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说课 2

合集下载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2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2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十七课《倔强的小红军》。

课文讲述了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体会小红军的坚强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表达、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红军的勇敢与坚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结构,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红军》,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小红军的坚强意志。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 故事情节:…(根据实际情况填写)4. 小红军的品质:勇敢、坚强、不畏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红军的故事。

(3)思考:小红军的勇敢顽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 答案:(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示例:小红军的勇敢顽强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倔强的小红军第2课时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第2课时教案

25、《倔强的小红军》第2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引导学生了解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使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的词句,抓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感悟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征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资料,再现中共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

(这位是陈赓同志,在长征途中任干部团团长,这位是小红军,我们也把他叫做红小鬼。

)(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资料)2.引出课题《倔强的小红军》师:看着这长征的画面,他们是那样的艰难,那孩子们我们来读一读,1----2自然段,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并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理解词语“疲惫”的意思。

(课件出示课题《倔强的小红军》)二、学习1、2自然段朗读1、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理解“疲惫”的意思。

生:读1、2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课件先后出示:疲惫:及意思)(师:长时间行军忍饥挨饿,累不累?一步一步,说明走得非常艰难,合起来就是疲惫的意思了。

这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以后遇到这样的词,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解释词语,注意要在上下文找,不要走得太远了。

)过渡语:孩子们,疲惫的陈赓遇上了和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他们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10自然段。

三、品读第3——10自然段,体会小红军拒绝陈赓同志的理由和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过渡语:孩子们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第3——10自然段,等下告诉老师,你从这里面知道了,谁拒绝了谁的帮忙?生:读并回答。

师:孩子们真会读书。

在那样的情况下,小红军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那他是以怎样的理由拒绝的呢?小组里面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拒绝的理由。

(一)小组讨论:小红军用哪些理由拒绝了陈赓的帮助,他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小组讨论:1、小红军拒绝了陈赓帮助的理由是什么?含答案)生:讨论,并回答。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去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过渡:在长征途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就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个可爱的小红军,听一听他的声音,感受一下那动人的情景。

二、看录象,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文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大家去读一读找一找。

三、读课文,找最感动的句子。

四、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找出来的句子。

当学生交流13、14两小节时,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来谈自己的感受。

用为了宁可也不进行练说。

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原来小鬼说不累不饿都是装的!多么懂事的小红军!多么可爱的小红军!读书一定要注意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现在我们再来读这些句子,感情一定更深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3、14、15小节。

过渡:课前,同学们问我小鬼的名字,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有查到。

这个小鬼他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牺牲了。

小鬼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的音容笑貌是那么深刻地留在陈赓的记忆中,刻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10小节。

五、感情朗读310小节。

1、小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读。

六、师生分角色配乐朗读315节。

师读叙述部分。

七、续写结尾。

1、同学们,陈赓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后,他还会说些什么?还会做些什么?请你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写一个结尾,好吗?2、交流。

八、质疑。

九、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倔强的小红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文章通过对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红军倔强、勇敢、坚定的形象,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于长征这段历史背景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对于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陈赓同志的关心爱护。

教学难点:理解小红军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原因,感受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长征途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概括自然段段意,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

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

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忍饥挨饿的挨,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不要读成薄弱的薄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不要读成漆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分页标题#e#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2024《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范文

2024《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范文

2024《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倔强的小红军》。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之一。

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红军长征时的一段故事,既展示了小红军们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品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字词和句子的意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红军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字词和句子的意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课堂效果,我将采用多种教法:情境导入法、讨论引导法、演绎法等。

学法是:主动参与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我将从一个有关长征的视频片段开始,让学生感受红军壮丽的事迹和英雄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课文导读,理解内容我将用问题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环节三、课文学习,提升阅读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环节四、语言表达,培养表达能力我将分组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演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角色认知能力。

【素材】《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

【素材】《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语句,体会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重难点】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小红军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的语句,体会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倔强的小红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发生的故事,谁来说说,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整合中心问题,出示学习提示1、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整合中心问题,出示自学提纲:①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标出描写小红军倔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②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地体会。

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

2、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定中心发言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四、展示分享,相机指导朗读预设(一)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①理解“满不在乎”,用满不在乎造句。

②生找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再带着感受读。

预设(二)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①他把腰一挺是想证明什么?②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预设三)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①出示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②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五、小结写法,总结全文1、师生配合读,小结写法。

2、补白练习:突然,他全明白了,他明白了……3、指导朗读陈赓说的话。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红军长征图片展示2、布置作业:找相关资料阅读,感受长征的场面和红军的英雄气概。

