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CNS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合集下载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膜瘤分类解读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膜瘤分类解读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膜瘤分类解读脑膜瘤,是指起源于脑膜组织的肿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

在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脑膜瘤有着详细的分类体系,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脑膜瘤分类进行深入解读,以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内容。

1. 脑膜瘤的分类概述脑膜瘤是一类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多数为良性肿瘤,少数为恶性肿瘤。

根据起源位置和组织类型的不同,脑膜瘤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如硬脑膜瘤、软脑膜瘤、蜘蛛膜瘤等。

2.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脑膜瘤分类在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脑膜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其中包括I级脑膜瘤、II级脑膜瘤、III级脑膜瘤和IV级脑膜瘤。

不同级别的脑膜瘤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生长位置和大小,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癫痫、感觉障碍等。

临床医生通常通过头部MRI、CT等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不同级别的脑膜瘤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脑膜瘤分类系统更加完善和科学,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一分类系统也为疾病的病理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脑膜瘤分类系统详细而科学,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和研究脑膜瘤。

我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分类系统将为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进步。

脑膜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居前。

大部分脑膜瘤是良性的,但有少数属于恶性。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神经肿瘤专业医师堪与之厮守终生的学问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系统被广泛使用,并为神经肿瘤专业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这个分类系统被称为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该分类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脑、脊髓和其他脑膜瘤等多种类型的肿瘤。

这个系统根据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和分级。

神经肿瘤专业医师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个分类系统,熟悉其中的各种亚型和分级。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根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其他特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此外,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个分类系统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更好的比较和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不断演变的领域。

随着科学的进展和对肿瘤多样性的进一步了解,神经肿瘤专业医师需要持续与之保持紧密联系,并随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这要求他们持续学习、参加研讨会和专业培训,与同行进行交流,以便提供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的概述(六)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的概述(六)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的概述(六)编者按: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即将于今年正式出版。

相比于上一版分类,新版分类中一些肿瘤名称及分型发生了较多变化,体现了分子诊断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作用。

为了让读者能够及时了解新版分类中的主要变化,91360智慧病理网特推出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概述的系列文章。

2021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的概述(六)3髓母细胞瘤WHO CNS5对髓母细胞瘤建立了4种主要分子组别:WNT-活化型,SHH活化型,3组和4组。

2016分类中包括了WNT和SHH髓母细胞瘤,SHH肿瘤根据TP53状态进行划分(TP53突变和TP53野生型肿瘤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

非WNT/非SHH髓母细胞瘤包含了第3组和第4组肿瘤,这些组在WHO CNS5中有代表(表1)。

然而,通过大规模甲基化和转录组分析,在4种主要分子组以下的更细水平上出现了新的亚组:4个SHH亚组和8个非WNT/非SHH髓母细胞瘤亚组。

与髓母细胞瘤的4个主要分子组一样,有些亚组与提供临床价值的临床病理和遗传学特征密切相关,具有诊断、预后或预测价值。

2016 WHO分类中髓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类包含了4种形态类型:经典,促纤维增生性/结节性,髓母细胞瘤具有广泛的结节(MBEN)和大细胞/间变性。

这些现已合成一节,作为一个包容肿瘤类型的形态学结构而描述它们,髓母细胞瘤,组织学上定义型。

分子定义的髓母细胞瘤证实与形态学结构密切相关,如所有真正的促纤维增生/结节性髓母细胞瘤和MBENs与SHH分子组一致,大多数为SHH-1和SHH-2亚组。

几乎所有WNT肿瘤具有经典的形态学,大多数为大细胞/间变性肿瘤或者属于SHH-3亚组,或者为Grp3/4亚组2。

4胚胎性肿瘤其他胚胎性肿瘤(如除了髓母细胞瘤外)是AR/RT、具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TMR)、CNS神经母细胞瘤,FOXR2活化型和具有BCOR内串联重复的CNS肿瘤(ITD,图5)。

