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组成

合集下载

起落架结构布局及其基本类型

起落架结构布局及其基本类型

起落架组成及其基本结构类型
1.起落架组成
起落架主要由支柱、缓冲器、扭力臂、机轮组及刹车装置等构成。

2.起落架配置形式
通常有三种:前三点式、后三点式和自行车式。

前三点式:两个主起落架对称地安装在飞机重心之后,前轮位于机身前部。

(主要缺点是容易发生摆振);
后三点式:两个主起落架对称地安装在飞机重心之前,尾轮装在机身后部。

(主要缺点是滑跑稳定性差,操作不当容易原地打转);
自行车式:在飞机对称面内重心前后各有一副主起落架,左右意见下有护翼轮
3.基本结构形式
a)支柱式起落架
缓冲器与承力支柱合一,称为缓冲支柱,机轮组直接安装在支柱下端。

b)摇臂式起落架
机轮通过可转动的摇臂与缓冲器下端相连的构造形式。

c)气垫式起落架
利用气垫支撑原理制作的起落架。

d)其他形式起落架
4.机轮布置形式
单轮、双轮、小车式、多轮式。

3-1起落架的型式与基本组成

3-1起落架的型式与基本组成
§2-1 起落架型式与基本组成 21/38
起落架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主要部件的功用
减震支柱
减震支柱上端与机体铰接, 下端固定轮轴或铰接轮架, 收放时绕铰接处转动
承力和减震,油气式缓冲 支柱利用气体的压缩吸收 撞击动能,利用油液高速 流过节流孔消耗能量
基本组成包括外筒、活塞、 活塞杆、带小孔的隔板和 密封装置。
§2-1 起落架型式与基本组成 19/38
起落架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现代大型客机主起落架多采用支柱
套筒式加四轮小车式滑行装置,也 称为小车式起落架。
§2-1 起落架型式与基本组成 20/38
起落架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起落架的基本组成
减震支柱 防扭臂 轮胎 收放机构 刹车装置 前轮转弯机构 侧撑杆、阻力撑杆 稳定减震器 刹车平衡机构 轮架翻转机构
飞机在地面时支撑飞机重量 收上起落架飞行减小阻力 滑跑刹车减速 保证飞机在地面灵活运动 减小飞机着陆撞击与颠簸
§2-1 起落架型式与基本组成 3/38
对起落架的性能要求
收放安全可靠
收放动作协调,到位锁住与信号显示可靠等。
良好的刹车性能
滑跑刹车安全、效率高,停留刹车可靠,保证小 车式机轮刹车时受力均匀。
后三点式
飞机重心在主起落架之后
前三点式
飞机重心在主起落架之前
自行车式
飞机重心在前后主起落架之间
§2-1 起落架型式与基本组成 5/38
起落架的配置型式 后三点式
§2-1 起落架型式与基本组成 6/38
起落架的配置型式
后三点式
航向稳定性差,易打转; 纵向稳定性差,易倒立; 侧向稳定性差,易侧翻; 驾驶员视野不好; 着陆时需轻三点接地,着陆时滑跑迎角小,

客机起落架的原理和作用

客机起落架的原理和作用

客机起落架的原理和作用客机起落架是飞机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飞机在地面的重量和提供飞行中的保护。

起落架的原理和作用相互补充,下面将详细介绍。

起落架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结构设计、操纵机构和辅助系统。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起落架主要由支柱、悬挂机构、轮胎和刹车系统组成。

支柱是起落架的主要支撑部件,可以分为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

悬挂机构负责连接飞机机身和支柱,同时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

轮胎是飞机在地面行驶时的接触部分,通常由胎体、胎圈和轮轴组成。

刹车系统用于减速或停止飞机。

从操纵机构的角度来看,起落架的收放主要通过液压或电动系统控制。

液压收放机构通过一个或多个液压缸来实现起落架的伸缩,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油箱和液压阀组成。

