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

合集下载

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正文

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正文

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引言1866年克罗齐出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的一个富裕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克罗齐早期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条件。

1883年,克罗齐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克罗齐转而全心投入学术研究以摆脱其多带来的覆巢的苦痛。

克罗齐倾心于历史的研究,以此为起点,开启他的理论生涯。

1913年克罗齐创办了杂志《批评》,其学术也进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克罗齐通过杂志发表了众多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等,几乎涵盖他全部著作。

克罗齐不仅仅在知识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在政界有所成就,他坚决反对法西斯,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并为其起草《宣言》。

克罗齐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工作,1952年11月20日,克罗齐逝世于他挚爱的故土那不勒斯,享年86岁。

克罗齐一生博览群书,投身于理论研究。

从哲学到美学,从美学到艺术史,从艺术到语言学,从历史到经济,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伦理……克罗齐集各家之学,从众多前辈先哲身上汲取滋养。

广泛的阅读和涉猎为其理论的完备系统奠定了基础。

克罗齐的艺术观正是建立于理论体系之上。

克罗齐治学严谨,对于其理论的完善贯穿他的一生。

从1901年的《美学原理》到1912年的《美学纲要》,克罗齐一步步丰富和修正其美学理论,进而丰富其艺术理念。

克罗齐的艺术理念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美国学者吉尔伯特和德国学者库恩所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替时期及以后至少二十五年间,贝奈德托·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的理论,在美学界居统治地位。

”韦勒克称他为“西方四大批评家”的第一人。

在我国,我们通过朱光潜先生的引译从而接触克罗齐。

而后朱立元、周来祥、曾繁仁等著名美学家都曾阐述过其思想。

目前,研究克罗齐的文论多是关于其历史观方面的,对于艺术理论研究的有:马海良和张敏的《克罗齐艺术批评本体论》、夏中义的《重读克罗齐》、张敏的《克罗齐与西方美学现代转型》、郁敏《从克罗齐到苏珊朗格——对情感表现说的新认识》等等。

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的分析和评论

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的分析和评论

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的分析与批评贝奈戴托·克罗齐(1866—1952)是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有时也被认为是政治家。

他在哲学、历史学、历史学方法论、美学领域颇有著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由主义者。

[1]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著作等身,约有八十余部作品,但他最有成就的哲学观点写在四本书中:《美学原理》(1902)、《逻辑学》(1908)、《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以及《实践活动的哲学》(1908)。

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是他在历史哲学著作中的代表作。

也正是在这一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文学评论或是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人们用到克罗齐的这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然这个伟大的命题被引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们对于这个观点的误解。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克罗齐的这个观点进行评析。

一、克罗齐的关于历史的看法的发源和他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克罗齐非常尊重维科,也赞同他在历史学上的观点:“历史应该有哲学家来写”。

克罗齐的论历史让这个观念更进一步,将历史看成“运动中的哲学”。

克罗齐的许多基本观念脱胎于狄尔泰,克罗齐曾明确地说:“历史主义就是要肯定生活与实在就是而且仅只是历史”。

正是这种极端的唯心主义一元论的立场构成了克罗齐的历史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

[2]他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这一书是他对于这个观点的最好的论证,他在这本书中从强调编年史与历史的区别入手来开宗明义。

在他看来,编年史是假历史学,是指没有生命的死的材料的堆积;历史学则是真的历史,是活的历史。

所谓的历史应该是活着的历史,都是我们从现实有感而发进行研究的历史。

过去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不然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只能是死的历史了。

历史本身就是生活,就是现实的精神生活。

克罗齐美学的启示

克罗齐美学的启示

克罗齐美学的启示一、克罗齐的哲学-历史体系概述克罗齐是二十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他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最大代表。

克罗齐观点的形成过程是漫长而又复杂的,直接给予他有力影响的是黑格尔、维科和弗·德·桑克蒂斯。

这三个人代表了克罗齐的三大兴趣:哲学、历史和文学。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基本上是在本世纪最初的二十年内形成的。

他写了四卷本的《精神哲学》,其中依次论述了美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历史。

他是个唯心主义者,并从一元论的角度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否认物质和自然界的存在,“连研究精神与其并不存在的对方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联结和相互关系也是没有根据的”。

