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倔强的小红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掌握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回顾、忍饥挨饿、荒无人烟”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请大家观看!(放视频)2、请问同学们,这是讲的关于什么的视频呢?是的,红军长征时翻雪山,过草地的片断。

红军们多么不容易呀,真是了不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过草地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3、介绍故事背景。

二、展示学习目标。

(PPT展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会认、会读“倔、顾、饥”等12个生字和“回顾、忍饥挨饿”等词语。

能听写本课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老师想听听大家自读课文怎么样,好吗?注意要出声地小声读。

课文里有一些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确,如果课文里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通顺怎么办?先读一遍,好吗?2、读了一遍,有没有读不出来的字?或是不容易读通顺的句子呢?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说服”,展示多音字。

3、请大家听范读。

你可以小小声地跟读。

4、听了范读,觉得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呢?A老师想问问,“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红军是一位倔强的小红军?B课文写小红军不要陈赓同志帮助是哪几节写的?其它部分写的是什么?C课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遍数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同学们再小声读一遍课文,看看这遍读完以后,能不能有所了解,这一遍可以读得快一些。

读完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好的,同学们已经把课文分成了三部份,真棒。

(PPT展示)现在你能不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请同桌之间讨论,再每组请一个代表口头回答。

四、检查读生字,指名读课文(一)检查生字。

1、同学们读了课文,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老师先看一下你们把课文里边的生字读得怎么样。

《倔强的小红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本文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等词语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点:1.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2.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捶自己的腿?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

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

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25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25

25《倔强的小红军》——体会“倔强”。

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汇报:陈赓要帮助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 ②“小红军不和陈赓一块走,不吃他的青稞面” 随机指导朗读:“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过渡:小红军筋疲力尽,已经累得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

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2、交流小红军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练笔: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①“(我)虽然很累,还是(不能)骑马因为这位老同志比我还累,我要把马留给他骑。

②“(我)虽然一人行走很孤单,还是(不能)和他一块走,因为我快要死了,不想在路上拖累他,我要让他追上大部队。

③“(我)虽然很饿,还是(不能)要他的青稞面,因为我要把吃的东西留给他。

小结:陈赓想帮助小红军,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却一次次地拒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倔强的性格特点,他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

这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坚强机智、热爱革命、忠于革命的小革命者的形象。

)朗读:多好的首长,多好的小红军啊!长征路上艰难重重,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们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两个人的对话吧!。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倔、惫、稞”等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2、教学难点感悟小红军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强不屈、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种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

然后提问:“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有一位小红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大家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从而引出课题《倔强的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倔、惫、稞”等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荒无人烟”“疲惫”等词语的意思,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环境。

2、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的对话,思考:小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抓住小红军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他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例如:“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陈赓说。

“不,我能走。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通过“满不在乎”这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赓,故意表现出轻松的样子。

(3)小组讨论:陈赓几次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是怎样拒绝的?他为什么要拒绝?(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红军拒绝陈赓帮助的原因,体会他的坚强和无私。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25.顽固的小红军一、学习课文今天,让我们学习第25课“顽固的小红军”。

让我们先复习本课中的单词。

(快速单词练习)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可以参考前面的一些词语)盛:我知道。

这篇文章是关于陈庚和小红军在长征中穿越草原的故事。

生: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学生:我知道。

本文主要讲述陈庚同志在穿越草原时遇到一个小红军的故事。

虽然他又饿又累,但他拒绝接受陈庚的帮助,最后死了。

大家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同学来读一下阅读导学。

导言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红军过草地非常艰难?用“――”画出来。

荒芜、饥饿和疲惫指南2:组内读文,用“-------”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这段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这表明小红军正在荒芜的草原上行进,正在挨饿。

它又累又弱。

陈赓同志见到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而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并说服了陈赓同志。

请大家组内再快速地读文,讨论:陈庚同志提出帮助小红军多少次了?小红军用什么理由说服陈庚同志?板书:体力强能和马赛跑等同伴干粮比你多从小红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倔强总结课文:通过描述陈庚同志全心全意帮助小红军的愿望,以及萧红的军队出于各种原因说服陈庚同志并最终牺牲,说明陈庚同志是一位关心小红军的领导者;它反映了小红军决不拖累别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品质。

