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理解句子含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

描写句
精讲例文
旅愁 ①祖父在他离人生的彼岸越来越近的最后岁月中,最喜欢哼这首 歌了。那沙哑的嗓子,有一份苍老的忧伤,一份旅人的寂寥。父亲告 知我,这首《旅愁》也是大姑从前在无锡师范附小念书时最爱唱的。 ②祖父一定以为大姑已经不在人世。祖父的这种想法只有我知道。 祖父永远没有想到大姑的存在对于我们其实比死去更残酷,虽然因了 祖父我也爱上了未曾谋面的大姑。她去的地方那么远,隔着一道海峡, 一个世界几十年番无音讯。她也许还活着?说不定哪天就会回来探亲; 来看她的老父亲。然而祖父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 ③祖父最疼爱大姑,但他自己从未这么说过,是父亲和妈妈背着 他告知我的。祖父有两个儿子,却只有大姑这一个女儿,而大姑与早 逝的祖母极像。从我记事起,就看见在大学教书的父亲隔一段日子拿 回一封信,恭恭敬敬地念给坐在藤椅里的祖父听,信都是大姑写来的, 说她在北京生活得很好,说姑父和女儿都好,说她在文化部下属单位 工作。祖父曾经是晚清的举人,不过现在双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翳, 看人看物皆艰巨。他无法看见女儿的字,但只要听着父亲这么读,就 频频点起雪白的头,一脸的欣慰。
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的含义。
精讲例文
④那时我小,才五六岁,却已经和祖父一样思念起大姑。儿童节妈妈带 我到人民公园去玩,热热闹闹的公园里有许多老人搀着孙子孙女漫步,我 就想起了祖父。我说,妈妈你催爸爸叫大姑回来呀,祖父想见她,我也想见。妈
妈随口回答我:“下次别在外边提大姑,你大姑49年就跟你姑父去台湾了!”那时我 还没上小学,也没进过幼儿园,不知道台湾意味着什么,我问妈妈:“台湾好玩么? 大姑老也不愿回来。”妈妈一把拽住我的胳膊,厉害兮兮地。说:“我是骗你的, 大姑在北京。你要跟别人说什么台湾,我就揪掉你的耳朵,剪掉你的辫子,让你变 成光头小子!”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漂亮的女孩,可不愿意当难看的光头小子。我没 有说,对谁也没有,甚至祖父。
中考题 理解句子含义大全

中考题理解句子含义大全
中考题中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语境法:将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前文的句子进行分析来理解当前句子的含义。
2. 主旨句法:根据文章的重点段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句。
主旨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
3. 引申义法:根据文章主旨,准确推断句子的引申义。
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
4. 关键词法:结合句子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些句子含义隐晦难懂,需要抓句子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解读句子含义的关键之处,抓住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5. 修辞手法法:依据所用修辞手法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有些重要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句子含义表述清楚。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句子和语境灵活运用。
同时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请教老师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一、理解句子类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2、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3、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5、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考纲》要求初中生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八种修辞方法。
考生对这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掌握不好,是无法解答这种题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二、理解句子解答法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三、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认、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四、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设计原因理解句子含义是济南中考必考考点,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些初三的尖子生在做这个题型的时候也未必能够得到满分,理解句子的含义大多数时候需要联系全文。
二、答题技巧(一)如何分析1、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思考1)、比喻——强调了三姐对于母亲的重要性。
2)、中心——写母亲。
突出了母亲深明大义,为子女着想。
2、抓住文章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3、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4、联系作者的感情倾向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
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
当我看见那黑乎乎的一团从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的肉团。
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羽!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
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报应的……”此句反映了“我”对男孩子伤害小鸟的恶劣行为的痛恨和愤怒,以及我对小鸟的同情和怜悯。
5、联系前后文全段全篇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
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一:理解句子含义在议论文阅读中,句子含义题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文中某些关键语句的内涵。
一、课内求法——教材议论文句含义理解例析(一)典例分析1、以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分析:“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首先,我们来看上下文。
在此之前,作者反驳了当时有些人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这句话是在阐述中国有真正有自信力的人。
接着,找关键词。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中国的脊梁”这些词是关键。
然后思考修辞手法。
这里作者用“脊梁”来比喻那些有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的人,形象地突出了他们的重要性和支撑作用。
再结合文章主题和中心论点。
这篇文章的中心是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这句话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有充满自信力、英勇奋斗的人存在。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来看,鲁迅先生怀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那些英勇人物的赞颂之情,强调了他们的精神力量。
综合以上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是:鲁迅先生指出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有英勇无畏、坚定奋斗、为民众谋福祉、为真理献身的人,他们是民族的中坚力量,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希望,即使在封建正史中被忽视或贬低,也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辉。
他们的存在证明了中国人从未失掉自信力。
2、以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的句子“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为例来进行分析。
首先看上下文,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论述了为什么要敬业,这句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阐述。
关键词是“职业”“神圣”“可敬”。
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
结合文章主题,整篇文章围绕“敬业与乐业”展开,这句话是在强调对职业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来看,梁启超是在倡导人们要尊重每一种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综合起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作者想要表达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都应该被视为神圣和值得尊敬的。
