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智利劳动关系变化
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智利养老金制度的结构内容,探索其改革的最新思路和路径,客观总结了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意义,以期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智利中国养老金制度一、智利养老金制度发展概况智利最初在1924年建立了以现收现付、公立机构管理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经过50余年的发展后,该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智利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出现了养老金管理体系混乱和公立管理机构效率低下等现象,再加之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智利养老金体系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收支严重失衡,1970至1983年连续出现赤字,国家无力弥补亏空。
为应对该局面,智利军政府于1980年公布了《养老金制度改革法》,开始了养老金私有化的改革,将现收现付制改为完全积累制。
该变革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启用了DC型养老计划,即预先规定缴费水平,缴费及其投资收益以个人账户的方式记录和管理,个人具有投资选择权和决策权,并承担投资风险;个人账户在退休时的累计额一次性领取或者转换为退休年金领取,转化为退休年金的数额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累计额及其转化为年金的价格(中国精算师协会,2011);二是平稳地进行了新旧养老金制度的过渡交接,改革法规定,1980年前就业的人员可以选择留在旧制度中,也可以退出旧制度加入新制度,并规定一旦加入新制度便不可回到旧制度,而1983年以后就业的人员必须加入新制度。
1、智利新养老金制度智利新制度下的养老金分为正常退休养老金、提前退休养老金和残疾遗属养老金三种,制度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养老金的筹集和领取。
在募集方面,智利实施的是由政府立法强制储蓄和自愿储蓄相结合的方法。
雇员强制性按月缴费并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比例为本人工资的10%;另外再缴纳工资的2.5%~3%用于支付养老金管理公司的佣金(管理费)和向保险公司购买伤残遗属保险。
该强制缴费资金在缴费、投资收益和领取三个环节都免税。
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

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郑秉文房连泉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保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1981年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无疑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
它是世界第一个对传统现收现付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建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完全积累制模式养老金计划的国家。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智利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保私有化改革的激烈争论。
本文目的在于回顾“智利模式”25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和运行成效,并对其做出总结评价。
如何看待巴西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问题杨志敏内容提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中巴两个发展中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在迅速发展,双方的合作也在日益加深。
但随着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双方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多,突出地表现为巴西频繁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对于如何看待这个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必须对巴西一贯擅长打“贸易战”、中巴产品之间存在的一些竞争行为以及巴西相关压力集团的施压和“跟风”等因素进行深刻地分析。
同时,有效化解目前形势的做法还在于中方认识到并妥善解决中巴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以长远的眼光,寻找有效的途径智慧地解决双边贸易摩擦问题。
墨西哥应对贸易争端的经验与启示谢文泽内容摘要墨西哥是开放程度和保护程度均较高的发展中大国,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
中国是遭受墨西哥反倾销最多、受伤害程度最深的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制裁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向墨西哥出口的直接贸易损失;二是扩散效应,其他拉美国家参照墨西哥的做法,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制裁。
我们应重视和研究墨西哥的经验,认真研究墨西哥的法律框架,建立产业对话机制,探索建立解决贸易争端机制的可能性。
以互利共赢的制度保障双边经贸的顺利发展——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高静内容提要智利是我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同我国发生贸易争端最少的拉美国家之一。
智利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私有化改革

