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议决战前中英两国国情的比拟和相关史料,概括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
2.识记《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危害。
3.议决相关史料,多方面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议决中国军民斗争事迹,领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占的伟大物质。
【学习历程】【自主预习】1、阅读课本,能说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重大史实1)连续(相同点)(1)根本原因:(2)战争性质:(3)战争影响:2)扩大(不同点)(1)从战争历程来看:①侵占力量扩大。
②侵占时间增长。
③侵占地区扩大。
(2)从危害和影响来看:①绽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②中国主权遭到更多毁坏:【讲堂思考】1、议决阅读课本50页的正文部分并连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战前中英两国国情比拟直接原因:2、阅读课本和下列质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质料一讲义第52页最上面的正文部分质料二(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闽浙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节选自1845年福州将军上奏朝廷书质料三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身分的国度;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度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劫夺原料,逐渐毁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质料四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觉察自己面临的敌手是完全陌生的。
来自西洋的夷人是汗青上从未遇到过的族类。
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看法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产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
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明白西方的政治、社会、汗青的。
----节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①政治:②经济:③思想:④对外干系:【反馈训练】1.“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无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及影响;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习任务】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爆发背景和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时间:;人物:。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结合P50“资料回放”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禁烟?。
2、经过:(1)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英军由南向北,最后到达,威胁清政府政治中心。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由南向北,到达,侵入中国经济中心。
(2)中国军民的抗争:①爱国将领:。
②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①割让领土:,破坏了领土主权。
②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③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此外,取得了、、等权利。
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思考:《南京条约》哪项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4、影响:(1)政治上:①中国的发生变化,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国家②中国社会的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的矛盾、的矛盾,而成为中国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鸦片战争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学习重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温故·习新】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一)、背景(原因)1、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和。
(根本原因)[来源:学科网ZXXK]2、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
(二)、经过:1、第一阶段(1840.6——1841.初)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沿海北犯,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威胁。
2、第二阶段(1841——1842.8)英军强占——攻占东南沿海城市——进攻,全部将士壮烈殉国——到达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三)结果:清军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割地:b、赔款:c、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d、关税协定(四)、影响: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来源学科网](二)、经过(1)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火烧,逃往热河。
(三)、结果1、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四)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研讨·拓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中国人开始向世界看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无答案)

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历史(文科)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学生自主学习资料一、单元主线回顾1、单元主干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主要事件18391841 1851-1864 19001911 1937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探索2、三条单元线索线索一:西方国家 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线索二:中国社会各层 ;列强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为维护国家的主权,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线索三:中国人民 道路。
列强的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不同的阶级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二、鸦片战争1、背景A 、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 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B 、清政府腐败落后,实行 政策。
走私鸦片:英国为了扭转对华 ,向中国走私鸦片。
年,林则徐在 销烟,英国借此发动侵略战争。
2、过程(1)开始: 年6月,英国舰队在 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初,强占 ,接着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19世纪19世纪19世纪20世1915-120世纪20年代以后(3)结束:1842年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1)割地:割给英国,(2)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3)开口通商: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4)关税协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
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社会。
是中国的开端。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联军入侵中国。
(2)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北京条约》。
4、影响(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探求点一英国发起鸦片战争的缘由史料导入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那么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
关于鸦片效果,我方力图禁绝,英方那么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
关于通商效果,英方力图取得更大的时机和自在,我方那么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
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防止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互动探求(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力图禁绝〞鸦片贸易的缘由。
(2)史料中所谓的〝世界大势〞指的是什么?(3)据史料,剖析英国发起战争的基本目的。
提示:(1)防止白银外流,维护封建统治。
(2)资本主义的开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3)翻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出生界市场,完成其通商的要求。
名师精讲(1)鸦片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肯定产物。
①英国是事先最弱小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度,拥有兴旺的经济实力和弱小的军事力气,具有翻开中国大门的物质条件。
②19世纪,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具有了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2)开拓中国市场以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开展的需求,是英国发起侵华战争的基本缘由。
①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开展,英国虽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居首位,但由于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和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影响,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的销路不广,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困境。
②为改动贸易逆差,英国末尾把少量的鸦片输入中国,形成中国白银少量外流。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使英国靠鸦片贸易翻开中国大门的希望化为乌有,用武力翻开中国的大门成为英国政府的肯定选择。