附板书:25 倔强的小红军帮助陈赓小红军说服。

倔强的小红军 第二课时

倔强的小红军 第二课时

《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研读“对话”,体会“倔强”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教学难点:以“倔强”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七律长征》诵读视频。

2、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跨过水草地,翻越大雪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

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小红军。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位同样掉队的小红军)。

这位小红军找了各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终(牺牲在草地上了)。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红军?(生:倔强)对,这是一位倔强的小红军。

来,齐读课题。

三、研读“对话”。

过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小红军“倔强”的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①找一找,用“—”标出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帮助的语句。

((找找描写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②想一想,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做?③议一议,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④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读自悟。

(下面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开始学习。

)四、体会“倔强”1、交流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的帮助。

汇报:陈赓要帮助小红军什么?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①“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先走吧!’”A、他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吗?(不是)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师:这个小家伙的体力并不比陈赓强啊!他是在隐瞒实情,再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倔强的小红军》说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主要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协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事。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主要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

课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陈赓让小红军骑上马、与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却一次次被小红军的充足“理由”说服。

面对泥泞沼泽,面对饥饿疲劳,面对死亡威胁,小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些必然在学生的心灵上引起强烈的震撼。

二、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使用。

三、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四、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与小红军年龄相当,易于替换角色,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凸现个性化选择。

五﹑说教法﹑学法
本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

我通过第一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播放多媒体辅助课件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领学生进入长征过草地的真实情景,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文是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学生要完成从语言到形象,从形象到品质的两次跨越,有很大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升华。

让学生始终处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主体地位。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步了解了发生在长征过草地时发生
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红军,他可不是一般的小红军哪!他是一名倔强而可敬的小战士----《倔强的小红军》。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如何倔强法?
二、新授课部分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思考:这些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巡视,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3)指名朗读(谁给大家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4)评价(非常准确,其他同学找到的句子和他一样吗)
(5)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这部分内容。

思考:这段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6)指名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不过十一二岁”说明他(年纪很小,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

)“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很饥饿,营养不良。

)“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说明他(很寒冷,也说明长征的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条件极其恶劣)。

2、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之下让小红军如此的虚弱与疲劳啊?
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1)指名回答:师点拨(画出来的请举手)
(2)师小结:是呀,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忍饥挨饿,长时间行军,一步一步往前走,多吃力呀!能不累吗?能不虚弱吗?更何况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啊!在这样那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下,这时,小红军遇到了谁?板书:陈赓。

3、小红军遇到陈赓,这时陈赓想怎么协助他的呢?请看大屏幕,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请注意体会任务相对应的语气。

(2)小红军是如何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其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3)从你们的朗读中,可知道陈赓几次想协助小红军的呀?(4次)陈赓四次协助小红军,那么,现在,我想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找一找小红军是如何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
(4):小组反馈,适时点拨指导并板书。

(5)从小红军的表现能够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倔强)
(6)师:是呀!他可真是一个聪明、勇敢、倔强的小孩啊!
4、这时,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1)那么从“终于”,“只好”我们能够看出什么呢?(自由发言,评价)
(2)师点拨:刚才大家都看到了,陈赓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设法以各种理由协助小红军,小红军也费尽周折回绝了他的协助,小红军的倔强让陈赓无可奈何,他不得不骑上马背,朝前走去。

5、那么小红军的命运最终又是如何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11-15自然段,当陈赓回头找小红军时,他看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1)师:当陈赓回头找到小红军时,他看到了什么?生:小鬼倒在草地上。

接着,师:另外,陈赓还发现什么?生:牛膝骨。

(评价)
(2)师:当陈赓看到这个块发黑的牛膝骨,再看看倒在草地上的小红军,他全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
6、品读句子: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1)他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
(2)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小红军是怎样说服陈赓同志的?请看大屏幕,小红军是怎么说的?(板书:“强”,“能”,“等”,“多”)
(3)而当陈赓完全明白小红军的用心时,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那我们就来齐读14、15自然段。

(读后评价)
(4)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此时此刻的陈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5)生:伤心、难过、后悔、愧疚。

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

7、那么陈赓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这个兄弟呀?
(1)师点拨引导学生:因为陈赓觉得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即时救小红军而深深后悔与自责,十分的悲痛。

(2)那同学们觉得陈赓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回答,板书:关爱战士。


8、虽然最后小红军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在你们的心中,觉得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想一想,想到的请举手。

(1)生:坚强、不愿拖累别人、面黄肌瘦、可爱的、可怜的、十一二岁,倔强。

(教师从性格、年龄、外貌、品质、情感上实行引导)
(2)师:怎么倔强?他真的是一个倔强的人吗?他的倔强是因为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