智利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私有化改革一、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智利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于1924年,以后逐步发展成为比较典型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体制,其基本内容是:政府首先通过测算确定当年养老保险支出额,然后通过向企业和雇员征收社会保险税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险账户,社会保险基金由政府管理,职工在退休后由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养老保险金。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1981年,智利军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计划改革为由私营公司管理个人基金积累的养老制度。
这一制度的创立,在拉美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引起了反响,都有赞成与批评的两种意见,褒贬不一。
20世纪初,首先是在欧洲开始建立了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制度。
智利是拉美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到了70年代,在军政府统治时期,这种制度出现了危机:一是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从20年代的平均预期寿命50岁达到了70年代末的近70岁,人口出生率下降,老年化倾向十分严重;二是资金出现赤字,各项社会保险缴费超过了工人工资的25%以上,企业和政府负担过重;三是管理混乱,70年代末有三四十家公立社会保险公司,各有一套制度,各种方案近百种,全国没有统一方案,公立管理机构效率低下,濒于破产,工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失去了信心。
基本上述原因,智利政府在1981年立法实行新的养老金制度(即3500号法令),规定1982年12月31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薪劳动者必须加入新的社会养老制度。
(二)现行的养老金体制智利现行养老金制度的框架是:①以强制性个人储蓄的“新制”为主导;②同时并存着保留社会保险特点的“旧制”;③建立了适应两种制度并存的政府管理监督体系。
1.新制——私营公司管理的强制性储蓄“新制”的基本框架是:(1)完全个人供款。
“新制”规定养老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缴费,但雇主有责任替雇员代缴养老费。
雇主若不履行这一职责,也要受到法律处罚。
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10%,按月缴纳;另外再按工资的3%缴纳伤残保险费和私人管理公司的佣金(管理费)。
智利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张勇

智利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张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如果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角度,智利政府处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践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智利经济改革的简要回顾智利是拉美地区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先驱,其经济改革迄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1982年),智利经济改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点,军政府采纳当时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推行以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但这个阶段的改革成效并不好,表现为经济剧烈的起伏动荡;第二阶段(1983-1989年),改革依然是在军政府时期进行,但在政策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随着1990年文人政府取代军政府上台执政,智利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0年智利文人当政之后,先后由艾尔文总统(1990-1994年)和弗雷总统(1994-2000年)领导的两届文人政府都继续坚持经济改革的路线,并审时度势地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加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和措施,并利用智利重返国际舞台的机会,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尽管智利也未能避免债务危机和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但是,智利经济于1984年率先恢复增长,1981-1989年智利经济累积增长27.5%,比同期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平均累积增长11.7%高出1.35倍。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利成为拉美地区减少贫困效果最大的国家。
1990到2000年,贫困率下降18%(从38.6%下降到20.6%),而赤贫率下降7%(从12.9%到5.7%)。
2003年贫困率和赤贫率分别为18.8%和4.7%,这不仅使智利成为贫困率第二低的拉美国家(仅次于乌拉圭),而且意味着智利成为唯一一个使赤贫和贫困人口减半、成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的拉美国家。
智利人民革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智利人民革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迁智利人民革命时期,通常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智利社会出现的一场政治变革。
