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终极版
育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育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变异1. 遗传变异的概念和类型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性状的不同,主要包括遗传变异的概念、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生理性状遗传变异和生态性状遗传变异等。
2. 遗传变异的成因遗传变异的成因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等。
3. 遗传变异的检测方法遗传变异的检测方法包括表型观察法、遗传学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等。
二、遗传育种原理1.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生存选择过程,而人工选择是由人类根据需求,对有用性状进行有计划的选择。
2. 群体遗传学基本原理群体遗传学原理主要包括哈代平衡定律、硬型和软型一级亲缘关系、硬型和软型二级亲缘关系、扩散均衡等。
3.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育种的遗传效应、选择强度和选择差异、育种方法和原则等。
三、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根据种植者的需要,从种质资源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用来作为亲本进行育种。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组合杂交群体的不同优秀特征基因,以获取杂种优势,达到育种目的。
3. 杂交优势利用杂交优势利用是指利用杂种的杂种优势,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生产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同源选择育种同源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材、组合、评价、培育等繁育技术手段,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生产性状和适应性。
五、分子标记辅助育种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原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对育种个体进行筛选、选择和配组,以加快育种进程。
2.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应用分子标记的类型包括DNA标记、蛋白质标记和RNA标记等,应用主要包括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品种鉴定等。
3.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包括分子标记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亲缘关系分析、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分子标记种质资源创新等。
六、生物技术育种1. 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基因组中,从而改良其性状和性能。
考研农业学备考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

考研农业学备考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农作物遗传育种作为农业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抵御病虫害等的重要手段。
在考研农业学备考中,理解和掌握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到实践应用,介绍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
一、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农作物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在人为干预下改变农作物遗传性状的过程。
它是农业生产中推动农作物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
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包括遗传变异、选择和杂交等。
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或者通过人工手段诱导出的农作物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遗传变异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基础。
通过挖掘和利用遗传变异,可以创造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2. 选择选择是指在种质资源中,根据某种特定的目标性状选出优良个体作为亲本,以达到获得优良后代的目的。
选择方法主要包括纵向选择和横向选择。
纵向选择是在连续几代中按照固定的目标性状进行选择,逐步提高该性状的表现;横向选择是在同一代中,根据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选择优良个体,以达到多目标选择的目的。
3. 杂交杂交是指通过人工控制配子的结合,使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本和母本优点的繁殖方式。
杂交的优点是可以创造新的品种。
常见的杂交方式包括自交系杂交、单交叉杂交和复交叉杂交等。
二、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农作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包括选择育种、细胞与分子育种、高效遗传育种等方法和技术。
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通过选择具有所需性状的优良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
在选择育种中,除了纵向选择和横向选择外,还可应用辅助选择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2. 细胞与分子育种细胞与分子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细胞、分子水平的调控和改良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
常见的细胞与分子育种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
3. 高效遗传育种高效遗传育种是采用综合技术和方法,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繁殖、选择、杂交等手段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生物必修二育种方法详细整理

生物必修二育种方法详细整理育种是通过选择、改良和繁殖,以改变和提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特性,以达到人类所需的目标。
生物必修二中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育种方法。
1.同源育种:同源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取特定性状的优良品种。
例如,选取赛马中的快马与快马进行交配,以获得更快的后代,这就是同源育种的一个例子。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杂种优势,如杂种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耐逆性等方面的增强。