他认为,我们思维的实质或题材是心理、生活或精神。

人们只能确信心理或精神活动的存在,而任何“超验”实体的假设都是不正确的。

由此他把哲学定义为关于精神的科学。

他说:“精神就是整个现实……除精神以外没有其他现实,除精神哲学之外没有其他哲学。

”他把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等同起来,把哲学和历史也等同起来。

依照克罗齐的学说,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

这两者属于低高“两度”,彼此循环产生。

这两度又各分为两阶段。

认识活动分为直觉的和逻辑的,实践活动分为经济的和伦理的,相应于直观、抽象、经济及伦理活动的是美、真、利、善的概念,分别归美学、逻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来研究。

这四者构成了哲学,而历史是对精神、生命和人类活动的具体研究,它于上述四种概念都可应用。

因此,历史是最宏伟深奥的学科,并与哲学本身同一。

历史学家必须对他所研究的事件进行理解和评价,因此又成为哲学家。

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因为理解和评价事件就必须要使它们再现和复活。

克罗齐对黑格尔的批判是两方面的。

他不但反对超出直观和在抽象活动之外去思索任何“超验”实(体),甚至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这种超验实体的观点也不能接受。

他认为原则上绝不能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即使把后者理解为观念的异在也不行。

克罗齐美学思想精编版

克罗齐美学思想精编版

克罗齐美学思想“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

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

在政治上,克罗齐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曾两次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

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部长职务。

慑于他在意大利的声名,墨索里尼才未敢杀害他。

克罗齐早年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修正。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意大利著名杂志《批判》,并长期担任主编。

从那时起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精神哲学》的第一部著作《美学》。

在哲学上,克罗齐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除黑格尔之外,还有两位人物曾对他发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他的两位意大利前辈维柯和德桑克蒂斯。

他们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方面给克罗齐以重要的影响。

克罗齐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卷本《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年)、《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年)、《历史学》(1914年)。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陈《美学》即《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原理》,第二部分是《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年)、《诗论》(1936年)等。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为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是从右的方面批判和承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一方面他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百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认为除了精神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唯有精神存在,精神创造了一切(历史和事物),正是精神赋予了精神的对象以规定性的东西。

克罗齐的简介

克罗齐的简介

克罗齐的简介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代表作有《美学原理》、《逻辑学》、《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实践活动的哲学》。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克罗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罗齐的简介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是意大利着名历史学家、哲学家。

生于意大利阿布鲁佐区的佩斯卡塞罗利。

他出生于富贵望族,从小受到严格的天主教式的教育。

大约十六岁时,他放弃天主教信仰,形成了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观。

在他的观点中,宗教只是一种历史的习俗,人们可以在其中释放创造性的力量。

直至逝世,他都保持着这个观点。

1883年,他在伊斯基亚的卡萨米乔拉和家人欢度假期时,一场地震来袭,震塌了房屋。

他的父母,以及唯一的姐姐死亡。

而他被埋在里面很久,几乎死掉。

此次事故之后,他继承了家产,和叔本华很相像,他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过上相对闲暇的生活。

他得以在哲学上投入大量精力,像一个独立知识分子在那不勒斯的住宅中写作。

随着他名气日增,许多人希望他从政,虽然他不愿如此。

他被任命为公共教育并在这个位置上呆了一年。

其后的1910年,他迁任意大利参议院议员,这是一个终身职位。

他在一战期间公开反对意大利参战,认为这是一次自杀性的贸易战争。

虽然最初这使得他名誉受损,但战后他不仅恢复了名誉,而且益发受到公众喜爱。

在1923年,他亦帮助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国立图书馆搬迁至皇宫。

克罗齐的哲学思想因为黑格尔以及其他德国观念论思想家的强烈影响,克罗齐发展了一种自称为“精神哲学”。

他更愿意称之为“绝对理想主义”或“绝对历史主义”。

克罗齐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次尝试(第一次是康德)弥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或者分别叫做先验哲学和感觉论) 。

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为内心主义,他关注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的生活状态的人的经验。

