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5篇关于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5篇教案帮助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程。

它提供了每节课的时间分配、课堂活动设计等信息,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本模块以出行旅游为话题,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集中展示了问路、指路、对某一区域进行描述的语言表达方式。

本节课是本模块的第一课时,是一节听、说课,主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展开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一些方位介词和问路的句子,这为学习本单元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利用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比较熟悉这一特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1、Knowledge Objectsa. Key vocabulary ____ bank, market, supermarket, pool, swimming pool,square, structures, left, right, opposite, chairman,between, turn, corner, alongb. Key structures ____ How do I get to…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Go straight ahead.Go along…../Go across….Turn left into….It’s opposite…/on the corner of…/between…and...2.Ability ObjectsTo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 of giving directions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telling positionsTo learn how to give directions3.Moral ObjectsStudents can help the others.三、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熟练运用本节课重点句型四、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通过日常的问候和交谈后,自然引出在五、策略与方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借用多媒体展示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言,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地运用语言。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的成长第一课:成长之路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了解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教学内容:1. 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的成长过程,并探讨特点。

- 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 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班级讨论。

3. 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 教授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如标题预测、提前了解背景等。

- 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教学步骤:1. 导入- 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对成长的理解。

2. 研究成长过程和特点- 分组讨论,每组呈现一种成长情况,并总结人的成长特点。

3. 研究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下,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4. 研究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 教授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 给学生分发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5. 总结- 概括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收获。

教学资源:1. 学生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 学生练册《语文八年级上册练册》3. 短文《成长的道路》板书设计:- 成长的道路- 成长的特点- 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评价与反思:- 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 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阅读短文,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 总结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单元:平凡的伟大(继续编写以下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 教案【教案一】Section A(1a - 1c)◆学习目标1.重点短语: stay at home,go to the mountains,go to summer camp2.重点句式:—Where did Tina g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学习重点1.重点短语和句型2.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学习难点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自主学习一、认真预习1a—1c,找出下列短语和句型。

1.待在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2.去山区 ____________________3.去夏令营 ____________________4.去纽约城 ____________________5.—蒂娜去哪里度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她去山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Step 1情景导入Teacher:Hello,everyone.Glad to see you again.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during the vacation?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with your parents?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there? Can you tell us where you went on vacation ?环节说明:以学生假期旅行为话题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5篇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5篇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5篇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篇1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第三个话题的第一课时,主要谈话讨论如何给别人提出建议,并给予适当的评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掌握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 That’s too boring .这种句型,并认识新单词。

(2)运用新句型熟练的进行小组对话。

(3)进行听力练习。

2、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师生说、两两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过程,掌握英语说听的基本方法;(2)能够通过两两说和综合说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与同学交流的愿望。

(4)能够通过观看图片激发说话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2)在学生两两交流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相互配合完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说话训练;(3)使学生学会礼貌待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camera、hat,flowers 等物品的词。

3、学生对 great,interesting,boring 这些评论性的词非常熟悉。

4、学生好奇心强,对送什么礼物很感兴趣。

5、学生善于表现自己,乐于交际。

6、学生的听力能力不够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谈话策略:运用谈话法引入新课。

2、自主听读策略:学生通过自主听读拓展材料,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训练听说能力,积累和丰富英语词汇和句式。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小组对话练习熟练地掌握重点句型。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室。

2 本课教材,课件。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Step1: Greeting Hello , cliass! How are you! Are you happy ... Greeting. 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拼写和使用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如: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few, quite a few 等。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般过去时态描述过去的经历和活动。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动词短语,如:go on vacation, stay at home, go to the mountains 等。

2、语言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关于假期活动的对话和短文。

学生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假期经历。

学生能够读懂有关假期的文章,并能获取关键信息。

学生能够用一般过去时态写一篇关于自己假期的短文。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学习策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学习语法知识。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5、文化意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度假方式和文化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般过去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能够用英语描述过去的假期经历。

2、教学难点一般过去时态中动词的不规则变化。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假期经历,包括细节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任务,如对话、写作、阅读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

2、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如播放关于假期的视频、展示图片等,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理解语言。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Leadin)播放一段关于假期旅游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的假期经历。

提问学生:What did you do during your last vacation?2、词汇学习(Vocabulary)展示与假期活动相关的图片,教授新单词和短语,如:vacation, anywhere, wonderful, few, quite a few 等。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第1课新闻两那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根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刚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那么新闻主体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七)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刚复述的内容?(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教师讲知识:(1)这那么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课题 Unit VII 授课班级 Class Grade VII课型 REVISION 教师学习内容 Unit VII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识别和掌握购物相关用语、部分服务用语。

2. 学会英语中有关服装名称等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说、写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复习,学会正确读写相关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更还好地掌握英语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 Can I help you?Yes,please.What can I do for you ?I need a T-shirt.What color do you want? I want a yellow one.How much is it?It’s thirty dollars.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 They are ten yuan.What’s the price of this jacket? It’s 45 dollars.难点:真实购物交际运用的掌握。

学具准备学案,习题学习形式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学习过程一、提出复习要求。

二、宣布复习内容本课时我们将归纳复习Unit VII内容。

词汇与短语:clothes socks T-shirt shorts sweater trousers shoes skirt big small short long woman women man men need take store buy sale price how much a pair of have a look (at) clothes store the price of dollar ten 十 eleven 十一 twelve 十二thirteen 十三fourteen 十四fifteen 十五sixteen 十六seventeen 十七 eighteen 十八 nineteen 十九twenty 二十 thirty 三十 forty 四十 fifty 五十sixty 六十 seventy 七十 eighty 八十 ninety 九十基本句型:Can I help you?Yes,please.What can I do for you ?I need a T-shirt.What color do you want? I want a yellow one.How much is it?It’s thirty dollars.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 They are ten yuan.What’s the price of this jacket? It’s 45 dollars.三、练习与检测《同步轻松练习》(omitted)四、2e on page 38五、写作训练Example: Mr Cools Clothes Store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our great sale!We sell all our clothes at very good prices.Do you like sweaters?We have green sweaters for only $15! Yellow sweaters are only $12!Do you need trousers?For boys,we have black trousers for only $22.And shorts are only$16!For girls,we have skirts in purple for only $28.Socks are only$2 for three pairs!Come to Mr.cools Clothes Store now!Mr Cools Clothes SaleCome to Mr Cools Clothes Store!We sell pants for only ¥30.Do you like sweaters?We have sweaters at a very good price‐only ¥20!We sell socks for only ¥3 each!For boys,we have T‐shirts in white and yellow for only ¥15.For girls,we have hats for only ¥12!We sell shorts for only ¥18 each. Come and see for yourself at Mr Cool Clothes store!彼得的服装店(Peters Clothes Store)开张了,请用下列词语帮彼得写一则广告,至少写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根据预习,提示生字挟着芋梗汤诘责寒颤颤畸形绯红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

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暗线)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

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展示幻灯片: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板书: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

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同时对“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还要做理解分析)五、寻疑解难。

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此处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找出,讨论解决。

应该说,本课的篇幅较长,知识点众多,难理解的语句也有很多,学生找出哪句话来评论和讨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在课上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都处理完。

教师采取的策略就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求课上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完,至下课时为止。

──事实上事关对内容和人物理解的重要问题都已处理过了,所以此处可以灵活处理。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以下这些: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5.本文的写法特点。

……六、总结、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1.课下读鲁迅的作品。

2.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3.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

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导语.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

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

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

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

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

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

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

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

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

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二.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