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20150917终稿
小儿推拿科普

小儿推拿科普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是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国,小儿推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
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包括经络学、脏腑学和气血理论。
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内的防御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小儿推拿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效果。
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儿童疾病,例如感冒、消化不良、便秘、失眠、多动症等。
它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通过推拿头部来改善睡眠问题,通过拍打背部来促进肺部的发育和呼吸道的畅通。
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帮助儿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小儿推拿的施术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来操作。
在进行小儿推拿前,医师会先对儿童进行综合的体检和诊断,然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案。
推拿过程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然后进行相应的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操作。
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而定。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疗法。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发烧、出血、感染等,小儿推拿可能不适用或需要特殊的操作方法。
因此,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或专业推拿师的意见,确保能够正确并安全地进行推拿疗法。
除了小儿推拿,儿童的健康还需要家庭的关注和呵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五运六气详解与运用临床应用盘

五运六气是中医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体内外环境与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它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对于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五运六气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文将对五运六气进行详细讲解,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五行与五运五行,又称五行之气,包括金、木、水、火、土,它是古代我国哲学和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五行理论强调了事物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相互影响的原理。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运,是指五行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五行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五运分别为少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它们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法。
五运的变化规律与季节、气候、地理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五运的变化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六气与疾病发生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变化因素。
六气与五运的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风寒外袭引起感冒、湿邪侵袭引起关节疼痛、暑气炽盛引起中暑等。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六气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 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生理指标,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并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调整治疗方案。
2. 五运六气理论也为中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五运六气理论也为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儿五经推拿法-刘开运

小儿五经推拿法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
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
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
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
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
五经推治清补手法在各小儿年龄组的基本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
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
小儿推拿总论

增强小儿免疫力
增强体质
通过推拿调理,可以改善 小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减少感冒、咳嗽等常见疾 病的发生。
调节免疫系统
小儿推拿能够调节小儿的 免疫系统,使其处于平衡 状态,增强对外界病原体 的抵抗力。
预防传染病
通过小儿推拿的预防保健 作用,可以降低小儿对传 染病的易感性,减少传染 病的发生。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于小儿的身心发展。
小儿推拿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
辅助治疗
小儿推拿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缓解症状,加速康 复。
预防保健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小儿推拿可以用于预防保健,降低疾病的发生 率。
科学研究
现代医学对小儿推拿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为小儿推拿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现代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小儿推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初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儿推拿逐渐发 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手法操作规范。在现代中医中,小儿推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广泛 应用于临床实践。
缓解焦虑、抑郁
通过推拿手法,可以缓解小儿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帮助孩子保 持愉快的情绪状态。
提高适应能力
小儿推拿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 力,减少对新环境、新事物的恐惧 和排斥反应。
推法
总结词
推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掌面、掌根等,在 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沿一定方向进行直线推动的方法。
04
操作顺序
遵循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 背、最后下肢的顺序进行推拿,避免 无序操作影响效果。
临床中运用的五运六气

临床中运用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嬗变于《易传·系辞》的“天五地六”说。
在先秦典籍如《左传》《国语》多言“天六地五”,但自《易传·系辞》论述天地之常数以后,则变为“天五地六”。
天五是以五行为始基的核心,沿五行系列发展成为五运;地六就是六气说,指风、寒、暑、湿、燥、火。
所谓运气,即是五运于天,天气下降,六转于地,地气上升,五六相纲,即称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源于自然,是从天体运行,五行运动,自然界风、热、火、湿、燥、寒变化,三阴三阳之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自然界气象、气候、物候变化,人体与疾病变化的一门唯物唯象科学。
用于说明和预测自然气象、气候、物候、人体生命和疾病规律并指导防病治病。
一说明自然界气象、气候的变化我们知道,岁运能反映年与年之间的气化差异;主运主司一年五季正常的气化;客运则反映一年五季中的异常气化。
天气是用三阴三阳的变化规律来说明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中不同的气化;而主气主司一年正常的气化,反映各节气不同时段的气化特点;客气反映一年各节气中的异常气化规律。
初学者在说明和预测自然气象、气候、物候和人体发病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岁运、司天、在泉三个要素,分析三者的关系,就可以大致看出一年气化的主要特征。
再进一步把握气化特征,则要进一步分析六气主客、五运主客及其与岁运、司天、在泉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最重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活在天地之间,天动如何,地动如何,都会影响到人。
天地运动有其规律,人的生长壮老已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产生与治疗亦必然受天地规律影响。
善中医者,必然要观天察地以应之于人;中医离不开规律,而规律是按周期变化的,所以五运六气是中医里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学问。
二用于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预防五运六气对《内经》原有理论框架是一次新突破:第一,它把疾病与天时的规律进一步系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的“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堪为古代的医学气象学,并以此提出了对疾病的预测。
最新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
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
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
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
小儿保健新潮流——五经通小儿推拿