因为现实的扎根于内心存在,而内心存在只能来源于现实经验,所以克罗齐将美学视为其哲学的基础。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2010-02-23 17:14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作者意大利的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Croce,公元1866--1952年)。

克罗齐是著名的哲学家,新黑格尔派代表之一。

傅任敢先生从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本转译。

克罗齐把本书收入他的《精神哲学》,列为第四卷。

其他三卷分别为"作为表现科学的美学","作为纯粹概念科学的逻辑学"和"实用哲学"。

本书是克罗齐的历史观,用他的话来说是"我的史学理论的加深与扩大"(克罗齐《意大利文第一版序》)。

初读克罗齐书,似乎有在名词间绕来绕去的感觉,当潜心思考他的论述就体会到他的论断是深刻的精确的,许多见解是超越社会普遍认同的概念的。

道理极其深刻,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把握人生极有价值。

其中关于个人内心、个人思想的许多说法与王阳明的心学有不少类似之处。

第二编是谈欧洲的历史的,由于欧洲历史知之甚少,读不大懂。

第一编:史学理论。

一:历史与编年史克罗齐认为历史是前人的作为凭证的叙述。

这种过去的事实总会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兴趣打成一片的,为今天的生活提供教益。

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想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历史是确凿的实用的。

历史是深入到事件的核心的,而编年史则是事件的外表或表面。

文献与批判就是生活与思想,是真正的历史。

古人建造墓室并不是愚蠢的错觉,而是肯定个人工作的不朽的道德行动。

它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历史凭证。

当我们需要它时,它就复活了,过去变成了现在。

过去时代的私人笔记、图书馆、挡案室、博物馆保存的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不去打开它,它仍然只是"死尸",所以说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只有用我们心胸的熔炉才能熔化这些历史的存留,使这些确凿的资料变成真实。

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美学思想“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

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

在政治上,克罗齐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曾两次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

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部长职务。

慑于他在意大利的声名,墨索里尼才未敢杀害他。

克罗齐早年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修正。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意大利著名杂志《批判》,并长期担任主编。

从那时起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精神哲学》的第一部著作《美学》。

在哲学上,克罗齐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除黑格尔之外,还有两位人物曾对他发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他的两位意大利前辈维柯和德桑克蒂斯。

他们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方面给克罗齐以重要的影响。

克罗齐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卷本《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年)、《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年)、《历史学》(1914年)。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陈《美学》即《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原理》,第二部分是《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年)、《诗论》(1936年)等。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为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是从右的方面批判和承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一方面他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百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认为除了精神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唯有精神存在,精神创造了一切(历史和事物),正是精神赋予了精神的对象以规定性的东西。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1、克罗齐的生平活动贝奈戴托·克罗齐不仅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也是本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

他在哲学上和政治上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本世纪90年代中期,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拉布里奥拉等人的影响下他研究过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

1900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论文集),其中表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了歪曲和修正。

伯恩斯坦等著名的修正主义者承认受到他的影响。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著名的《批判》杂志,这成了他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

他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为四卷本《精神哲学》(或译《心灵哲学》),其中包括《美学》(1902)、《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史学》(1914)。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黑格尔哲学中的活的东西和死的东西》(1907)、《美学原理》(1910)、《伦理和政治》(1931)、《史学与道德理论》(1950)、《黑格尔研究与哲学解说》(1952)等。

克罗齐的政治立场总的来说属资产阶级自由派,曾二次出任资产阶级政府的内阁部长。

他对法西斯主义抱过幻想,甚至认为它是摆脱无政府主义状态的唯一出路,在上院投过对墨索里尼的信任票。

但当墨索里尼上台实行法西斯专制统治时克罗齐成了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并由此而与他的学生和朋友、意大利另一个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者金蒂雷公开分裂。

2、精神哲学的理论体系克罗齐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的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但他往往又把这种普遍的精神与人的主观的心灵相提并论,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作为绝对观念的"异在")的存在,认为这种观点太不彻底。

黑格尔"授予自然界一定地位,从而与自己学说的优秀部分发生矛盾……。

他把一部分精神划给自然界,徙劳无益地把精神和这个并不存在的实在结合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品的整一性
心灵的活动就是融化杂多印象于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作用 一首诗分为景、事、喻、句等,毁坏作品
接近于中国的‚体悟‛;
美与丑

