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3.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过程】一、听一段故事1. 激情导入。

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屏幕展示或板书: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 进入课文。

(1)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你能理解题目中蕴涵的深刻含义吗?“花”在全文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落;一方面指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

(题目一语双关)“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末作用。

屏幕展示或板书速读课文,概括提炼: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全文,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统一认识。

二、说一些感受1. 说一说爸爸。

(1)探究人物形象──重点研读文章第2~29. 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教师相机点拨。

屏幕展示或板书探究部分结果,(2)述说自身感受──仿照“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恬。

2.说一说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2)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三、品一处妙笔林海音,这位20世纪60年代就蜚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

下面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来感受其魅力。

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分析插叙的作用。
•4.学习埋伏笔这种写法的特点。
•5.理解题目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分析插叙的作用。
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设计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题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记叙文选自小说《城南旧事》,通过插叙,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一个凄苦而坚强的主题:成长。教学时应该把握感情这个东西,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不陌生,但对插叙比较陌生,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回忆和现实间的穿插,一些有象征性的句子也是本文一大特点。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是悼念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衣襟()骊歌()
花圃()叮嘱()
掸子()懒惰()Biblioteka 玉簪花()恐惧()2、解释下列词语
骊歌:
花圃:
叮嘱:
一、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4.分析插叙的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走进作者及背景: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她的创作丰富,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爸爸的花儿落了》研讨课教案_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阅读  2 爸爸的花儿落了》研讨课教案_10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插叙写法,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感受淳朴真挚的父爱,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二、背景介绍:
三、作品介绍:
四、词语积累
1、读一读词语
2、记一记词语
五、文体及主要人物
六、整体感悟:
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按由眼前的事想到过去的事说)
2、眼前的事与回忆往事。

3、本文的两条线索。

七、合作探究:
(一)、研读文本:
1. 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内容,说说有什么作用。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4.怎样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二)、分析形象:
爸爸
1.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2、“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爸爸对英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三)、语言赏析
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八、本课小结:
情感美——纯朴真挚的父爱结构美——插叙、伏笔
语言美——平实、情感、哲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爸爸的花儿落了精彩开篇词有人说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在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而我要说父爱就像那直插云霄的山峰,高大巍峨,让人在孤寂之中有了依靠;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学习目标1.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2.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父女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

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3.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肿胀(zhànɡ)叮嘱(zhǔ)皱眉(zhòu)衣襟(jīn)骊歌(lí)雇(gù)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dǎn(掸)子气xiū xiū(咻咻) pāi huái(徘徊) láng yán (廊檐)2.解释下面词语。

骊歌:告别的歌。

徘徊:在文中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起伏。

知交:知己,朋友。

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反复嘱咐。

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骊歌:告别的歌。

花圃:培育花儿幼株或幼苗的园地。

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也作谢辞。

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于下雨天穿着的鞋。

挪窝儿: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咻咻: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3.作者链接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2、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重、难点分析](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理解“爸爸”的形象。

(2)理清文章叙述线索,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3)了解并学会运用插叙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本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文章写了主人公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篇幅较长,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线索,理解、揣摩、感悟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过程,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双重含义。

3、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际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酸楚。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无答案)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无答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教学目标:1、粗略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能够找出文章中眼前事与回忆的事情,并能说出它们师怎样交叉在一起的。

3、找出文章中对爸爸叙述的地方,谈谈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的启示。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

出生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又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回忆自己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的生活经历。

以小英子为重点,穿插记述了童年时的一些人和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最后一篇,小英子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预习导学;1、读课文,在书中圈出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三遍。

肿胀..()()叮嘱..()()恐惧.()花圃.()骊.歌()挪.窝儿()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2、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读后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文章记述“我”时,想到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时,,毕业典礼结束后,“我”3、快速阅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眼前事,用曲线画出回忆的事,并说说他们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

你会发现:1、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指,另一方面2、本文其实有两条叙事的线索,一是,二是。

我的探究1.些人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感情、特点的事情、语言。

文中有关于爸爸的三句话,这三句话蕴含着爸爸的深情和盼望英子长大、懂事的情感。

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那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2.文章写爸爸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时只详细记述了一件事:逼“我”去上学。