长沙掀起“小儿推拿”健康风孩子咳嗽、感冒、发烧了,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打针就是吃药;孩子泄泻、疳积、便秘了,家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药就是打针。
现在的家长最看不得孩子生病受罪,一有感冒发烧时,就赶紧用最好最贵的抗生素。
由于儿童身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很容易侵害或者潜在地侵害儿童的器官,造成孩子的肝脏功能损害。
据卫生部对大中型医院的长期监测,结果发现有的医院使用的抗生素占到了全部用药的7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此死亡8万人!那么,孩子生病了到底该怎么办?21世纪的今天,孩子们将不用再承受抗生素的损害了,因为五经通小儿推拿来了!小儿推拿国手郭少权来了!五经通小儿推拿是融中西小儿推拿精华的集大成者。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五指上进行点、线、面的推拿。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流利关节、畅通气血、驱邪扶正,调理脏腑的作用,从而防治疾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脑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 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即泻法) , 若用清法, 清后要加补法; 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 若用补法, 补后要加清法; 肺经既可用清法, 亦可用补法; 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从而确立补母、泻子, 或以补为主, 或以泻为主, 或补泻兼施的具体治法, 确定适度的手法次数与疗程, 对五脏进行系统调控,使疾病向愈, 是五经通推拿的特色所在。
郭少权,五经通小儿推拿国手、国际小儿推拿学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香港中医保健研究院针灸推拿研究员、香港佳程集团医疗器械公司技术顾问、澳大利亚自然疗法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诺贝尔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欧瑞特医学院特聘教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访问学者、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对外交流顾问、湖湘小儿推拿流派主要传承人。
五运六气和临床应用

