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25粒子防护2(2)汇总.
植入碘125粒子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良反应

植入碘125粒子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良反应?发布时间:2021-04-08T15:11:35.6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作者:王东[导读] 碘125粒子植入术是目前医疗界对肿瘤外科手术的一种新方式王东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乐山614000碘125粒子植入术是目前医疗界对肿瘤外科手术的一种新方式,属于微创治疗的一种,碘125粒子植入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完成的外科手术,将微型的碘125粒子植入到肿瘤内部或者受到肿瘤侵犯的组织当中,对肿瘤细胞持续释放低能量的γ射线,并且不间断的作用在肿瘤部位,对肿瘤组织具有持续性、毁灭性的伤害,进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那么,患者进行碘125粒子植入术的时候会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良反应呢?本文就为您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1.植入碘125粒子的原理碘125粒子植入术是一种组织间放射性治疗,简单的来说就是将放射性粒子经过手术或者借助影像学与内镜引导,穿刺植入到肿瘤部位。
在利用放射性粒子持续的放射出β或γ射线,在低剂量连续辐射作用下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达到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
也有特别好的治疗或者缓解症状作用,而正常的组织不会受到影响,或者只有一些微小的伤害。
与传统的放疗相比,此种治疗方式具有持续性、毁灭性优点,并且对周围组织损伤比较小,所以在比较复杂部位的肿瘤或者是不能耐受传统放疗的患者当中,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好。
2.植入碘125粒子治疗的适应症应用碘125粒子治疗的病种相对比较广泛,其中包括脑膜瘤及脑转移瘤、脑胶质瘤,眼眶内肿瘤、鼻咽癌、口腔癌、颈部转移癌、肺癌、胸膜间皮瘤、胸腺瘤、乳腺癌、淋巴瘤,纵隔恶性肿瘤、食管癌、胆管癌、肝癌、胰腺癌、恶性肿瘤局部骨转移和晚期胃肠癌等。
也适用于未经过临床治疗的原发癌(比如晚期喉癌、前列腺癌);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比如中晚期胰腺癌);外放疗之后,因为剂量或者组织耐受等原因导致的癌组织残留;乳腺癌根治术后在淋巴区域内植入,达到预防癌细胞扩散的效果;局部进展期患者不能应用,局部治疗控制没有效果或者发生远处转移;需要保留重要的器官;还有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碘125粒子防护2 (2)

辐射源对周围空 气产生的射线照 射率是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减少的。
屏蔽是利用射线通 过物质时减弱的规 律,达到减少射线 量的目的。
距离防护是最 简单的防护方 法。
屏蔽防护是最根 本的防护方法。
距离2~4cm
可以使辐射剂量减小80%~93%
测得的辐射剂量已接近室内 天然本底剂量
距离50cm
已达室内天然本底剂量
Company Logo
术后防护
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 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 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 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 员穿铅衣。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 疗时,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 时间过长。
病区设置
病人之间防护
粒子植入病人如住 多人房间,病人床 间距1 m以上,并嘱 病人尽量不要随意 走动,向病人及家 属讲解预防的重要 性。
出院时请购买,使用防护背心 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穿上铅衣,近距离接触不会有辐射 6个月后无需防护 定期复查,检查有无移位,防止丢失
28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死亡后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如何做好防护呢?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正当化
人体接受任何 来源的照射都 必须有正当的 理由。
最优化
在考虑到经济 和社会因素之 后,使任何辐 射保持在可以 合理控制的尽 可能低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方法: 2019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就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展开相关研究,选取31名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术后密切接触者,在术后24h使用袖珍辐射仪监测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剂量,并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进行监测,获取相关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距离100cm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距离30cm者(P<0.05)。
术后100天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术后1天、术后30天、术后60天(P<0.05)。
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人接触时,接触者必须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在合理时间内接触,接触时采取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后可解除防护措施。
关键词: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密切接触;辐射安全;防护放射性125I粒子是由一根附着I125的银棒及钛合金外壳两部分组成的圆柱形粒子,直径约为0.8mm,总长约4.5mm。
I125的半径层为0.025mmPb,有效放射半径为1.7cm,半衰期为59.6d,释放94%剂量时间为240d,主要通过发射27.4Kev、31.4Kev X射线等起作用,属于低能辐射。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种局部控制率较高、疗效理想的微创手术,这种治疗方案如今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与盆腔复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随着临床有关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疗效报道的增多,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近年来在直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但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的应用,该手术造成的辐射问题逐步走向人前[1]。
临床有研究[2]指出,长时间持续低剂量电离辐射会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但有关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研究不多,本研究基于此,探究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安全及防护,现研究报告如下。
(参考课件)碘125粒子防护

离射线越远
辐射越小
术后家属应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 边,最好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谢绝儿童、 哺乳妇女、 孕妇到病房探视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死亡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
包括防护设备,引导设备,植入 器械,分装器,剂量仪等……
据监测,0.18~0.25mm 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 蔽90%~99%的125I粒子 放射源辐射剂量!
