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底骨折
颅底骨折有哪些症状?

颅底骨折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底骨折症状,尤其是颅底骨折的早期症状,颅底骨折有什么表现?得了颅底骨折会怎样?以及颅底骨折有哪些并发病症,颅底骨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颅底骨折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耳漏、声音嘶哑*一、症状诊断1.颅前窝骨折: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或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合膜下形成瘀血斑,称之"熊猫"眼征。
骨折处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由前鼻孔流出,成为脑脊液鼻漏,空气也可经此逆行进入颅腔内形成颅内积气。
筛板及视神经管骨折可引起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常累及颞骨岩部,脑膜和骨膜均破裂时,脑脊液经中耳由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如鼓膜完好,脑脊液则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常合并第Ⅶ或Ⅷ颅神经损伤。
如骨折累及蝶骨和颞骨内侧可伤及脑垂体和第Ⅱ、Ⅲ、Ⅳ、Ⅴ及Ⅵ颅神经。
如果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而出现搏动性突眼;颈内动脉如在破裂孔或在颈内动脉管处破裂,则可发生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
3.颅后窝骨折: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2~3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
骨折累及枕骨基底部时可在伤后数小时出现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骨折累及枕大孔或岩骨尖后缘,尚可出现个别或全部后组颅神经(即Ⅸ~Ⅻ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以上是对于颅底骨折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颅底骨折并发症,颅底骨折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颅底骨折常见并发症:耳聋*一、并发病症1、颅前窝骨折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
2、颅中窝骨着横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对颅神经的损伤;而纵形骨折则往往造成传导性耳聋;皆可造成脑脊液鼻漏和鼓室积血。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颅底骨折症状,颅底骨折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颅底骨折”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颅底骨折注意事项

颅底骨折注意事项颅底骨折是指颅骨底部发生断裂或骨折的情况,一般是由于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或者骨折力量导致。
颅底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头颅创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注意。
下面是颅底骨折注意事项:1.及时就医:一旦怀疑患有颅底骨折,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因为颅底骨折会损伤颅骨底部的重要结构,比如颅底下窝、眼眶、中耳腔等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例如脑膜炎、脑积水等,及时就医有助于早期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保持颈椎稳定:患有颅底骨折的患者需要保持颈椎稳定,避免做剧烈运动或者急剧转头等动作,防止颈椎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3.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喷嚏:用力咳嗽和打喷嚏会增加颅内压力,加重颅底骨折的损伤。
因此,当发生这些情况时,应该尽量控制自己,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喷嚏。
4.保持头部稳定:患者应该避免猛烈晃动头部,应该尽量保持头部在正常的位置,不做过度旋转、倾斜或者前后摇动的动作。
同时,在睡觉时,应该使用柔软的枕头,并尽量保持头部平直。
5.遵医嘱用药:患有颅底骨折的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
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止病炎药等药物,以预防感染和降低炎症反应。
同时,如果有头痛,可以给予相关的止痛药,但一定要遵医嘱使用,不要滥用药物。
6.定期复查:颅底骨折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出现。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
7.避免负重运动:在颅底骨折恢复期间,应该避免从事负重运动,避免减小骨折愈合的效果和增加颅内压力。
8.注意口腔卫生:颅底骨折可能伴随着中耳腔的骨折,导致中耳的炎症和感染。
因此,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引起口腔感染的发生。
9.平衡饮食:颅底骨折患者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10.避免过度疲劳:颅底骨折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
过度疲劳可能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颅底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头颅创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颅底骨折的类型

颅底骨折的类型
颅底骨折是一种非常具有危险性的头颅骨折,该损伤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所有内部器官的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理解颅底骨折的分类是很重要的。
颅底骨折通常分为3种类型:圆形、椭圆形和凹形。
一、圆形:圆形颅底骨折是最常见的颅底损伤,也是最严重的损伤类型。
这种损伤的特点是,头骨板的边缘上有大约4-6 mm长的裂痕孔,称为锥形线,在这种损伤中可能出现内凹——即骨质内部断裂,使颅底骨折断线。
二、椭圆形:椭圆形颅底骨折是一种比较轻微的损伤类型,其特点是头骨板的边缘上出现较小的裂痕孔,称为梯形线,而梯形线宽度仅为2-4 mm,且断线不会出现内凹。
三、凹形:凹形颅底骨折是一种更加轻微的颅底骨折,其特点是头骨板的边缘上有极小的裂痕孔,称为折叠裂痕,而折叠裂痕宽度仅为1-2 mm,且断线不会出现内凹。
上述三种颅底骨折是根据其不同的病变表现形式而分类的,因此要准确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的检查才能确定病情。
因为该病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内部器官损伤,所以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确保治疗及时有效。
教学查房-颅底骨折(神经外科)

