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研究及必要性概论

合集下载

发展云南绿色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探析

发展云南绿色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探析

发展云南绿色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探析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明确云南绿色经济建设中生态保护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对发展云南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云南绿色经济生态文明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发展知识型经济和循环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把发展绿色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1999年,中共中央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

云南省委、省政府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云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

一、云南绿色经济建设中生态保护的目标及面临的问题云南绿色经济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争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同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资源环境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资源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主要表现为:省内资源禀赋较差;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资源产出率及利率不高。

二、云南绿色经济建设中生态保护的对策1.建立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关于生态安全,一般认为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导致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影响社会安定(梅忠堂,2004)。

从云南来说,要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对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谈几点思考:

对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谈几点思考:

对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谈几点思考:一、提高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再认识所谓绿色农业,是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

绿色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开放型农业系统。

建设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云南优势的知识密集型农业。

绿色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云南农业的未来和方向,是云南农业的希望和成功之所在,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

二、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内容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内容,没有绿色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农业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

从生产的流程和顺序来看,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原料基地,是第一车间,我省现有的传统产业以及正在加速培养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包括烟、糖、茶、胶产业、旅游业、生物技术等的开发,对农业都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从农业的地位来看,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我省国民收入的75%,财政收入的70%,外汇收入的60%,轻工业原料的80%,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从绿色产品的内容来看,一类是可食用的绿色食品,另一类是非食用绿色产品。

绿色食品是自然、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的重要产品。

从绿色经济的内涵来看,支撑绿色经济的重要产业成分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旅游业。

既是特色农业又是旅游观光业,绿色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和丰富。

三、认真制定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划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省委和省政府已经作出了决策,为云南21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纲要》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落实纲要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要有全面的包括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总体规划和宏观战略安排。

要有产业发展思路、区域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

农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体现绿色的基本原则,即突出产业特色、科技决胜、机制创新、以人为本、富民强省的原则。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消费的必要性探讨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消费的必要性探讨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消费的必要性探讨摘要:合理的消费理论和消费模式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有效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绿色消费提倡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发展的宗旨。

在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建设中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极其重要。

然而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需长时间的努力,要有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的贯彻,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

关键词: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需要有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

改变消费过程中的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和消费对资源、环境、他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根本性影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点。

虽然云南的生态基础良好,但仍需探寻符合云南实际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在现今消费导向型的经济发展中,建立绿色消费模式,重视消费的可持续性对促进云南经济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探索新的、合理的消费模式是实现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1](P12)和“两强一堡”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把云南建设成生态省,必须有符合云南实际的消费理论的创新研究。

一关于绿色消费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对生态导向的消费者的研究。

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圈正产生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的影响,进而威胁到地球的承载能力,研究的重点是对关心环境保护的特殊人群的特征的描述[2]。

1988 年,英国学者约翰?艾利奇敦和居里亚?赫尔兹的《绿色消费者指南》首次提出绿色消费的概念。

认为绿色消费是要避免使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商品;在商品的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避免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商品包装适度,避免不必要的包装浪费;消费行为不能对动物造成伤害;发达国家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应污染发展中国家[3](P21)。

目前国际上将绿色消费一般归纳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 引言1.1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云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进云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低碳经济还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云南省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云南省要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必须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字数约达到200字】2. 正文2.1 云南省低碳经济现状分析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地、多地震、多喀斯特的地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自然条件优越。

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云南省传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依赖能源消耗较大的传统产业。

主要以农业、采矿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

云南省低碳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虽然在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有所发展,但整体上仍需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资源配置不均衡、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

虽有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但执行力度不足,落实情况亟待加强。

云南省低碳经济现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加大改革力度,提升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云南省低碳经济政策措施云南省低碳经济政策措施包括多方面的措施。

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例如《云南省低碳发展规划》和《云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建设绿色云南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绿色云南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绿色云南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绿色云南建设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绿色化、生态文明化、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绿色云南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需要从政策、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加以解决。

下面将重点从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绿色产业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1.问题:传统产业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传统产业如煤炭、化工等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影响了云南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1)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为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落实企业环保责任,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强化环境保护力度。

2.问题:绿色产业发展不平衡云南省各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滞后,存在“绿色富裕”与“荒漠贫困”的现象。

解决方案:(1)制定区域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打破地区发展瓶颈。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向绿色产业转型,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问题:缺乏绿色金融支持目前,云南省绿色产业的发展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绿色项目的融资难度较大。

解决方案:(1)设立绿色金融基金,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积极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产业项目投资,降低融资成本。

(3)鼓励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参与绿色投资,加大对云南省绿色产业发展的投入。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解决方案1.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存在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1)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对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考

对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考

对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考作者:盛祖琼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0期摘要: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云南生物资源丰富。

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种数都占全国的50%以上。

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比如生物资源方面,云南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香料王国、药材之乡等美誉,是世界上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有希望建成中国的生物谷。

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发展绿色经济是云南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物资源战略选择1.发展绿色经济是云南的战略选择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云南生物资源丰富。

