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见精神障碍
常见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二)临床亚型 青春型
一般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 要表现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思维 松弛,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好扮弄鬼 脸;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病人 的本能活动(性欲、食欲)亢进,也可有意 向倒错。幻觉、妄想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 诞,与病人的行为一致。
现病史:病人于2002年4月11日出现上班 发呆发愣,回到家后躺在床上不说话。4月 13日,病人与领导同事一起去昌平开会, 可是仍是呆愣,不与他人说话。
14日回家后诉头痛,其妻为之按摩后稍有 缓解,但仍躺在床上发呆。家人未在意,以 为病人工作累,过几天就好。
15日上班后领导看他常发呆发愣,便问病 人是否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出了什么事, 病人直说没事。因病人平时就不爱说话,领 导也没有在意,仍安排病人写文件。病人很 快完成且条理清楚,未见不当之处。
16日,病人回家较晚,家人问他是否加班了,病 人则说:出大事了,现在不能说,过两天再说。 再追问,病人则把门关上不见家人。
17日晨,病人哆哆嗦嗦,地叫妻子说:你要做好 思想准备,我要被单位开除了,我做了见不得人 的事。问究竟是什么事,病人则不予回答。当天 下午,上班后,病人对副科长说:憋死我了,我 得换个环境。
1 、精神分裂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详细了解病史、认真仔细地精神检查是诊断 的基础。如果病人处于疾病的前驱期,尚未 出现明确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则造成诊断的 困难。症状不典型时,可作临时性的症状学 诊断,而不要仓猝、轻率地作疾病学诊断 (有时只能作“可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对有些病人需多次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或对 病情进一步观察后方可作出诊断。
1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一)精神症状 4、人格的分裂状态 布鲁勒(E. 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 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虽 多种多样,但均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的不 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临床中常讲的 “知(认知)、情、意不协调”也是对人格 分裂的概括。也有作者将其描述为“自我-障 碍”,即“自我”的分裂和瓦解。
3.常见精神障碍教案

3.常见精神障碍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涉及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精神障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
班级人数为XX人,学生数量适中。
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对精神障碍诊断与评估有一定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精神障碍评估,具备初步的精神障碍诊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同情心,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精神障碍评估。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精神障碍评估。
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支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真实的精神障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教材:《精神障碍诊断与评估》。
活页教材:精神障碍分类表、诊断标准表等。
教学视频:精神障碍患者评估过程录像。
教学器材:模拟评估工具、教学PPT等。
教学课件:精神障碍概念图解、案例分析图解等。
八、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5分钟)教学时间:5分钟教学内容:展示近期发生的真实精神障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精神障碍的相关问题。
教师行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近期发生的真实精神障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问学生对于精神障碍的理解和认识。
42考点串讲-精神障碍(一)

1.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士说:“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人,样子看着像一个白胡子老头,还挺吓人的,我不想看见他,但总是挥之不去”。
这是一种:A.幻想B.错视C.视物变形症D.幻视E.妄想【答案】:D【解析】:该患者出现的是一种假性幻视。
幻视是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
幻想是一种虚幻的想象,它与幻觉的区别在于幻想可以加工,可以受自己控制,而幻觉有异己感,无法进行加工。
错视是视觉上的张冠李戴。
视物变形是对事物部分属性的错误感知,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说:“你上课,水流哗哗的响,人民都兴高采烈,我的眼镜不好看……”。
这种症状属于A.思维不连贯B.思维破裂C.语词新作D.思维奔逸E.逻辑倒错性思维【答案】:B【解析】:该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言句与句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言语内容凌乱,符合思维破裂的定义。
思维不连贯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句与句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严重时出现词语沙拉,如“你…钢铁…走…光…”。
3.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坚信他所想的事情已经被人知道了,这种症状是A.思维鸣响B.内心被揭露感C.关系妄想D.被害妄想E.物理影响妄想【答案】:B【解析】:有的病人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或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内心被揭露感)。
4.下列哪项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A.幻听B.被害妄想C.情感淡漠D.思维破裂E.意识障碍【答案】:E【解析】:意识障碍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分离转换障碍、物质依赖的戒断反应等。
5.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每1小时巡视一次,确保患者安全B.时时评估,及时干预,防止意外发生C.对自杀、自伤、伤人、兴奋冲动的患者应安置在重点病室,由专人24小时看护D.对于极度兴奋的患者,可按医嘱进行保护性约束E.对不合作的患者应适当控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防止患者外走【答案】:A【解析】: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一般15~30分钟巡视一次。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新)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3、双相障碍 两类发作通常都继于应激性生活事件 或其他精神创伤。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药物治疗概要 (三)心境障碍各期治疗原则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四、护理 (一)抑郁发作的护理程序 1、护理评估2、主要护理诊断3、护理目 标4、护理措施 (二)躁狂发作的护理程序 1、护理评估2、主要护理诊断3、护理目 标4、护理措施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二、临床表现 (一)抑郁发作 1、情感低落、沮丧忧虑 2、思维明显缓慢,对问话反应迟钝,注意集中困难, 记忆力减退,自感脑子迟钝,联想困难。 3、病人活动减少,终日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 4、病人可出现躯体症状月70%的病人食欲减退,多 数体重下降。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 第三节 心境障碍
一、概述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时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 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 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 征。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发 病率约为0.07‰-0.14‰,我国1993年多地区 大样本精神疾病流调资料显示,本病终生患 病率为6.55‰,时点患病率为5.31‰,均较 80年代有所增高(分别为5.69‰,4.75‰)。
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躁 狂症的发病年龄子啊30岁左右,也有的发病较早, 约5-6岁发病;有的发病较晚,在50岁以后,但 90%以上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自然病程,一般 持续6个月,平均3个月,有的病程只持续数天,个 别病例可达10年以上。 2、抑郁发作 抑郁症大多数也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 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单相抑郁发病年龄较双相晚, 平均病程约6-8个月。病程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1. 简介
