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1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终端,对气流组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调系统对出风口的要求: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主要将适当风速适当温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来满足对温度,气流流动的要求,并可通过调节出风口叶片方向,来将气流吹到胸部膝部区域,也能通过调节叶片将气流避开乘客身体部位。同时,为了达到车内安静要求,要求风速要合适,过大会造成噪音过大。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7.5~10.5m/s范围内。
出风口由装饰框(见图1-4)、面框(见图1-4)、壳体、风门、拨轮、拨钮、连杆、叶片等部件组成
型式
造型设计人员造型,与产品工程人员一起确定出风口的型式,般地,吹脸出风口有以下两种型式:
桶型出风口
经济而简单。通常有一套可动的叶片和轴,整体可以绕轴转动。下图给出了几个例子。
双叶片型出风口。
比桶型出风口复杂,造型灵活多样,成本也较高。整体固定,有两套不同方向可动的叶片。见下图。
桶型出风口:出风口有效面积=0.45*出风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双叶片型出风口:出风口有效面积=0.6*出风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下图介绍了如何获得出风口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在设计初期,往往只需估算的出风口有效面积即可。
如果需要得到精确的有效开口面积,则要通过带有具体结构设计的数模,进行详细的几何投影计算,方可获得。精确计算要到出风口数模设计完成后才能进行。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2.1.1风道结构
风道零件一般根据空间布置来确定走向及截面形状。风道可分为除霜风道、通风(吹面)风道、吹脚风道,其中除霜风道又分为前除霜、侧除霜风道;通风(吹面)风道又分为左、右、中左、中右、后通风(吹面)风道;吹脚风道一般分为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吹脚风道。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作者:成台单位:一汽轿车股份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4)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 (7)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风道结构 (7)2.1.2出风口结构 (7)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材料 (8)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风道整车布置 (8)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出风量 (10)2.3.3通风有效面积 (10)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2.4.1叶片数量 (11)2.4.2叶片尺寸要求 (11)2.5.3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叶片数量 (13)2.5.2叶片尺寸要求 (13)2.5.3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气流方向性 (13)2.6.2泄漏量 (17)2.7 出风口手感 (17)2.7.1拨钮操作力 (17)2.7.2拨轮操作力 (17)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3.1 设计验证流程 (18)3.2 设计验证的容与方法 (18)第4章附录 (19)4.1 术语和缩写 (19)4.2 设计工具 (19)4.3 参考 (19)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以完成驾驶舱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度,同时也是为了节省能源和降低维护成本。
以下是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的要点:1. 通风设计规范:- 室内通风系统应能保持空气流动,减少死角和滞留区域。
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 室内通风系统应考虑到季节性变化,满足夏季的制冷和冬季的加热要求。
- 室内通风系统应合理分配送风口和回风口,避免气流直接吹向人体。
- 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 室内通风系统应合理设置过滤装置,净化室内空气,防止大颗粒物质和有害物质进入室内。
2. 空调设计规范:- 空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选型和布置。
房间的朝向、面积和用途等因素都应纳入考虑。
- 空调系统应能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 空调系统应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选择高效能的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空调系统应具备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功能,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量。
- 空调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洗,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3. 设备选型规范:- 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具备合适的技术指标和性能。
- 设备选型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合理确定风量、制冷量和供暖量等参数。
- 设备选型要考虑到设备的品牌和品质,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和合适的设备类型。
- 设备选型还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选择经济实用的设备。
4. 操作使用规范:-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通风与空调系统。
- 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记录运行数据和故障情况。
- 运行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 使用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定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通过遵守以上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可以提高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理想的室内环境。