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五运六气是外感杂病之源1预备知识1.1洛书1.2河图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
口诀四二十四节气歌正月立春雨水节,二月惊蛰与春分三月清明谷雨绵,四月立夏小满连五月芒种见夏至,六月小暑大暑至七月立秋处暑间,八月白露入秋分九月寒露霜降遍,十月立冬小雪见子月大雪看冬至,腊月小寒到大寒关于《伤寒论》气化学说的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ML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经文:"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故从木者,化生于木,从标本者,有标木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三焦阳火需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宜纳阳之府,脏配阴干理应当。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人身四柱,水火相宜,金木临旺,土库冠带之地均无病,反之为有病。
具体的说是寒暑湿燥火为病因,肝心脾肺肾五脏为病位。
日干支强弱,刑冲克害为病理。
旺为实,弱为虚;实为自病,虚为邪病。
五运有中运(直接由当年天干的五运属性决定,中运有不足及有余)为了表示五运的太过与不及,古人又引入了"五音建运"。
即以角徵宫商羽,配木火土金水。
即角配木运,徵(注:读zhi)配火运,宫配土运,商配金运,羽配水运。
五运有阴阳之分,五音有太少之别。
太表示太过,少表示不及。
如太角表示木运太过,少角表示木运不及;太徵表示火运太过,少徵表示火运不及;太宫表示土运太过,少宫表示土运不及……;太过之年,本气过胜;不及之年,则克己之气反胜。
如戊、癸年均为火运,但癸为阴年,故为不及,火运不及,寒气大胜;有胜就有复,复气是雨(复气后有言?);凡不及之运都有灾宫,不及之木灾三宫,不及之金灾七宫,不及之水灾一宫,不及之火灾九宫,不及之土灾五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贝娜 1981.9.26辛酉年 2015.1.16乙未年
地支化六气----主气,客气
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 变的气。 时间区域是:从每年大寒节开始至小寒节终,每一气主四个 节令。 初之气。为木(厥阴风木),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气,为君火(少阴君火)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气,为相火(少阳相火)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气,为土(太阴湿土) 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气,为金(阳明燥金) 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气,为水(太阳寒水) 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终。
夏季时病
(1)温热 先夏至为病温。温热发病较速,初起可见高热烦躁,口渴舌 干,头痛微恶风,面红目赤,或有汗,或无汗,小便短赤, 脉浮数或洪。 治疗:初起有表证者,可辛凉解表,穴选清天河水,四大手 法,清肺平肝 心烦者,可选清心安神组穴:捣小天心,清心平肝,五指节 表解里热甚者,可选清热组穴: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 咽喉疼痛者,可选利咽止痛组穴:少商,水底捞明月,挤捏 天突 热甚津伤者,可选滋阴凉营组穴:二马,三阴交,涌泉
天干化五运
一(天干化五运)
甲、己------土运 乙、庚------金运 丙、辛------水运 丁、壬------木运
戊、癸------火运
下一页
太过与不及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 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 乙、丁、己、辛、癸属于阴, 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一、运气学说的概念
运气学说是五运六气学说的简称,
是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
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天干地支符
号作为演绎的工具,来推论气象、物
候及病候变化,探索自然现象与生命
现象的共有周期规律,从而寻求疾病
的发病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的理论。
知 常 达
天之常 天之变 人之常 人之变
变
运 气 学 说
土。中见金运。火生土。天政布。湿气降。 地气腾。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宜治太阴 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乙未岁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
火。中见金运。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 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宜治少阳之 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乙未岁五之气。主客气均为阳明燥金。气与
(4)湿温
多发于夏秋之间。有外受之湿与内伤之湿。
若为外受之湿,从雨露或从地气潮湿所得,
皆着于肌表,当用解肌法微发汗。若为内生 之湿,乃从饮食所得,过食膏粱厚味,甜腻 水果,皆能内生湿热,当分三焦论治。
上焦湿温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苔白不渴,胸闷不
饥,面色淡黄,午后热盛,状若阴虚,但脉 弦细濡。 治法:通阳利湿+解表组穴 手法:一窝风,外劳宫,风池,清补脾,清 小肠,运内八卦
运气学说
五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规 律。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
1、五运概念的形成
五运概念的产生是以五行概 念及其学说为基础的。五行在天 地间运动的时相变化便是五运。 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 运。
2、六气概念的形成
《左传· 昭公元年》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 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庄子-逍遥游》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成玄 英疏引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 天地二气为六气也。”