请同学读这一段,讨论:⑴爸爸打“我”的原因是什么?爸爸给“我”送衣服和钱又蕴含着什么?⑵请在文中画出“我”挨打后的变化的句子,谈谈体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一单元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一单元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设计

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成长像一首歌,有欢乐昂扬的旋律,也有惆怅痛苦的乐章。

面对成长,人们会经历一段又一段心路历程,其中苦乐滋味,只有多年后细细品味方知。

二、速读全文,整体感知1.快速地默读课文,并在读中思考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

2.跳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件。

毕业前夕看望爸爸一年级“逃学”事件爸爸爱花毕业典礼受爸爸鼓励而闯练回家得知爸爸的死讯3.思考:爸爸以及爸爸的死与小英子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关系?——小英子的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他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他对小英子的成长有着极大影响,是他鼓励、督促着小英子成长。

他的死既使小英子极为痛苦,同时又进一步促使她长大、成熟。

三、自由朗读,体会感情1.找出文中能表现小英子因成长而或快乐或痛苦的语句、语段例如:“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2.全班交流3.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句、语段4.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深深眷念,对爸爸去世的痛楚与无奈。

5.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再次体会文章感情。

四、课外延伸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

【资料宝藏】1.重点语句品味(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及设计(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及设计(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

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英子的深沉父爱和英子成长的艰难,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文章以毕业典礼为主要线索,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时隔多年,作者仍能对往事记忆犹新,必是在其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感恩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鼓励、希望和爱。

在感受深沉的父爱中,“我”真的长大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敢闯敢练,勇于面对挫折,承担家庭重任。

感悟成长的不易便更具现实意义了。

同时文中语言、动作精彩描写之处,更好地表现了人物。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这些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也就十三岁的光景,与文中的主人翁英子(十二岁)差不多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是刚刚迈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们也成长着,对“长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同龄就是学生们能够与英子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基础。

“爱”是生活的主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深沉的父爱,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更是一笔富贵的财富。

况且,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学生基本习惯了初中的教学节奏,对语文学习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在课堂上,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妙见解。

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且常常有自己的体会和判断。

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不断增加,对语文的感悟也开始深刻,他们在文字中开始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并能在自己的生活借鉴经验和教训。

但是,他们的很多看法还不够成熟,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并不深透,语言表达也不够精准,还需要老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感受至爱亲情。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教育,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1、粗略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能够找出文章中眼前事与回忆的事情,并能说出它们师怎样交叉在一起的。

3、找出文章中对爸爸叙述的地方,谈谈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 的成长 中得到的启示。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

出生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又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回忆自己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的生活经历。

以小英子为重点,穿插记述了童年时的一些人和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最后一篇,小英子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预习导学;
1、读课文,在书中圈出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三遍。

肿胀..( )( ) 叮嘱.. ( )( )恐惧. ( )花圃. ( ) 骊.
歌( ) 挪.窝儿 ( )鸡毛掸.子( ) 咻.咻( ) 玉簪.
花( ) 2、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读后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文章记述“我” 时,想到 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时,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
3、快速阅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眼前事,用曲线画出回忆的事,并说说他们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

你会发现:
1、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指,另一方面
2、本文其实有两条叙事的线索,一是,二是。

我的探究
1.些人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感情、特点的事情、语言。

文中有关于爸爸的三句话,这三句话蕴含着爸爸的深情和盼望英子长大、懂事的情感。

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那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2.文章写爸爸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时只详细记述了一件事:逼“我”去上学。

请同学读这一段,讨论:
⑴爸爸打“我”的原因是什么?爸爸给“我”送衣服和钱又蕴含着什么?
⑵请在文中画出“我”挨打后的变化的句子,谈谈体会。

3.在爸爸的关爱下,“我”成长着。

爸爸去世后,“我”感觉到自己真正长大了。

你从文章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书中用直线画出来。

4.人物总结: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课文小结
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一条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

让我们把发自内心的最美的歌送给我们最亲爱的父亲吧,出告别逝去的童年,请同学们齐唱“长亭送别”歌吧。

四、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
青年是;
中年是;
老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