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摘要: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
课堂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是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课堂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对于完美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
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
关键词:语言的准确凝练趣味情感激励幽默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一种传递的主要载体。
语言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
一、教师语言力求准确凝炼教师语言的准确性,简而言之就是确切使用概念、术语,合理进行判断和推理,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师语言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谴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同时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
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
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嘴巴 a a a ;太 阳 出 来 红 彤 彤 ,公 鸡 一 叫
情绪、 反应 , 穿插 一些 生动 幽默的话语 。
0 0 清 清池塘 一 只鹅 , 中倒 影 e e 。 0; 水 e ”
在 教 学 复 韵 母 “ i时 , 编 了 一 首 儿 歌 : e” 我 小 兔 飞 飞 , 喝 咖 啡 。e前 i , 了 一 爱 后 喝
师必须用科学规范 的语言来授课 , 不能随
意地用方言讲课或胡乱解释词语 的意思 。 如不能把 “ 枝大叶” 粗 讲成 “ 枝很粗 , 叶很 大”更不能把“ , 狼吞虎咽” 成“ 讲 狼吃东西
是 吞 , 吃东 西是 咽 ” 老虎 。教 师 的授课 语 言
感、 成就感 , 但肯定性评价语言 的内容也
情 。 节课 , 师 的教 学语 言 抑 扬 顿挫 、 整 教 声 情 并 茂 、 慢适 宜 , 生 享 受 了 一 次 课 堂 快 学 语 言艺 术 的盛 宴 。 四 、 学 语 言 应 幽默 风 趣 、 趣 横 生 教 妙 “ 为 学 之 始 ”风 趣 幽 默 的 教 学 语 趣 ,
法 , 蓄 委 婉 地 提 出批 评 , 学 生 在 笑 声 含 使 中受 到教 育 。
杯。 采用通俗易懂 、 形象生 动的教学语言
学 习 拼 音 ,学 生 不 仅 能 很 好 地 记 住 拼 音
行知识传授 、 情感交流 , 进学生 的审美 促
体验等 。 为语文教师 , 作 应该 如何增强教 学语言 的艺术性 呢?我认 为应从 以下几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口 玉林 市容 县 六 王 镇 中心 学校 梁 琬
语文课 堂教 学 中的教 师语 言艺术 , 是指 教师在课 堂教 学 中以洁 准确 、 富 于技巧 、 充满 情感 的语言传授知识 , 激发 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语文 教学 由知识传 授 向情感体验并轨 ,并有 利于师生 间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文档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语言要通达流畅,具有准确性我们知道,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讲究语言文字的锤炼。
像卢延让的“吟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皮日休的“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等,都说明了语言的表达的准确性。
如今我们倡导语文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意在追求语言的准确性,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行云那样舒尾自如,像流水那样从容畅荡。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一个“血”字,向学生讲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怎样用鲜血凝成的;讲《秋天的雨》,就要抓住秋雨的几个鲜明特点,以自己富有的课堂语言,简洁明快,讲述其容量较大的文本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言要注重启发性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和方法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更是迫在眉睫。
教育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但无论怎样变革,教师还是要靠课堂语言这个媒介,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因此,教师启发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要靠教师去启迪,师生之间的思想渠道,考教师的语言去沟通,达到作者、读者、教者、学者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在学习《太阳》一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教师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充分想象没有太阳的可怕景象,同学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得出结论:“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一真理。
三、语言要讲求趣味性教师讲课既不能像判官那样威严可怕,也不可像滑稽演员那样一笑了之,而是要在自己的课堂语言中融入趣味性,即情趣和理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自然中获取知识,懂得道理。
一般的文学作品重在写“情”,科学常识性文章则重在说“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明快的语言给学生以情趣和理趣。
从理趣来看,其特点主要在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说明的方法,引用各种资料、数据进行论述说明道理。
教师在讲解这一类型的文章,语言不能呆板,不能一味追求讲求知识,关键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故事等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用妙语 展现魅力——浅谈当代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巧 用 妙
— —
语 展
现
魅
力
浅谈 当代语 文教 师 的语 言艺术
广西平南县实验 中' (3 3 6 赵勇梅  ̄ 57 0 )
显易懂 。因此 , 为一名 中学语 文教师 , 作 应该具备过硬 的 课堂教 学语言能力 , 在课堂教学 中能够 牢牢地 吸引学生
言, 如行云 流水 , 自然流畅 , 会使学生获得美 的享受 。
二 、 学语言 要典雅 而富于书卷气 息 教 新课 标指 出 : 语文 课程 应致 力于 学生语 文 素养 的 “
一
于 优美 的文化 氛围 、 浓郁 的语 言环 境 中 , 到教 育 和感 受
染 。” 这表 明 , 引领 学生进入知识 和艺术 的殿堂 , 要 感悟
、
教 学语言要准确 自然
高尔基 曾经说过 :语言真正 的美 , 由于 言辞 的准 “ 是
文 学作 品 中的艺术形 象 , 理解 作 品深 远 的意境 , 师就 教 应 懂得运用充满美 感 的巧 妙语 言 , 口头语 和 书面语相 把
