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氮肥品种及其性质和施用技术要点
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

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氮肥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农民朋友还没总结出什么氮肥好呢,接连不断的氮肥出现,施用方法更是不太了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
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
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
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
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
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
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
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
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
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
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
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
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
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
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
含N 20~21%。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
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
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
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
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
二、硝态氮肥: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2)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3)嫌气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N2、N2O等损失氮素。
详解氮肥知识点

详解氮肥知识点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氮肥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氮肥的种类氮肥主要分为化学氮肥和有机氮肥两大类。
1.化学氮肥化学氮肥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氮肥,常见的有尿素、铵肥和硝酸铵等。
其中,尿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氮肥,因其含氮量高、稳定性好而备受青睐。
2.有机氮肥有机氮肥是指以动植物的残体、粪便等有机物为原料制成的氮肥,如畜禽粪便、豆饼、骨粉等。
有机氮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氮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氮肥的作用机理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氮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植物生长氮肥能够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氮肥还能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增加叶片的面积和数量,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2.提高产量和品质氮肥的补充能够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适量的氮肥还能增加作物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调节土壤酸碱度氮肥中的铵离子和硝离子能够在土壤中与土壤颗粒表面的酸性或碱性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保持适宜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三、氮肥的使用方法氮肥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氮肥使用方法:1.施肥时间氮肥的施用时间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和需要氮肥的阶段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作物的苗期和生长旺盛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供应。
2.施肥量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过多会导致作物生长过旺,但过少则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施肥方式常见的氮肥施肥方式有基施、追施和叶面喷施等。
基施是指在作物种植前将氮肥直接施入土壤中,追施是在作物生长期间分次施肥,叶面喷施是将氮肥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上。
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氮肥是指含有氮元素的化学肥料,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介绍氮肥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农民正确使用氮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氮肥的种类氮肥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钾等。
其中,尿素是最常用的氮肥之一,因为它价格低廉、氮含量高、易于储存和运输。
硝酸铵和硫酸铵也是常用的氮肥,它们的氮含量较高,但价格较贵。
硝酸钾是一种含氮和钾的复合肥料,它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品质。
二、氮肥的使用方法1. 施肥时间氮肥的施肥时间很关键,一般来说,要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施肥,这样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在玉米的生长期,要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施肥,这样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施肥量氮肥的施肥量也很关键,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和土壤肥力情况来确定施肥量。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肥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多的施肥会导致氮素过剩,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过少的施肥则会导致农作物缺氮,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3. 施肥方式氮肥的施肥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