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种数都占全国的50%以上。

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比如生物资源方面,云南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香料王国、药材之乡等美誉,是世界上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有希望建成中国的生物谷。

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云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振兴科技教育,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2011年8月30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新任省委书记秦光荣强调: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桥头堡建设,按照桥头堡建设生产力布局,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发展绿色经济是云南的战略选择, 绿色经济、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结合云南实际,充分发挥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加快云南省经济结构大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力措施;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把云南建设成重要桥头堡的重要任务,更是云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把云南绿色经济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云南省情的再认识、再升化。

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自然环 境相适应的 、对 环境 和生态 系统 友好并 且能 带来
Hale Waihona Puke 绿色经济构想是 由联合 国环境 规划署 (UNEP)提 出 社会公 平的经济系统。
的 。2008年 10月 UNEP启 动了绿 色经济倡议 ,旨在抓住
二 、发 展 绿 色 经 济 的意 义
绿色经济概念所提供 的经 济机会 ,同时还 扩大 绿色 问题
[关键词 ]云南 ;绿 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2095—3283(2018)06—0081—04
Abstract:As a new model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for China to seek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 ent under the new norma l situation. Green economy is very signif icant for elimi-
(一 )减 少贫 困
的框架 ,以涵盖 社会 问题 。2011年 ,联 合 国环境 规划 署
绿 色经济的一个重 要特 征是 ,它寻 求为 经济发 展和
的绿色经济报告将绿 色经济定 义为 “改 善人类 福祉 和社 减轻贫 困提 供多样化 的机会 ,而不 需要 损害 一个 国家或
会公 平 ,同时显著 降低 环境风 险和生 态缺 陷”、“低碳 、资 地 区的 自然 资源。在发 展 中国家 ,贫 困问题事 关最基 本
nating poverty,adjust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it a lso brings r isks and cha l—

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 • • • • •
三七种植基地 茯苓基地 砂仁基地 天麻基地 云木香基地 红花基地
• • • • • •
芦荟基地 银杏基地 云当归基地 云黄连基地 丁香基地 薯蓣、黄山药基地
云南中药产品开发现状及市场前景
目前云南省已 批准生产的品种 达3368个,其中 许多产品是利用 云南省丰富的生 物资源开发的, 是云南省独有的 品种,具有很好 的开发前景。
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②技术装备水平 目前已有的以塑料薄膜为主的 温室覆盖材料,其适光性、防老性、防尘性都 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无法实现温、光、水、气 等环境的综合调控。 ③产量和劳动生产率 目前温室产品的产量与劳 动生产率远低于国外和沿海地区省、市水平, 经济效益难以体现。 ④品种 目前温室种植的品种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缺乏系列化温室栽培专用品种, 还没有培育形成适合云南气候条件和特点的专 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
绿色食品
• 绿色食品的内涵
绿色食品是指经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或食 品加工权威机构检验并认定,许可使用绿 色食品标志的一类无污染的安全、优质、 营养食品。绿色食品国际上又称作“生态 食品”、“健康食品”,包括谷类、奶类、 蔬菜、水果、饮料、水产品等。绿色食品 将成为未来农业及食品的发展主流。
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
栽培花卉资源
栽培花卉泛指经过人工引种驯化或一定技艺栽培 和养护管理的花卉观赏植物,主要包括:
a.盆景观赏
花卉为云南所特有的观赏花卉植物资源,较著名 的有树萝卜、小叶榕,其中观果的有火棘、冬青等, 观茎的有佛肚竹、方竹等,观叶的有秋海棠、彩叶 芋、花叶芋等。这些植物开发利用,制作成盆景则 别有风趣,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可自成一派。
三七系列产品 云南白药系列产品 灯盏花系列产品 蒿甲醚系列产品 薯蓣皂素及其深加工产品 紫杉醇 螺旋藻产品 天麻素系列产品 昆虫药物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研究及必要性概论大理大学2015环境科学班王辉2015114132摘要:在我国的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史无前例地将“绿色”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道定位为“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五大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之一,并且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而云南作为云贵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

正因为云南是一块独特的生态区域,它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以导致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般来说,只要是云南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那么该区域就会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自我恢复,而且,云南省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气候环境极其复杂。

为了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在全面倡导绿色发展和共创新兴经济体的大背景下。

发展绿色经济对于提升云南的综合实力,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绿色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南绿色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快速经济发展1.发展绿色经济是云南的必经之路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

绿色经济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走出危机“泥淖”和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云南的国境线长4060公里,与三个国家接壤:西面是缅甸(主要口岸是瑞丽),南面是老挝(主要口岸是磨憨),东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

经济往来频繁且以重金属产业,稀有矿产,烟草农业,轻工业,手工等难持续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为主要的经济支柱,旅游业近年来得到大力的发展,但是其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对工作极其薄弱甚至是空白,对云南的热带雨林造成了难以估计的伤害。

所以想要云南的经济转变为快速、健康、高效、持久的发展状态就必须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就要坚持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的祥光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建议》的发展理念。

