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重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3.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5.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2. 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演奏的方式,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特点以及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2. 听力训练: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3. 小组讨论:结合教学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分析。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1.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区别;2.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1. 汉族音乐及代表作品;2. 蒙古族音乐及代表作品;3. 藏族音乐及代表作品;4. 壮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续)1. 朝鲜族音乐及代表作品;2. 侗族音乐及代表作品;3. 满族音乐及代表作品;4. 哈萨克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四课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1.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 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第五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弹拨乐器音乐;2. 吹管乐器音乐;3. 打击乐器音乐;4. 弦鸣乐器音乐。
第六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及分析1. 杨洪基《红旗颂》;2. 崔健《一无所有》;3. 林忆莲《雨蝶》;4. 姚贝娜《遥远的她》。
六、教学资源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用于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3. 乐器演奏示范。
大一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

大一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一,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记忆。
在大一的学习阶段,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大一民族民间音乐。
1. 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区别民族音乐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形式,如广东音乐、蒙古音乐等。
而民间音乐则是指在民族音乐之外,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形式,包括民间曲艺、农民歌谣等。
2. 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以汉族为例,汉族音乐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有广泛的音乐类型,如京剧、评弹、古琴等。
而蒙古族的音乐则以马头琴和呼麦为代表,富有草原风情。
3. 名家名曲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著名的名家和代表作品。
例如,在京剧领域,梅兰芳被誉为“国剧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赵氏孤儿》、《游园惊梦》等。
在古琴领域,颜庆钧是享有盛誉的琴家,他的名曲包括《阳关三叠》、《广陵散》等。
4. 民族民间乐器民族民间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
除了常见的琵琶、二胡、笛子等,还有一些独特的乐器,如云南白族的芦笙、西藏的长号等。
每个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5. 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形式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奏、合奏和伴奏等。
独奏是指一个人演奏一个乐器或歌唱,如古琴独奏、蒙古呼麦独唱等。
合奏则是指多个人同时演奏乐器或合唱,如京剧中的“四小生”合唱等。
6. 民族音乐的影响与传承民族音乐不仅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持续传承至今。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一些传统民族音乐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变得尤为重要。
总结:大一的学习阶段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知识的好时机。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特色、名家名曲、乐器、演奏形式以及音乐的传承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题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一)形态特征1.音的带腔性在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中除了平直进行的音之外,还大量存在着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
2.音调的五声性指在音调的组织形式方面,中国音乐以五声为骨干,宫商角徵羽为五声,其它的音为偏音。
3.节拍、节奏的灵活性指在节拍、节奏方面,中国音乐(1)节拍重音不确定(2)大量运用非均分律动和散板节奏,紧打慢唱。
(1)节拍重音不确定我国把节拍称作“板眼”,记谱时也把“板”放在小节线之后,但是“板”不等于强拍,“眼”也不等于弱拍。
4.织体思维的横向性我国音乐大多属单声性(单声部)的,注重旋律性,旋律几乎是音乐的全部,而西方音乐是多声性(多声部)的,旋律只属于音乐的表层,加上和声、复调等因素才是整体的音乐。
(二)审美特征1、“和”的精神——以中和为美中国音乐更强调统一,西方更强调对比2、“线”的形态中国音乐强调旋律性,西方则强调立体性3、“虚”的意境中国音乐强调“神似”和“虚灵”,西方则强调“形似”与“写实”二.号子、山歌、小调各自的演唱场合、功用意义及艺术特点【号子】演唱场合——在劳动过程中直接产生,伴随劳动歌唱。
功用意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振奋精神,解除疲劳。
艺术特点——(1)基本演唱形式:一领众和(2)歌词:即兴编创;领唱的唱实词,和唱的唱虚词(3)节奏:与劳动强度相一致(4)曲调:简洁明快,平直有力;劳动强度与旋律性成反比(5)结构:曲体简单,句式分明,多为上下句结构【山歌】演唱场合——辽阔的大自然。