这场变革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和冲突,最终导致了智利的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经济与社会背景智利人民革命时期的起因主要是受到了国内外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国家也逐渐开始了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而智利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期,智利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国际上的主要贸易对象也只有美国。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智利开始有了一定的工业化基础,并且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中产阶级。
但是,智利在这个时期也面临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智利的农业经济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大土地主集团逐渐地被淘汰,而小农和农民的贫困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些社会问题,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运动组织。
2. 工人运动的兴起智利人民革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革,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智利的工人阶级人数迅速增加,同时也成为了国内最有组织力量的社会群体之一。
在这个时期,智利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人组织和工会,这些组织开始积极地行使工人阶级的权利,例如罢工和示威等。
同时,在智利的工业化进程中,对于工人阶级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些要求提出的诉求,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包括社会运动组织、学生组织和知识分子等。
3. 智利人民革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联合在智利人民革命时期,通常使用的表述是“人民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智利的各个社会运动组织和工人组织的联合行动。
这些组织不断在反抗政府的独裁统治,并提出了各种要求和诉求,例如社会主义改革、民主政治、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实现民族解放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智利的社会运动组织开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版

二
智利旧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没有能够根
旧 养
据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改革,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收支严重失衡,1970 年—1983年连续出现赤字,国家无力弥补
老
亏空。
制 度
1.制度缺乏统一性。 以养老保险为例,到1978年底,智利全国 已有32个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作为隶属于
的
政府的公共部门,分别管理不同职业、不
四、
智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利
在谈到智利模式时,常常
模
将智利模式与智利社会保
式
障模式或社会保障私有化 或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等同
的
起来,或者将智利模式视
五
为一种新的社会养老保险
个
方案。有鉴于此,在讲述智
利新养老保险的特征前很
不
有必要澄清如下五个认识
等
问题:
式
• 第一,智利模式不等于智利社会保障模式。智利 模式指的是单纯的养老金私有化模式,它适用的 只是单纯的具有积累性质的养老金制度,并且着 重体现在养老金制度的供款渠道与基金经营环节 ,代表的只是智利对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 主要项目的重大改革,而不是用养老金私有化去 替代或包容整个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事实上, 智利除私营化管理的个人养老金外,还有政府负 责的社会救助、有关福利及其他社会保险等措施 。
• ⑤证劵安全保管的规定,如果某一证劵的投资90% 来自保险金,那么这些证劵就要被保管在中央银 行,或是保管在私人证劵存款公司。
• ⑥保证最低收益的规定,养老金管理公司每个月都 要核对保险金实际收益。并制定标准。如果管理 公司的基金收益低于标准,则收益波动准备金、 先进准备金、政府担保机制将会保证最低收益。
• (3)、若雇员未达到退休年龄,且非因工 致残丧失劳动能力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可 按其致残前10年或前1年(具体年限由各商 业性保险公司确定)月平均工资的60%领 取致残生活费,直至死亡。其费用先从个 人账户内支开,不足部分由商业保险公司 承担。如果就业者到退休年龄时尚未交足 养老保险所规定的最低限额,只要其在养 老投保机构中投保已满20年,不足部分由 国家补足。当职工退休成为退休受益者时 ,他们可以选择分阶段地使用个人账户中 的积累,也可以选择年金形式。
智利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金:缴费满20年的劳动者(在一些危险性的 行业可缩短至10年)
最低养老保证金:接受此种养老金同时没有选择
新型社会保障固定基金的居民(此种养老金将 逐步取消,到2023年为老年新型社会保障固定 基金)
老年新型社会保障固定基金:超过65岁且在智利 定居满20年的保险人;保险人必须有一种基本 的养老金,且其家庭必须在最贫穷的50% 的家 庭之中。
(3)遗嘱津贴:如果死者生前是工薪阶层,那 么他先前必须缴费400周以上,或者(同上)
2021/10/10
14
儿童津贴:生领养小孩儿的超过65岁, 在智利居住满20年,且不符合其他受益 项目的。
(4)安葬津贴:鳏寡、儿童和双亲
3.社会救助
(1)基本固定养老金:≧65岁;居住满20 年(过去五年中,至少四年),未受益 于其他津贴,处于最贫穷的50%家庭。
③雇主:覆盖工资(payroll)的0.95%+最 高3.4%的覆盖工资,依据产业和所评定 的危险性的级别
④国家:无
2021/10/10
31
4.给付方式
(1)临时残疾津贴:公务员可领取100%的净收
入;私营企业人员,月津贴为自残疾开始的三 个月内的月均净收入。津贴从工伤开始最长12 个月(特殊可附加延长12个月)
