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doc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感,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学习任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表达手法:对比、象征、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答案:(1)小红军勇敢、坚定,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了解更多英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解读文本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
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答题要点听到看到想到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绝让粮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虽然还是因为的句式表达。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红军长征》第三节《倔强的小红军》。
内容详细叙述了小红军在艰苦的长征环境中,坚定信念,顽强拼搏的事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掌握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长征精神,培养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军在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事迹,分析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强调小红军的英勇表现。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7. 情景再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小红军的事迹,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1)长征基本情况(2)小红军英勇事迹(3)长征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恶劣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
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倔、惫、稞”等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2、教学难点感悟小红军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强不屈、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种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
然后提问:“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有一位小红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大家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从而引出课题《倔强的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倔、惫、稞”等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荒无人烟”“疲惫”等词语的意思,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环境。
2、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的对话,思考:小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抓住小红军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他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例如:“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陈赓说。
“不,我能走。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通过“满不在乎”这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赓,故意表现出轻松的样子。
(3)小组讨论:陈赓几次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是怎样拒绝的?他为什么要拒绝?(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红军拒绝陈赓帮助的原因,体会他的坚强和无私。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案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
将小红军的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小红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红军吗?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哪些感人故事呢?”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共同品词析句。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感受小红军的英勇事迹。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6.实践活动教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红军的生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进行点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通过组内交流,提高了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3.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小红军的坚强不屈精神,培养了勇敢、顽强的品质。
4.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红军的倔强精神。
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红军的勇敢和坚强。
2.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小红军的形象描绘,以及相关词汇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红军的艰苦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小红军的倔强精神。
3. 课文解析:a. 分析生字、新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新词:倔强、长征、红军、信念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解释其意思。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倔强”一词造句。
c. 课后阅读其他红军长征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 答案:a. 倔强:形容性情刚强,不屈不挠。
b. 造句:在困难面前,小红军们展现出了倔强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小红军的倔强精神,以及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案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案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教具:《倔强的小红军》绘本、投影仪或黑板。
材料:学生的练习册或作品纸。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和讨论
教师展示《倔强的小红军》的封面或插图,引发学生对故事和小红军的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
教师朗读《倔强的小红军》,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步骤三: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小红军成员。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和英勇行动。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红军的品质和精神,如坚强、勇敢、团结等。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小红军的意义和影响。
步骤五:创作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小红军的故事。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小红军的理解和情感。
通过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说明-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 倔强)怎么读? 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
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
拒绝让马第二次:等同伴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
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
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你快骑上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
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
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
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读通读顺,体会思想)
听到
看到
想到
对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不拖累别人
话
粮食多
拍拍
拒绝送粮
第二课时
(略)
设计说明
一、体现依目标定教,为达标而教
二、关注言语形式,融合对话训练
1、言语形式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
2、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体验之思
3、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学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