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根火柴》。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火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火柴的故事——《七根火柴》。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反映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2)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根火柴-教学教案[合集5篇]
![七根火柴-教学教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42dc5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c.png)
七根火柴-教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七根火柴-教学教案一、关于题目的内涵《七根火柴》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
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
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
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段落层次以“七根火柴”为线索来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开头(1-8段):对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9-22段):献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结尾(23-26段):火柴发挥了作用。
三、课文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展开情节,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特色。
小说一开始就叙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夹杂着冰雹的坏天气,紧接着又用卢进勇的眼光来观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见人影,听不见人声”“荒草躺倒在烂泥里”“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出人物活动动的背景——艰苦的长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对于长征、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卢进勇活动的环境也是无名战士活动的环境,所以这段自然环境的描他是为无名战士的出场和他的英雄行为做铺垫。
四、以“火”为线索组织材料这篇小说有关“火”的文字多次出现且贯穿始终。
第一次出现是描写卢进勇暴雨下追赶部队,又冻又饿,渴望有火的情形。
第二次出现则强调部队断火三天,卢进勇希望落空。
两次描写,火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
这时,卢进勇遇到无名战士,面对饥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战友,卢进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对火的渴望。
“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强调。
而这一次他居然见到了火柴——无名战士不惜用生命来保存的火柴。
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连三地出现,并随着主题的升华、情节的发展而变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
“火”在实质上已经成为无名战士的精神的形象写照。
小说最后描写“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烧起来了”,“在闪闪跳动的火光下”,卢进勇转交无名战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
七根火柴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根火柴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课文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3.2培养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意义。
2.2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年代的生活。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是如何生活的?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分享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或人物。
3.合作讨论3.1.1文中的主人公卢进勇具有哪些品质?3.1.2文中卢进勇与战友之间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3.1.3课文中的七根火柴具有什么象征意义?4.比较阅读4.1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其他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5.精讲课文5.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象征手法、暗示意义等。
5.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卢进勇的人物分析。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战争年代生活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战争年代的生活。
2.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写作能力。
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3篇

1、课文七根火柴的教案一等奖《七根火柴》是初中语文(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包括《纪念白求恩》、《小橘灯》、《梅岭三章》、《七根火柴》和《勇气》,其中有三篇小说,《七根火柴》是第二篇。
它是一篇自读课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现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它对训练学生学习欣赏小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理解环境描写和线索对推动故事情节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②理解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③学习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培养忠于党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进行联想和拓展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①②是重点,②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目标: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七根火柴的限制条件,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1.引入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如何利用七根火柴来创造不同的图形和形状吗?2.鼓励思考:请大家自由发挥,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将不受任何其他限制,只使用七根火柴来完成任务。
活动一:创造各种形状1.介绍七根火柴的使用限制:只允许使用七根火柴,不能折断或组合。
可以在平面上进行操作。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七根火柴。
3.寻找解决方案:鼓励孩子们运用创新思维,用七根火柴创造各种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或多种形状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活动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七根火柴来解决一个问题,如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2.小组合作: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面对一个问题,鼓励他们协作并通过辩论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3.演示解决方案: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让孩子们评估和比较各种不同方法的优劣势。
活动三:创造故事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尝试用七根火柴来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场景。
2.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七根火柴构造一个故事或场景,并设计好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尾。
3.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故事,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鼓励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或类似的故事情节。
总结:1.总结学生的成果:回顾所有活动,总结同学们在使用七根火柴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上的进步和体会。
2.引导思考:请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应用于其他方面,如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
3.鼓励延伸:学生可在家继续探索使用七根火柴创造图形和解决问题,或者用其他限制条件来进行类似的活动。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七根火柴的限制条件,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和发展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不仅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七根火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结构的特点。
2、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分析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分析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细节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教学步骤: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长征。
历经一万多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七十年前那个悲壮的故事,感受火柴在长征途中的巨大作用。
二、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1、问: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明确:火问:课文几处写到火,请勾画出来。
明确:课文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问: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呢?明确:前四点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由此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火”。
2、问:围绕这个“火”字,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那样分?明确: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个部分,这时无名战士还没出场;需火6—22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的就是无名战士;献火23—26段是第三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无名战士牺牲之后的事。
送火如果我们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怎么加呢?三、走进人物,感悟品质1、问:故事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几个?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2、我当导演,我为英雄拍感动镜头。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七根火柴》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关注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此外,本案例还注重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合理目标。同时,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5.融合德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案例注重将语文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坚定、无私、奉献等。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课文《七根火柴》所描绘的情境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景:
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2.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红军战士的角色,体验他们在困境中的心理变化和英勇行为。
2.强调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师: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尝试运用这些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思考和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对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七根火柴》是一篇讲述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最终与战友们团聚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主题探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共同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故事背景的理解。
2. 比较阅读:学生选择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较其与《七根火柴》的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七根火柴(教学设
计)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王愿坚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
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
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
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续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一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①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
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
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②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小。
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
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户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
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
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①地跨过两道水
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权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
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③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
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翁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
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
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广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
一共只有,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户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
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①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腋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
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
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黄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跃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前南”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何时,以一种异样的声
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