美就是成功的表现
也可把美当作表现,因为不成功的表现就不是表现 成功就是情感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被意象表现出来。 成功的表现,就效果来说,便生快感,就价值来说,便是美。 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完美。
否定性结论

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否定‚自然美‛
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只在人心里 只有对于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照自然的人,自然才现得美……
否定艺术美可以单从作品的物理方面见出
单纯的线条、颜色、声音或文字符号、石头 艺术传达不是艺术活动
诗人只是‛一个自言自语者‚

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贡献:1、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2、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 错误:艺术即直觉说是非理性的,是从他的主观唯 心主义哲学思想派生出来的。只强调精神是唯一的 实在,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 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 这一观点彻底割裂了艺术同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 联系。他把单纯感觉式的直觉混为艺术形象思维式 的直觉,把直觉和抽象思维的分别加以绝对化,过 分强调直觉为心灵活动,把艺术的表现媒介和传达技 巧看成和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
美就是绝对美;较美的美是不可思议的。

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丑现为杂多,可以比较。 丑却有程度上的差别,是相对的
不成功的作品可以有各种程度的优点。
也可能引起快感,但却是一种混杂的快感 如看一个喜剧:休息与娱乐的快感

问题:
过分地将美理想化和纯洁化,丑的相对性实际就等于美的相对性 不存在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美的标准;美是一种具体文化历史的产物;
6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直觉 直觉即表现 直觉即艺术 否定性结论 直觉即形式 美与丑 语言就是艺术 小结

直觉
最基层的感性认识活动=直觉=表现=抒情的表现=艺 术=创造=欣赏(=再造)=美(=成功的表现) 直觉

两种知识形式
直觉的:从想象得来、关于个体的、诸个别事物的,产生意象 逻辑的:从理智得来、关于共相的、诸个别事物关系、产生概念 关系:
直觉是文化的产物,而非纯自然的产物
语言就是艺术

语言和艺术都是表现
语言和艺术同为心灵活动的创造,本质上是一样的。 人说话随时都像诗人一样 一般谈话和诗文并无分别

意义:
语言学一般强调语言的逻辑性 克罗齐强调语言的直觉性、形象思维性、创造性 ‚你,凯撒,你能公布法律于民众,却不能公布语文于民众‛。 伏尔泰:‚该文法倒霉‛ 写得好的作品是不能依规矩学来的,文学的学习应取实践的方式,从读
克罗齐的美学理论
克罗齐(1866-1952)的美学
内容

克罗齐生平

美学思想


表现主义美学是在西方现代美学思潮中出现较早 (20世纪初)、影响较大的美学流派 创始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美学家科林伍德 又称‚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说‛ 表现主义美学基本观点:以情感表现为核心构建 美学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是克罗齐以‚直觉‛为 核心,提出‚直觉即表现,艺术即直觉‛的基本 命题,构建起一整套表现主义美学体系。
的分类

材料与形式(内容与形式)
直觉即形式
审美的事实就是形式,而且只是形式
形式统辖了诸印象(内容) 内容是必要的起点,但无确定的属性
批评‚自然的模仿说‛
模仿即赋形即改变;机械模仿不能引起美感:蜡像
了他自
己。诗的素材可以存在于一切人的心灵,只有表现,这就是 说,只有形式,才使诗人成其为诗人。 艺术不但不在内容,而且根本没有内容。(没有独立存在的 内容) 为艺术而艺术
寓言不是艺术,因为概念和意象没有融成一体; 费肖尔:糖融解在水中的比喻
批评是概念的活动,欣赏才是直觉的活动
诗人死在批评家里 ‚我们常把一个艺术品分为各部分……但是作这种区分就是毁坏 作品,犹如分有机体为心、脑、神经、筋肉等等,就把有生命的 东西弄成死尸‛;混沌之死

艺术不能分类
艺术在本质上是直觉,直觉是整一不可分的。 也否定了审美范畴(秀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
直觉的机制
直觉即表现