③英国的鸦片集团和棉纺织集团为了扩展和维护既得利益,成为侵华战争的主要推进者和主要筹划者。
【例题1】史学界普遍以为,〝假设(将鸦片战争)称为商务战争,中国并未制止任何合理商务,只是制止走私,而且制止的是毒物走私〞。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 ) A.与鸦片战争的发作无任何关系B.是鸦片战争发作的根源C.是招致中英间战争的直接缘由D.只是英国发起战争的借口标题立意:此题旨在经过对相关史学观念的看法,考察对鸦片战争发作缘由的了解和掌握才干。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0课鸦片战争 含答案 精品

第10课鸦片战争思维激活右图是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里的一座雕塑。
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也曾让欧美列强感到神秘莫测,中国与英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冤仇。
但是,为什么会爆发这样一场战争呢?提示:明清之际,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
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疯狂对外殖民扩张。
此时,清王朝的君臣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
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渴望得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一度通过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但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挫败了它的阴谋。
自主整理一、虎门销烟1.背景(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
它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疯狂对外扩张。
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
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掠夺中国的阴谋。
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1.进程: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
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
2.结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2.了解《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学习重点】1.鸦片战争的起因2.《南京条约》【学习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自主先学】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为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之成为其。
(2)直接原因(借口):1839年林则徐的。
2、经过(1840-1842年)(1)第一阶段:年英国舰队侵入海面挑衅,战争爆发,沿路北犯,最后到达白河口,威胁北京;(2)1841年英军占领,1842年8月驶抵下关江面。
鸦片战争中进攻镇江时满族将领海龄率将士英勇抵抗;3、结果:1842年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近代史上《南京条约》;(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①割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款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③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中国贸易主权)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4、影响:(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法等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
(2)借口:修约遭拒。
2、经过及结果(1856-1860年)(1)1856年,英法进攻广州,战争爆发,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签订;(2)1860年再起冲突,英法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
战争结束。
(3)战争中强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是近代史上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
3、影响(1)丧失大片领土,破坏更多主权。
(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的程度加深了。
【交流促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习题点拨 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材习题点拨
本课测评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答案提示:《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中国市场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清政府也开始变为西方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陷入主权和领土不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延伸
上面这段文字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战争原因的说辞,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对。
他认为英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是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易,因为清政府破坏了中英正常的商品交易。
他的观点掩盖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的本质,是为发动侵略战争找的借口。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自身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发动的,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一【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总结归纳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英国开始并完成_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经济:中国_ 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吏治败坏,财政困难。
军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长期实行_ 政策;(3)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中国的两国贸易中,中国处(4)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 给英国;赔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 。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 _。
3.结果:(1)1858年签订《_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 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签订《_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问题探究】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四【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炮子谣》(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战败原因:根本原因:制度落后(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办法:因为英国远隔重洋,战争后勤供应困难,可与英国打持久战;利用敌人对我国地形不熟,缺乏群众支持的弱点,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组织民众,打人民战争;坚决抵抗英国的侵略,调动全国兵力,全力抗敌等。
3·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2)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一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玻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五【课堂练习】1.下列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C )A. 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2.《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 D)A.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B.中国人民抵制洋货C.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D.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3.《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C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4.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D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6.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B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7·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D )A损害身体,消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 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 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9·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B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11·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有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是( A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某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几位同学对此发表议论,其中正确的是( B )A 英国据此取得了领事裁判权B 有利于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导致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D 表明英商势力已经深入中国内地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中国的司法、行政主权遭到破坏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应列强需要,设立总理衙门,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使中国的外交开始了近代化;设立总税务司,由外国人担任,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