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精读“完璧归赵”体会人物形象
二、读相关语句进行交流感悟交流“赵王击缶”“负荆请罪”部分。

朗听课文配音1、面对强敌蔺相如靠的是拳拳爱国之心读,边听边想:课文过人的谋略和
勇气取胜
2、蔺相如回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故个讲主要了哪三合利益。

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作事?指名说后再让学则危探生上台板书。

完璧归(
3、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究改的性格特点。

负荆请赵渑池相会三、感受“和”的意义 1
罪)、回顾课文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2、谈谈“和”在生活中的意义。

预设交流家庭中讲究“家和万事兴”生意职场中讲究“和气生财”邻里之间讲究“和和
18 将相和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设不和——————和

自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总力。


预留作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桥》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桥》教案

《桥》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呻吟、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题目所隐含的深意;感受老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3、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1、感受老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2、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隐含的深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说说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2、教师导言:是啊,肆虐的洪水是多么的可怕,它会无情地掀翻船只,毁灭城镇,冲垮堤岸。

可是,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一个特殊的空间,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

放肆揪出瞪眼搀扶祭奠咆哮疯狂狞笑流淌豹子胸膛呻吟折回来窜上来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应注意“肆”是平舌音,“搀、呻”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是后鼻音,“呻、搀、奠”是前鼻音。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记忆字形。

预设:“哮”的右下部是“子”,不是“孑”。

“奠”的第四笔是竖。

“肆”要与“纪律”的“律”区分开来。

(3)辨清字形。

雹咆刨袍有雨下冰(雹),有口虎(咆)哮,有刀把木(刨),有衣是长(袍)。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14、《再见了,亲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任务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三、导学提纲(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3)、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4)、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四、检查预习五、自学交流1、你掌握了本科的那些生字新词?理解了那些新词?能用他们造句吗?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文中的“亲人”哪些事使你感动?为什么?4、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展示成果1、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自己学会的生字新词,你会用哪一个词语造句?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看谁讲的好。

3、从大娘为志愿军做的这几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读一读。

七、应用知识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文中的亲人指的是。

大娘为志愿军做了、、这几件事。

我从中感受到。

3、改为陈述句(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第二课时一、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案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桥》教案

《桥》教案设计、执教:王晓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6课《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故事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和感情朗读,感受洪水之大和当时的场面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练笔运用教学重难点:品读、赏析重点词句,感受洪水场面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由日本震灾引入本单元主题:感人的事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3.指名读词,一个同学读第一行,你有什么发现?(第一行词语描写洪水)读了这些词语,你对这场洪水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另一名同学读第二行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第二行词语描写老汉)4.全班齐读三、感受洪灾1.自由读1—5自然段,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2.汇报交流3.课件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生自由读,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里体会到的?(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抓住“泼”和“倒”感受雨的大,进行句子对比,感受短句在体现情势危急方面的好处,指导朗读(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抓住比喻句,进行想象,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指导朗读(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理解“狞笑”的含义,抓住“跳舞”一词,体会洪水的可怕,小结修辞方法,指导朗读4.课件播放洪水录像,师范读,生练读,小组读,全班齐读5.播放日本海啸录像,生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写小练笔6.汇报朗读7.再读描写洪水的句子8.找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感受惊慌9.师引读,引出木桥,板书画桥四、引出老汉,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1.想象:惊慌的人们全部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2.事情如我们的预料么?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板书:人们依次过桥)3.是谁改变了这一切?是谁挽救了他们?(板书:老汉)4.这到底是个怎样的老汉?他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16.桥人们依次上桥老汉?洪水凶猛可怕。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导学案
环节
导案
学案
留白处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案。
2、教师分组进行预习展示
3、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展示予以评价和组织学生给展示组打分。
一、扫清字词障碍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并写一写。
舒适深幽葱茏娇嫩掀开
雏儿好奇蓬松依旧颤动
2.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流泻:
信赖:
绒毛:
333、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写出五个含有“看”的意思的字。
例:(眺)()()()()()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伏:A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B低下去;C隐藏;D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1)解放军战士潜伏在树丛里。()
(2)三伏天里温度最高。()
(3)我伏案写作。()
2、“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反映了____________
2、快速默读,思考: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4、从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5、“我”是怎样照料、呵护珍珠鸟的?
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含义。
三、小结: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四、独立完成训练案

教师发放训练案,面改批阅训练内容,进一步强化训练案中的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1、我读了课文遍,(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认为最难读的字词有:
最难写的字:
3、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我是从文中的第()自然段知道的。

(在文中标画出来)瑞恩的梦想也在不断变大,从挖一口井到()。

我是从文中的第()自然段知道的。

(在文中标画出来)
4、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是因为()我是从文中的第()自然段知道的。

(在文中标出)
5、瑞恩为实现他的梦想遇到了哪些困难?瑞恩的表现如何?在3-13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感受感受。

(填表)
瑞恩所面对的困难瑞恩的表现我的体会。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自读,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拓展实践,达标检测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1)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在组长带领下,正确、端正、生字。

完成后,小对号同学含同学对新词的理解(可咨询老师或其他组),号同学准备迎接其他在自己完成的基础上,组长组对课文(课文内容、写作认识。

,把自己组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准备参加课堂(各小组把对课文的理解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组织评价。

答在组长带领下,结合自己的理统一各小组同学把本节课的各种收【课堂展示】(交流、展示部分)□ 一、生字听写我最棒要注意的字是: 应注意的地方是: □ 二、词语意思我会说战役: 阻击战: 捣米谣: 雪中送炭: 深情厚谊: 噩耗:□ 三、课文内容我知晓1.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文章结构理得清□ 五、我有收获我就说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在组长带领下,正确、端正、生字。

完成后,小对号同学含同学对新词的理解(可咨询老师或其他组),号同学准备迎接其他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长组对课文(课文内容、写作认识。

,把自己组的。

结合教师列举的问题,深入理小组代表把自己仍理解不好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倾听其他小组师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全班用真实、完整、通顺的语言,将自己本课学习的知识、能力、情感、方法、启示等写下来。

小(不说空话,不说套话,不重【课堂展示】(交流、展示部分)□ 一、生字听写我最棒□ 二、词语意思我会说喜出望外: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弥漫: 抽噎: 收敛:□ 三、课文内容我知晓 1.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合作探究:(完成后,小组内讨论解决。

) □1说一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五、我有收获我提升 □前收获:□后收获:五年级语文导学案在组长带领下,正确、端正、生字。

完成后,小对号同学含同学对新词的理解(可咨询老师或其他组),号同学准备迎接其他在自己完成的基础上,组长组对课文(课文内容、写作认识。

,把自己组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准备参加课堂(各小组把对课文的理解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组织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
课时
2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重点
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2,、《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3、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情感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自读,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小结、拓展、反思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课时
1
授课日期
课型
阅读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
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③那朵幸福的者的心情。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板书课题。
激发兴趣,导入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合作交流与指导: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二、初步了解课文,粗读课文。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1、初步了解情感
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教师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重点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
同桌互读,提出问题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初步了解文中的“我”的情感的变化。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拓展实践,达标检测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结合上下文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