厥阴风木的概念是阴尽阳生,所以定为一年之始。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地气返暖, 万物萌动,“木”表示生发,“风”除了显示多风,还表示多变化而不稳定,称 为“善行而数变”。
少阴君火的概念是阴气收敛,阳气始至。气候特点是温而不热。“君火”与 “相火”相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取类比象的表述。“君火”时如君 临天下,光明普照,热多在形而少在实;一到“相火”,就如同宰相治国,才是 实热。 少阳相火的概念是阳气正当少壮。气候特点是日渐炎热,而且火旺携风,所 以常有风气相助。 太阴湿土的概念是至阴返阳,阳气在外,暑热夹湿,土育化万物。气候特点 是雨多湿盛。 阳明燥金的概念是阳藏秋窗,是月照窗棂之意,喻阳气收敛,热随秋去,金 为肃杀之气。气候特点是天干气燥,寒霜渐临。 太阳寒水的概念是至阳返阴,阳气收内,水沉于下。气候特点是天寒地冻。
1
禀赋及体质倾向多由五运推演而来
辛年之人(1):肾水不足,湿乃大行(脾胃),藏气不政(肾),大风暴发(肝),好 发,脾胃,肝,肾疾病 壬年之人(2):风气流行(肝),脾土受邪(脾),金气来复(肺),好发肝胆,脾、 肺疾病 癸年之人(3):心火不足,寒乃大行(肾),长政不用(心),复则埃郁(脾)好发心 小肠,肾、膀胱、脾疾病 甲年之人(4):湿土有余,湿气流行,肾水受邪(肾),木气来复(肝),好发脾胃, 肝,肾疾病 乙年之人(5):肺金不足,炎火乃行(心) ,收气乃后(肺),寒雨暴至(肾),好发 肺肠,肾,心疾病 丙年之人(6):肾水有余,寒气流行,心火受邪,脾土来复,好发肾膀胱、心、脾疾病 丁年之人(7):肝木不及,肺燥大行,肝木失政,火暑流心,好发心,肝,肺系疾病 戊年之人(8);心火有余,肺金受刑,肾水煎熬,好发心,肺,肾系疾病 己年之人(9):脾湿不足,肝木疏泄,肾水流行,肺金来复,好发心,肝,肾系疾病 庚年之人(0):肺燥流行,肝木克伐,心火不济,好发心,肺,肝系疾病。
中焦湿温
呕吐,泄泻,不食,不饥,小便短黄,时腹 自痛,口渴不欲多饮。舌苔白厚,或黄腻, 脉濡。 治法:健脾祛湿组穴+止泻组穴+止吐组穴 手法:清补脾经,清补大肠,清小肠,清板 门清胃,四横纹,运内八卦,推天柱骨,顺 摩腹,天枢,捏脊
下焦湿温
外阴瘙痒,湿疹,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者
泄泻,口干口渴,烦躁,睡眠不安,舌苔花 剥,脉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 手法:清补脾,清大肠,清小肠,清天河水, 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清心平肝,小天心, 五指节
运同。又得其位。惨令巳行。寒露下。霜乃 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民病皮腠。宜 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寒水。金 生水。寒大举。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 感於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持 於气交而为疾也。宜调太阳之客。以苦补之。 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
下一页
干支配运气歌诀
甲己化土乙庚金
丁壬化木水丙辛 戊癸化火为五运 五运阴阳仔细分
子午少阴君火 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 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 巳亥厥阴风木
2015年
2015年是乙未(羊)年
岁运金=====金运不及, 司天为太阴湿土,在泉为太阳寒水。
治法:芳香温散和解,不可辛凉或苦寒 手法:一窝风,外劳宫,风池,寒甚加推三关 头痛加祛风止痛一组穴:运太阳穴,揉风池穴,外关 呕吐加止吐一组穴:清板门,推天柱骨,中脘 泄泻加止泻一组穴:(清)补脾,清(补)大肠,推 箕门
外寒里热
治法:两解法,即解表清里 手法:一窝风,外劳宫,风池,四大手法,清 天河水,推脊,合谷,曲池,挤捏天突穴
天干共有十个字数,顺序为 甲(4)、乙(5)、丙(6)、丁(7)、戊(8)、 己(9)、庚(0)、辛(1)、壬(2)、癸(3)。
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顺序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
2015年为乙未年
乙未岁初之气。主客气均为厥阴风木。木当其位。 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宜调 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乙未岁二之气。主客气均为少阴君火。中见
金运。二火得位。而胜金运。其病温厉盛行。 远近咸若。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 泻之。以酸收之。
乙未岁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 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 其化以寒。”
干支甲子
干,个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数字称为 十干。古人用之以计算天日的号数,日为阳,故称十干为十天干。 支,分也,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 十二个数目字称为十二支。古人用之以计月成岁,月为阴,故称十二支为 十二地支。干支相合,谓之甲子。(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
气数 初气 二 三 四 五 六 (在泉左间气)(司天左间气)(司天气)(司天右间气)(在泉右间气)(在泉气) 主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客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客主 同气 同气 主生客 客生主 同气 同气 加临 相得 相得 相得 相得 相得 相得
流行性乙型脑炎
1957年石家庄发生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当时中医辨 证为“暑温”,用白虎汤治疗,疗效很好。 1961年北京地区又流行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但是再 用加味白虎汤治疗疗效不好。 请蒲辅周老诊治,蒲老说这年是庚子年,按照庚子 年,天干地支一推,这年实际应该是雨水湿热多, 在治疗上就应该化湿清热,结果疗效很好。
(2)温毒
症见微恶风寒,咽痛或者不痛,耳前后肿,
颊肿目赤,甚则头面全肿,耳聋,眼不能开, 脉象多浮沉俱盛,俗名大头瘟毒。 治法:清热逐秽解毒 手法:清热解毒组穴:清天河水,退六腑, 耳尖放血或者大椎放血
(3)暑热
治法:热重者,热,渴,汗出,脉洪大, 宜清热祛暑,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 等穴,若乏力,口渴甚,脉芤,宜益气 养阴,加二马,三阴交,涌泉,补脾, 太溪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