所以发展绿色经济是云南的必经之路。

2.云南的环境云南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所造成的温度差异。

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

使得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之多,南部部分地区甚至可达1600mm以上。

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云南无霜期长。

南部边境全年无霜。

云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

由于上述原因,云南的植物动物资源极其丰富,滇金丝猴,亚洲象,野牛懒猴,长臂猿,小熊猫,绿孔雀,犀鸟,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4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9种。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物王国”。

云南拥有脊推动物1737种,占全国种类的58.9%;国内见于名录的昆虫2.5万种,云南有1万多种。

在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占全国种数的51.1%;鸟类有793种,占63.7%;爬行类143种,占37.6%;两栖类102种,占46.4%;淡水鱼类366种,占45.7%。

西部基本上无大面积冰川覆盖,成为许多动物的“避难所”,使一些古老的原始种类和孑遗物种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物物种基因库”。

许多野生动物为云南所仅有,如鱼类中有5科40属249种为云南特有。

野牛、野象、印支虎、滇金丝猴、蜂猴、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犀鸟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熊猴、灰叶猴、小熊猫、蟒、穿山甲、麝、绿孔雀等154种。

此外,还有大量小型珍稀种类。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

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主要特色物种: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橡胶树、油棕、三七、马尾松、云南松等珍贵植物。

3.云南经济现状云南的资源比较丰富、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宜人的气候特征和多民族的人文资源,促成了旅游业的大发展;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使得云南的植物资源和种类较多,促成了生物医药和烟草的繁荣;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采矿加工的发展;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使得云南成为华东地区和东盟国家主要的电能输出地。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

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30%。

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39万公顷,产量达88万吨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传统骨干产业。

云南甘蔗品质好,糖分含量高,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云南是实际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

花卉产业是云南新兴产业。

云南花卉品种资源丰富,有野生花卉约2500多种,在长期的栽培选育中,已推出一批有色有香的奇花异草,其中山茶、杜鹃、报春花、兰花、百合、木兰、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最为盛名。

近年来,在新品种研发、扩大出口、带动花农增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花卉基地已由昆明市逐渐向玉溪、曲靖、红河、大理、迪庆等州市延伸,形成以温带鲜切花为主体,热带花卉、球根类花卉、盘花和观赏园艺植物共同发展的产品格局。

2009年鲜切花产量已达56亿枝,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0% ,云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较为严重的是云南的工业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产业层次低下、资源型产业占比高生产工艺老化生产技术落后,难以生存等问题,具有工业总体呈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双凸显,云南工业可持续发展严重受制于此。

如果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则云南工业无以为继,如云南省大维集团,是一家以煤矿焦炭结合有色金属冶金业等等重工业轻工业综合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市场需求量减小,大维集团负债率达到80%,于今年破产重组。

类似的云南工业企业比比皆是。

等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煤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构成云南省重化工业的主体,在全省工业总量占比超过50%。

这意味着基本属于“两高一资”型产业范畴的云南重化工业,既是目前全省工业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又是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首当其冲、任务艰巨的产业群体。

只有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才能让这个产业群体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使之逐步走上一条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只有坚持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环境友好型发展,才能是使云南的经济得到拯救,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摆脱难以生存的现状。

只有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才是云南经济的唯一出路。

3.为什么绿色经济是云南的必选之路?综合1.2我们不难看出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中,云南的经济发展仍然以粗放型的经营为主。

盲目的追求经济利润,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该地区工业污染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存在重工业的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严重。

资源浪费的情况极为普遍。

这种发展方式,虽然能够在过去的短期内给云南少数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支持,但长此以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势必会给其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

受云南特殊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云南地区的技术资源十分的紧缺,但该地的经济增长完全依赖于对资源的开发。

这样不仅导致的了资源的紧缺,同时也造成了经济发展力的下降。

在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下,势必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另外本地总体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加上这种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投资量和收益额有着巨大的落差。

有限的资源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该地经济水平无法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造成了云南经济整体大幅落后于其他地区,虽然云南拥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但如此的粗暴的开采方式及发展方式只能是短期的,暂时的。

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云南的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得以恢复。

在目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问题也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近年来冰川退缩的速度明显加快、土地流失问题也比过去严重了很多、生物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逐渐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等,都给该地区的发展带来的重大的影响。

我们拿苍山顶的雪来说,以往都是终年积雪,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

到目前为止该地区的冰川消融十分明显,现在最多能保持四个月左右的有雪状态,缩减了大概60%以上。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利用好云南丰富的各种资源,建立云南独有的,特殊的,,绿色的,符合实际的发展方式,保护好云南的珍贵自然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云南地区的经济才能快速、高效、持久、健康、全面的发展。

才能真正落实党的经济发展理念,才能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云南地区经济发展又快又好,拉动整体经济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对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考》盛祖琼云南大学《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现状与对策》陆亚琴安静博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发展绿色经济的初步构想》刘云红李国禄云南林业大学《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中科院昆明分院2016《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杨亚军,李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云南科技管理》李静林葛静《云南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李静林葛静“关于云南制造业“十三五”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云南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