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_申楠茜

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_申楠茜

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_申楠茜亚型:具有未知生物潜能的非典型神经纤维瘤(.ANGCNS5),这种相关肿瘤具有令人担忧的恶性转转移瘤NUBPNF111,化特征但仍不足以将其明确诊断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这一章节将转移瘤分为更倾向于侵犯脑或脊髓组瘤().织的肿瘤及更倾向于侵犯脑膜或脊膜的肿瘤.鉴于一MPNST淋巴瘤及组织细胞性肿瘤些全身性肿瘤治疗方案的进展,关注点被更多的集中9只纳入了中出现相对较多或在了具有诊疗意义的免疫组化及分子标志物上.WHOCNS5CNS具有特殊组织学特征或分子特征的的淋巴瘤或组织细遗传肿瘤综合征12胞性肿瘤实体.该类疾病的完整谱系另有相应的造血虽然遗传肿瘤综合征并不是官方分WHOCNS5及淋巴系统肿瘤分类来记录.类的一部分,但是第五版蓝皮书包括了以神经系CNS.,鞍区肿瘤统肿瘤为特征的肿瘤综合征此节内容经拓展进一10在过去的版本里,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及乳头型步包括了蓝皮书中未纳入的种疾病.8颅咽管瘤被认为是颅咽管瘤的亚型(或变种),但鉴于结论它们迥异的流行病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遗传学特,,征及甲基化状态现在它们被分成了截然不同的肿瘤所有的分类都并非完美无缺它们只是反映了某类型.另一方面,垂体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梭形细胞一阶段、某一领域中部分专家们的见解.所以,同以往嗜酸细胞瘤被划在了同一章节,虽然它们可能只是同的版本一样,是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肿WHOCNS5,,一种肿瘤的不同形态但是流行病学及临床转归的不瘤不断理解的产物是这一仍在进行的过程的阶段性同让它们仍然被分开归类.成果.尽可能的谨慎并渐进地将新的知WHOCNS5对于垂体腺瘤,沿用了第四版的分识引入分类系统,包括纳入新识别的肿瘤实体、淘汰概WHOCNS5类,按照细胞谱系对其进行划分.此外念过时的肿瘤类型以及调整分类结构.希望新版本的WHOCNS5“纳入了内分泌组提出的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改动可以为从事病理及神经系统肿瘤方面的工作者提WHO()”这一新术语,此概念将在第五版内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并造福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PitNETWHO分泌肿瘤分类中被进一步讨论.最后,垂体母细胞瘤者.(::)收稿日期修回日期(),2021G07G042021G07G08图这种罕见的婴儿期胚胎性肿瘤也被纳入8WHO。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致力于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协调。

近期,WHO发布了一份有关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报告。

这一新的分类方案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内的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由神经元、胶质、血管、淋巴组织和间叶组织构成。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方案一直存在争议。

各个医学界的研究者在其分类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分类的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治疗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决定制定新的分类标准。

新的分类标准根据新的分类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被分为以下13类:1.神经元肿瘤2.胶质细胞肿瘤3.神经外胶质细胞肿瘤4.脉管母细胞瘤和血管新生肿瘤5.细胞增生性病变6.混合型和复合型肿瘤7.间叶肿瘤8.上皮样肿瘤9.神经上皮肿瘤10.良性或不定型恶性胶质瘤(ODG)11.胚胎性肿瘤12.神经源性肿瘤13.非特定类型的原始神经外肿瘤新分类标准的优点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较之前的分类标准更加详细,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也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和后续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新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为医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时提供了更加详细准确的指导方案,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来说,新的分类标准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病情和治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和后续生活,提高其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发布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发布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发布【据Neuro-Oncology 2021年6⽉29⽇报道】题: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分类:摘要(作者:David N. Louis等):《Neuro-Oncology》于2021年6⽉29⽇上线了第5版第五版世卫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以下简称WHO CNS5)。

在2016年更新的第四版修订版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和实⽤⽅法联盟(cIMPACT-NOW)的基础上,WHO CNS5介绍了推进分⼦诊断学在CNS肿瘤分类中作⽤的重⼤变化。

同时,它仍然依赖于其他已建⽴的肿瘤诊断⽅法,如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WHO CNS5建⽴了⼀些不同的⽅法来命名和分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它强调了综合诊断和分层报告的重要性。

介绍了新的肿瘤类型和亚型,其中⼀些基于新的诊断技术,如DNA甲基组图谱。

本⽂综述了2021年第5版分类法的主要总体变化和各分类类别的具体变化。

表1中列举了WHO CNS5的全部分类。

总体变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学随着分⼦⽣物标志物在脑和脊髓肿瘤诊断中的应⽤,如何进⾏肿瘤类型的划分也⾯临着重⼤挑战。