犹寒 。’ 王勃的《 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 意 , 同是 宦游 人。 内存知 己 , 海 天涯若 比邻 。 王 昌龄 的《 ’ 芙蓉 楼送
确、 明朗和 响亮 动听而产生 出来 。” 为 中学语 文教师 , 作 肩 负着 培养学生语 言能力和知识 的任务 , 语文 教师 的语
言在 学生心 目中有相 当的威信 , 以更应准确 自然 。准 所 确 自然 的表达总是充满魅力 的 , 具体 可概括 为三方面 。 语 音标 准 作 为语 文教师 , 普通话 要达 到国家语委 要 求 , 到发音 准确 、 做 字正 腔 圆 , 流利顺 畅 , 能成 为学生 应 用语 言 的典 范 ,让 学生 在优美 的语 言环境 中得到 熏
浅谈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 , 艺术同样需要包装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
不 时 地 幽 它 一 默 , 为 、 默 的语 言 容 易 让 紧 张 的 气 氛 变 得 和 因 幽
四 、 妙 设计 提 问 , 究反 思 , 课 堂 妙趣 横 生 巧 探 使 语 文 课 堂 , 师 要 善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 强 学 生 的 教 增 内动 力 , 导学 生 质疑 问难 。多 为学 生 制造 悬 念 和创 设 情 景 , 引 使 学 生 不单 能利 用 自 己已有 的知 识 去 解 决 问题 ,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还
下一个问题我不相信就考不到你…. .就这样师 生之 间你不让
我 , 不 服 你 , 课 堂 一 直 处 于 比 赛 的 高 潮 , 以 前 唱 读 , 有 我 使 把 没
感情的读变得有滋有味, 师生乐在其 中, 不知不觉 中, 把课堂推
到 了 极致 。
五 、 妙 运 用肢 体 语 言 , 巧 使课 堂生 动 形 象 人 们 彼 此 之 间传 输 信 息 , 流 情 感 , 了 靠 有 声 的 口头 语 交 除
Hale Waihona Puke 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 决定着学生在 “ 课堂上 的脑力劳动 的效率。我们深信 , 高度 的语 言修养是合理 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然而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 影响学生 ,
与 学生 互 动沟 通 的桥 梁 。所 谓 语 文 教 学 语 言 艺 术 , 是 语 文 教 就 师 在 教 学过 程 中 遵循 语 文 教 学 规 律 和 审 美性 原 则 , 正确 处理 教
幽默的语气刺激学生说: !小样我就不信你们人多我 就怕你 哼
们 , 超 过我 才怪 ! 能 学生 马 上 反驳 我 :哼 ! 不 过才 怪 ”! 啊 , “ 超 来 比试 比试 啊 ! 下可 不得 了, 来 没有 的情境 出现 了: 生在 我 这 从 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武器。
虽然板书、手势、表情、演示等也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但那毕竟属于辅助性的,是为教学语言服务的。
很难想象,一个口齿不流利,笨嘴拙舌,不善表达者能把文课教得十分出色。
古代教育家孔子既能著书立说又善于言谈,循循善诱,所以“门人弟子填其室”。
而韩非子也很有学问,正因其口吃,语言表达困难,才退而著述。
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对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
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一、讲究简洁准确,具有科学性何谓简洁?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也即说话只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
可是,有些语文教师偏偏爱在课堂上啰嗦,一句能说明的问题,非用三四句不可,喋喋不休,反而使学生听得稀里糊涂。
因此,教学语言最根本的要求应当是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若我们教语文之人语言重复累赘,含糊其辞,词不达意,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何谓准确?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知识本身又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精密。
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自相矛盾。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听了一位教师的课,发现孩子们很疲劳,下课时简直已精疲力尽了。
原来这位教师的语言是那样混乱,没有逻辑顺序,表达是那样模糊不清,以致使学生不得不用全部气力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所以十分疲劳。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作到准确、严密,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用语受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制约,是语言形式和教学内容相统一的表现。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肩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
而要实现提高学生这四项能力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过好课堂语言这一关。
如果学生能长期在教师娴熟自如、优美动听的语言中听课、熏陶,那么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除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外,还要致力于“备语言”,使每一堂课的语言精彩生动。
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下面几方面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一、规范科学语言规范科学,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要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例如朱自清的《春》这样的文章,教师朗读时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便能更好地把作者赞美春天的美好景色的感情表达出来,使读者领悟到春的气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含义时,教师在用词方面要确切地了解词义,善于选择恰当的词语,不用意义含糊的生僻少见的词,更不能用一些粗鲁的词语;还要善于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有生命力的成语和俗话以及合适的各种句式、句型,以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二、简明流畅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
”语文教师在语言规范科学的基础上,应追求这种“智慧”的语言,课堂四十五分钟里就要把话说得干脆利落、简明扼要,即“文约而义丰”,让学生尽量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知识。
如果教师语言啰嗦累赘,抓不住要害,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而简洁的语言则能传递更多的知识量,一句话说到点子上,学生自会一点即通。
同时,一节课也要像一篇好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前后语要呼应。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心,不说与文章中心无关的话,不说不言自明、不言而喻的话,应力求含蓄,言简意赅。