例如,将两个不同品种的玉米杂交,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抗病能力。
3.自交系育种:自交系育种是通过连续多代自交,筛选出具有稳定、纯合的基因型的植株。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异质性,使纯合品系保持一致的性状。
例如,在小麦育种中,通过连续自交数代,可以获得具有稳定性状的自交系。
4.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是将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得到具有两个亲本性状的细胞。
此后,通过体外培养和选择性筛选,最终获得杂种。
这种方法可以突破物种间的杂交障碍,实现近缘杂交。
例如,在植物育种中,通过体细胞杂交可以实现不同种类的杂交,例如小麦和黑麦的杂种王利。
6.辅助选择:辅助选择是通过对多个性状进行测定和选择,以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
例如,在奶牛育种中,通过测定产奶量、乳蛋白质含量和乳脂肪含量等多个性状来选择高产奶量、高品质的母牛。
7.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以确定优良的基因型。
例如,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找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进而进行选择和筛选。
总结起来,生物必修二中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同源育种、杂交育种、自交系育种、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育种、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物种和场合下都可以使用,以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产量、质量和抗性等重要性状。
遗传育种终极版汇总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变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世代之间、同代个体之间)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的性状饰变(表型模写):环境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基因引起的变化很相似着丝点:指两个染色单体保持连接在一起的初缢痕区减数分裂: 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形成阶段的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的分裂过程。
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造成的许多可能状态之一。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新形状的遗传现象连锁遗传: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交换: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了交换(染色体内重组)连锁率和交换率:交换值是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连锁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遗传力:(广义)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杂种优势: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细胞质遗传:细胞质中固有成分中的基因控制或影响的性状遗传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不育系(由于细胞质内含有不育性基因而造成雄性不育的植株)、保持系(给雄性不育株授粉产生的后代继续为雄性不育的植株)、恢复系(给雄性不育株授粉产生的后代为雄性可育的植株)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其中包含的基因也随之丢失重复染色体上个别区段的增加,从而使某些基因也增多倒位染色体上某一区段连同它带有的基因顺序发生180度的倒转并引起变异的现象易位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畸变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由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简并性: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转录: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4种rNTP(ATP、CTP、GTP、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终极版复习资料(考题+考点,吐血制作)

2018年考题名词解释品种诱变育种生物多样性单交种回交育种自花授粉植物核心种质品种退化自交不亲和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简答题论述果树遗传变异的特点引种的程序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有性杂交和细胞杂交的异同点优势杂交育种杂种种子的生产方法优势杂交育种的程序品种审定和新品种保护的不同点2018年育种考题名词解释育种通过遗传组成的改良,获得更利于栽培与利用的优良品种,进一步进行良种繁育与推广。
杂种优势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生长势、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等各方面都比亲本表现强,或者某个性状比亲本强,这一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某个性状或综合性状的优势都称为杂种优势。
种质指决定生物的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种、品种、植株、种子、枝条、细胞、DNA片段等。
新品种保护是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植物新品种,依据授权条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授予品种权倍性育种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倍数性变化,用以培育植物新品种或者育种中间材料的技术。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简称选种。
超亲优势以大亲本(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为平均值来度量杂种的平均值和大亲本的平均值之差称为超亲优势。
抗逆性育种利用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辐射作用)或/和化学(化学反应)方法诱发植物体(植株、枝、芽、花粉等)产生遗传变异,变异体直接筛选或利用突变体进行杂交,从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问答题1.育种的原则与内容科学性:充分考虑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充分了解有关育种对象的科学知识;充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目标要突出明确:抓住主要矛盾,且把育种目标落实到具体性状(量化);处理好目标性状与非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
《遗传与育种》PPT课件

⑦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⑧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ppt课件