精神行为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
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类型。
2.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减退的心理疾病。
患
者常常感到无望、自责,并且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持续感到紧张、害怕和不安的心理疾病。
患者常
常出现过度担心、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焦虑症会干扰患者的正
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4.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会引起患者与现实世界的脱离,影响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日常功能。
5.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较大的心理疾病,患者在不同的
时间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情绪高涨的状态。
患者可能会经历抑郁期和
躁狂期的交替,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6.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现
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学习和社
交产生负面影响。
7. 结论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了解这些
障碍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精神健康问题,并为患者提
供合适的支持和治疗。
常见精神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精品PPT课件

一、 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 动水平明显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 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 活动减少。
躁狂时主要症状: 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失去控制;精力和活动增
加,言语加快,自高自大;注意力易转移;睡眠减 少。 抑郁时主要症状:
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还可伴有: 睡眠紊乱、注意力集中困难、自罪或自我贬低、食 欲紊乱、疲乏或精力减退、自杀观念或行为。
严重病例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二、抑郁症
临床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和躯体症状为主。 (1)有时患者以躯体不适为主; (2)有时易激惹是主要的问题; (3)某些群体是高危人群(产期、中风、帕金森
诊断要点: (1)心境低落或悲伤; (2)兴趣或快感缺失; (3)显著的焦虑或担心。
七、适应障碍
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 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 度的行为变化等。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特征起着 同样重要的作用。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症状 持续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四、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
难以解释的焦虑或恐惧发作,不可预测,突 然出现,发展迅速,可能仅持续几分钟。
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一次发作经常会导致对再次发作的恐惧并会回 避曾经发作的场所,患者会经常回避可能产生类似 于惊恐发作的躯体感觉的运动或其他活动。 注:如果发作仅仅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恐惧的场所, 考虑恐怖障碍。
或多发性硬化患者)。 诊断要点: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
抑郁症鉴别诊断:
(1)有幻觉、妄想应和精神病性障碍鉴别; (2)有躁狂应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3)有严重酒精和药物使用史,应考虑酒精或药物
异常心理(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精神障碍)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不受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若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掠夺。此时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自己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
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该感觉器官的幻觉。它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二者互不相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间与气功所致精神障或其他精神障。
思维鸣响(回响)
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
是强烈的刺激引起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
根据
感受
器官
不同
幻听
包括言语性幻听和非言语性幻听。其中言语性幻听更重要。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大多数没有自知力。
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
幻视
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如看到闪光、火花等。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
钟情妄想
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反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
常见精神障碍的表现与诊断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 障碍和情绪障碍 包括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品性与情绪混合障碍、特发 于童年的情绪障碍、儿童社 会功能障碍、抽动障碍、儿 童社会功能障碍、抽动障碍 等类别。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 (1)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有精神病 性障碍,但不符合0-8类的诊断标准。 • (2)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障碍:有非精 神病性障碍,但不符合0-8类的诊断标 准。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 妄想性障碍
• 一、精神分裂症 • 青春型 • 偏执型 • 紧张型 • 单纯型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 妄想性障碍
•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 一、躁狂发作
• 二、抑郁发作
• 三、双相障碍 •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六、慢性脑病综合征
• 以痴呆为主要表现,伴慢性精神病症状如 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类精神分裂症状 态,以及明显的人格改变和遗忘。通常不 伴有意识障碍。常常由慢性器质性疾病引 起,也可以是急性脑综合征迁延而来。
七、神经衰弱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易感疲劳、虚弱、思维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情况脆弱, 常伴有头痛、头晕、感觉过敏、出虚汗、 心悸、睡眠障碍等。常见于神经衰弱、器 质性精神障碍的早期及恢复期。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 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进 食障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非器质性功 能障碍等。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 障碍和性精神障碍
• (1)人格障碍是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 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作风的异常行为模 式。 • (2)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 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 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 为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满足,如病理性赌博、 病理性纵火、病理性偷窃、病理性拔毛发等。 • (3)性精神障碍的包括性身份障碍(有变化自身 性别的强烈欲望),性偏好障碍(以异于常人的方 式满足性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
• 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 能。