中考散文“理解句子含义类试题指导

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结构上和内容上) • 一从结构上: • 二从内容上: 1、承上启下 1、开篇点题 (过渡) 2、深化中心 2、总领下文 3、点明主旨 3、总结上文 (画龙点睛) 4、埋伏笔 5、作铺垫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篇点题)
中考阅读复习之 “理解句子含义”类试题指导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 1、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 2、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 3、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 4、理解句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一、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 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内容中 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 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文中画线句子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例题3、《树知道》
• 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
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 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 解析:赏析这个句子我们发现句子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 辞手法。 • 说远山如“黑白照片”“月色也就香了,将山写得轮廓分 明,富有层次,将不可嗅觉的月色写得可嗅。这样写使景 色更具诗意,更形象可爱。
• 例题4、“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
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 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 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 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
• 解析:
• 这句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 境况 • 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中考题 理解句子含义大全

中考题理解句子含义大全中考题:理解句子含义大全一、题目描述:理解句子含义1. 阅读下面的句子,选择与句子含义最接近的选项。
句子:他的言辞如此尖锐,令人感到无法接受。
选项:A. 他的言辞非常冗长,让人无法忍受。
B. 他的言辞非常恶劣,让人无法忍受。
C. 他的言辞非常尖锐,让人无法接受。
D. 他的言辞非常直接,让人无法接受。
句子含义:他的言辞尖锐,令人难以接受。
解析:根据句子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为说话人的言辞非常尖锐,以至于让人无法接受。
选项A描述的是言辞冗长,与句子的描述不符。
选项B描述的是言辞恶劣,与句子的描述不符。
选项C描述的是言辞尖锐,与句子的描述相符。
选项D描述的是言辞直接,与句子的描述不符。
因此,选项C与句子的含义最接近。
2. 阅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句子的正确含义。
句子:这个问题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有很多灰色地带。
选项:A. 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答案。
B. 这个问题只有黑白两个答案。
C.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D.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句子含义: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黑白两个选择,而是有很多模糊的地方。
解析:句子中使用了黑白分明和灰色地带两个词汇,这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
句子的含义是这个问题不是只有两个确定的选择,而是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不容易判断。
选项A描述的是问题没有任何答案,与句子的描述不符。
选项B描述的是问题只有黑白两个答案,与句子的描述不符。
选项C描述的是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与句子的描述相符。
选项D描述的是问题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与句子的描述不符。
因此,选项C是句子的正确含义。
二、题目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义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或情感。
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对于我们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在中考中,出现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目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于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和语境分析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1. 词义理解:句子中的词汇对于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理解句子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理解句子含义
中考语文试卷中,有一类题,拿全分比较困难,更有甚者,答很多不得分。
这类题就是“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除了去揣摩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还需要考虑出题人想要你理解的关键点。
换句话说,摘出来考的句子,往往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常常作为得分的标准。
直白一些说就是,你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把句子中,作者表述不够直白的地方,用最直白的话给解释出来。
下面给大家说说我总结的一点答题方法。
(还有很多不足,也请各位同仁多加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答“理解句子含义”——把握中心审读语境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
如何准确理解句子,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分别从试题题型和解答方法两方面作以探析。
一、理解句子类题型(一)、理解句子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二)、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人物怎样的感情?(三)、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联系你的生命体验,谈谈你对画线语句的理解。
联系全文,你如何理解画线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第x 段摘抄与第y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
(五)、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考纲》要求初中生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八种修辞方法。
考生对这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掌握不好,是无法解答这种题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二、理解句子解答法(一)、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如:《哈尔威船长》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从字面上看,这个句子很简单,没有难懂的词。
我们在分析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后,就辨析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
当然,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因为忽略了“又一次”这一关键点。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明白了句子的深层含义:哈尔威船长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做人之道。