2
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
(1) 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 (2)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3) 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4) 繁殖速度快; (5) 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6) 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 (7)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
杆菌素;在37℃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
降到25℃,又恢复产色素的能力。
ppt课件
6
第一章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种质连续理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物 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基因学说:1933年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发现了染 色体,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基因学说, 使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
重组:在质粒之间、质粒与染色体之间均可发生。
存在范围:很多细菌如E.coli、Shigella、S.aureus、 Streptococcus lactis、根癌土壤杆菌等
制备:包括增殖、裂解细胞、去除RNA和蛋白质等 成分、分离质粒与染色体DNA等步骤。
鉴定:电镜观察、电泳、密度梯度离心、限制性酶 切图谱等方法
也可以用每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mutant,即突变 型)的数目来表示。如一个含108个细胞的群体,当其分裂为2×108 个细胞时,即可平均发生一次突变的突变率也是10–8 。 突变率=突变细胞数/分裂前群体细胞数 突变是独立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其它基因的突变率。在同一个 细胞中同时发生两个基因突变的几率是极低的,因为双重突变型的几 率只是各个突变几率的乘积。 由于突变的几率一般都极低,因此,必须采用特殊手段筛选突变株加以确 定。
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

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变异1. 遗传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产生一些遗传特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基因型所引起的,因此,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表现。
2. 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主要包括随机变异和有目的变异两种类型。
随机变异是指由于自然选择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特性的随机变异。
而有目的变异是通过人为手段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遗传特性。
3. 遗传变异的原因:遗传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突变、游离互换、重组等。
4. 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它为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是改良作物和动物性状的重要原材料。
二、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群体中个体的表现和遗传特性进行评价和选择,以获得理想的遗传性状。
选择育种主要包括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两种方法。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不同亲本,以获得杂种优势(杂种增长效应)和杂种抗性等遗传优势,改良植物品种和动物种质。
3. 杂种优势的原因: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等方面具有超过亲本的优越性状。
其原因主要包括杂种增长效应、基因互补效应和优势基因效应等。
4. 重组育种方法:重组育种是指通过基因重组或转移,创造新的配对组合,以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的遗传性状。
5. 抗性育种方法:抗性育种是指通过筛选和培育抗性基因型,以提高作物和动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6.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和动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状,如抗性、耐旱、耐盐等。
7. 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方法的比较: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自然杂交和选择,速度较慢,效果较差。
而现代育种则利用了生物技术手段,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三、基因工程育种1.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特定的遗传性状。
作物遗传与育种

作物遗传与育种
作物遗传与育种是一门研究作物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遗传学、育种学、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通过对作物遗传特性的研究和育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性能。
作物遗传与育种的研究内容包括作物的遗传结构、遗传变异、基因功能、性状遗传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作物的遗传规律,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育种方面,作物遗传与育种主要涉及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个方面。
传统育种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品种或个体的筛选和交配,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则包括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通过对作物基因的修饰和改造,实现对作物性状的精准调控。
作物遗传与育种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改良作物品种、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手段,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物遗传与育种是一门关注作物遗传改良的学科,通过研究作物的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为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变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世代之间、同代个体之间)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的性状饰变(表型模写):环境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基因引起的变化很相似着丝点:指两个染色单体保持连接在一起的初缢痕区减数分裂: 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形成阶段的两次核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的分裂过程。