汽车空调出风口与风道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作者:胡成台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1.1 风道介绍 (4)1.2 出风口介绍 (5)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6)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2.1.1风道结构 (7)2.1.2出风口结构 (7)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2.1.4材料 (8)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2.2.1风道整车布置 (8)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2.3通风性能 (10)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2.3.2出风量 (10)2.3.3通风有效面积 (11)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2)2.4.1叶片数量 (12)2.4.2叶片尺寸要求 (12)2.5.3叶片间距 (13)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2.5.1叶片数量 (13)2.5.2叶片尺寸要求 (13)2.5.3叶片间距 (13)2.6 气流性能 (13)2.6.1气流方向性 (13)2.6.2泄漏量 (19)2.7 出风口手感 (19)2.7.1拨钮操作力 (19)2.7.2拨轮操作力 (19)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20)3.1 设计验证流程 (20)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20)第4章附录 (22)4.1 术语和缩写 (22)4.2 设计工具 (22)4.3 参考 (22)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1.1 风道介绍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
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
中央空调通风风口设计规范,编号

中央空调通风风口设计规范,编号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央空调通风风口设计规范,编号篇一: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大小及设计标准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大小及设计标准中央空调出风口历来讲究“以藏为美”,无论是侧送风还是下送风,都能顺其自然地隐藏在局部吊顶中,远远看去就像一件艺术品,非常符合现代人的装潢品味。
由于室内一般只能看到中央空调的出风口,所以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大小至关重要,如果设计不合理那么后续会造成视觉上的污染,并且给使用带来很多的麻烦。
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是多少与传统柜机、壁挂机不同,由于与室内装修同步进行,并且室内机隐藏安装在吊顶里,所以中央空调出/回风口尺寸是没有明确规定的。
在实际设计安装过程中,它需要根据家居装饰,进行灵活的变通,出/回风口的大小取决于室内机容量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是,出风为15cm*60-100cm,回风为26cm*60-100cm,检修口为35cm*35cm,出风、回风的宽度基本能定,但长度要根据室内机的长度和装修环境来合理设计。
中央空调出风口设计标准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的大小取决于室内机容量的大小,如果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过大,风管过长,则气流速度就会下降,从而影响空调使用效果;如果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选择过小,则气流速度会变大,从而导致风直吹人体上引起的不适感,还有可能导致噪音过大。
中央空调送回风方式主要有侧送下回、下送下回、侧送侧回三种,由于中央空调回风口的风速一般大于出风口,所以风量一定时,回风口面积要比出风口的大。
另外,中央空调出风口处最好不要设置灯槽,很容易阻挡热气流到达人员活动区域,影响制热效果。
中央空调出风口尺寸并没有一个行业规定的标准,它需要根据用户房型、使用需求、室内装饰等因素来个性化设计,这就需要用户慧眼识珠,选择一家设计技术过(中央空调通风风口设计规范,编号)硬的中央空调安装公司,内外兼修的设计与安装,才能赋予中央空调美观与功能并存的动人魅力。
空调工程中风口风速设计知识

空调工程中风口风速设计知识空调工程中的风口风速设计知识是制定空气环境管理、合理使用空调设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空调系统中,风口的设计和风速的控制是影响空气品质、减少能源消耗的两个重要参数,设计合理的风口和精准的风速控制可以让空调系统得到最佳的运行效果,从而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更加优质的室内空气环境。
一、空调系统中风口的设计原则1.1 单通风口的设计原则在大部分场合下,单通风口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中。
单通风口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单通风口的口径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来说,单通风口的口径应略大于所需的空气流量,以避免噪音过大,降低室内空气品质。
(2)单通风口安装的位置要合理,在房间中部的位置上方,以便室内空气能均匀流动,避免形成死角,堆积灰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对于风口吹送的的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比如医院、药房等,要采用杀菌过滤技术,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的环境标准。
1.2 多通风口的设计原则当房间面积较大,单通风口的风量无法满足室内空气流通而使用多通风口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不同方向的风口风量要匹配,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形成完整的空气环境。
(2)多通风口的处理方式要有限,避免口径大、数量多、布局惨淡,采用优质的管道和接口,以保证其完美的连接性和协调性。
(3)多通风口适用于噪音较大、空气流动相对强劲的场所,对于需要保证空气质量的场所,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空调系统中风速的控制在空调系统中,风速的控制是保证空气流动状况的关键,合理的风速控制可以减少空调设施的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空调系统中风速的控制主要涉及以下细节:2.1 防寒保暖在冬季使用空调设施时,要根据不同的房间功能和温度水平,按需将风速设置为合适的参数,确保室内的温度水平符合所需。
对于冷气房间来说,风速要适量减缓,避免寒风直冲。