电动收放机构则通过一个或多个电动机来实现起落架的伸缩,电动机控制由起落架操纵杆或电脑系统操控。

操纵机构的设计要保证收放过程的平稳可靠。

辅助系统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起落架的照明、监测、通信和供电系统。

照明系统负责为起落架提供足够的照明,以确保飞机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能够正常起降。

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起落架的伸缩状态、轮胎气压、刹车温度等参数,以确保起落架的安全使用。

通信系统用于传递起落架状态信息给飞机的航电系统,航电系统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驾驶员。

供电系统则为起落架和辅助系统提供所需的电力,以保障起降过程的可靠性。

起落架的作用主要可以总结为:支撑飞机在地面的重量,减轻机翼的负荷,确保飞机的平衡和稳定;提供飞行中的保护,保护飞机底部结构和发动机吊舱免受外界影响;实现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的平稳过渡,减少对机体和乘客的冲击;为机组提供起落架状态信息,以做出正确的飞行决策;为地面操作提供便利,使飞机能够停靠、滑行和停机;增加机身空间,方便乘客和货物舱的布置和装载。

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起落架的伸缩是必需的。

在起飞前,起落架必须完全收起,以减少飞行阻力和燃油消耗。

起飞后,飞机达到安全高度后,起落架被展开,以减少飞机的重量和飞行阻力。

起落架的组成

起落架的组成

起落架的组成
起落架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撑着飞机的重量,使飞机能够在
地面上行驶和起降。

起落架由多个部件组成,下面将逐一介绍。

1. 主起落架
主起落架是起落架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两个轮子和一个支架组成。

支架连接着飞机的机身,轮子则支撑着飞机的重量。

主起落架通常位
于飞机的机翼下方,可以在起飞和降落时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2. 前起落架
前起落架通常由一个轮子和一个支架组成,位于飞机的机头下方。


主要用于在地面上行驶时提供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起飞和降落时提
供额外的支撑。

3. 伸缩机构
伸缩机构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起落架在起飞和降落时
伸出和收回。

伸缩机构通常由液压系统或电动机驱动,可以快速而平
稳地完成起落架的伸缩。

4. 刹车系统
刹车系统是起落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飞机着陆后帮助飞机减速。

刹车系统通常由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液组成,可以通过踏板或手柄来控制。

5. 防滑系统
防滑系统是起落架的安全保障之一,它可以在飞机着陆时防止轮胎打滑。

防滑系统通常由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可以自动调整刹车力度和轮胎转速,确保飞机在着陆时平稳停止。

6. 轮胎
轮胎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接触地面,承受着飞机的重量和运动力。

轮胎通常由橡胶和钢带组成,可以在高速和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之,起落架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主起落架、前起落架、伸缩机构、刹车系统、防滑系统和轮胎等。

这些部件共同作用,使飞机能够在地面上行驶和起降,确保飞机的安全和稳定性。

飞机起落架四杆机构方程

飞机起落架四杆机构方程

飞机起落架的四杆机构主要由上下阻尼杆、上下拉杆、前后合力杆和剪切杆组成。

这些杆件通过连接和运动关节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机构系统。

起落架的运动可以描述为受力平衡的状态,其中涉及各个杆件的受力和运动关系。

在理想情况下,四杆机构可以满足以下平衡条件:
1. 上下阻尼杆处于压缩状态:上下阻尼杆受到上方负载的压缩力和下方支撑点的反作用力,保持杆件稳定且不产生变形。

2. 上下拉杆平衡拉力:上下拉杆受到上方负载的拉力和下方支撑点的反作用力,使得系统保持平衡。

3. 剪切杆受力平衡:剪切杆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和垂直方向的支撑力,以保持起落架稳定。

4. 剪切杆和前后合力杆之间的几何关系:剪切杆和前后合力杆之间的夹角和长度关系,保证起落架的刹车效果、支撑性能和稳定性。

这些平衡条件可以用一系列方程来描述,具体形式会根据起
落架的设计和杆件连接的具体方式而有所不同。

根据杆件和连接形式的不同,使用力学原理和几何关系来推导方程,以求解起落架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和运动涉及多个因素,如飞机的重量和重心位置、起落架的材料和结构、地面条件等,因此方程的具体形式会有所复杂和多样化。

