bubblesort(Comparable[]a){13int n = a.length;14for(int i=0;i<n-1;i++){//记录已经排序的元素的数量15for(int j=0;j<n-i-1;j++){//开始排序,除去了已经排序了的16if(a[j]<a[j+1]){ //降序排列17 swap(a,j,j+1);18 }19 }20 }21 }七、算法优化针对问题:数据的顺序排好之后,冒泡算法仍然会继续进⾏下⼀轮的⽐较,直到arr.length-1次,后⾯的⽐较没有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功能:冒泡排序
输入:数组名称(也就是数组首地址)、数组中元素个数
================================================
*/
/*
==================================================== 算法思想简单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
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
小的往上冒。

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
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下面是一种改进的冒泡算法,它记录了每一遍扫描后最后下沉数的
位置k,这样可以减少外层循环扫描的次数。

冒泡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时间复杂度O(n2)--[n的平方]
===================================================== */
void bubble_sort(int *x, int n)
{
int j, k, h, t;
for (h=n-1; h>0; h=k) /*循环到没有比较范围*/
{
for (j=0, k=0; j<h; j++) /*每次预置k=0,循环扫描后更新k*/
{
if (*(x+j) > *(x+j+1)) /*大的放在后面,小的放到前面*/
{
t = *(x+j);
*(x+j) = *(x+j+1);
*(x+j+1) = t; /*完成交换*/
k = j; /*保存最后下沉的位置。

这样k后面的都是排序排好了的。

*/ }
}
}
}
2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
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
小的往上冒。

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
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下面是一种改进的冒泡算法,它记录了每一遍扫描后最后下沉数的
位置k,这样可以减少外层循环扫描的次数。

冒泡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时间复杂度O(n^2)
算法实现:
/*
功能:冒泡排序
输入:数组名称(也就是数组首地址)、数组中元素个数
*/
void bubble_sort(int *x, int n)
{
int j, k, h, t;
for (h=n-1; h>0; h=k) /*循环到没有比较范围*/
{
for (j=0, k=0; j<h; j++) /*每次预置k=0,循环扫描后更新k*/
{
if (*(x+j) > *(x+j+1)) /*大的放在后面,小的放到前面*/
{
t = *(x+j);
*(x+j) = *(x+j+1);
*(x+j+1) = t; /*完成交换*/
k = j; /*保存最后下沉的位置。

这样k后面的都是排序排好了的。

*/
}
}
}
}
流程图作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