基肥是在播种或移栽前将氮肥施入土壤中,以供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追肥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补充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叶面喷施是在农作物的叶面上喷洒氮肥溶液,可以快速补充植物所需的氮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氮肥的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施肥过度施肥会导致氮素过剩,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要控制好氮肥的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
2. 配合有机肥使用氮肥和有机肥的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3. 避免施肥到地表氮肥施肥时要避免将肥料直接撒在地表上,因为氮肥会随着雨水流失,导致氮素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主要氮肥品种使用技术、施肥量确定方法、施肥效益评价

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氮肥施肥量的确定方法1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根据土壤地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在不同地力等级区域内经过对比试验后,确定每个地力接近相同区域的氮肥在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施肥量的施肥方法。
2 目标产量配方法根据种植区域内的耕作条件和产量最高限度,一般在某种作物近3年的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再根据作物吸收氮素规律和土壤养分供应量所确定的氮肥施用量和其他肥料配施的施肥方法。
3 养分平衡法根据无肥区作物带走的养分量和土壤养分测定值计算出土壤供氮量、作物需要吸收的氮肥总量,再确定所需增加氮素养分的施肥方法。
作物需要吸收的养分减去土壤可提供的养分就是应增施的氮肥养分量。
氮肥施用量(a),用千克/公顷(kg/hm2)表示,按式(1)计算:a=(a1×a2-a3×2.25×a4)÷a5×a6 (1)式中:a—氮肥施用量,kg/hm2;a1—作物单位产量的氮素养分吸收量;a2—作物目标产量,kg/hm2;a3—土壤供氮养分测定值(mg/kg);a4—校正系数(各地试验确定);a5—该种氮肥的氮素养分含量;a6—当地氮肥的当季利用率(百分数);2.25—土壤耕层养分测定值折算成1hm2土壤养分含量系数。
4 地力差减法根据目标产量和无肥区带走的氮素养分量确定所需施用氮素肥料的方法。
氮肥施用量(b),用千克/公顷(kg/hm2)表示,按式(2)计算:b=b1×(b2-b3)÷(b4×b5) (1)式中:b—氮肥施用量,kg/hm2;b1—作物单位产量的氮素养分吸收量;b2—作物目标产量,kg/hm2;b3—无肥区作物产量,kg/hm2;b4—该种氮肥的氮素养分含量;b5—当地氮肥的当季利用率(百分数)。
5 肥料效应函数法不同产量与相应的施肥量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从而确定相关肥料适宜施肥量的施肥方法。
主要氮肥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主要氮肥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者:熊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2期氮肥俗名“臭肥”,是农业生产上应用范围最广、施用数量最大的一类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肥的品种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4类,即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其中在农业生产上最常用的主要氮肥有4种,即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
不同品种的氮肥,含氮量与理化性状差异较大,在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上也有较大差别。
现将农业生产上最常用的4种氮肥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硫酸铵硫酸铵[(NH4)2SO4]简称硫铵,含氮量20%~21%,是国内外最早生产和使用的一种氮肥,通常把它当作标准氮肥。
硫酸铵为生理酸性速效氮肥,吸湿性小,不易结块,较易溶于水,易保存,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做基肥。
硫酸铵做基肥时要深施并覆土,以利于作物吸收。
2. 做追肥。
硫酸铵最适宜做追肥使用。
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确定肥料的用量。
对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沙壤地,要坚持少量多次追施,防止肥料流失;对保水保肥性能好的黏性土地,每次用量可适当多些。
另外,旱地施用硫酸铵应注意及时浇水;水田追施硫酸铵,应先将田水排干,并在追肥后及时耕耙。
3. 做种肥。
硫酸铵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可做种肥使用。
硫酸铵在具体施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硫酸铵为生理酸性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或其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②硫酸铵不宜在同一地块长期施用,每次亩用量最好控制在20~30千克,否则会导致土壤pH值偏酸,并造成土壤板结。
③硫酸铵不适合在酸性土壤上施用。
若确需施用时,应配施适量石灰或有机肥。
但硫酸铵和石灰不能混施,两者施用时间要相隔3~5天。
二、碳酸氢铵碳酸氢铵(NH4HCO3)简称碳铵,含氮量17%左右,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低的一个品种。
碳酸氢铵为生理中性速效氮肥,易潮解、易结块、较易溶于水,在低温下比较稳定,高温下易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造成肥效损失,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做基肥。
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农作物氮肥品种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碳铵:如果说碳铵您可能不知道,但是说“气肥”,肯定很多种地的老人都知道。
碳铵是在种植大田作物是施用的最多的氮肥,一般做追肥用,种小麦、或者玉米一般都会追施几次碳铵。
常常在下雨时,去地里撒施,这是因为碳铵比较容易挥发。
所以施碳铵时要掌握施后覆土或者浇水的原则。
2、氯化铵:忌氯作物,如西瓜、甘薯、烟草、葡萄等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3、硝铵:施用时不宜与有机肥混合施用,采用沟施、穴施、施后立即覆土为好.