在灾难突然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了以身殉职,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这样的理解就深入到位了,只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答案就可以了。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要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要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
二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扼要、连贯,切不可有语病。
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
(二)、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认、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例如:《生命常常如此之美》一文,文后第三题:认真品味画横线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听着她絮絮的温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
她是卖菜人,我是买菜人,只是因路过相遇而数次寒暄,便有温暖之感,这该如何理解才合情合理呢?联系文章的中心,我们知道:本文记叙了“我”和三个普通劳动者交往的故事,表现了蕴涵在他们身上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优秀品质。
作者告诉人们的是:要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美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中。
那么这句话便可以理解为:这个普通的卖菜妇人和我拉家常,使我对她产生了亲近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温暖。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三)、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关键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例如:《荷塘月色》中,“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句中“浮、洗、笼”这三个动词,写出了月光从上而下朗照荷塘、雾气从下而上轻盈升腾那种醉人的朦胧的飘飘欲仙的情景,描绘出了荷花荷叶在月下雾中特有的乳白的颜色和娇媚欲滴的姿容、轻柔飘渺的状态。
达到了让读者如亲临荷塘、见到那迷人的月下荷塘美景一般的效果,也达到了表达自己在荷塘边得到暂时自由时那种喜悦心情的目的。
理解句子,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难懂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替换”。
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可以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语言库里的语言去理解句子。
应这样思考:这句话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什么话?句子中这个词可以换上我们平时说的哪个词?把替换的内容放到句子,或语段里,句子的含义就出来了。
再将概括出的内容再代入原文,检验是否正确。
(四)、辨析修辞,思考意图。
文中的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例如:《提醒幸福》一文中对幸福有以下的描述: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从修辞入手理解画线句的含义,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金鬃毛”比喻“幸福”。
正确答案应该是:人们经常拥有幸福。
三、理解句子的思维步骤从上面我们知道了理解句子的几个思考方向,但是,我们确定方向之后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通常选定方向和角度后从以下四个步骤来答题,这也是理解句子的四步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道2006年江苏南通市的中考真题:19.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句子附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附:文句摘录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
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2)写得怎样;(3)写出了什么;(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如,句A的赏析可以分解为(1)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2)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3)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4)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将这四点组合成句,就能使自己的回答趋于完美,如: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依照此法,B句可作如下回答:B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
C句:以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或突出)了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极具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怎样写的”我们应该选取合适的角度,这些角度包括:人称、修辞、表达方式、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等。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四个步骤为文中的C句作如下解答: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表达方式——描写的分类角度)烘托或突出了(写得怎样)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写出了什么),极具感染力(给读者的感受或表达的效果)。
四步法回答表达方式的题目是建立在对文章及语句本身初步(甚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里为你完整地回答问题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经验,真诚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能做到笔随心动,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绝技演练】像花儿一样等待感动①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每年春夏之交,整座城市就成了丁香花的海洋。
丁香花随处可见,但哈尔滨的丁香有一个特点:她们往往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瞬间,忽然全部绽放的。
这让人们感觉春天是在一夜之间降临到这座城市。
在北方,有许多花儿都是这样,像腊梅、杏花、海棠……这些花儿的花蕾往往会在枝头上挂很长的时间而无动于衷,然后是在某一天或是某一瞬间,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儿开”了。
②花儿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瞬间不约而同地开放呢,一位生物学家解开了这个谜。
③北方地处高纬度地区,这里冬天漫长,春天短暂。
有时,春天即使来了,天气也往往要有很多的反复,白天可能艳阳高照的,而晚上则不时地有寒流侵入,这样,即使在一天之间,温差也极大。
A在这种气候中,花儿如果贸然开放,必会被无情的寒风零落成泥碾作尘。
B 所以聪明的花儿一直处在含苞待放的状态,寻找最佳的开放时机。
它们可能会等一个星期,更长时会等一个月的时间,直到四月中旬或者更晚的一个清晨,人们上街时会突然嗅到花香四溢,看到花开满城。
北方的花儿,因为善于等待而避开了被冻僵夭折的灾难,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完成了繁衍生息的任务。
④我们应该向那些花儿学习。
有些时候,我们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等待,就像含苞的花蕾。
这种等待,不是消极邂怠,而是积攒力量;不是徘徊犹豫,而是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把积蓄的力量全部爆发出来,人生若此,定会如花儿般绚烂夺目,芳香四溢。
摘自《读者》(2006年7月下) 1.第①段中加点的“无动于衷”一词在行文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做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本文语言隽永,极富情趣,请参照下面示例,从第③段的A、B两句中精选一个语句加以品味,做成一张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编号001篇目:《像花儿一样等待》作者:感动摘句:北方的花儿,因为善于等待而避开了被冻僵夭折的灾难,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完成了繁衍生息的任务。
品味:本句以拟人的笔调,赋予“北方的花儿”以人的情感特征,生动地写出了北方花儿等待开放的特点,展现了无限情趣与哲思。
读书卡片编号002篇目:《像花儿一样等待》作者:感动摘句:品味:3.文章末段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