精确的起落架四杆机构方程需要通过详细的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来确定。

飞机起落架制造知识点总结

飞机起落架制造知识点总结

飞机起落架制造知识点总结1. 飞机起落架的基本原理飞机起落架主要由支柱、轮子、减震系统和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飞机起落过程中,起落架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和压力,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承载和减震性能。

同时,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还需要具备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点,以减轻飞机整体重量,提高飞行效率。

2. 起落架材料的选择在飞机制造中,起落架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起落架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钢材和钛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备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飞机制造领域被广泛应用。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德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也逐渐应用到飞机起落架的制造中,以提高其整体性能。

3. 设计与制造工艺飞机起落架的设计与制造一般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零部件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试等。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起落架的受力情况、轮胎选择、减震器设计等方面,以确保起落架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装配,且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试验,确保起落架的性能符合要求。

4. 起落架的减震系统起落架的减震系统是保证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平稳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震系统一般由减震器、橡胶支柱、气压弹簧和液压阻尼器等部分组成。

减震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飞机起落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以确保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飞机起落架的液压系统飞机起落架的液压系统主要用于起落架的放起和收起操作,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液压油压力驱动起落架的伸缩和锁紧。

液压系统一般由液压泵、油箱、液压管路和液压执行元件等部分组成,其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其在飞机起落过程中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飞机起落架的制造是飞机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制造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液压系统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飞机起落架的性能和品质也将逐步提升,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起落架是飞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飞机在地面上移动和起降时的支撑和减震作用。

它通常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减震装置和操纵装置。

一、主起落架主起落架是起落架的主要承重部分,一般安装在飞机机身的主翼下方。

它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起落架支柱和主起落架轮胎组。

1. 主起落架支柱主起落架支柱是主起落架的主要承重部分,负责承受飞机在地面上的重量和起降时的冲击力。

它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钢或铝合金。

主起落架支柱通常是可伸缩的,以便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调整高度。

2. 主起落架轮胎组主起落架轮胎组是主起落架的移动部分,负责支撑飞机在地面上的移动。

它通常由多个轮胎组成,每个轮胎都有一定的载荷能力和减震能力。

主起落架轮胎组通常由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抗磨损和抗冲击性能。

二、前起落架前起落架是起落架的前部分,通常安装在飞机机头下方。

它与主起落架类似,由前起落架支柱和前起落架轮胎组组成。

1. 前起落架支柱前起落架支柱是前起落架的主要承重部分,负责承受飞机在地面上的重量和起降时的冲击力。

它通常与主起落架支柱类似,由高强度材料制成。

2. 前起落架轮胎组前起落架轮胎组是前起落架的移动部分,负责支撑飞机在地面上的移动。

它通常由单个或多个轮胎组成,具有一定的载荷能力和减震能力。

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是起落架的重要部分,用于减轻飞机在起降时的冲击力,保护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1. 弹簧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是常见的减震装置之一,它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吸收起降时的冲击力。

弹簧减震器通常由金属弹簧和液压缓冲器组成,能够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

2. 气压减震器气压减震器是另一种常见的减震装置,它利用气压的变化来吸收起降时的冲击力。

气压减震器通常由气压室和气压控制系统组成,能够提供稳定的减震效果。

四、操纵装置操纵装置是起落架的控制部分,用于控制起落架的展开和收起。

它通常由液压系统或电动系统驱动,通过操纵杆或按钮进行控制。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是飞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飞机根据其用途和设计要求可能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液压起落架原理

液压起落架原理

液压起落架原理
一、液压起落架的结构组成
液压起落架主要由:起落架舱、油缸、液压管和油缸座等部
件组成。

二、起落架的工作原理
1.液压管:液压管是由一根长而有弹性的钢管(油管)和一
根小而有弹性的橡胶管组成。

长的钢管是用来容纳油缸,小的橡
胶管是用来吸收冲击能量。

2.油缸:油缸是由活塞和活塞杆组成,活塞杆可绕自己旋转,而活塞杆上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活塞。

