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单位:一汽轿车股份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4)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 (7)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风道结构 (7)2.1.2出风口结构 (7)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材料 (8)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风道整车布置 (8)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出风量 (10)2.3.3通风有效面积 (10)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2.4.1叶片数量 (11)2.4.2叶片尺寸要求 (11)2.5.3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叶片数量 (13)2.5.2叶片尺寸要求 (13)2.5.3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气流方向性 (13)2.6.2泄漏量 (17)2.7 出风口手感 (17)2.7.1拨钮操作力 (17)2.7.2拨轮操作力 (17)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3.1 设计验证流程 (18)3.2 设计验证的容与方法 (18)第4章附录 (19)4.1 术语和缩写 (19)4.2 设计工具 (19)4.3 参考 (19)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以完成驾驶舱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百叶风口标准

百叶风口标准

一、百叶风口的作用
百叶风口是用于通风和控制阳光照射的建筑元素,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百叶风口也可以起到保护隐私和防止噪音等作用。

二、百叶风口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百叶风口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元素,为建筑增添美观性。

而且,百叶风口的设计不仅要满足通风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色彩,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百叶风口规范标准
1.尺寸规范:百叶风口的尺寸要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用途来确定,同时要充分考虑通风和保暖的效果。

2.安装高度规范:百叶风口的安装高度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并考虑到通行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3.材质规范:百叶风口的材质应选用防腐、耐候、耐腐蚀等特性的材料,同时材质选择也应符合建筑整体风格和设计要求。

4.通风规范:百叶风口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通风的效果,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质量。

5.防水规范:百叶风口的设计应考虑到防水效果,以保证室内不受雨水侵入。

四、结论
综上所述,百叶风口是一种在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应充分考虑其实用价值和美观性。

同时,百叶风口的设计也应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以保证其功能的实现和施工质量的达标。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1.1 风道介绍.............................................1.2 出风口介绍...........................................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4)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2.1.1风道结构.........................................2.1.2出风口结构.......................................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2.1.4材料.............................................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2.2.1风道整车布置.....................................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6)2.3通风性能.............................................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2.3.2出风量...........................................2.3.3通风有效面积.....................................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2.4.1叶片数量.........................................2.4.2叶片尺寸要求.....................................2.5.3叶片间距.........................................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2.5.1叶片数量.........................................2.5.2叶片尺寸要求.....................................2.5.3叶片间距.........................................2.6 气流性能.............................................2.6.1气流方向性.......................................2.6.2泄漏量...........................................2.7 出风口手感...........................................2.7.1拨钮操作力 (17)2.7.2拨轮操作力.......................................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3.1 设计验证流程.........................................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第4章附录....................................................4.1 术语和缩写...........................................4.2 设计工具.............................................4.3 参考.................................................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局部压力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空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时,其流动的方向、流量或速度骤然突变,在风道内产生涡流和速度的重新分布,从而使流动阻力大大增加,造成能量损失。这类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如风道中的三通、弯头、截面扩大或缩小及进出口处,都会使空气的速度或流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局部阻力损失。这种局部阻力损失,会使空调噪声加大。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外观:
出风口属于内饰外观零件,必须符合以下外观及人机工程要求:
a)造型分割线应与仪表板或其他内饰零件特征线统一匹配。
b)叶片与面板之间,拨轮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必须小而均匀。
c)出风口里面的叶片连接结构,海绵,密封材料,转动轴等,应当不能或尽量避免直接被看见,否则影响美观。
d)叶片的分型线应当不明显。
e)当叶片在关闭位置时,应当避免叶片之间存在明显的可见问题。
出风口由装饰框(见图1-4)、面框(见图1-4)、壳体、风门、拨轮、拨钮、连杆、叶片等部件组成
型式
造型设计人员造型,与产品工程人员一起确定出风口的型式,般地,吹脸出风口有以下两种型式:
桶型出风口
经济而简单。通常有一套可动的叶片和轴,整体可以绕轴转动。下图给出了几个例子。
双叶片型出风口。
比桶型出风口复杂,造型灵活多样,成本也较高。整体固定,有两套不同方向可动的叶片。见下图。
这些风道的布置于主仪表板和副仪表板内部空间布局有很大关系,布置要求满足风道最小截面面积的需要,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装配和可拆卸性能。