对于保暖房间来说,风速要稍微加大,增加空气透气性,以便更好地保持房间温暖和舒适。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doc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 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 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
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 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 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 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
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 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第 1.0.9 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水等措施。
第1.0.10 条根据本条规范进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第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 16- 20°C;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不应低于 15°C中作业不应低于 12°C重作业不应低于 10°C注:( 1)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风口调节规范标准最新

风口调节规范标准最新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节能要求的提高,风口调节作为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调节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风口调节规范标准,旨在确保空调系统高效、节能且用户舒适。
一、风口设计原则1. 风口设计应符合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确保空气流动合理,避免死角和短路。
2. 风口类型选择应根据房间大小、高度、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包括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地板送风口等。
3. 风口尺寸应根据空调系统负荷和风速要求确定,以满足室内空气分布均匀性。
二、风口调节要求1. 风口应具备调节功能,包括风向、风速和风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季节和使用需求。
2. 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操作简便,易于维护。
3. 风口调节应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空调系统智能联动,提高调节效率。
三、风口性能标准1. 风口的送风效率应不低于90%,确保空调系统能效。
2. 风口的噪音控制应符合相关标准,一般不超过45dB(A)。
3. 风口的耐久性应满足长期使用要求,材质应耐腐蚀、耐磨损。
四、安装与维护1. 风口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安装精度。
2. 风口与空调系统的连接应密封良好,避免漏风和能量损失。
3. 定期对风口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紧固和调节机构的检查。
五、节能与环保1. 风口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2. 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如太阳能辅助加热等。
六、安全与健康1. 风口设计和材料选择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 风口应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3. 风口调节应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差和湿度波动,以维护人体健康。
七、验收与评估1. 风口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 定期对风口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调节性能、节能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风口调节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说明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
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3.1 分类
3.1.1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3.1.2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3.2 基本规格
3.2.1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3.2.2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3.3型号表示法
3.3.1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3.3.2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4.1.3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4.1.4风口装饰面上接口拼缝的缝隙,铝型材应不超过0.15mm,其它材料应不超过0.2mm。
4.1.5 风口的叶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叶片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大于±1mm;
b:叶片弯曲度3/1000mm;
c:叶片平行度4/1000mm;
4.2 外观要求
4.2.1 风口装饰面应无明显的划伤和压痕。
4.2.2 风口装饰面的颜色应一致,无花斑现象。
4.2.3 焊点应光滑牢固。
4.3 性能要求
4.3.1 机械性能
a:风口的活动零件,要求动作自如,阻尼均匀,无卡死和松动。
b:导流片可调或可拆卸的产品,要求调节器拆卸文便和可靠,定位后无松动现象。
4.3.2空气动力性能
a:风口应确定标准试验工况下额定的风量和射程值。
标准试验工况条件下:在标准状态
空气下,射流的末端速度为0。
5m/S,空气全压为10Pa。
b:风口在颈部速度6m/s时,全压损失应不超过100Pa。
c:空气动力性能取值应符合CB8170数值修约规则。
风量一律取整数,尾数为零,射程(可扩散半径)和压力损失取一位小数,局部阻力系数
取二位小数。
4.4材料要求
风口应选用防腐性能好,易成型的材料制造。
a:采用铝型材时,应符合GB5237的规定。
b:用用钢材时,应符合GB11253的规定。
c:根据使用要求,亦可采用其它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