二、丛书阅读外观描述:也称为肖像描述。

即描述人物的身体特征(包括外貌、衣着、表情、体型、姿势等),从而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与恨,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阅读丛书二《苏珊的帽子》和《滴水之恩》画出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特点?(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分别完成)描述苏珊戴着苏珊帽子的样子的句子是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苏珊被疾病折磨得非常憔悴,让人同情、可怜她。

《倔强的小红军》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背景1.1 教材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关心他人,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1.2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课文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还需要引导和挖掘。

1.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红军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艰苦历程;(3)学习小红军的精神品质。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2)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小红军的情感世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红帽》,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2)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3)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小红军吗?他们为什么要长征?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小红军的艰苦历程和小红军的精神品质;(2)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小红军的情感世界;(3)举例说明小红军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向小红军学习,不怕困难,坚强不屈;(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4.2 课后作业评价(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容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容,了解小红军和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同学们都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长征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长时间的行军,疲惫不堪,许多人被冻死饿死。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容1.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2.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答案是: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3.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第二课时一、读课文,提问题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赓?3.小红军是怎么骗赓的?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容”。

《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1.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

谁把描写小红军的句子读一读。

2.按课文容填空。

(学生读,老师填。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25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设计 教案

25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理解并基本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看过《长征》这部电视剧吗?那知道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点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内容)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许多艰险,牺牲了很多同志。

陈赓同志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时,曾经深情的谈起他在过草地时的一件往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件什么事。

二、新授(一)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教师在课堂上做简要介绍)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倔强:刚强不屈。

终于:副词。

到底;终究;毕竟:试验终于成功了|终于回来了|终于,我们又见面了。

荒无人烟:荒凉而无人居住。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

丝毫不在意。

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讲解)注:以上几个词仅做简单讲解,在阅读课文时再做进一步训练。

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青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

一二年生草本。

成熟后稃壳容易脱落。

种子可供食用或,也可作饲料。

(教师讲解:看图讲解)硬邦邦:形容坚硬结实。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和生活实际讲解)(三)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学生觉得回答有困难,则改为“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3.在黑板上划出自己还没弄懂的字、词、句。

有学生懂的,则由该学生讲解:都不懂的,属于常识性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留到下堂课解决。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三、练习默写生字新词:曾经荒无人烟无可奈何青稞面香港硬邦邦课堂小结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倔强的小红军
备课人:李中鸟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一组爱国精神的颂歌。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四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较少,因此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降低难度,课前我布置学生听家长讲讲长征的故事,或上网查找相关长征资料,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习准备:
1、有关介绍长征的资料。

2、教学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说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对长征了解多少?你能谈谈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吗?(出示图片《七律长征》等。


2、在长征的途中每天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讲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3、齐读课题。

读准“倔强”一词。

(二)自学指导。

1、会认“”倔、惫、稞、嘛、膝、捶”6个生字,会写“倔、顾、饥、薄、段、港、狠”7个生字及生字所在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悟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较熟练地朗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1、指名认读词语,纠正生字的读音,指导书写。

倔强忍饥挨饿回顾薄嘴唇一段香港疲惫牛膝骨
捶腿无可奈何络腮胡子兄弟青稞
注意:①“薄”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②“倔强”一词“强”中读“jiãng”,“忍饥挨饿”一词中“挨”读“ái”,“牛膝骨”一词中膝读“xī”,不读“qī”.
2、联系上下文说说“倔强”一词的意思。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长征途中,陈赓在什么情况下和小红军相遇了?遇见小红军后陈赓是怎么做的?小红军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是怎样的?
2、哪些语句体现了小红军“倔强”的特点呢?从文中找出有关体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反复读一读。

3、“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会满不在乎地回答?
4、小红军是分别用了那些理由说服陈赓同志的?
5、小红军宁可饿死在长征途中也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这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6、多音字组词。

薄báo ( ) 强jiãng ()挨ái()bó( ) qiáng ()āi ()
7、读一读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言行反映小红军的倔强。

8、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故事。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1、分小组汇报対合作探究部分问题的理解。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

3、总结:长征的路上,一位筋疲力尽的老红军和一位面黄肌瘦的小红军相遇了,他们互相关心,老红军让小红军骑自己的马走,可小红军说什么都不愿接受这位将军的帮助。

体现了小红军的什么品质呢?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