;
术后防护
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 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 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 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 员穿铅衣。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 疗时,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 时间过长。
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
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 积重要器官的肿瘤。
患者拒绝进行根治手术的病例。
预防肿瘤局部区域性扩散,增强根治 效果的预防性植入。
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 转移灶。 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
外照射治疗剂量不足,作为局部 剂量的补充。
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 I125是一种低能量的射线,以间接电离作用 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出院时请购买,使用防护背心 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穿上铅衣,近距离接触不会有辐射 6个月后无需防护
定期复查,检查有无移位,防止丢失
28
病区设置
碘125粒子防护2(2)汇总.

术中防护
手术后 . 因粒子容易粘附在 针孔或血凝块,术 后须用γ射线监测仪 仔细检测工作台面 及地面有无遗撒的 粒子,发现后放射 性废物桶内即时处 理,以免放射性污 染。
手术中 手术准备 操作中不能直接用 手和镊子拾取粒子, 如果用镊子夹取粒 子时用力过大会划 伤种子源,引起放 射性污染,导致皮 肤吸收辐射。
125I粒子的物理特性
125I粒子由吸附在一根银棒上的125I和 一焊接的钛外壳组成 直径0.8mm 长度4.5mm 钛杯壁厚0.05mm 中心直径0.5mm×3.0mm
辐射能量范围27-35keV 有效辐射半径为1.7 cm 半衰期为59.6天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的适应症
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植入的粒子数量越多,测得 的辐射剂量越大;辐射剂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病区防护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务人员 自身的防 护
碘粒子病 房的设置
患者在住 院期间的 防护
患者出院 的防护
术后
医务人员防护 术前
术中
术前防护
• 粒子的运输保管:125I放射性粒子属于I类低 比活度放射性物质,运输时,粒子应装入 铅罐,用A型包装后,包装表面剂量率小于 国家允许的辐射水平(<5µSv/h),包装表 面有A型标志,可与非放射性物质一起运输、 携带或邮寄。保管时应装入铅罐内锁入保 险箱,由专人保管。
如何做好防护呢?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正当化
人体接受任何 来源的照射都 必须有正当的 理由。
最优化
在考虑到经济 和社会因素之 后,使任何辐 射保持在可以 合理控制的尽 可能低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多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错失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效安全且精准度高,能持续性照射,患者的年龄、体质对其无影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碘125放射性粒子存在一定的辐射性,需要加强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优势于MRI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实现无刀手术效果,患者一般情况下两天后就能出院,经过治疗后能扩大手术范围,且后期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会比较理想。
碘125粒子存在一定的放射性,为了考虑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病人以及周围人的防护问题。
●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安全隐患按照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放射源分成五类,其中第四类和第五类对人体不会产生永久性损伤,而碘125放射性粒子正属于这两类,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比较长,能够持续性照射,低剂量的射线会持续性放射,影响周边人群以及环境,故此需要加强辐射防护,但部分医院对这种辐射的防护重视度并不高,比如病房中没有配置全套的防护措施。
碘125放射性粒子引起的辐射损伤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症状,导致医护人员认为这种辐射并没有伤害性,可能出现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
患者在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表示穿着防护衣不仅影响行动,而且不利于治疗操作,因此穿防护衣的依从性并不高,另外,也未能形成定期接受剂量监测和体检的行为,不理解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做好防护的目的有效的辐射防护能够避免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保证工作人员、病人、家属乃至于社会公众人士的健康和安全,且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防护要素第一,时间防护。
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照射累积剂量越大,所以,如果照射率不变,那么缩短照射时间能减少照射剂量,鉴于此,可以从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角度出发,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照射时间,以达到防护效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职业防护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职业防护发表时间:2017-10-24T11:41:01.9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作者:张昊李敏(通讯作者)姚梦宇朴月仙[导读] 在当今医疗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前列腺癌治疗方面,获得同行普遍认可[1-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125I放射性粒子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其具有放射性,易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