此外,不要过多的口头禅。
记得在我上初中时,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上课时总爱讲“是不是”这几个字,一节课下来有好几十次,最后被一些调皮的学生称为“是不是老师”,这不可笑吗?三、动情感人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说:“动心者莫先乎于情”。
浅谈语文课上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上的语言艺术摘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如一座桥梁,搭建在文本、学生、教师之间,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得以实现。
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就一定要千锤百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让教学语言更精彩,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语语文课;语言艺术;课堂导语一、随文导入的语言激发兴趣课堂开始,犹如晚会开场白煽动观众的情绪一样,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月光曲》时,在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声中深沉地说:“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
”这样抒情的语言怎能不让孩子产生探究《月光曲》的兴趣呢?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聪慧灵悟。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
”学习心理实践也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力的释放。
这时,人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迹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语言这种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孩子们觉得“学习有味”。
二、帮助理解的语言拨云见日语文课堂,让学生理解词语是重要的目标,虽然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插图、反复吟诵、直观演示、想象表演……但我们常常会借助语言的力量,让孩子们走出理解的盲区,犹如拨云见日。
如在晨诵教学诗歌《开满鲜花的头》中,有一句是“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有点儿黑色幽默。
”这是教学中最棘手的地方,“黑色幽默”可是孩子们无法理解的,笔者也在课前查了资料,知道了黑色幽默是一种带着眼泪的悲剧幽默,让人觉得沉重、忧郁。
于是上课时我从孩子能感知的“沉默”开始,问“你什么时候觉得沉默,不想说话?”孩子们回答:“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作业做错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职业语言。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
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讲解《风筝》,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的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二、感染性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感染力是关键。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
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
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
比如,《岳阳楼记》我用有感情的语言诵读,时而激越,时而平缓,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
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
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
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挑动人心。
挑动人心的语言是教师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
我现任教的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从小学走进来,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特别是不喜欢查词典,生字的注音常常是想当然。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陋习,我常在课堂上用这样的话去挑动他们:“看谁查词典的速度最快?”“哪一位同学最先查出来,就把你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这篇课文中有几个生字或不常用的字,有没有同学提前预习了,能告诉大家这些字的读音吗?”往往是此言一出,下面马上是一片学生翻动词典时的“哗哗”声。
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改变了生字注音
时想当然的坏毛病,而且还养成了提前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
由于预习到位,上课时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同学的仰慕、老师的赞许,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再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文采飞扬。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
”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
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趣味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
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方式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我的一个学生是班上的小体育健将,但在课堂上太喜欢开小差。
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我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
”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脸红了。
后来,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非常好。
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除含蓄外,幽默的语言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
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
”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工作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语言去沟通,因此,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