两个活塞杆的内腔分别装着
一套液压油(油),通过油管与一根长而有弹性的橡胶管(油缸)相连。

3.油缸座:油缸座是用来固定在起落架舱内的,它和飞机上
的其它部分一样,也可通过螺栓与机身固定在一起。

它一般由两
个固定在机身上的活塞和两个固定在起落架舱内的活塞组成,也
可通过螺栓与起落架舱内的其它部分固定在一起。

4.液压管:液压管是用来连接起落架舱和油缸,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向起落架舱内输送油,二是将起落架中承受冲击载荷所
需要的缓冲器释放出去。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落架就是飞机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降滑跑时用于支持飞机重量、吸收撞击能量的飞机部件。

简单地说,起落架有一点象汽车的车轮,但比汽车的车轮复杂的多,而且强度也大的多,它能够消耗和吸收飞机在着陆时的撞击能量。

概括起来,起落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承受飞机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飞着陆滑跑时的重力;承受、消耗和吸收飞机在着陆与地面运动时的撞击和颠簸能量;滑跑与滑行时的制动;滑跑与滑行时操纵飞机。

在过去,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低,对飞机气动外形的要求不十分严格,因此飞机的起落架都由固定的支架和机轮组成,这样对制造来说不需要有很高的技术。

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起落架仍然暴露在机身之外。

随着飞机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飞机很快就跨越了音速的障碍,由于飞行的阻力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这时,暴露在外的起落架就严重影响了飞机的气动性能,阻碍了飞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人们便设计出了可收放的起落架,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就将起落架收到机翼或机身之内,以获得良好的气动性能,飞机着陆时再将起落架放下来。

然而,有得必有失,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由于起落架增加了复杂的收放系统,使得飞机的总重增加。

但总的说来是得大于失,因此现代飞机不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航飞机,它们的起落架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收放的,只有一小部分超轻型飞机仍然采用固定形式的起落架(如蜜蜂系列超轻型飞机)。

基本组成综述为适应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和地面滑行的需要,起落架的最下端装有带充气轮胎的机轮。

为了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机轮上装有刹车或自动刹车装置。

此外还包括承力支柱、减震器(常用承力支柱作为减震器外筒)、收放机构、前轮减摆器和转弯操纵机构等。

承力支柱将机轮和减震器连接在机体上,并将着陆和滑行中的撞击载荷传递给机体。

前轮减摆器用于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轮的摆振。

前轮转弯操纵机构可以增加飞机地面转弯的灵活性。

对于在雪地和冰上起落的飞机,起落架上的机轮用滑橇代替。

减震器飞机在着陆接地瞬间或在不平的跑道上高速滑跑时,与地面发生剧烈的撞击,除充气轮胎可起小部分缓冲作用外,大部分撞击能量要靠减震器吸收。

现代飞机上应用最广的是油液空气减震器。

当减震器受撞击压缩时,空气的作用相当于弹簧,贮存能量。

而油液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小孔,吸收大量撞击能量,把它们转变为热能,使飞机撞击后很快平稳下来,不致颠簸不止。

收放系统收放系统一般以液压作为正常收放动力源,以冷气、电力作为备用动力源。

一般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机身,而某些重型运输机的前起落架是侧向收起的。

主起落架收放形式大致可分为沿翼展方向收放和翼弦方向收放两种。

收放位置锁用来把起落架锁定在收上和放下位置,以防止起落架在飞行中自动放下和受到撞击时自动收起。

对于收放系统,一般都有位置指示和警告系统。

机轮和刹车系统机轮的主要作用是在地面支持收飞机的重量,减少飞机地面运动的阻力,吸收飞机着陆和地面运动时的一部分撞击动能。

主起落架上装有刹车装置,可用来缩短飞机着陆的滑跑距离,并使飞机在地面上具有良好的机动性。

机轮主要由轮毂和轮胎组成。

刹车装置主要有弯块式、胶囊式和圆盘式三种。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圆盘式,其主要特点是摩擦面积大,热容量大,容易维护。