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造成的许多可能状态之一。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新形状的遗传现象连锁遗传: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交换: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了交换(染色体内重组)连锁率和交换率:交换值是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连锁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遗传力:(广义)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杂种优势: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细胞质遗传:细胞质中固有成分中的基因控制或影响的性状遗传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不育系(由于细胞质内含有不育性基因而造成雄性不育的植株)、保持系(给雄性不育株授粉产生的后代继续为雄性不育的植株)、恢复系(给雄性不育株授粉产生的后代为雄性可育的植株)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其中包含的基因也随之丢失重复染色体上个别区段的增加,从而使某些基因也增多倒位染色体上某一区段连同它带有的基因顺序发生180度的倒转并引起变异的现象易位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畸变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由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简并性: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转录: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4种rNTP(ATP、CTP、GTP、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向3’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
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成冈崎片段。
花色素苷:构成红色到紫色、蓝色的主要物质助色素:单独在细胞中几乎无色,但与花色素同时存在时形成蓝色的复合体的色素共着色:许多在花瓣中无色的类黄酮,能通过与花色素苷形成复合物来影响花的颜色嵌合体:遗传上不同的两种植物的组织机械地共存于一个生长点的植物周缘嵌合体:整个植株的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组织,其最外一层或几层细胞为一种植物的组织,而其里面则为另一个种。
规则性彩斑:由稳定基因控制的彩斑(花环、花眼、花肋、花边、花斑)种质资源:园林植物材料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
整倍体:体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染色体组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两个完整的染色体组多倍体:体细胞内多于两个完整的染色体组同源多倍体(来自同一个物种)异源多倍体(不是来自同一个物种)多元单倍体(多倍体的单倍体)核心种质:用最小的种质资源样品量最大程度地代表整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芽变: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由突变了的芽萌发长成枝条和由此长成的个体,并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的品种类型不同,即为芽变。
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园林植物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半致死剂量(LD50):辐射后引起50%死亡的剂量临界剂量:辐射后成活率为40%的剂量分子育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选育新品种的技术载体:能和目的基因连接的DNA分子填空(20分,每空1分)1.减数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和交换的特殊变化。
2.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确立了遗传学的第三个基本规律——连锁遗传,并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直线排列的假说。
(基因论)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缺失、复位、倒位、易位4.缺失的类型:顶端(末端)缺失、中间缺失5.缺失产生的可能原因:染色体损伤后产生断裂或非重建性愈合、染色体扭结、不等交换、转座子6.倒位的类型有臂内倒位、臂间倒位7.DNA结构突变的类型碱基替代突变、删除突变、插入突变。
8.基因是编码有功能产物的具有功能的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物种的特异性在于DNA分子。
9.重瓣花起源的主要方式有积累起源、重复起源、雌雄蕊瓣化起源、花序起源。
10.杂种优势利用中常采用的“二区三系”制种法的三系分别为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11.选择的基础是群体内存在遗传多样性,选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实生选种、无性系选种。
12.化学诱变剂处理的主要方法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注入法、熏蒸法、以及施入(培养液)法等13.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包括分离或合成目的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的遗传转化、转化植物细胞的筛选及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14.获得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有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花药离题培养,染色体消除法。
15.载体需具备的条件:自主复制、限制酶切点、选择性遗传标记、扩增、携带16.DNA直接转化方法中常见的物理方法有:电击法、超声波介导基因转化、显微注射、激光微束、基因枪法17.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愈伤组织再生系统、直接分化再生系统、胚状体再生系统、生殖细胞受体系统、原生质体18.品种退化的原因包括混杂(品种纯度降低)、基因裂变、留种株过少或连续近亲繁殖、病毒侵染、繁殖方法不当、栽培环境不适合。
简答(20分,每题5分)1.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有丝分裂:把遗传物质均等地分向2个新形成的细胞中;是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复制1次,分裂1次,染色体数目不变;通过有丝分裂,遗传信息在细胞世代间传递。