出风口设计规范

出风口设计规范

6.6.6 从出风口到冲击点的距离的影响


如果太近,在冬天低温情况下,有可能因 为除霜时玻璃内外表面温差过大而造成玻 璃开裂。 要求至少在175mm。
6.6.7 除霜口开口的有效面积




前吹窗风口最大出风量一般要求达到300 m3/h左右 最大出风速度在6~9m/s. 出风口有效面积要求至少在90~120cm2以 上, 出风口前后方向开口尺寸至少要18mm
6.3.2 驾驶员视野要求区域-A
区,A’区及B区的确定
A区是下述V1,V2点向前延伸的四个平面与前风档 玻璃外表面相交形成的所封闭的面积。 a) 通过V1,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度角的 铅垂平面 b) 通过V1点,与X轴成3度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c) 通过V2点,与X轴成1度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d) 通过V1,V2点且在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度角的 铅垂平面
前除霜风口气流在前风 档玻璃上的冲击点


气流在冲击玻璃后,应该向上和两侧流动, 把整个玻璃表面覆盖住,这样能够把整个 玻璃的霜或雾除干净。 气流在前风挡玻璃上的冲击点中心一般应 在A区底部的上下10mm之内(根据CAE分 析结果调整)。
6.6.5 出风冲击角大小的影响



出风冲击角太大时,会造成气流反弹,除 霜效果不佳。 出风冲击角太小时,会造成传热不充分, 除霜效果也不理想。 从侧视图看,与前风档玻璃的夹角在16与 30度之间比较合适(各汽车公司的推荐值 不同)。



7.8 侧吹窗出风口的高宽比H/W

一般要求H/W(或者W/H)在1到3之间, 以减少涡流损失。
7.9

出风口叶片
一般要求在4到12mm之间。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标准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风道走向尽量避免过大的转角,这样会增加风阻;在风道内部尽量不要有尖角或突出物,这样容易产生蜗旋气流,并有可能产生噪音;风道截面大小尽量做到均匀;总之,我们需要得到的风道具有风阻小,出风均匀,没有噪音的特点。
2.1.2出风口结构
出风口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脸出风口之分,属于外观零件,造型设计师会对它们的形状,外观,颜色,表面处理等进行重点设计,以达到期望的美学效果。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2.1.4材料
风道类零件一般采用吹塑或注塑工艺制成,吹塑零件主要采用PE材料,而注塑则采用PP材料,以一定比例的滑石粉作为填充物,如PP-TD20。
出风口类零件材料如下:
面框、拨轮骨架:采用ABS+PC。
装饰框、壳体、拨钮:采用ABS。
连杆,曲柄:采用POM。
风门包胶、拨轮包胶:采用EPDM。
这些风道的布置于主仪表板和副仪表板内部空间布局有很大关系,布置要求满足风道最小截面面积的需要,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装配和可拆卸性能。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j)调节拨钮造型与叶片应当统一。
k)对后排吹脚出风口而言,为了美观,需要被座椅遮住,应该特别关注滑动座椅。
组成
结构示意图:
图8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外形及结构:前排出风口外形为异形,后排出风口外形为方形,其上设计有拨轮和拨钮,拨轮上下有标识指示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拨轮控制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出风口出风量。叶片上的拨钮控制出风口水平及垂直出风方向。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通风设计,确保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流通和质量,保障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与舒适。

根据国家标准 GB -2023,本规范为建筑通风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建筑物的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应在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阶段得到充分考虑,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和控制。

3. 通风设计原则通风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布局、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室内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满足使用者需求;- 高效节能是通风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功能区域的通风分区应合理划分;- 通风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应方便、可靠。

4. 通风设计要求4.1 空气污染排放控制:建筑通风设计应考虑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排放控制,采取适当的排风措施,确保室内空气质量不受污染源影响。

4.2 室内外气体交换:建筑通风设计应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排风口、空气净化设备等,确保室内空气新鲜。

4.3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 通风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性能,且噪音低。

- 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压力降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4.4 室内温湿度控制:通风设计应考虑室内温湿度控制要求,通过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手段,保持室内温湿度在舒适范围内。

4.5 防火防爆设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防火防爆要求,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通风安全。

4.6 节能设计:通风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的通风设备、自然通风等方式,合理控制通风能耗。

5. 通风设计计算通风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建筑布局、使用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计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通风口的数量、位置和面积计算;- 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计算;- 通风系统的压力降计算;- 通风能耗的计算。