儿童津贴:在2009年后退休的且在智利定居20年
202以1/10上/10 的满65岁的生育或领养小孩的老人
11
(2)伤残保险
伤残抚恤金:丧失66%及以上能力者,且 其工作能力的丧失与工伤事故无关
部分残疾抚恤:丧失50%-65%能力者, 且其工作能力的丧失与工伤事故无关
最低保证津贴:接受此种津贴同时没有选 择新型社保残疾固定基金的居民
3.社会救助:智利的居民
社会保障的改革发展历程之智利

现收现付制有三种资金积累的方式:提高缴纳率、加大政府投入和降低受益水平。社会保障机构财务状况的恶化决定了有必要同时采用这三种方式。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由越来越少的在职工人负担退休者。1955年智利有12.2个在职工人负担一个退休者,而到1979年只有2.5个在职工人负担一个退休者。在1947-1980年期间,政府投入增加了13.8%,缴纳率也在不断的上升,1925-1937年,缴纳率为工资的5%,1975年增加到了51.4%,1980年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时,缴纳率降为3 3.25%。
1979年2月9日的政府公报刊登了第2448号法令(Decree. Law. NO2448),其中包括了后一部分的改革内容。财政部和劳动部的联合工作小组经长期的分析论证后起草了这一法令。
正如我们所预料的,这一法令的实施极不受欢迎,因为它提高了退休年龄的标准,并取消了与薪金挂钩的养老金制。这触动了所有在政府行政部门位居高职的政府官员的利益,包括军队中的将军。
在官僚式的管理下,社会保障体制效率低下,工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劳动阶层遭受歧视。它剥夺了构成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工人的一切权利并迫使他们接受最苛刻的条件。
50年代社会保障的危机已初见端倪。豪尔赫?亚历山德里(Jorge Alessandri)(1958-1964)执政期间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推动意义深远的社会保障改革。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研究及大量的事实再次证实了彻底改革的必要性。然而,由于那些有权势的群体为了继续从旧体制中捞取远大于其支出的收益而反对改革,该任政府与随后的两任政府都畏缩不前,导致了改革的失败。研究人员完成了学术报告,外国专家也来智利专察,他们对旧体制弊病的诊断已达成了共识,但没有能力来解决问题。危机逐渐恶化,旧体制的崩溃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在这紧要关头,皮诺切特总统坚定地推动了改革的进程。如何将新体制付诸实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人们仍然对新体制心存疑虑,必须规定对在一定日期后参加工作的人强制实施,而旧体制中的人可自愿选择。1980年11月通过了改革法案,当时何塞?皮奥埃拉(JoséPioera)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长。1981年5月,新体制正式实施,新体制的重要倡导者米格尔?卡斯特成为政府首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利劳动关系三十年间的变化
智利劳动关系最显著的特征是后殖民化,智利工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基础薄弱,联合力量更是无从谈起。
70年代以前智利政府实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样的政策造成国际收支失衡,企业效益低下,经济亏损严重,罢工频发,通货膨胀严重①。
1973年9月,智利军人政变上台,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市场和金融自由化,精简政府结构,削减公共开支;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对外贸易。
1973年后,智利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得智利经济在1970-1980时期迎来转折点,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贸易竞争力指数(Index of cmpetition)紧随于美国之后②,贸易顺差,拉动了经济增长。
(见图一)智利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智利工人的就业,从图二和图三可知,就业率的变化和GDP增长的变化大致上是正相关的。
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就业,就业状况好转改善了智利工人的境遇。
但是,图四显示,从1990-2014年间,智利工人的平均时薪只增加了一倍多,与美国工人工资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智利工人工资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智利经济增长的幅度,劳资双方力量失衡。
另外,智利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还催生了智利独特的养老保险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养老保险私有化,建立个人账户。
多缴多得,不缴不得。
养老金缴费全部由雇员承担,缴费率由原工资的11%变为10%。
这种市场化的养老保险模式对智利工人的境遇有什么影响呢?有学者Berstein、Larraín Ríos和Pino,针对24000个参保人员的样本数据,对智利未来30年内的养老金给付水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大约会有40%~50%的参保者养老储蓄达不到社会最低养老金水平,很大一部分退休人员未来的养老金待遇会很低③。
并且,智利国家官方数据显示,在1980年智利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后,基尼系数明显上升。
(见图五)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推断系数上升完全是由改革导致的,但是从数据和学者研究结果来看,系数上升与改革有一定联系。
图六显示,1990年后,智利的收入分配不均程度仍然严重,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在0.5以上。
这样的状况与智利政府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有紧密联系。
除此之外,智利工会在过去三十年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1979年智利劳动法令实施,工会活动被限制,集体谈判和合法罢工被禁止。