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形成阶段;复制1次,分裂2次,染色体数目减半;前期特别长,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
2.雄性不育在生产上有何应用价值?一般生产上多用哪种不育型?如何利用?应用:杂种优势的利用:母本是雄性不育系,可免去去雄,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从而提高杂交种子的生产效率。
三系配套,用两个隔离区同时繁殖三系的配制杂交的方法——“二区三系“制种法。
光、温敏型雄性不育品系。
生产上多用核质互作不育型如何利用见书P86-873.简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P126遗传物质从DNA到RNA到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 的复制过程。
4.遗传信息转录的基本过程; P121-122一个RNA聚合酶分子沿DN分子移动,引起双链的局部解链。
在RNA聚合酶分子范围内,游离的核糖核苷三磷酸一其中一条DNA链为模板,按照C-G、A-U的配对原则产生了一段与模板DNA链互补的RNA链短链,随着RNA聚合酶的不断移动,这条RNA短链得以延伸,最后,当RNA聚合酶转移至适当的位置时,新生的mRNA,而DNA的两条单链又重新恢复成双链。
5.简述tRNA的分子结构; 图见P123三叶草构型,5’端末尾有G(大部分)或C;3’端末尾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D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个环的顶端有3个暴露的碱基,成为反密码子,这个反密码子与mRNA链上同自己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
6.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机理;P1297.简述基因的现代概念P127基因是编码有功能产物的DNA片段,蛋白质+RNA(tRNA, rRNA)。
负责编码特定的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其内部又是可分的,包含多个突变和重组单位。
8.简述花发育的ABC模型。
P219A、B、C3类花器官特征基因,每累基因均在相邻的2轮花器官中起作用:A类基因控制花萼的发育,C类基因控制心皮的发育,AB共同控制花瓣的发育,BC共同控制雄蕊的发育。
9.影响引种成功的生态因子有哪些?试述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
温度(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限制植物的分布。
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季节交替的特点等)光照(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度和时间、光照的质量)水分(降水量、雨型、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土壤(土壤理化性质、含盐量、pH值、土壤微生物)简单引种: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观赏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或者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预期观赏效果。
“归化”驯化引种:引入地区自然条件和原分布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物种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其遗传性(杂交、诱变、选择)才能适应新环境。
“驯化”10.为什么说选种是育种的中心环节?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原因: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物种进化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变异和选择,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对品种改良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突变体—连续选择—变异逐渐积累:巩固和加强(多代定向选择)是其他育种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贯穿于育种工作的始终。
程序:育种目标—原材料搜集(原始材料圈)--优化鉴定(株系圈,即选种圈)--品系(种)的比较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1.简述芽变的特点P76多样性:形态特征的变异;生物学特性的变异;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和多效性芽变性状的平行性12.哪些因素会影响花色表现?色素的种类(结构)细胞液的pH值共着色作用(许多在花瓣中无色的类黄酮,能通过与花色素苷形成复合物来影响花的颜色)金属络合物的影响(金属离子与花色素苷相互作用导致花颜色的改变)花瓣细胞形状的影响环境(紫外线)14.简述多倍体育种的途径、方法及意义,常见的检测多倍体的方法?途径:芽变选种,有性杂交,胚乳培养,组织培养,人工诱导方法:意义:检测:间接:形态(植株高度、叶片大小、节间等);气孔观察(气孔增大、单位面积内气孔数目减少),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增多;花粉粒观察:体积大直接:(染色体数目鉴定)茎尖根尖压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计数,异常行为如配对不正常、分离不规则、数目不均等)15.简述单倍体特点,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获得单倍体的途径特点:有全套染色体组-生活必须的全套基因,植株矮小;高度不育;经加倍可成纯系。
意义:克服杂种分离,提高选择效果,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获得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与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相结合,加速育种过程;克服远缘杂种不孕性与不以稳定的现象;可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小孢子培养得到的双单倍体是进行DNA标记和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理想材料途径:花药和花粉的培养——孤雄生殖卵细胞不经受精发育成个体——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配囊中的反足细胞或助细胞不经受精单性发育成植株)染色体消除:远缘杂交,杂合子中亲本一方的染色体有时会被排除,而留下单一亲本的配子体组,发育成单倍体胚。
16.简述诱变育种的类型及其特点P144类型:物理、化学、生物诱变特点:丰富植物原有的基因库,创造了新的基因型提高突变频率改良单一性状缩短育种年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改变自交亲和性诱变育种是园林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变异方向和性质不易控制17.简述无性繁殖器官辐射处理后的选育从VM1(M1)开始突变世代的划分(营养繁殖的次数作为突变世代):VM0(无性繁殖植物的亲本世代),VM1(处理后营养器官上的芽萌发的枝条或植株),VM2(由VM1繁殖章程的枝条或植株)突变体的分离选择技术:短截修剪法;促生不定芽;应用组培技术选择:M1,不同部位的不定芽分别繁殖,分别观察计算(20分,每题5-10分)注意孟德尔遗传分析、连锁遗传与染色体作图部分内容的课后计算题以及课本中相关计算实例论述(20分,每题10分)1.试论述植物基因工程在花色研究中的应用一、增加新花色●直接导入外源结构基因:单色基因控制的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