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称与谦称

合集下载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称常常用于对长辈、上级、神明等尊敬的对象,而谦称则用于自谦、对晚辈、下级表示尊重等场合。

以下是一些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敬称:
1. 大人:对于地位高、有权势的人的尊称,例如官员、贵族等。

2. 大师:对于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或者高僧的尊称。

3. 大仙:对于神明或者道家修行者的尊称。

4. 恭敬不如从命:对于皇帝的尊称,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谦称:
1. 末将:指自己是将军的晚辈,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2. 不才:表示自己不够才学、能力不高,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3. 愚蠢:表示自己的智慧不够,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4. 鄙人:表示自己地位低微,常常用于向上级或者贵族表示尊重的场合。

以上是古代的一些敬称和谦称的举例,这些词语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称呼,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文化观念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 1 -。

常见谦辞与敬辞

常见谦辞与敬辞

5.下面是一则留言,其中有两处用得不够妥当,请将其序号填在 横线上,并进行修改。 小李同学: 您好! 今天,我于百忙之中①,到你的班级致谢,不巧的是你不在,真是 遗憾②。那天,我丢失了钱包,十分着急,多亏你拾金不昧,使我 的钱包得以璧还③。我万分感谢。今略备薄礼④——笔记本,聊表 谢意,望笑纳⑤。 祝:学业有成! 高三十二班 王超 应该修改的是 改为 ① 删去 改为 ③物归原主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 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 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 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 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 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光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 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 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 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2.敬辞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 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 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阃——尊称 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如拜读——指阅 读对方的文章 ;拜辞——指向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 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 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 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 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 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 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敬称与谦称[试题]

敬称与谦称[试题]

敬称与谦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谦称与敬称

谦称与敬称

中国古代的谦称与敬称谦称:○1、君主: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朕○2、官吏:下官、末官、小吏、仆、在下、下走、牛马走○3、一般人:仆、鄙人、小人、小可、愚、不佞、不敏、不才、不肖(表自己无才或平庸)。

○4、读书人:小生、晚生、后学、晚学。

○5、称自己的亲属朋友:“家”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亲属:家父、家严;家尊、家君、家母、家慈;家兄、家姐、家叔。

“舍”谦称自家或卑幼家属:寒舍、敝舍、舍下;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6、老人自谦:老朽、老夫、老汉、老拙、老身(老妇)、老脸、老粗。

女子自称:妾、老身和尚: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寡君○7、小:小弟(在熟人、朋友前自称)小儿、犬子、小女(自己的子女)小人(地位低的人)小吏(小官)小生(读书人)小可(自己)小店(自己的店)○8、敢:敢问(请问)敢请、敢烦(请求、麻烦对方做某事)○9、愚:愚兄(向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10、拙:拙笔(书、画)、拙著、拙作、拙见○11、敝:敝人敝姓敝处敝校○12、鄙:鄙人鄙意鄙见尊称:○1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媛;令兄、令弟;令侄、令亲○2奉:奉达、奉还、奉送、奉告、奉陪、奉劝、奉赠、奉迎、奉托○3惠:惠存—临—顾—允—赠(对方对自己的行动)○4恭:恭贺—候—请—迎—喜(恭敬地对待对方)○5垂:垂询—爱—青—问—念(别人对自己的行动)○6贵:贵干—庚—姓—恙—子—校—地—处○7高:高兄—就—龄—寿—足—论○8敬:敬告—请—佩—重—敬谢(推辞语)—贺—候—礼○9请:希望对方做某事:请问—坐—进○10屈:请对方做事:屈驾—就—居—尊○11光:对方来,使自己有面子:光临、光顾○12俯:多称上级或大人物来:俯察—就—念—见○13华:称对方的事物:华堂—居、华诞、华翰(书信)、华宗○14老:尊称老者长辈、地位高的人:老伯、老前辈、老兄、老总○15雅:尊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教、雅言、雅意、雅正(斧正)○16玉:尊称对方的身体、事物:玉体、玉音(书信)、玉照、玉成(成全)○17芳:芳龄、芳名○18贤:用于平辈、晚辈:贤弟、贤婿、贤侄。

古代读书人相互讨教的用语

古代读书人相互讨教的用语

古代读书人相互讨教的用语
在古代,读书人(特别是士人、文人、学者等)在相互讨教、交流学问时,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敬称和谦称,以及专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语:
一、敬称:
1.足下:常用于书信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2.先生:对知识分子、学者的尊称。

