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珠江咸潮及防治

珠江咸潮及防治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
咸水上溯意味着位于江河下游的抽水口在咸潮上溯期间抽上来的不是能饮用、灌溉的淡水,而是陆上生命无法赖以生存的海水。
水利专家表示,近年来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上溯的频率提高、范围扩大,已危及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等重要江河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工业、生活饮用水源水质,造成有水不能用的局面。
从去年10月开始,西江口咸潮上溯现象出现,海水倒灌影响到广州市番禺区十余个镇的自来水供应,至今已持续5个月。
高层楼房为水发愁去年10月底至11月,番禺区不少城镇的居民发现平时通畅的自来水压力突然减弱。
南村镇的居民反映,平时哗哗的水流变细了,水量变小了,有时还会出现停水的情况。
由于猝不及防,缺水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
经过咨询,自来水供应部门的答复是,每年一度的咸潮来临,海水上溯倒灌,由于水源水咸度超标,因而对自来水供应造成了影响。
高层楼房的居民开始为生活用水发愁,因为自来水压力较小,很多住户的热水器打不燃了,经常性的停水情况也使不少群众开始采用浴缸、桶,甚至锅、碗、瓢、盆进行自来水的储备。
有些喜欢喝茶的老人告诉记者,有些时候,煮开的水味道变了,感觉咸津津的。
后来,他们总感觉自来水的色泽没有以前那么清,只好改煮桶装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沏茶了,“但不是一个味道。
”咸潮20年来最严重去年12月以来,咸潮不但没有消退迹象,反而越来越严重。
部分水厂最长的停止制水时间高达10多个小时。
部分城镇的自来水供应单位加班加点,24小时随时监控水源水质的变化,同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提前向企业和有关单位发出预警通知,提醒居民注意储水。
记者在石币镇采访时看到,由于源水咸度值过高无法抽取使用,4台泵机只有1台处于工作状态,在抽取储水池内的水供应用户。
据了解,这次咸潮不仅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至今5个月了才出现缓解的迹象。
负责供应番禺区13个镇自来水供应的区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表示,自建厂20年来,这次的咸潮最严重。
咸潮——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一、咸潮1、何谓“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2、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咸潮活动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其它影响因子包括河口形状、河道水深、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
天文潮潮汐动力是影响咸潮最稳定且具有一定周期性。
受太阳及月球引力的影响,周期性表现在日周期及半月周期。
珠江三角洲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日均有两次潮涨潮落过程,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在每月的朔、望两日,涨潮过程中潮水位将达最大值,咸潮上溯的影响也较大。
径流量大小是影响咸潮的直接因素,进入河口区的上游水量越大,咸潮上溯距离越小,咸潮影响越小。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活动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风力和风向直接影响咸潮的推进速度,若风向与海潮的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其推进速度,加大其影响范围。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3、咸潮带来的危害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咸潮

第二节咸潮咸潮,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250毫克/升就不宜饮用。
这种水质还会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
咸水上溯意味着位于江河下游的抽水口在咸潮上溯期间抽上来的不是能饮用、灌溉的淡水,而是陆地生命无法赖以生存的海水。
我国的咸潮多发生在珠江口。
咸潮成因1、降水减少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
降雨锐减导致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
2、沿江无序挖沙非法采沙船导致河段已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
3、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
河口三角洲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4、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咸潮入侵日益严重。
咸潮危害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
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饮用。
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
在咸潮灾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广州市番禹区农村看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前言: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指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现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干旱时间延长,气候极端事件在增加,珠江三角洲河口近20 年的大规模河道非法采砂现象猖獗,咸潮入侵日趋严重。
为解决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研读10篇相关文献,对咸潮的形成、影响因素、活动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咸潮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
一、咸潮的形成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1]咸潮的形成主要与潮汐和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关。
涨潮时潮汐动力的作用,使海水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同时若降水量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海水上溯距离加大,咸潮出现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增大。
因而,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
[2]笔者认为,咸潮的形成固然与潮汐和天气变化有重要的关系,然而,河流的补给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
若河流是以地下水为主要的补给方式,由于地下水比较稳定,所以河流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因此,河流的补给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咸潮的出现季节。
二、咸潮的影响因素2.1、自然因素2.1.1天文潮汐作用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
由于天体间引力作用引起的潮汐,尤其是朔、望前后,太阳与月亮的引潮力合在一起,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平时大得多,加剧了咸潮的影响程度。
如2006年6月,珠江广州段出现了90年代以来最壮观的天文大潮,珠江的最高潮位答277m,使得珠江三角洲抗击咸潮的形势变得格外严峻。
[3]2.1.2河流的水文地貌以磨刀门河流为例,前人研究表明,上游河段河床高程降低、河槽容积增大、河床纵比降减小,口门区河床水域面积和河槽容积减小、泄洪深槽展宽、加深都是导致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珠江口蕉门南水道枯季时局部高盐度区形成与机理分析