颅底骨折思维拓展
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 颅底骨折治疗重点应针对颅底骨折引起脑脊液漏、大
量鼻出血、脑损伤、神经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并 发症和后遗症。
医护互动
征求主管护士的意见。
总结
概述
• 颅底由前向后的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 窝呈由高到底的阶梯状排,因凹凸不平、 有大小不同的骨孔与裂隙容纳颅神经和血 管,因而颅底骨折( Basilar fractures )时 容易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由于颅底骨层重叠,无移位的线形骨折,很难被X线摄片或普通CT扫描时所发现,因 此颅底骨折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对于颅底骨折的诊断,目前主要根据临床 表现,特别是合并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者即可确诊。
颅底骨折的鉴别诊断
• 脑脊液鼻漏与鼻炎的鉴别 • 脑脊液耳漏与中耳炎的鉴别
治疗
• 体位 • 预防颅内感染(神经外科首选什么?
特点
• 1.有明确的外伤史; • 2.邻近软组织的迟发性瘀斑; • 3.邻近的五官出血和脑脊液漏; • 4.邻近的颅神经损伤; • 5.伴发一定程度的脑损伤。
颅底骨折分类
Basilar fractures
临床表现
• 颅底骨折根据部位不同,可有各自的特 征性临床表现:
• 1.颅前窝: • 2.颅中窝: • 3.颅后窝:
如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若有神经症状,神经营养治疗。 • 对症处理。 • 手术。
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合并其它颅脑 损伤的按颅脑损伤原则进行。
• 医护配合!
治疗
颅底骨折思维拓展1
• 如果该病人入院第5天出现面瘫, • 应该是什么类型的面瘫? • 为什么? • 为什么出现这种面瘫? • 该怎么办? • 临床应注意什么?
颅底骨折

护理问题
头痛:与颅底骨折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自我形象紊乱
与脑脊液外漏有关。
潜在并发症
颅内出血、颅内压增 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提问
颅底骨折的定义及分类? 脑脊液漏的护理? 思考题:夜间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跌倒在地,呼 之无反应,你该如何处理?
颅底骨折的定义
颅底骨折急救方法
1.颅底骨折后,很快会出现颅内出血。病人出现呼吸 困难,昏迷等症状。急救者应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呕吐 物和血块,头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造成窒息。 2.颅内血液可渗入组织疏松的眼眶周围,形成血肿, 并使眼球突出。此时,切勿用棉球、纱布填塞。因为 可造成血液反流,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菌也能趁机逆 行到颅内引起脑膜发炎。此时,急救者应用消毒纱布 轻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洁,速送医院。 3. 在将病人送往具备开颅手术的医院途中,要密切注 意病人的神态、呼吸和脉搏,如有反常,及时采取相 应的急救措施。
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当毛细血管超过16mmhg,即可阻断毛细血 管对组织的灌注,压力超过30-35 mmhg,持续2小时以上即可引起压疮。
单位面积越大,引起组织坏死所需时间越短
查房小结
通过本次查房掌握了 1颅底骨折的定义,分类,及护理。 2指导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3了解压疮的新定义。
病史汇报
入科情况:患者诉头痛头晕,感恶心无呕吐, 查体:意识清,头部敷料包扎干燥,左侧额部 头皮挫伤缝合,左侧眼睑肿胀,眼睑局部渗 血,睁眼困难,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0.3cm,对光反应灵敏,皮肤危险因素评分 21分,跌倒评分7分,深静脉血栓评分2分, 医嘱予头孢美唑抗炎,巴曲亭止血,护脑补 液对症处理。
颅底骨折健康指导

颅底骨病健康指导颅底骨折是颅骨骨折最严重的一种,多表现为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及皮下出血形成淤血,可有头疼、呕吐,合并颅神经损伤等。
1、卧位:该病应头高位,或半卧位,头偏向患侧,这样有利于已渗出的脑脊液或血液从耳中流出,防止逆流,造成颅内感染,也利于脑组织于撕裂脑膜处紧密贴附,利于自行闭合。
床头抬高后,请不要随意变动,以防颅内积气。
2、休息: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在床上大小便,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安静,不要躁动,切忌擤鼻涕,挖耳朵,也不可以填塞鼻耳,并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防止颅内感染3、眼睛青紫肿胀,是因颅前窝骨折所致,视觉、嗅觉减退往往合并有颅中窝骨折,流血的一侧耳朵听力下降也是暂时的,这些症状随着病情好装逐渐消退的,请不必担心。
4、饮食:24小时内请不要饮食,在禁饮食期间,应给予口腔护理,消除口腔异味,如果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应给予鼻饲管喂流质,24小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药物:早期因颅底骨折,脑组织损伤致脑组织水肿,特别是3日内水肿达高峰期,根据医嘱使用脱水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疼的症状,脱水药的速度要求,20%甘露醇250ml必须20~30分钟内滴完,因为静滴时间超过30分钟,脱水作用会明显降低,另外,为了预防颅内感染,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6、住院期间,应遵守医院的陪人探视制度。
探视时间,人员不能过多,一次最多不能超过2人,每次探视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最近一周不要探视,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出院指导1、出院后3个月内不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若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2、保证足够的睡眠,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
3、若有情况,随时来诊。
若没有特殊情况,一月后持挂号证到门诊复查。
颅底骨折ppt课件