有些肿瘤可以通过分⼦特征来定义,有些肿瘤利⽤分⼦特征辅助诊断,⽽其他⼀些肿瘤则⽆法应⽤分⼦⽅法诊断。

正因如此,针对脑和脊髓肿瘤的分类是混合的。

这种混合分类法代表了该领域的现状,但可能只是未来更精确归类的过渡阶段。

表2列举了相关肿瘤对应的分⼦标记物。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命名法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命名,WHO CNS5遵循2019年CIMPACT-NOW UTRECHT会议的建议,使命名更加⼀致,更简单。

仅使⽤了具有临床实⽤性的位置、年龄或遗传修饰。

对于具有⾼度特征性的肿瘤,即使不是肿瘤名称的⼀部分,它们也被包括在肿瘤定义和描述中(例如,脊索状胶质瘤VS第三脑室脊索状胶质瘤)。

此外,肿瘤名称反映的形态学特征并不是在所有该类型肿瘤中都会出现。

最后,随着肿瘤类型分级的改变,诸如“间变性”之类的修饰词不再常规使⽤,因此,类似“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这样的熟悉名称并不出现在这⼀分类中。

第五版 WHO神经肿瘤分类体系简介

第五版 WHO神经肿瘤分类体系简介

NF2,MYCN
髓母细胞瘤,
WNT激活的CTNNB1,APC
髓母细胞瘤, SHH激活的
TP53,PTCH1,SUFU,SMO,MYCN,GLI2(甲基组)
髓母细胞瘤, 非WNT/非SHH-
MYC,MYCN,PRDM6,KDM6A(甲基组)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
MARCB1、SMARCA4
具有多层花环的胚胎肿瘤
松果体肿瘤 松果体细胞瘤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 松果母细胞瘤 松果体区乳头状瘤 松果体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粘液样瘤,SMARCB1突变
颅及椎旁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周围瘤 混合神经鞘瘤 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副神经节瘤
脑膜瘤 脑膜瘤
间叶性非脑膜上皮肿瘤 软组织肿瘤 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细胞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肿瘤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血管母细胞瘤 骨骼肌肿瘤 横纹肌肉瘤 不确定微分 颅内间质瘤,FET-CREB融合阳性 CIC重排肉瘤 原发性颅内肉瘤,DICER1突变型 尤文肉瘤
C19MC,DICER1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FOXR2激活的
FOXR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伴BCOR内部串联重复
BCOR
松果体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粘液样瘤,SMARCB1突变型
SMARCB1
脑膜瘤
NF2, AKT1, TRAF7, SMO, PIK3CA; KLF4, SMARCE1, BAP1 in subtypes; H3K27me3;
脑和脊髓实质转移 脑膜转移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GFR1
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特征和核团的弥漫性神经胶质瘤
染色体14,(甲基组)
分子特征
乳头状神经胶质瘤

【综述】WHO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临床意义

【综述】WHO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临床意义

【综述】WHO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临床意义《Neuro-Oncology》杂志2021年6月29日在线发表美国Brigham and Woman's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的 Patrick Y Wen 和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Roger J Packer撰写的综述《WHO 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临床意义。

The 202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linical implications 》(doi: 10.1093/neuonc/noab120.)。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最近发表了,并由Louis等人在本期《神经肿瘤学Neuro-Oncology》杂志上进行了总结。

这是基于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更新,该更新首次在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分类时纳入了分子数据和组织学数据,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和实用方法信息联盟(the Consortium to Inform Molecular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CNS Tumor Taxonomy,cIMPACT-NOW)的后续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的肿瘤组合转换为生物学和分子学定义的更明确的实体,具有更好的自然史特征,以及引入新的肿瘤类型和亚型,尤其是在儿科人群中。

最重要的是,这些更新的分类将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特定CNS肿瘤患者的预后和最佳治疗。

其还将允许更多同质人群的患者被纳入临床试验,促进对新疗法的评估。

对成人的临床意义(Adult Connotations)WHO CNS5中一些最重要的变化涉及胶质瘤的分类,将主要发生在成人和主要发生在儿童的胶质瘤区分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CNS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距离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发布至今已经5年,在这5年里,随着靶向测序和组学技术的发展,神经肿瘤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些新的肿瘤类型,以及一系列与肿瘤发生发展、恶性转归、治疗预后等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经过cIMPACT-NOW的7次更新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终于发布了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2021年6月29日上线于《Neuro-Oncology》上的第5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了总体变更。

与之前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相比,胶质细胞肿瘤分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整理了WHO CNS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供病理同道们一起学习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