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 教案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旅游资源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学习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分析、合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材料1.教科书:地理教科书中关于旅游资源的章节。
2.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埃菲尔铁塔、大峡谷等。
通过引入这些景点,向学生介绍旅游资源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20分钟)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将各种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混合资源。
同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适合的旅游活动。
第三步: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3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或分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然后探讨它的地理特点,如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这些因素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吸引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旅游资源,然后讨论如何开发和保护该资源,找出最佳的平衡点。
每个小组应该准备一份报告,陈述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教师可以总结各组的报告,并展开全班讨论。
第五步:实践活动(3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在学校周边或城市内选择一个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一份考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旅游资源的描述、分析地理因素对该资源的影响、开发与保护的建议等。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旅游资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小组报告:教师可以评估每个小组的报告,包括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开发原则。
3、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开发原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旅游资源。
如何让学生理解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开发。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图片或视频,如长城、黄山、九寨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吸引众多游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旅游资源的概念。
2、知识讲解(30 分钟)旅游资源的概念简单介绍旅游资源的定义,强调其能够吸引旅游者并为旅游业所利用。
旅游资源的分类按照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如自然旅游资源有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旅游资源有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现代建筑等。
旅游资源的特点讲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案例,如桂林山水、故宫、丽江古城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旅游资源属于哪种类型?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4、小组讨论(15 分钟)给出一个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如某地区计划开发一个新的旅游景区,让学生讨论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5、总结归纳(10 分钟)回顾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强调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旅游活动中树立保护意识。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价值;2.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1.旅游资源的概念;2.旅游资源的种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旅游资源的特点: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多样性、地域性、时空性等;2.旅游资源的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2.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4. 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旅游资源意识的培养;2.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3.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价值;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1.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2.分类介绍旅游资源的种类。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讲解旅游资源的特点;2.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讲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2.分析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3.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4. 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2.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3.探讨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掌握情况;2.学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掌握情况;3.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培养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3.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大自然探秘:美丽的自然景观教案2

大自然探秘:美丽的自然景观教案2。
一、探秘绚烂多彩的珊瑚礁珊瑚礁是世界最为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透过海水清浅绿蓝色的底部,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珊瑚群。
让学生们把珊瑚礁视为进入海底彩绘美术馆,开启珊瑚礁之旅。
1.展示珊瑚礁的图片和宣传海洋世界的画卷,让学生浸泡在海底彩绘美术馆的感官中。
2.珊瑚礁群里有许多奇妙的生物,通过展示珊瑚礁群里的热带鱼以及其他生物,例如海龟、鳐鱼、章鱼、海蜗牛等,让学生对珊瑚礁不仅是珊瑚群本身,还有众多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将水族箱放置在教室内,学生可以手持放大镜探究珊瑚礁、海龟和鱼类的生命形态以及珊瑚的微小构造。
这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珊瑚礁与周围的生物们之间的奇妙关系。
4.在讲解完珊瑚礁的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珊瑚礁手工模型制作,以加深对珊瑚礁的理解。
二、探秘浩瀚无垠的沙漠尽管荒漠环境看似单调,但在这个陌生而神秘的环境中,却隐藏着无数的美丽图案和独特的生物。
通过探秘沙漠,学生们可以对沙漠中的生命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中感受自然的神奇。
1.以视频或图像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不同的沙漠地貌。
重点介绍在沙漠环境中最适应生存的植物和动物品种,例如仙人掌,石化树,沙漠雀,麝香猫,虹蜥蜴,大角羊等。
2.学生们来模拟沙漠环境,利用各种物质如沙子、石头制作逼真的沙漠地貌模型,并加入模拟驼队与沙漠运输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驾驶或骑行模型沙漠穿越过程,对沙漠了解更为深入。
3.整个班级参加模拟“沙漠求生”,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沙漠生存技能,穿越沙漠的迷惑,找到安全的位置建立自己的生存营地。
此外在营地内需要构造水源、制作工具,生产能源等,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求生能力以及接触和了解沙漠的奇妙之处。
三、探秘神秘深邃的大洋大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不仅给人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在大洋中还有着一些神秘的自然景观,例如珊瑚礁及各种水草和浮游生物。
通过探讨大洋生态系统,学生能够领略自然的壮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景观教案

自然景观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景观的概念和分类。
2. 学习描述自然景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景观的分类和特征。
2. 描述自然景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手绘的自然景观图片。
2. 自然景观相关的词汇卡片。
3. 活动材料,如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老师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并与学生分享其美丽之处。
2. 引导学生讨论自然景观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知识讲解1. 老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森林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每种自然景观的特征和独特之处。
3. 老师提供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描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观。
Step 3:活动1.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进行研究,包括描述其特征、提供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等。
2.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向全班分享。
Step 4:总结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自然景观的分类和特征。
2. 强调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Step 5:拓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探索和了解更多有关自然景观的知识和信息。
2. 学生可以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概念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学会了描述自然景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分享和合作。
鼓励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的意识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观和体验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保护意识。
旅行自然景观幼儿园教案