功用意义——自我抒发情感艺术特点——(1)歌词:即兴编创;大量运用比兴手法(2)节奏:自由(原因: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中自我抒发情感)(3)曲调:具有辽阔奔放的性格特征;多出现上扬的自由延长;旋律与地方语言的关系较为密切(4)曲式结构:北方山歌多为上下两乐句,南方山歌多为起承转合四乐句【小调】演唱场合——在群众的休息娱乐吉庆等场合演唱功用意义——娱乐艺术特点——(1)唱词较固定,并大量运用衬词(2)节拍规整,节奏匀称(3)旋律委婉流畅(4)形式多样三.民歌的调式分析(重点在转调)四.民歌的曲式分析(一)平叙结构特点:平列叙述,不分上下句。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期末复习1.秧歌,也称为“扭秧歌”、“闹秧歌”、“走会”、“闹社会”等,是汉代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形式,是一种集体性的歌舞表演艺术;其风格独特,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秧歌大多流行于北方汉族地区,主要在元宵节时在民间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唱、舞蹈、器乐及戏剧等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
2.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子”、“地花鼓”、“花鼓小锣”等,是流行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以敲击小花鼓和小堂锣来为歌舞伴奏而得名,有时也增加其他乐器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3.花灯是中、南部地区人民群众春节文娱活动的主要项目。
民间歌舞花灯的主要形式包括灯舞、集体歌舞和小型歌舞戏三个类型。
4.二人台器乐曲牌音乐来源于民歌、吹腔、散曲、套曲、爬山调、门楼调以及宗教音乐等。
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等乐器。
5.弦子舞是藏族综合性歌舞艺术,主要流行于西藏康、卫藏地区以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歌舞。
6.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民间歌舞。
7.囊玛主要流行于拉萨地区,是一种在室内表演的歌舞。
8.赛乃姆是维吾尔族聚居地最为常见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广泛流行于新疆各地,是维吾尔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9.说唱音乐的文化功能:首先,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其次,具有聚众娱乐功能;最后,具有仪式主持沟通功能。
10.山东琴书的前身是唱曲子的形式,原为民间小曲联唱体,最早叫“小曲子”。
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又名“打扬琴的”,后来又叫“改良扬琴”、“文明扬琴”、“山东扬琴”,发端于山东省曹县一带。
11.京韵大鼓是鼓书类说唱音乐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类型,过去又叫“怯大鼓”、“京音大鼓”,在北方说唱音乐中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艺人刘宝全等把原来用河北方言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话演唱,该长篇为小段演唱,又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基础上,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资料

民族民间音乐复习资料1、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民歌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民歌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群众基础性。
第三,民歌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3、民歌与歌舞可分别按体裁类别和地方色彩分类。
4、民歌的体裁大体可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
5、号子有着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能。
6、号子有以下五种: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
7、山歌的音乐形态有4个特点: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乐段结构较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
8、汉族北方民歌分布在华北、东北色彩区和西北色彩区。
9、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陕北一带的主要山歌歌种。
10、山曲是流行在晋西北地区的主要山歌歌种,爬山调是流行在内蒙西部地区的主要山歌歌种。
11、《小白菜》是一首河北一带流行的山歌,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就是以《小白菜》为素材创作的。
12、《连枷号子》属于农事号子。
13、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可解为“永恒之火”。
蒙古族音乐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代表作《辽阔的草原》、《牧歌》。
短调的代表作《森吉德玛》、《噶达梅林》、《达那巴拉》、《龙梅》、《金杯》、《鄂尔多斯酒歌》等。
14、《阿里郎》是朝鲜族民歌。
15、《乌苏里船歌》是赫哲族新民歌。
16、“木卡姆”原为阿拉伯文,具有“最高的位置”的意义,约产生于15世纪左右。
木卡姆是民歌、歌舞、器乐相综合的大型套曲艺术。
共有12大套,所以又称“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中的宝贵财富,被誉为“东方音乐文化的一大奇迹”。
民族民间音乐(1)

民族民间音乐(1)《民族民间音乐》总复习一、填空及判断题复习内容1、我国的传统音乐种类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2、民间音乐的分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3、汉族民间歌曲的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4、劳动号子的分类、代表曲目、歌唱方式搬运号:《哈腰桂》、工程号子:《大锤号子》、农事号子:《连枷号子》、船渔号子、《澧水号子》、作坊号子:《打蓝号子》歌唱方式:一人领唱,众人和唱。
5、汉族山歌的分类: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6、汉族山歌在各地的称谓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青海、甘肃:花儿,少年/湖北:赶五句/四川:晨歌/安徽:慢赶牛7、汉族一般山歌的代表种类、流行地、代表曲目信天游,流行于陕北一带,《脚夫调》、《兰花花》。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上去高山望平川》、《十八辆马车龙摆尾》。
山曲,流行于山西一带,《三天路程两天到》、《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爬山调,流行于内蒙古一带,《想亲亲》、《阳婆里抱柴瞭哥哥》。