布置型式前三点式起落架起落架飞机上使用最多的是前三点式起落架(图1a[起落架布置型式])。

前轮在机头下面远离飞机重心处,可避免飞机刹车时出现“拿大顶”的危险。

两个主轮左右对称地布置在重心稍后处,左右主轮有一定距离可保证飞机在地面滑行时不致倾倒。

飞机在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机身地板基本处于水平位置,便于旅客登机和货物装卸。

重型飞机用增加机轮和支点数目的方法减低轮胎对跑道的压力,以改善飞机在前线土跑道上的起降滑行能力,例如美国军用运输机C-5A,起飞重量达348吨,仅主轮就有24个,采用4个并列的多轮式车架(每个车架上有6个机轮),构成4个并列主支点。

加上前支点共有5个支点,但仍然具有前三点式起落架的性质。

优点* 着陆简单,安全可靠。

若着陆时的实际速度大于规定值,则在主轮接地时,作用在主轮的撞击力使迎角急剧减小,因而不可能产生象后前三点式起落架那样的“跳跃”现象。

* 具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侧风着陆时较安全。

地面滑行时,操纵转弯较灵活。

* 无倒立危险,因而允许强烈制动,因此,可以减小着陆后的滑跑距离。

* 因在停机、起、落滑跑时,飞机机身处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状态,因而向下的视界较好,同时喷气式飞机上的发动机排出的燃气不会直接喷向跑道,因而对跑道的影响较小。

缺点* 前起落架的安排较困难,尤其是对单发动机的飞机,机身前部剩余的空间很小。

* 前起落架承受的载荷大、尺寸大、构造复杂,因而质量大。

* 着陆滑跑时处于小迎角状态,因而不能充分利用空气阻力进行制动。

在不平坦的跑道上滑行时,超越障碍(沟渠、土堆等)的能力也比较差。

* 前轮会产生摆振现象,因此需要有防止摆震的设备和措施,这又增加了前轮的复F-35飞机后起落架杂程度和重量。

尽管如此,由于现代飞机的着陆速度较大,并且保证着陆时的安全成为考虑确定起落架形式的首要决定因素,而前三点式在这方面与后三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因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后三点式起落架早期在螺旋桨飞机上广泛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图1b[起落架布置型式])。

其特点是两个主轮在重心稍前处,尾轮在机身尾部离重心较远。

后三点起落架重量比前三点轻,但是地面转弯不够灵活,刹车过猛时飞机有“拿大顶”的危险,现代飞机已很少采用。

优点一是在飞机上易于装置尾轮。

与前轮相比,尾轮结构简单,尺寸、质量都较小;二是正常着陆时,三个机轮同时触地,这就意味着飞机在飘落(着陆过程的第四阶段)时的姿态与地面滑跑、停机时的姿态相同。

也就是说,地面滑跑时具有较大的迎角,因此,可以利用较大的飞机阻力来进行减速,从而可以减小着陆时和滑跑距离。

因此,早期的飞机大部分都是后三点式起落架布置形式。

缺点(1)在大速度滑跑时,遇到前方撞击或强烈制动,容易发生倒立现象(俗称拿大顶)。

因此为了防止倒立,后三点式起落架不允许强烈制动,因而使着陆后的滑跑距离有所增加。

(2)如着陆时的实际速度大于规定值,则容易发生“跳跃”现象。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飞机接地时的实际迎角将小于规定值,使机尾抬起,只是主轮接地。

接地瞬间,作用在主轮的撞击力将产生抬头力矩,使迎角增大,由于此时飞机的实际速度大于规定值,导致升力大于飞机重力而使飞机重新升起。

以后由丁速度很快地减小而使飞机再次飘落。

这种飞机不断升起飘落的现象,就称为“跳跃”。

如果飞机着陆时的实际速度远大于规定值,则跳跃高度可能很高,飞机从该高度下落,就有可能使飞机损坏。

(3)在起飞、降落滑跑时是不稳定的。

如过在滑跑过程中,某些干扰(侧风或由于飞机起落架小车路面不平,使两边机轮的阻力不相等)使飞机相对其轴线转过一定角度,这时在支柱上形成的摩擦力将产生相对于飞机质心的力矩,它使飞机转向更大的角度。