1982-1985年工会入会率持续低迷;1985年后,开始回升。
(见图七)1989的再民主化,促进了工会数量的提升。
1990年早期,智利主要劳工联合会建立,智利政治民主回归,劳工阶级开始要求对自身更有利的劳动法和能够提高穷人生活水平的社会政策,政府便进行了劳动法的修正,完善了劳工的相关权益⑦。
另一方面,智利工人的罢工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见图八)。
1973年军政府上台后,实行专制高
压统治,关闭议会,中止工会活动;1979年智利劳动法令实施,合法罢工和集体谈判都被限制,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时期1989年的再民主化时期,罢工数量开始上升;1994年Labor Code第二次修订限制了雇主的权力,更加保护了劳动力市场:扩大集体谈判的范围,包括工作条件,生产效率,激励工资等,规定企业自身的工会将集体谈判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
但是,总体上,劳动法令还是偏向资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智利工人的谈判力量处于劣势⑥。
自1879年的劳动法令(Labor Code)的颁布后,智利的劳动关系一直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受制于劳动法令。
虽然劳动法令承认了工人有结社组织的权力,但是工人结社的过程、经办的手续要求十分严格,罢工的权力被程序化的规则所严格限制④。
另外,智利的集体谈判覆盖率常年处于低水平。
(见图九)由于集体谈判协议覆盖率低,于是政府为提高其比例,1991年进行改革,允许多雇主谈判,集体谈判协议只覆盖工会成员。
劳动立法的不平等性和集体谈判的分散化与碎片化⑤,智利的集体谈判覆盖率仍然没有明显提高。
当前,智利存在两种形式的集体谈判,一种有罢工的权力,一种没有。
没有罢工权利的集体谈判中,工人罢工时的第一天能被合法解雇④。
这些都是工会和集体谈判的力量被法律政策规定削弱的结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智利劳动改革报告提出,允许未入工会的团体有权力在工会出席的条件下,进行集体协商;许雇主将集体协议中的福利扩展到未入会的员工;工会有义务提供临时工人,以保证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雇主不能提出比现有条件低的福利条件等④。
智利政府希望通过劳动政策改革来扩大集体谈判的范围,使智利的集体谈判覆盖率向OECD的平均水平靠拢。
但是最终改革的效果如何,我们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总之,过去三十年间,受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智利确实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状况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收入。
然而,政府崇尚市场化,少干预,社会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工人的境况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智利的劳方与资方之间力量一直较为失衡,智利工人的谈判能力(Bargaining Power)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且变化不显著,工人的现状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郑秉文, 房连泉. (2006). 社保改革"智利模式"25年的发展历程回眸. 拉丁美洲研究, 28(5), 3-15.
2.吴洪英. (2005). 智利和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成败. 拉丁美洲研究, 27(5), 17-22.
3.OECD. (2015), OECD Economic Surveys: Chile 2015, OECD Publishing, Paris.
O'Connell, L. (1999). Collective bargaining systems in six latinamerican countries: degrees of autonomy and decentralization (argentina, brazil, chile, mexico, peru, and uruguay).
SsrnElectronic Journal.
4. Ostry, J. D. Loungani, P. Furceri,Furceri, D. (2016). Neoliberalism: Oversold?FINANCE & DEVELOPMENT, Vol. 53, No. 2. /external/pubs/ft/fandd/2016/06/ostry.htm
5.Hayter, S.(2016). Trends in Collective Bargaining Coverage: Stability, Erosion or Decline?,Conference Paper, ILO.
/inst/events/WCMS_461921/lang--en/index.htm
6.Campero, G. (2004).Macroeconomic reforms, labour markets and labourpolicies : Chile, 1973-2000. Employment Strategy Papers, ILO.
/empelm/pubs/WCMS_114331/lang--en/index.htm
附录:
图一:
来源:Ostry et al. (2016)
图二:
图三:
来源: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网站数据制作图四:
来源: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网站数据制作图五:
来源:郑秉文, 房连泉,(2006)
图六:
来源:诺拉·拉斯蒂格(2015)
图七:
来源: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网站数据制作
图八:
来源: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网站数据制作
图九:
来源: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及Klaveren&Tijdens (2010)提供的数据制作。
数据来源:
/ilo/fileview.asp
/STP/guest
/Search.aspx?q=Chile
/employment/data/trade-unions/trade-unions-trade-union-density-edition-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