t i d e s , t h e l o c l a h i g h - s li a n i t y z o n e i s n o t d i s t i n c t .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 b e h i n d s u c h a p h e n o me n o n a r e d u e t o t h r e e r e a s o n s :I )t h e t i d a l
L I U Y o n g j i n ,G O N G We n p i n g
( 1 . H u b e i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Wu h a n 4 3 0 0 7 9 ,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Ma r i n e S c i e n c e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2 7 5 ,C h i n a )
e x c u r s i o n d u in r g s p r i n g t i d e s i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l o n g e r t h a n t h a t d u in r g n e a p t i d e s ,f a v o r i n g t h e t r a n s p o r t o f h i g h — s a l i n i t y w a t e r f r o m Hu me n
Ab s t r a c t :Ut i l i z i n g ROMS mo d e l ,t h i s s t u d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a l o c a l h i g h - s a l i n i t y z o n e i n S o u t h J i a o me n Wa t e r w a y,
珠海咸潮影响港澳等地供水

一场罕见的咸潮正在珠江三角洲肆虐,倒灌的海水涌入珠三角淡水供应的“命门”西江,致使中山、珠海、番禺各取水口均被高度咸潮覆盖,其中西江大涌口水闸观测到每升高达7500毫克的含氯度,为近年来的最高值,大大超过了250毫克/升的饮用水标准据悉,这场咸潮可能持续到明年2、3月份,直接危急该地区数百万人民的用水。
今年咸潮有何不同?浓度不断增大咸潮始终不退据记者从广东水利部门获悉,这场咸潮早在9月18日就在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边的中山、珠海等市出现。
珠海水务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刘晨光在接受采访时说,但这都算正常,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正是西江的枯水季节,上游来水减少,西江水量的动能压不住倒灌的海水,咸潮便开始出现,这是年年都有的自然现象。
然而不同往年的却是,今年的严峻形势是历史所罕见的。
先是咸潮的浓度不断增大,到了12月15日,大涌口水闸观测到每升高达7500毫克的含氯度,为近年来的最高值咸潮。
其次,咸潮始终不退,据有关专家估计,更大的咸潮将会发生在2006年“立春”后的2、3月份。
咸潮肆虐的原因?人为因素不容忽视除11月中旬,两广持续干旱又恰逢强天文潮汐来临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今年咸潮出现不容忽视的原因。
刘晨光认为,流量减少与降雨量不无关系,但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已不再协调,西江整个流域生态受到人为极大破坏,沿岸大量的非法采沙,致使河床下降,另外上游水土保持不力,工业开发用水量加大,都是形成这次长时间持续咸潮的重要原因。
另据有关部门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咸潮影响究竟有多大?珠海澳门香港深圳缺水地区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刘晨光向记者透露,因为咸潮直接覆盖了珠海、中山等地市在西江的取水口,所以目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寻找新的取水点,保证沿岸数百万人民的生活饮用水。
应对珠江口咸潮的对策初探

・水环境・应对珠江口咸潮的对策初探陈燕群(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珠江入海口咸潮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咸潮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珠江口咸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打击非法采砂,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制定跨流域调水等解决问题的机制。
[关键词] 咸潮;珠江;采砂;节水防污;调水[中图分类号] TV8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510(2005)03-0081-031 珠江口咸潮近年来,珠江口咸潮上溯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态势。
咸潮是一种水害,通常发生在河口地区,所谓河口,是指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海水的盐度平均值为35‰,河水的盐度平均值为零,河口就是盐度平均值在这两者之间。
河口水盐度超过一定程度就是咸潮。
当河口处的海水水位比河流水位高时,海水就会向河流倒灌,咸潮就会沿着河流从河口不断向上游扩展,这种现象叫咸潮上溯。
近5年来,珠江口咸潮上溯的现象频繁出现,其出现的次数和影响的范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2005年尤为严重,珠江三角洲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的咸潮灾害。
其显著的特点:来得早、退得迟、咸度高、持续时间长。
广东省水文部门也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同步监测行动。
2003年10月4日,珠海市主要取水泵站广昌泵站观测到取水口咸度达1500mg/L(饮用水上限为250mg/L),10月中旬达7000mg/L,2004年2月3日达到9800mg/L。
中山市有3个自来水厂取水口的咸度分别达到3300mg/L,4100mg/L和4569mg/L。
这是中山市百年以来最厉害的一次,造成中山市城区曾一度采取低压供水和两次停水。
2004年4月24日,中山市南部磨刀门水道在持续10d无咸潮记录之后,再次遭受咸潮侵袭,当日咸度最高值达1857mg/L。
25日,大涌口的咸潮最高值又超过了3000mg/L,咸潮一直上溯至神湾大桥。
广东咸潮灾害引发深层思考——保护有限淡水资源才是根本办法