并发症处理
01
02
03
04
脑脊液漏
多数脑脊液漏可在伤后1-2周 自行停止,对于持续漏或量大
者应手术治疗。
颅内感染
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应积极使 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必要时
行脑脊液引流。
颅内血肿
对于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 ,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慢性
血肿,可采取保守治疗。
脑损伤
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康复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基本康复, 无后遗症。
典型案例二
患者信息
一名22岁女性,因跌落导致颅底骨折。
诊断与治疗
通过颅骨X光片和CT扫描确诊,采用手术治 疗,包括颅骨修复和神经修复等措施。
症状表现
患者有明显的耳鼻出血、听力下降、眩晕和 呕吐等症状。
康复情况
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听力基本恢复,但仍 存在轻微眩晕的症状。
脑脊液漏
颅底骨折常伴有脑脊液漏 ,即脑脊液从鼻腔或耳道 流出。
神经功能受损
颅底骨折可能压迫神经, 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 ,如视力、听力、嗅觉等 障碍。
02
颅底骨折的诊断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通常由头部外伤 引起,表现为耳、鼻出血 或脑脊液漏。
体检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 统和耳鼻喉部位,以寻找 骨折的迹象。
发病机制
外伤
颅底骨折通常由头部受到重击或车祸 等外伤引起,暴力作用于头部特定部 位,如额部、颞部或枕部,导致颅骨 底部骨折。
骨结构薄弱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退化,骨密度降 低,容易发生骨折。
颅底骨结构较为薄弱,缺乏足够的支 撑和保护,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 骨折。
简述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要点