作者通过对125I放射性粒子防护必要性、防护标准、防护原则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医护人员应通过增强防护意识,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采用屏蔽措施及缩短接触时间等措施来确保医护人员安全。
【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防护;管理【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005-01 在当今医疗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前列腺癌治疗方面,获得同行普遍认可[1-2]。
在该技术发展的同时,辐射和防护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125I粒子植入术的相关知识,防护要求、防护措施进行简要回顾。
1.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发展及起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形态,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及受肿瘤侵犯的组织,通过微型放射源发送持续而短距离的射线,导致病变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同时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3]。
1909年首次将放射性粒子镭应用到前列腺癌的介入治疗中,至今为止,粒子源治疗肿瘤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4]。
1961-1969年美国纪念医院已有10例C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接受放射性粒子125I、192Ir和222Rn的治疗。
2001年我国可自行生产125I粒子源,引导了我国放射性粒子源肿瘤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5]。
2.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防护的必要性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具有损伤小、局部剂量高、连续照射等优点,可避免因外科手术、外放射治疗及全身化疗等造成的非病变细胞损伤及全身毒副反应[6]。
CT引导下I125 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护理与辐射防护

CT引导下I125 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护理与辐射防护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护理措施及防护。
方法:40例肺癌患者对病灶进行CT图像扫描,应用TPS设计治疗计划,明确治疗区域进行粒子植入术。
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防治及护理,高度重视辐射防护。
结果:40例病人粒子植入术程顺利,仅有2例中度疼痛,4例轻微出血,3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2例患者发热,无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结论:I125 粒子植入是一项可行、有效、安全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做好护理工作,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I125 粒子植入;肺癌;护理;辐射防护【中图分类号】R852.7【文献标识码】 A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成为人类癌症死亡主要原因,85%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恶性程度高[1],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有效对肿瘤持续内放射治疗,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微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成为目前国际治疗恶性肿瘤有效方法之一[2] 。
选取我科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40例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均属我院行纤支镜或经皮肺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原发型肺癌患者,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为54岁。
1.2方法:1.2.1 仪器与设备穿刺定位应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北京君卓提供的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粒子JACO枪式植入器和18G粒子植入针。
北京智博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I125粒子,粒子放射性活度0.8mCi,半衰期为60.1天,粒子出厂前经捡漏实验、活度测量、按标准质量寄回医院。
1.2.2治疗方法首先患者在CT引导下精确扫描定位,根据TPS计划确定穿刺部位、粒子放射剂量、数量、空间排列,确定手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术后防护
术后一般护理(如观察病情),不需 特殊防护,只有在近距离(<50cm) 护理时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盖 0.18~0.25mm铅当量橡胶布或工作人 员穿铅衣。在给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 疗时,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受照射 时间过长。
病区设置
病人之间防护
粒子植入病人如住 多人房间,病人床 间距1 m以上,并嘱 病人尽量不要随意 走动,向病人及家 属讲解预防的重要 性。
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植入的粒子数量越多,测得 的辐射剂量越大;辐射剂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病区防护分类
医务人员 自身的防 护
碘粒子病 房的设置
患者在住 院期间的 防护
患者出院 的防护
术后
医务人员防护 术前
术中
术前防护
• 粒子的运输保管:125I放射性粒子属于I类低 比活度放射性物质,运输时,粒子应装入 铅罐,用A型包装后,包装表面剂量率小于 国家允许的辐射水平(<5µSv/h),包装表 面有A型标志,可与非放射性物质一起运输、 携带或邮寄。保管时应装入铅罐内锁入保 险箱,由专人保管。
医生使用长柄 镊子取放粒子, 粒子仓口朝地, 尽量远离人体, 植入粒子速度 须迅速。
Company Logo
,
包括防护设备,引导设备,植入 器械,分装器,剂量仪等……
Company Logo
据监测,0.18~0.25mm 铅当量含铅防护衣可屏 蔽90%~99%的125I粒子 放射源辐射剂量!