客家山歌,流行于江西,广东,台湾一带,《打只山歌过横排》、《忆苦思甜》8、汉族小调的分类:吟唱调、瑶曲、时调9、谣曲中诉苦歌的主要分类及代表曲目工人诉苦歌《揽工人儿难》、孤儿诉苦歌《小白菜》、寡妇诉苦歌《孟姜女》10、时调的主要种类及典型形态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
典型形态:孟姜女调11、蒙古族的长调、短调民歌的代表曲目长调:《辽阔的草原》《枣红色的立蹄马》短调:《森吉德玛》、《嘎达梅林》12、朝鲜族的“抒情谣”的代表曲目:《阿里郎》《道拉吉》13、维吾尔族民歌的代表曲目:《送我一支玫瑰花》《加乃》14、彝族的“四大腔”:《山药腔》《五山腔》《海菜腔》《四腔》15、苗族的“飞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游方时所演唱的歌曲具有热烈,豪放的性格。
代表曲目:《歌唱毛主席》16、世界音乐三大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阿拉伯音乐体系17、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18、蒙古族“呼麦”的种类:乌音根呼麦,哈日黑热呼麦19、汉族民间舞蹈音乐南、北方代表种类南方:采茶、花鼓、花灯/北方:秧歌、二人转、二人台20、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哪两种:地秧歌,高跷21、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可分为哪四类:单、双、群、戏22、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的演出场合:节日或者庆典的时候23、“喀什木卡姆”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穷乃额麦、达斯坦、麦西热普24、苗族“芦笙舞”种类;其中风俗性的芦笙舞以凯里地区的”讨花带“最具特色。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的历程及表现形式我国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而汉魏的“相和歌”可以看做是今天说唱音乐的前身。
宋元时期,说唱艺术趋于成熟。
由于说唱音乐具有容纳长篇故事和表现复杂情节的特点,因为称为市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并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在这里艺术家们云集演出,不断进行交流,大大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唱本文学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时流行的曲种,小型曲艺如“陶真”、“小唱”、“货郎儿”、“鼓子词”,也有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如“唱赚”和诸宫调。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延续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古老的曲种如“道情”、“宜卷”“莲花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有些曲调因为不能适应时代,而自行消亡。
但其艺术成就却被其他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的形式内得以延续。
(二)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我国说唱音乐的品种十分丰富,全国各地现存的曲种,共有200多个。
它们之中,有的曾高度发展,流行很广。
有的则由于语言限制等原因,只盛行于某一地区,为当地人民所深深喜爱。
汉族的说唱音乐,根据其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鼓词类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胶东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二胡、琵琶,曲调多来自于民间音乐【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流传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地区,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与四胡有时辅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表演者以说唱为主,间有说白,清末民初刘保全对京韵大鼓进行大胆的革新,形成独特的“流派京韵”。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云南民歌
• 云南汉族民歌可概括为山歌、小调、劳 动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类。如《耍山调 》、《赶马调》、《小河淌水》、《弥 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等早已 脍炙人口。
无忧PPT整理发布
各种音乐形式
• 《阿里郎》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它表现了朝鲜 民族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和民族风格,蕴含着朝鲜民族固有的丰富情感,并表 现出远大的民族志向。 • 《拉网小调》是流传日本全国的一首北海道民歌。在日本 ,它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名歌。 • 《阿细跳月》: 也称“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 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 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 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又称跳乐,阿细语为“高 斯比”,即“快乐的跳舞”之意。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秧歌舞
• 又称“鞑子秧歌”。多于上 元夜表演。舞者十数人或数 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把 长两圆木,边击边对舞。常 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 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 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 “舞毕乃歌,歌毕乃舞”。 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 、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 路相遇,即行抗肩礼互敬。
无忧PPT整理发布
高三音乐 基本能力 复习要点 (器乐篇)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丰富的民间器乐——鼓乐铿锵、丝竹相和 • 八音分类法
• 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 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chí)、匏 páo (如笙、竽)、土(如埙、缶)、革(如鼗 táo 、建鼓) 、木(如梆子、木鱼)八类。 • 由此可见早在周代,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就都已经齐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音乐主要分为?