旅行自然景观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美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自然景观的类型和特点;•著名的自然景观和其故事;•环保和生态保护知识;•设计和创作自然景观艺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景观的类型和特点;•教师介绍著名的自然景观,启发幼儿对自然景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课:亲近自然景观•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如公园、河流、山脉等;•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官感受自然景观,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第三课:保护自然景观•告诉幼儿应该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等;•通过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领悟到环保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第四课:创作自然景观艺术品•教师引导幼儿设计和创作自己的自然景观艺术品,如手工、画画等;•分组合作,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并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通过幼儿的作品、口头表达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创作成果;•整理幼儿活动后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评价总结。
教学拓展•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和探究自然景观,共同体验自然之美;•组织幼儿参加志愿者活动或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心得通过旅行自然景观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探究、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和领悟自然之美。
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游戏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和习惯。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教案标题:旅游资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旅游资源,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和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讲解的方式向他人介绍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文章撰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媒体工具。
2. 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连接。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些景点的印象和了解。
步骤二:引入旅游资源(15分钟)1. 谈论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定义,解释旅游资源对一个地区的重要性。
2. 介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
给出示例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步骤三:深入了解旅游资源(20分钟)1.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可以是国内外的旅游目的地),研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景点、特色、文化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地区的旅游资源。
其他学生提问并与小组代表进行互动。
步骤四:旅游资源的保护(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分享一些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和案例。
3.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步骤五:撰写教案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上述旅游资源的教案总结,包括学到的知识和对旅游资源的感想。
可以使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撰写一篇文章介绍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并包括保护旅游资源的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地理和文化探索。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相关保护工作。
教案 自然旅游资源

第三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文、水体、大气、太空、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征、主要类型及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景观特征在我国的分布2.水体旅游资源的构景要素、主要类型、旅游价值3.大气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类型、旅游价值4.生物旅游资源的功能、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教学过程:引言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气候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本章将学习这些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旅游功能、特征等方面。
一、地貌旅游资源常见的地质地貌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砂岩峰林地貌流纹岩地貌熔岩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雅丹地貌(风沙地貌)1、我国的山岳景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山。
如我国的“三山五岳”蓬莱、瀛州、方丈为“三山”,泰山、恒山、华山、衡山、嵩山称“五岳”等。
宗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为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
风景名山。
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优越的山岳生态环境,奇特的地貌景观,神奇的云雾变化,茂密的森林,特有的生物以及与相协调的丰富的人文景观所形成的山岳综合体。
如安徽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还有张家界、九寨沟、雁荡山等。
疗养名山。
以自然环境优美,区位条件优越,成为避暑疗养的山岳。
如江西的庐山、浙江的莫干山、河南的鸡公山等。
城郊名山。
指位于主要城市郊区的一些中小型山体,尽管景观的美感价值不太高,但由于近客源地,对旅游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如北京的香山、昆明的西山等。
2、其他地貌旅游资源(1)岩溶景观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云南石林居世界石林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2)丹霞地貌景观旅游资源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风化剥蚀、流水切割、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下,形成赤壁丹崖的地貌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
4.2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根据黄山四绝的形成原因归纳自然景观资源的类型。
2.理解自然景观资源的特性。
3.分析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仔细观察图中黄山四绝的景观图以及文字材料,描述图中景观特点。
2.分析图中黄山四绝景观的形成原因。
3.归纳自然景观的特性。
4.由景观特性总结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5.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带大家去观光黄山四绝景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然景观资源的成因、类型、特性、价值的学习,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将旅游资源的特性、开发的价值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价值。
【教学难点】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教学、图表演示、练习,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黄山四绝景观的明信片若干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导入】【PPT课件展示图片】
黄山四绝: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景观图片以及文字材料
【师问】仔细观察图片景观并配合文字理解。
大家知道图中的景观来自那里吗?大家去过图中的旅游景点没?(黄山四绝)
【学生回答】略
【师问】这些景观是属于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学生回答】略
【师问】这些景观是什么类型?你是怎样区分和辨别的?请从地理角度分析(提示:在材料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并板书】由此可以知道,自然景观可以分为几类: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景观
自然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景观
大多数的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因此地貌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作用(举例:桂林山水、庐山冰川地貌等)。
【师引导】再仔细观察几幅图,为什么要叫“奇松怪石”?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略
【师引导】从奇和怪两方面归纳景观的特性?去过的同学请谈谈图中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原因。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略
【师引导】这些景点都是长期存在的,可见他们都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边答老师边板书】自然旅游资源的特性
多样性:类型多样,广泛存在
特性非凡性:在同类中具有非凡性
长存性:旅游资源往往具有长久生命力
【师引导】在了解了自然特性后,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略
【师引导】这些景观能够作为旅游资源给人观看一定是具有某些价值的,可以结合景观的类型和特性分析一下吗?
【学生回答】略
【师进一步引导】除了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外,黄山自古闻名,许多文人前来游历并留下名诗吟诵,构成了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文方面分析黄山四绝又有哪些旅游价值?
【师总结板书】自然景观资源的价值
【师生互动:活动与练习】在学习了黄山四绝后大家对自然景观资源的类型、特性以及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自然景观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旅游景区、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你最感兴趣的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并尝试角色扮演,作为一名导游,带大家走进景区感受自然人文景观美。
备注:将黄山四绝景观的明信片送给表演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