广东咸潮灾害引发深层思考——保护有限淡水资源才是根本办法本站广州2月21日讯(记者粤水婷)咸潮,近年来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几乎成为谈虎色变的一种水灾害;因此,如何紧急调水压咸补淡,也成为去年入冬以来一项严峻而繁重的治水任务。
但是,如何从根本上防治咸潮灾害却相对比较少人关心。
其实,咸潮本身并不可怕。
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的人们对咸潮并不陌生。
通俗简单地说,咸潮就是海水上溯,是含氯度高的海水,它不能与致命毒水划等号。
咸潮作为一种天文现象是很正常的潮涨潮落的自然界规律。
但是,咸潮一旦泛滥就会成为一种水灾害。
近年来,珠江河口地区的咸潮为什么会变成一种灾严重害危及广东人的正常生活产生秩序呢?持续干旱和水体污染导致咸潮上升为灾害。
首先咸潮的存在和活动规律呈现:枯水期比汛期期活跃、干旱年份比丰水年份活跃、天文大潮期比平时活跃。
由于去年以来华南地区经历了54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而广东省则遭遇了2002年夏季延续至今的干旱;更重要的是广东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大规模膨胀,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需水量大,排污量也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要求也相应提高,更加强调饮水安全。
在干旱加上水质性缺水的情况,咸潮一旦来临淡水便无处可取,咸潮就上升为雪上加霜的水灾害。
去年冬季以来广东已多次启动调水压应急措施了。
早在去年12月10日,首次实现广东省境内的东江流域实施统一调度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水资源为东江三角洲压咸,确保了东江下游地区深圳、东莞、香港、广州等地45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2005年1月4日北江流域飞来峡水库实现紧急调水,基本解决了船舶通航问题,并起到了为珠江三角洲天文潮汐高峰期压制咸潮的作用;同月17日史无前例的跨流域“珠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方案启动。
该次实验性的调水,将对压咸起到一定作用,并使珠江水生态环境趋向良好;2月7日至2月16日,广东省防总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再次东江流域实施统三大水库水资源为东江三角洲压咸,确保了春节期间东江三角洲香港及河源、惠州、广州、东莞、深圳乃至东江三角洲4000多万人供用水源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咸潮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
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
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
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
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所含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总量(微克为单位)。
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即250度)。
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度就不达供水水质标准。
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咸度不能超过200度,电厂锅炉用水要求咸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咸度低于600度。
一、何谓“咸潮”
咸潮,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250毫克/升就不宜饮用。
这种水质还会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
咸水上溯意味着位于江河下游的抽水口(例如井)在咸潮上溯期间抽上来的不是能饮用、灌溉的淡水,而是陆地生命无法赖以生存的海水。
我国的咸潮多发生在珠江口。
二、珠江口咸潮的成因
1.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由于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
广州市番禹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目前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
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
米。
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
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2.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河段约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导致河段已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
3.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13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
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4.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
华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当地咸潮入侵日益严重。
三、咸潮的危害
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
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饮用。
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
垢。
在咸潮灾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广州市番禹区农村看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在番禹石楼镇的一些稻田边,尽管水沟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却龟裂着。
该镇因为咸潮,沟里的水咸度已达0.5%,而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0.4%的水,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掉。
水质性缺水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
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番禹区2004年全区早稻面积计划完成6.5万亩,同比减少2.1万亩,近1/3的稻田无法下插;甘蔗面积5.2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常年蔬菜面积11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
四、咸潮的防治
1.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
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现历史罕见提前来临的咸潮,先后袭击了珠海、中山之后,广东省水利、三防、水文部门就提前介入了咸潮的预测、预报、预警。
这样,对罕见的咸潮入侵就应对自如、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2.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
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
进入21世纪,抵御咸潮迫切要求水利枢纽的运作。
调水以淡压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
专家介绍说,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电站的调节库容较小、能力有限,且比较分散,因此,应急调水压咸调度应以西江干流天牛桥一级、
岩滩水库为主,鉴于北江飞来峡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近、流程约1~2天,也应当优先考虑其调水压咸作用,通过调水以淡压咸可以允分发挥大珠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3.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鉴于目前珠江三角洲河段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4.节约用水
据广东水利局统计,广东省年总用水量持续多年递增,年递增幅度约5%,居全国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为167.49亿立方米,浪费率之大占总用水量的37.5%,此项指标同样高居全国榜首,其中农业是首当其冲的浪费大户,占总消耗量的7成以上;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达到584立方米,此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
珠江流域其他省份也与广东省一样用水浪费严重。
用水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
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咸潮的危害。
总结回顾:
1、什么是咸潮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2、咸潮形成的原因
①持续性的干旱天气,使河流水位下降;
②潮汐涨退,尤其是天文大潮时上溯更为严重;
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④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
⑤一些人无序采沙。
3、咸潮的危害
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
①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病人不宜饮用。
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
③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海水倒灌、水质变差;造成农业减产;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居民生活;生态破坏。
)
4、咸潮的防治
①建立预警机制
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③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④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