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
2.我国传统音乐的分类?
少数民族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
3.我国民间音乐分为?
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吸取音乐和民间器乐
4.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行变异性、地域性变异、情感渲染性变异、表现功能拓展性、人民性、多功能性。
二、民间歌曲
1.民歌的定义?
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工作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的创作、口头流传。
2.民歌的首次文献记载?
由孔子编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国风》记录周初到春秋中期500年间15国民歌。
3.汉族音乐题材?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4.什么是号子?
号子又叫劳动号子,是协调与只会老董的有实用功能的民间音乐。
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5.我们学过的农事号子?
《催咚催》—湖北潜江一带的打麦号子,曲调明快,活泼,有地方特色运用了湖北特有的三声腔。
6.我们学过的船渔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
7.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
直接、简谱变现方法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号子主要区别于山歌的地方是节奏。
节奏具有”律动性“,(节奏固定的、周期犯法id节奏。
)
号子节奏分为长律(相当于一个乐句,伴随劳动平稳)。
平律(长度相当于一个乐节,伴随劳动速度适中。
)
短律(以一拍为一个律动单位,劳动速度快。
)调子曲式结构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8.上个的种类?
一般山歌、田秧上个和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包括?信天游(流行于陕北;宁夏及甘肃东部,山西西部,蒙古西部。
分上下句、字数无限制上下对
称,多为七字一句。
代表歌曲有《兰花花》上句歌词常用“比”“兴”手法(以人物比物或人)。
下句多叙事。
山曲(山西西北部与陕北,山曲又称“酸曲儿”主要歌唱爱情戴白哦歌曲《提起歌歌走西口》由于文化交流,
出现了山曲与蒙古民族歌的混合体《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有蒙古民歌大条的特点。
花儿(又称作“少年”
或称野曲有男女交往定情之意。
花儿的唱词特点:1头尾齐,四句词,即两对上下句,每句字数答题一致。
2在
四句词的形式上加上两个半截句,被称为“两担水”或“折断腰”。
)江浙山歌(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
音域较窄,音乐委婉。
运用剁板,单字单音节奏上有劲感。
代表歌有《红菱牵到藕丝根》。
四川山歌(四句式
起承转合,音域宽、银城跳动大,代表作有《槐花几时开》。
云南山歌(风格多样性,多民族性有的旋律起伏
大如赶马调),有的非常细腻文静如《弥渡山歌》。
)湖南山歌(分为高腔、平腔、低腔,高腔节奏自由,平
腔渐远悠长,低腔优美柔和,歌词多用五句体,代表歌曲有《板栗花开》乐句件采用连锁式进行)。
田秧山歌是什么?
田秧山歌在民间又称“田秧歌”,或“田歌”,"秧号子"多是农忙时节唱。
放牧山歌是什么?
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所唱,主要是少年儿童所唱。
山歌的艺术特点?
坦率,直露,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曲调高亢,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
尤其表现在北部西部山歌。
山歌曲式结构?
北方山歌大多是对应式的上下句,南方山歌则常见四句体。
在四具体的结构上,后两句重复前两句。
什么是小调?
小调又称小曲,俗曲。
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种。
吟唱调(儿歌,摇篮曲),谣曲(诉苦歌,情歌,情歌在小调中占得比例很大,艺术水平也较高,如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生
活歌,反映日常生活如山西祁县,太谷的《看秧歌》.生活歌还有《打酸枣》《绣红灯笼》《放风筝》。
嬉游歌,属于游戏小调
歌词主要嬉戏逗趣一类的内容。
特点,一字多调,颂唱速度快。
)时调结构严谨变化丰富,(“孟姜女调”以起,承,转,合
四句结构,句于句之间采用连锁式,江苏的与河北的基本旋律一样,江苏采用级进,河北采用跳进,两个两个曲风上有区别。
鲜花调又叫“茉莉花" 清代以来十分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