;
如何做好防护呢?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正当化
人体接受任何 来源的照射都 必须有正当的 理由。
最优化
在考虑到经济 和社会因素之 后,使任何辐 射保持在可以 合理控制的尽 可能低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在进行I125粒子植 入时,在剂量率不 变的条件下,受照 剂量与植入粒子所 需时间成正比,即: 受照剂量=剂量率 ×时间。
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
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 积重要器官的肿瘤。 患者拒绝进行根治手术的病例。 预防肿瘤局部区域性扩散,增强根治 效果的预防性植入。
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 转移灶。 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
外照射治疗剂量不足,作为局部 剂量的补充。
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 I125是一种低能量的射线,以间接电离作用 为主。
碘粒子植入专用病房
医护人员在给病 人做检查及相关 治疗时,尽量与 病人保持一定的 距离,操作时动 作要快,避免受 照射时间过长, 必要时佩戴防护 设备。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离射线越远
辐射越小
术后家属应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 边,最好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谢绝儿童、 哺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女、 孕妇到病房探视
患者住院期间防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GB16360-1996《临床 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规定,植入125I粒 子放射性在3.7×109Bq 以下时(相当于100颗 125I粒子),早期死亡 火化的尸体无需特殊防 护。
病人的分泌 物,衣服, 食物器皿可 以和普通人 一样处理。
死亡后
出院后的防护措施
出院时请购买,使用防护背心 请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穿上铅衣,近距离接触不会有辐射 6个月后无需防护 定期复查,检查有无移位,防止丢失
28
125I粒子的物理特性
125I粒子由吸附在一根银棒上的125I和 一焊接的钛外壳组成 直径0.8mm 长度4.5mm 钛杯壁厚0.05mm 中心直径0.5mm×3.0mm
辐射能量范围27-35keV 有效辐射半径为1.7 cm 半衰期为59.6天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的适应症
放射性碘125粒子的护理及防护
概述
• 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应用计算机立体 γ射线具有极 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引 透本领。 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 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 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 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 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一种治疗方 法。
术中防护
手术后 . 因粒子容易粘附在 针孔或血凝块,术 后须用γ射线监测仪 仔细检测工作台面 及地面有无遗撒的 粒子,发现后放射 性废物桶内即时处 理,以免放射性污 染。
手术中 手术准备 操作中不能直接用 手和镊子拾取粒子, 如果用镊子夹取粒 子时用力过大会划 伤种子源,引起放 射性污染,导致皮 肤吸收辐射。
辐射源对周围空 气产生的射线照 射率是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减少的。
屏蔽是利用射线通 过物质时减弱的规 律,达到减少射线 量的目的。
距离防护是最 简单的防护方 法。
屏蔽防护是最根 本的防护方法。
距离2~4cm
可以使辐射剂量减小80%~93%
测得的辐射剂量已接近室内 天然本底剂量
距离50cm
已达室内天然本底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