(4)在停机、起、落滑跑时,前机身仰起,因而向下的视界不佳。

基于以上缺点,后三点式起落架的主导地位便逐渐被前三点式起落架所替代,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小型和低速飞机仍然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

自行车式起落架还有一种用得不多的自行车式起落架,它的前轮和主轮前后布置在飞机对称面内(即在机身下部),重心距前轮与主轮几乎相等。

为防止转弯时倾倒,在机翼下还布置有辅助小轮(图1c[起落架布置型式])。

这种布置型式由于起飞时抬头困难而较少采用。

多支柱式起落架这种起落架的布置形式与前三点式起落架类似,飞机的重心在主起落架之前,但其有多个主起落架支柱,一般用于大型飞机上。

如美国的波音747旅客机、C-5A(军用运输机(起飞质量均在350吨以上)以及苏联的伊尔86旅客机(起飞质量206吨)。

显然,采用多支柱、多机轮可以减小起落架对跑道的压力,增加起飞着陆的安全性。

在这四种布置形式中,前三种是最基本的起落架形式,多支柱式可以看作是前三点式的改进形式。

目前,在现代飞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起落架布置形式就是前三点式。

编辑本段结构分类构架式起落架构架式起落架的主要特点是:它通过承力构架将机轮与机翼或机身相连。

承力构架中的杆件及减震支柱都是相互铰接的。

它们只承受轴向力(沿各自的轴线方向)而不承受弯矩。

因此,这种结构的起落架构造简单,质量也较小,在过去的轻型低速飞机上用得很广泛。

但由于难以收放,现代高速飞机基本上不采用。

支柱式起落架支柱式起落架的主要特点是:减震器与承力支柱合而为一,机轮直接固定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

减震支柱上端与机翼的连接形式取决于收放要求。

对收放式起落架,撑杆可兼作收放作动筒。

扭矩通过扭力臂传递,亦可以通过活塞杆与减震支柱的圆筒内壁采用花键连接来传递。

这种形式的起落架构造简单紧凑,易于放收,而且质量较小,是现代飞机上广泛采用的形式之一。

支柱式起落架的缺点是:活塞杆不但承受轴向力,而且承受弯矩,因而容易磨损及出现卡滞现象,使减震器的密封性能变差,不能采用较大的初压力。

摇臂式起落架起落架摇臂式起落架的主要特点是:机轮通过可转动的摇臂与减震器的活塞杆相连。

减震器亦可以兼作承力支柱。

这种形式的活塞只承受轴向力,不承受弯矩,因而密封性能好,可增大减震器的初压力以减小减霞器的尺寸,克服了支柱式的缺点,在现代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摇臂式起落架的缺点是构造较复杂,接头受力较大,因此它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亦较大。

编辑本段故障迫降记录1998年9月10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MD-11型客机因前起落架无法展开,被迫在上海虹桥机场迫降。

中国东方航空迫降现场事后此事件被改编成一部纪实电影《紧急迫降》。

2007年3月13日,全日空一架庞巴迪DHC8-Q400型客机因前起落架无法展开,被迫在高知机场迫降。

迫降时未发生着火或爆炸事故。

2009年2月28日,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航空一架SAAB2000型客机因前起落架无法展开,被迫在蒂米什瓦拉机场迫降。

机上所有人员安然无恙。

2007年4月9日,印度航空一架空客A310“空中皇宫”客机从中国上海飞往印度新德里客机因前起落架无法展开,被迫在新德里国际机场迫降。

机上所有人员安然无恙。

但是机场的两条主要跑道因此受阻,造成大量航班延误。

2005年9月21日,美国捷蓝航空一架空客A320型客机因前起落架无法收回机腹内,起落架扭曲90度。

被迫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迫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