仪表板出风口结构设计规范

仪表板出风口结构设计规范

出风口的结构设计目录1.出风口的总布置要求 (3)1.1概述 (3)1.2出风口对气流方向的控制 (3)1.2.1出风口对气流的纵向调节: (4)1.2.1.1输入条件 (4)1.2.1.2向上吹风角度 (5)1.2.1.3向下吹风角度 (5)1.2.1.4Nominal位置 (5)1.2.1.5通用体系中的纵向吹风要求 (5)1.2.2出风口对气流的横向调节 (6)1.2.2.1输入条件 (7)1.2.2.2横向调节要求 (7)1.2.2.3宽车的特殊性要求 (7)1.2.3出风角度分析与实际情况相悖的情况。

(7)1.2.3.1窄口造成的吹风角度异常 (7)1.2.3.2柯恩达效应 (8)1.3风量要求 (9)1.3.1.1有效出风面积的定义 (9)1.3.1.2极限位置下的有效出风面积要求 (9)2运动机构设计 (10)2.1概述 (10)2.2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 (10)2.2.1压力角与传动角 (12)2.2.2死点 (12)2.2.3四铰链机构的布置 (13)2.3摆动导杆机构的设计 (17)2.3.1摆动导杆机构的布置 (18)2.3.2制造死点 (18)2.4齿轮机构的设计 (19)2.4.1圆柱直齿轮机构的初步设计 (19)2.4.2模数的选择 (20)2.4.3柔性结构 (20)2.5双风门控制机构 (20)2.5.1双风门机构的基本形态 (21)2.5.2双风门控制机构的设计 (21)2.6拨轮转轴与风门转轴呈角度时的机构设计 (23)2.6.1拨轮转轴与风门转轴同平面呈角度 (23)2.6.2拨轮转轴与风门转轴异面呈角度 (23)2.7全封闭出风口的风门控制机构 (24)3零部件设计 (26)3.1拨轮设计 (26)3.1.1拨轮的基本尺寸要求 (26)3.1.2拨轮的形状。

(26)3.1.3拨轮的定位与紧固 (27)3.2拨钮设计 (29)3.2.1拨钮的一般要求 (29)3.2.2拨钮的结构类型 (30)3.3叶片的设计 (31)3.3.1叶片的一般要求 (31)3.3.2叶片的排布 (32)3.3.3叶片的定位 (33)3.3.4叶片的强度 (34)3.4风门设计 (36)4手感控制结构 (38)4.1拨轮的拨动手感 (38)4.2拨钮的滑动手感 (39)4.3拨钮的旋转手感 (40)4.4拨轮的表面处理 (41)5结束语 (43)1.出风口的总布置要求1.1概述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的输出的终端,应具备风量与风向的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口设计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

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3.1 分类
3.1.1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3.1.2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3.2 基本规格
3.2.1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3.2.2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3.3型号表示法
3.3.1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3.3.2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4.1.3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4.1.4风口装饰面上接口拼缝的缝隙,铝型材应不超过0.15mm,其它材料应不超过0.2mm。

4.1.5 风口的叶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叶片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大于±1mm;
b:叶片弯曲度3/1000mm;
c:叶片平行度4/1000mm;
4.2 外观要求
4.2.1 风口装饰面应无明显的划伤和压痕。

4.2.2 风口装饰面的颜色应一致,无花斑现象。

4.2.3 焊点应光滑牢固。

4.3 性能要求
4.3.1 机械性能
a:风口的活动零件,要求动作自如,阻尼均匀,无卡死和松动。

b:导流片可调或可拆卸的产品,要求调节器拆卸文便和可靠,定位后无松动现象。

4.3.2空气动力性能
a:风口应确定标准试验工况下额定的风量和射程值。

标准试验工况条件下:在标准状态空气下,射流的末端速度为0。

5m/S,空气全压为10Pa。

b:风口在颈部速度6m/s时,全压损失应不超过100Pa。

c:空气动力性能取值应符合CB8170数值修约规则。

风量一律取整数,尾数为零,射程(可扩散半径)和压力损失取一位小数,局部阻力系数取二位小数。

4.4材料要求
风口应选用防腐性能好,易成型的材料制造。

a:采用铝型材时,应符合GB5237的规定。

b:用用钢材时,应符合GB11253的规定。

c:根据使用要求,亦可采用其它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