直觉即表现
即赋形,即创造性联想,即表象
表现:
事物触到感官(感受),心里抓住它的完整的形象(
直觉),这完整形象的形成即是表现,即是直觉,亦 即是艺术。 是一个心理过程,腹稿 其他意义:
自然科学:面红耳赤是羞的表现 传达:把心里的借助媒介表达出来。
直觉即艺术

人人都是艺术家
‚我们每个人实在都有一点诗人、雕刻家、音乐家、画家
、散文家的本领;但是比起戴着这些头衔的人们,那就太 少了‛ 区别是程度上的,量的,在没有质的分别
大艺术家、小艺术家:‚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只 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
不是‚诗人是天生的‛,而是‚人是天生的诗人‛
直觉——知觉——概念直觉:见到一个事物心中领会那事物 的形
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 知觉:见一事物形象而知觉其为某某,明白它的意义。对象仍是个 别事物。 概念:许多事物的共相或共同属性。 三者经常难以分割
直觉知识可离开理性知识而独立;理性知识却离不开直觉知识


生命本体论美学
以生命为本体来界定世界的本 原和基质,贬低理性、高扬直觉 体验,把直觉体验作为认识和把 握生命本体的一种方式。 柏格森给直觉下的界定就是本能 的最佳状态,他说:‚我所说的 直觉是指那种已经成为无私的、 自意识的、能够静思自己的对象 并能将该对象无限扩大的本能。 直觉体验不从任何‘观点’出发, 本能地直接与客体对象合而为一, 直接观照生命本体,只有依靠直 觉体验才能穿透人与意识绵延之 间悬挂着的一道无际的帷幕,直 接把握生命或生命活动本身。‛
诗是人类的母语;原始人‚生来就是伟大的诗人‛
欣赏 的前提 评价:平民化的艺术观;在后现代主义中人人成了艺术家


艺术作品的分别也是量的,而不是质的
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悲剧,不能说在质上此优于彼
创造(天才)与欣赏(鉴赏力)的统一
审美的创造;审美的再造;艺术的常新 ‚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
克罗齐生平
(1866.2.25-1952.11.20) 生于意大利南部阿拉圭省的佩斯卡塞洛里 富裕的天主教家庭;18岁成为无神论者 1883:他的父母与唯一的妹妹在渡假中,碰上地震死亡,他 被埋后生还,继承财产,致力哲学。 在罗马大学学过法律 在拉布里奥拉的影响下,学习过马克思主义(1895-1899), 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 与新黑格尔主义者金蒂莱的长期合作,编辑图书 1903年创办《评论》 1910年当选议员 1920-1921:担任教育部长 1925:发表《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 1947:创立历史研究会
艺术的特质不在快感上,快感只是陪伴不是主体

艺术不是道德活动
艺术并不起于意志,善良的意志可以形成一个好人,却
不能形成一个艺术家 判定文学人物道德与否,无异于判定一个方形是道德的 ,一个三角形是不道德的

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艺术不同于哲学和科学
先于概念而不依存于概念
寓言、象征容易成为理智主义的

康德美学
康德明确界定美是主观的,审美判断是 超功利的与审美主体的欲念无关, 提出了艺术的自主独立性。 康德假定了‚物自体‛,假定了物质世 界的存在,不过康德以为物质只是 现象方面可知,本体却不可知;而 对于现象的认识则是心灵依据‚先 验范畴‛赋予形式于物质的活动, 即‚先验综合‛论。克罗齐部分地 采用了康德的心灵因赋予形式而铸 造现象世界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论点, 他的‚无形式的物质‛借心灵综合 作用而得到形式,实际上是康德的 ‚先经验的综合‛说的变相。
物例证下手,以便养成文学的鉴赏力。

问题:
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诗还是逻辑,还是两面性? 并非所有的语言都有美感:工具性、审美性

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是20世纪初西方美 学出现的一个重要美学流派。它不仅对西方现代美学诸 如生命本体论美学、直觉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语 义主义美学等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也直接波及 到20世纪初在美学界和艺术界所展开的表现主义的争论, 是西方现代艺术诸多流派的理论支柱。库列科娃在《哲 学与现代派艺术》艺术中说:‚直觉主义、弗洛伊德主 义和存在主义——这是支撑现代西方‘上流’艺术结构 的三大‘台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