• 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 许又新教授在《神经症》一书中,提出了 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该方法简洁、明快、 实用。作为学习的内容,承蒙许教授同意, 特介绍如下:
•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 在精神科工作中,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分 界线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到精神科就 诊的病人,几乎是症状比较重且患病比较 长的。但是,在内科或基层保健室里,这 个问题就会经常发生。
• 二、妄想性障碍(delusional disorder)
• 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 mental disorders),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出 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并且这种 妄想通常是持久的,甚至终身存在。妄想 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 伴看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前人 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 特征。病程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觉察。 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 及社会适应能力。
•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主要有:持续性并 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 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 度抑郁。因为这种障碍可以持续多年,有 时甚至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 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
•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发作形式主要有:环性 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 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
•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acute and brief psychotic disorders)
•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主要有: 一是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二是以精神病性 症状为主。三是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四 是在2—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旧称情感性精 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明显而持 久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 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 改变。其他症状大多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 活动的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 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 发病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
第三单元 神经症
• 神经症(neurosis)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 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 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 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 质性病理基础。(许又新,1992)
• 神经症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 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典型的体验是,感到 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病 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
• 二、抑郁发作(depres:情绪低落、思维 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 抑郁发作的发作形式主要有:轻型抑郁症、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 三、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 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 交错发作。
• 由于神经症具有上述特点,结合中国精神 卫生现状,神经症不可避免地成为心理咨 询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 咨询师对于神经症或神经症性问题(存在意 识的心理冲突,但没有达到神经症临床诊 断标准的心理问题),应该慎重对待,根据 求助者的现实状态,釆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如果求助者的问题超出自己的胜任范围, 应该及时会诊或转诊。
• 心境障碍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心理 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在心理咨询师临 床工作中要注意鉴别和转诊
• 一、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 躁狂发作的特点主要是:情绪高涨、思维 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 躁狂发作的发作形式主要有:轻型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有精神障碍症状躁 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 突的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显然,如 果限于心理冲突的常形,甚至并没有什么 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只是心理 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要注意的是, 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差或内脏功能 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 也很容易发生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
关于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 障碍
• 此类精神障碍的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精神 病性的,需要心理咨询师特别注意加以鉴 别,并及时转诊。
• 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 碍,具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 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 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 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发作 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 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 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 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 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 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于吃药还是 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之中:吃药怕肝硬变和上瘾, 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学的局外人 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想吃就吃,不想吃便拉倒, 实在决定不了可以去问医生,医生叫你吃你就 吃,医生叫你别吃就不吃。二是它不带明显的 道德色彩。如上例,你不能说吃药和不吃药何 者道德何者不道德。
• 这里,关键在于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弄 清楚心理冲突的性质。从现象或事实的角 度来说,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之分。
• 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 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 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长 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二是它 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 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 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