4、尿素:广泛使用于各种作物,蔬菜种植上我们常用的氮肥就是尿素,一般做追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或者撒施后立即浇水,使肥料处在湿润的土层中,以利于尿素被作物吸收。
5、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如果土壤呈酸性,一般不用硫酸铵。
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虽然这些肥料中都含有氮素且能给作物补充氮营养,但因为这些氮肥的类型是不同的,而不同类型的氮肥是有不同肥料特性的,所以这些氮肥就会在含氮量多少、转化吸收过程、见效速度快慢、肥效持续期长短、使用安全性高低等方面存在很出很大的差别性;
除此之外,受氮肥种类与肥性差异的影响,这些不同种类的氮肥在适用地块类型、适用作物类型、适用时间、使用方法等方面,同样也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氮肥工业一般以空气中的氮气(N2)和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的氢气(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合成氨,再经多种氨加工流程,生产各种商品氮肥。
合成氨的基本反应如下:合成的氨可直接作氮肥施用,也是加工其它氮肥的基本原料。
氨在常温常压是气体,部分理化性质如表7-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肥料以液氨和由液氨配制的流体复混肥比例较高,西欧、前苏联生产硝铵较多,中国、日本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尿素。
1995年我国的氮肥结构中,碳酸氢铵氮899.7×104吨,占总产量的48.4%;尿素氮805.7×104吨,占43.4%,其余的含氮肥料包括:氯化铵、硝酸铵、磷铵、硝酸磷肥、硫酸铵、氨水等一共151.4×104吨,占8.2%。
表7-2 氨的部分理化性质)性质氨(NH3分子量17.03含N,% 82.0沸点-33.4℃冰点-77.7℃液体密度637.8g/L(0℃)蒸气密度0.708g/L(0℃)气化热 4.42kJ/g(-33.4℃)对化学氮肥来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最常用的是按含氮基团进行分类。
据此,可以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氨)态氮肥、硝态(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四类。
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将肥料加工成缓释的长效肥料,由于其性质有别于一般化学肥料,故也将之作为一类肥料加以介绍。
7.3.1 铵(氨)态氮肥养分标明量为铵盐(氨)形态氮的单质氮肥称为铵(氨)态氮肥。
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
它们的共同点包括:(1)易溶于水,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速;(2)肥料中的铵离子解离后能与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态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在胶粒上,在土壤中移动性不大,不易流失;(3)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尤其是液态氮肥和不稳定的固态氮肥本身就易挥发,与碱性物质接触后挥发损失加剧;(4)在通气条件良好的土壤中,铵(氨)态氮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使化肥氮易遭流失和反硝化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氮肥品种及其性质和施用技术要点氮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化肥品种之一,科学认识与合理使用氮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常用的氮肥品种及其性质和施用技术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常用氮肥的三种类型
常用的氮肥主要有三种类型: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1、铵态氮肥有: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易溶于水,是速效性肥料;氮素呈铵离子态,易被作物吸收;也能被土壤胶粒所吸附,不易流失;与碱性物质作用易引起氨的挥发。
2、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钠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易溶于水并有很强的吸湿性,也是速效性肥料。
3、酰胺态氮肥:如尿素。
它的特点是:氮素呈氨基态存在,在土壤中一般需经转化,作物才能大量吸收,转化前其肥效没有铵态氮
肥和硝态氮肥快。
二、常用氮肥的成分、性质和施用要点
1、碳酸氢铵
简称碳铵,含氮16.8%-17.5%,是不稳定的白色细粒状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贮存时要防潮,低温,密闭。
适合作基肥(底肥)和追肥,不能用作种肥,施用时要深施覆土以防止氛挥发。
2、硫酸铵
简称硫铵,含氮20%-21%,为氮、硫营养的固态氮肥,白色菱形结晶,含杂质时常见浅黄、灰白色等。
一般不宜吸湿,但与碱性物质混合时易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硫铵可作种肥、基肥和追肥,在石灰性土壤施用要注意深施覆土,防止挥发;酸性土壤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度增强,应注意施用有机肥、草木灰等,以调节土壤酸度,改良土壤。
3、氯化铵
简称氯铵,其含氮24%-25%,一般不宜吸湿和结块,作基肥、追肥均可,但不宜做种肥。
由于氯化铵含氯离子,对如马铃薯、甘薯、烟草、茶叶和西甜瓜等忌氯作物不宜施用。
4、硝酸铵
简称硝铵,其含氮34%-35%,白色结晶,含杂质时呈淡黄色,吸湿性很强,高温、高湿时吸湿溶解变成液体;硝酸铵具有热不稳定性,高温下易分解,助燃性和爆炸性很强,存放时要放在阴凉干燥地方,且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米,以免下层受压结块,同时要避免与易燃有机物一起混放。
硝酸铵为速效性肥料,适合于各种作物和各种土壤,可作基肥和种肥,一般不适宜于水田施用。
5、尿素
其含氮42%-46%,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有机酰胺态氮肥,白色结晶体,呈球状,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尿素不宜做种肥,适宜做基肥,做追肥应比一般肥料提前3-5天,作为根外追肥最为理想,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肥效比其他铵态硝态氮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