3.夫子:对年长或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4.大人:对官员或长辈的尊称。

二、谦称:
5.在下:谦称自己,表示自己的地位或学问不如对方。

6.小生:年轻读书人的自谦之称。

7.晚生:相对于前辈的谦称。

8.不才: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才能不足。

三、讨论用语:
9.请教:向他人请求解答疑惑或指导。

10.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教导或指正。

11.高见:对他人见解的敬称,表示对方的看法高明。

12.谬赞:对自己被过分称赞时的谦辞。

四、书信用语:
13.惠书:称对方来信的敬词。

14.奉答:回答对方信件时的谦词。

15.敬启:书信开头,表示恭敬地打开信件。

16.顿首:书信结尾,表示敬意。

五、学术用语:
17.切磋:指互相讨论、琢磨学问。

18.阐发:对某一理论或观点进行深入的解释和发挥。

19.辩难:指学术上的辩论和质疑。

20.著述:指撰写或编辑书籍。

这些用语体现了古代读书人之间的尊重、谦逊和严谨的交流态度。

它们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文化和礼仪的体现。

谦称、敬称、贱称

谦称、敬称、贱称

3、称师长:夫子、丈人、老(如:李老)、父、 亚父、甫、母、膝下、爷、高堂、泰山、先考、 先妣。 4、称朋友、同辈的人:先生、卿、子、公、坦、令郎、令爱、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使用第二人称代 词,如:尔、汝等。 四、贱称:小子、竖子。 五、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2、加“太”表示长一辈。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如:先大母婢也。
谦称、敬称、贱称
一、谦称 1、王侯自称:朕、寡人、孤、寡君、不谷。 2、臣子自称: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 不肖、不佞、后学、贱子。 4、女子自称: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家严(家君、家尊)、家慈、舍弟 (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 加舍)、拙荆、贱息、犬子、弱息、息女、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陛下、庙号(如:世宗)、殿下。 2、称臣子:麾下、足下、执事、阁下、左右、君。

古代尊称、谦称、敬称词语集释

古代尊称、谦称、敬称词语集释

古代尊称、谦称、敬称词语集释古代尊称、谦称、敬称词语集释一、表尊称的词令尊:尊称对方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母亲。

令正:尊称对方的妻子(专指嫡妻)。

令亲:尊称对方亲戚。

冰翁:尊称对方的妻子的父亲。

令郎(嗣):尊称对方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

令坦:尊称对方女婿。

令阃:尊称对方妻子。

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阁下:尊称对方(古时多用于书函中)。

足下(大驾):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诸君:对多人的尊称。

夫子:对学者的尊称。

先烈、先哲:尊称死去的人。

公: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

夫人: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贤侄:对对方侄子的尊称。

奉告: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告诉。

二、表敬称的词惠存:敬辞,请保存。

惠临:惠顾: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敬辞,对方允许做某事。

惠赠:敬辞,对方赠予。

惠顾、莅临、光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先生:敬辞,对知识分子的敬称。

高足:敬辞,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高见(高论):对别人见解的敬称。

高寿:敬辞,问老年人年纪。

高论(见):敬辞,指对方的言论和见解。

高就:旧时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贵庚:敬辞,问对方年龄贵恙:问对方病。

贵姓(国、府、处、校、刊、报):敬辞,问对方姓氏、国家、家庭、住处、学校、报刊贵干:敬辞,问对方事宜。

贵宾、贵客:贵宅:问对方住处。

钧旨:敬辞,指对方说话。

大作:敬称对方的作品。

大札:敬称对方的书信。

大人:对长辈或地位高的官长的敬称大驾:大驾:称对方。

对来访者的敬称。

芳名:问对方姓名(多用于女子)。

斧正:敬辞,让对方帮助修改文章。

雅正:敬辞,表示请对方指正。

奉告(还、劝、送、陪、达、复):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陪:陪伴。

奉托:拜托。

奉还:归还。

奉送:赠送。

奉达: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劝:劝告。

)。

赐示(爱、教):敬辞,称对方给予指示、厚爱和指教。

(赐教:敬辞,指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敬辞,指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繁文缛节——谦称和敬称