简述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要点当然,关于颅底骨折病人的护理要点,咱们可以聊得轻松点。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颅底骨折。
这玩意儿听上去挺吓人的,简单来说,就是头部底部的骨头受伤了。
常常因为摔倒、车祸之类的意外,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这时候,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咱们来好好聊聊。
1. 观察病情1.1 意识状态首先,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
你想啊,颅底骨折可能会导致昏迷或者意识混乱。
这时候,护士可得像鹰一样锐利,随时检查病人的反应。
比如说,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看看他有没有反应。
如果病人说话不清或者根本不理你,那可得立马报警,找医生过来看看。
1.2 神经检查其次,神经检查也不能少。
我们要做一些基本的反射测试,看看病人的瞳孔是不是正常,手脚的反应是不是灵活。
就像玩儿“摸摸鼻子”的游戏,反应慢半拍可不是个好兆头。
这些小细节,可是关系到病人恢复的关键。
2. 维持生命体征2.1 监测生命体征接下来,监测生命体征是重中之重。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得一一记录下来,确保这些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
就像汽车的仪表盘,得时刻关注,不能让它“过热”了。
尤其是血压,一旦出现波动,可得立即处理,真是“病急乱投医”也要稳住心态。
2.2 补充液体再说说液体补充,毕竟颅底骨折可能会导致一些出血,尤其是脑脊液的流失。
我们要确保病人得到足够的水分,就像“干了这杯水,咱们就能翻身”,保持体液平衡至关重要。
3. 预防并发症3.1 防止感染然后,咱们得提提预防感染。
颅底骨折后,病人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容易感染。
我们得保持伤口清洁,定时换药。
就像是在“扫除战场”,一点灰尘都不能留,细菌可是不请自来的坏蛋。
3.2 心理护理最后,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病人经历了如此大的创伤,心里难免会有阴影。
我们要多和病人聊天,陪他聊聊天,给他讲讲趣事,让他感受到温暖。
说白了,就是要让他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好起来。
总之,颅底骨折的护理,得像捏泥巴一样小心翼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底骨折
单位:神经外科一主持人:丁增芹护士长报告人:张娜
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时间2014年6月17日
查房内容(1) 病种(2) 病例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的讨论结果(3) 通过查房解决了哪些护理上的问题(4) 护士长主管护师的意见等
33床张学玉男48岁T 37℃P 76次/分R 19次/分BP 120/80 mmhg 患者因被骑车撞伤,伤及头面部、胸部,急诊于2014.5.31 13;40分收入院,患者伤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醒后感患处疼痛、伴明显头晕恶心。
入院后患者神志清、精神不振,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禁饮食,降低颅内压、消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
并给与头部冷敷吸氧等治疗。
现患者病情稳定
一护士长:颅底骨折的定义是什么?
邹晓蕾护士:颅骨受到暴力作用后,当暴力强度超过其弹性限度而发生骨折称为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颅中凹骨折、颅后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状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
护士长:颅底骨折有哪些临床表现?
崔鑫护士:(1)颅前窝骨折:以熊猫眼为主要特征,迟发性眼睑青紫肿胀,球结膜下淤血,成青紫色。
有脑脊漏液时,可由口腔或鼻腔流出血性脑脊液,部分患者无鼻腔漏液,但呕吐物中带血。
额叶底部搓伤或气颅,嗅神经损伤可出现单侧或双测嗅觉障碍。
当视神经受损或视神经管骨折,可出现视力障碍。
(2)颅中窝骨折: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脑脊液耳漏,耳后迟发型瘀斑,及伴随的脑神经损伤。
(3)颅后窝骨折:颈部肌肉肿胀,乳突区皮下迟发性瘀斑及咽后壁粘膜淤血、水肿等征象,可并发延髓损伤
三、护士长: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徐莹莹护士: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室早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限制减少探视陪护人员。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及家属,排除其恐怖心理。
体位:绝对卧床,床头抬高十五度到三十度,头部稍偏患侧,借重力使脑组织贴近颅底硬脑膜漏孔处,促使漏孔粘连封闭。
张晓露护士补充症状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颅后窝骨折患者应注意观察呼吸变化,防止继发颅内血肿发生。
观察脑脊液漏,注意与耳鼻道损伤出血鉴别,将血性液体滴在白色滤纸上,如果血迹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可判断为脑脊液漏;或用尿糖试纸测验,呈阳性可判断为脑脊液漏。
低颅压性头痛常因脑脊液大量外流所致,病人表现为剧烈头痛、眩晕,伴有呕吐厌食血压偏低等,指导患者避免大幅度改变体位和头位,可取头低脚高位,带高床尾20度到30度,以改善脑脊液循环,使颅内压上升,给予患者多饮盐开水,每日2000到4000毫升必要时静脉补充生理盐水,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以免血管痉挛加重病情,头痛不可缓解者可遵医嘱给予适当镇痛药物。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
心理护理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心态,积
极配合治疗。
护士长:颅底骨折最常见的潜在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有哪些?
宋洁护士: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感染,具体护理措施包括:
枕上垫无菌巾,于鼻孔、外耳道安放干棉球,浸透后及时更换,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血迹及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
禁止做耳鼻填塞、冲洗、滴药,脑脊液漏者严禁经鼻插胃管。
遵医嘱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
避免患者打喷嚏、屏气、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突然升高后又降低而使脑脊液逆流。
五、护士长:颅底骨折常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卜祥英护士:
1、潜在并发症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2、有颅内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脑脊液外漏后的体位要求及预防感染方面的相关保健知识。
4、焦虑与担心头疼脑脊液外漏、脑神经损伤有关。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疼痛
7、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六、护士长:怎样为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张娜护士: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禁食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勿挖耳、抠鼻、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
4、合并神经功能缺损者应坚持功能锻炼,也可选择辅助治疗(高压氧、针灸)
5、有癫痫发作者不能单独外出,按医嘱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6、如原有症状加重,头疼呕吐抽搐不明原因发热等及时就诊
7、嘱病人3-6个月门诊复查
七、护士长:手术后患者头部引流管怎样护理?
丁丽霞护士:(1)观察引流袋术后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需高于脑室平面10~15cm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出液体为血性时,引流袋应低于脑室水平,清亮后应立即将引流袋挂高。
(2)观察引流的速度切忌过速过多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加,而引流量相应增加,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的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天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后,脑脊液浑浊。
丁德月护士补充:(1)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病人头部适当限制活动,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扯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
(2)每日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
(3)拔管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4天,拔管前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八、护士长:对于烦躁的患者,使用约束带要注意些什么?
崔雪萍护士:1、目的保护病人免受自我伤害因脑外伤患者颅内压高躁动不安,神志不清,尤其是术后带有各种引流管,更易发生病人误伤的现象,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2、适用对象
1)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患者;
2)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
3)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4)精神障碍患者
5)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
张珊护士:约束带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约束带时,约带下应垫衬垫,固定须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1~2手指为宜。
注意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定时松解一次,并改变病人的姿势,及给予受约束的肢体运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
防止发生坠床、管道滑脱、抓伤、撞伤等,保证患者安全。
九、护士长:患者抬高床头有什么意义?
毕翠霞护士: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部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疼。
护士长总结:
进一步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