繁文缛节——谦称和敬称

谦称和敬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表示歉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以示谦下,常见的有::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

[“贱”相当于“我的”] :小女、小儿、小号。

:微臣:卑职.,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窃思、窃念、窃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称与谦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

如《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我听说过诸侯大夫们,不是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均,不是担心贫穷而是担心不安分守己。

)句中的“xx”是xx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古人说自己的姓称“贱姓”;住处称“敝乡”;年岁称“贱庚”;住宅称“寒舍”;自己的作品称“拙稿”;自己的观点称“拙见、愚意”等。

敬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

因此它们虽然都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代词“您”或“我”。

敬辞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尊敬的修饰语,如“奉”和“辱”、“枉”、“惠”等。

“奉”所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但和对方有关),如“奉送”表示在赠送对方时十分恭敬。

“辱”、“枉”、“惠”等所修饰的动词,是对方的动作(但和自己有关)。

其中“辱”、“枉”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是降低了身份,受了屈辱,如“辱示”、“枉驾”等。

“惠”的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表示了一片好意,如“惠赐”等。

当然这些都是客套话。

谦辞是指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如“窃”、“伏”等。

“窃”、“伏”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示是自己“私下所说,私下认为”。

这些也都是客套话。

讳称:历代避讳的范围并无统一规定,但总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就是说,凡是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都要考虑避讳。

尊者,主要指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及高官的名字;亲者,主要指直系亲属中的长辈,特别是父、祖的名字;贤者,主要指师长的名字。

避讳的方式较多,主要的是“改字法”,就是用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之字。

例如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后,规定全国不得用“政”字及其同音字。

正月或改称为“端月”,或改读“正”音(zhèng)为“征”(zhēng),这种读正月之“正”音为“征”的习俗,一种保持了下来;又如西汉刘邦的妻子吕后名雉,因此不能用“雉”字而以野鸡代之;唐朝李世民登基后,“民”改为“人”,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风”就是“民风”;为避晋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就被称做“明君”,以“明”代“昭”;《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为避讳,黛玉把“敏”字念作“密”,书写时少写一笔;还有古人的墓碑上经常撰写“先考某(姓)公讳某某(名)”,用一个“讳”字表示父亲的“名”是避讳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009年3月21日整理补充:敬辞谦辞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xx)、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辞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别人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帮忙说“xx”求给方便说“借光”看望别人说“拜访”未及远迎说“失迎”无暇陪客说“失陪”问人干吗说“xx”欢迎购买说“xx”请人告诉说“见告”xx爱护说“错爱”称人赠予说“xx”请人收礼说“笑纳”称人之家说“贵府”赞人见解说“高见”称人父亲说“xx”称人母亲说“令堂”好久不见说“久违”求人xx说“包涵”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请人勿送说“留步”等候客人说“恭候”陪伴朋友说“奉陪”问人姓氏说“贵姓”xx来到说“莅临”欢迎询问说“垂询”称人爱护说“垂爱”请人保存题“xx”归还原物说“璧还”称己之家说“寒舍”称己见解说“拙见”称己父亲说“家父”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xx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xx来到用“光临”归还物件叫“奉还”对方来信叫“xx”老人年龄叫“xx”常用敬辞谦辞xx:xx: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xx: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作敬辞。

金婚:xx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xx:可用作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xx):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觐见:朝见(君主)(书面语)。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俪:夫妻(书面语),如“伉俪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xx: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在外)(书面语)。

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xx: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话,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xx、xx:xx: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xx(书面语)待字:女子尚未定亲,如“待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xx: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xx:把稿件交付刊印。

xx:指父母(书面语)。

割爱:放弃心爱的xx(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故出自xx、xx)。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面语)。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xx。

归天、xx:婉辞,人死之称。

xx:回家省亲(书面语)。

xx:xx的称号。

贵庚:敬辞,称对方的年龄。

过誉:谦词,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合卺: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词。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xx。

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xx: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

还有钧裁、钧安等。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xx:成全。

如“深望xx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

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府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

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

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

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

迳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鼎力:大力(敬辞)。

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卖完。

鉴宥:请原谅。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点。

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

如“复函为荷”。

稽迟:拖延、不及时。

惠纳、笑纳:接受。

卓夺:高明的决断。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卑职:1、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

2、低微的职位谦称。

寡人:1、寡德之人。

2、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

3、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