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合集下载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正文:----------------------------------------------------------------------------------------------------------------------------------------------------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1997年7月8日)本规定规定了粮油质量控制的原则、依质论价办法和不合格粮油的处理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收购、调运、储存、销售、加工和出口的商品粮油。

1、一般原则1.1 粮油质量标准适用于定购粮油、国家储备粮油和市场经营的粮油。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粮油,执行地方标准。

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粮油,执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必须报技术监督部门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时,后两种情况均执行发粮方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市场经营的粮油在处理增扣价、扣量等问题时,可按贸易合同规定执行,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2 原粮、油料标准中的水分指标,是水分增扣价、扣量的依据。

但在国家储备粮油中,凡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指标大于14.0%的,一律以14.0%作为增扣价、扣量的依据。

水分含量大于14.0%的国家储备粮油,不得调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外。

1.3 安全储藏水分标准,是粮油安全储藏的技术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不得作为水分增扣价、扣量依据。

1.4 标准中凡规定质量等级的,一律以中等为计价基础,即:五个等级的,三等为计价基础;三个等级和二个等级的,二等为计价基础;多于五个等级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计价等级。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

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

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油进出仓、粮油储藏期间的粮情与质量检测、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以及油脂储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和植物油的储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GB/T 8115 粮食包装麻袋GB/T 8946 塑料编织袋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913 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 18835 谷物冷却机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2497 粮油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GB/T 22498 粮油储藏防护剂使用准则GB/T 24534 谷物与豆类隐蔽性昆虫感染的测定GB/T 24905 粮食包装小麦粉袋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77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 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 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5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 1207 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LS 1212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T 1213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 8001 粮食立筒库设计规范LS 8004 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建标118 植物油库建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4—89 葵花籽油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3.2不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不宜存”规定的,需要轮换的粮油。

3.3陈化粮油:符合判定为“陈化”规定的,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油。

4、储存品质控制指标4.1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见表1、表2和表3)表1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表2 小麦和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表3 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4.2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见表4)表4食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4.3回归评分值(Y)计算公式:Y 粳稻=70.7+0.07X 发芽率-0.25 脂肪酸值+1.70 粘度Y 粳稻=86.3+0.005X 发芽率-0.61 脂肪酸值Y 玉米=80.5+0.10X 发芽率-0.34 X脂肪酸值说明:为了计算回归评分值,需要检验发芽率。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

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5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粮油grain and oils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

3.2储粮有害生物stored grain pest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

3.3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为6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4半安全水分semi-safe moisture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在65%~7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粮油检验制度参考资料

粮油检验制度参考资料

粮油检验制度参考资料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第三章粮油出入库管理第九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对入库粮油进行检验,建立粮油质量档案。

成品粮油质量档案还应包括生产企业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内容。

第十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对入库粮油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储存安全的要求,并按照不同品种、性质、生产年份、等级、安全水分、食用和非食用等进行分类存放。

粮油入库(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

第十一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货位及时制作“库存粮油货位卡”,准确记录粮油的品种、数量、产地、生产年份、粮权所有人、粮食商品属性、等级、水分、杂质等信息,并将卡片置于货位的明显位置。

第十二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粮油出库前按规定检验出库粮油质量。

粮油出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做好出库记录。

第十三条出库粮油包装物和运输工具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

未经处理的严重虫粮、危险虫粮不得出库。

可能存在发热危险的粮油不得长途运输。

第十四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清除仓房、工作塔等仓储设施内的粉尘,按规定配置防粉尘设备,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禁止人员进入正在作业的烘干塔、立筒仓、浅圆仓等设施。

粮油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粮食经营者应当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明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职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技能的培训行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

粮食经营者收购粮食,必须按照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对相关粮食质量安全项目进行检验,并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实行明码标价,应当在收购场所醒目位置公布收购价目表,标明收购粮食的品种、等级、计价单位和收购价格等有关内容;(二)杂质超标、水分超过安全储存限量标准的粮食,应当及时整理达标;(三)不同生产年份的粮食不得混存;(四)鼓励对不同等级和品质的粮食单收、单存;(五)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

国粮发(2000)143号储存判定规则

国粮发(2000)143号储存判定规则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国粮发[200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1]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二〇〇〇年七月二十日《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4—89 葵花籽油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标准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标准

6、根据入仓粮食和油料的质量、仓房 条件和预期储藏期限合理堆存,减少重复搬 倒。
7、包装粮食和油料的堆码要合理交错、 骑缝堆码、整齐牢靠,避免歪斜,粮垛应距 墙、柱0.6米以上;高水分粮食码垛不超过3 米,油料不超过1米;确保设施及人员安全。
8、大宗原粮宜采用散装储粮,粮面堆 高不应超过设计装粮线。长期储存的粮食, 应平整粮面。
二十、稻谷储藏技术要点
★ 稻谷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快。宜
采用准低温、低温、气调、四合一等储藏技 术,安全水分条件下可储藏2—3年。
★ 储藏技术要点:安全水分通风降温时,
宜采用轴流风机。第四至第七储粮生态区要 做好防止粮温升高及害虫防治工作,特别是 谷蠹、米象和玉米象的防治。
二十一、玉米储藏技术要点
★ 三低储藏是指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 再降低粮温的储藏技术组合。
★ 四合一储藏:在储粮仓房中采用计
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 物冷却等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优化组合。
七、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
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质量 和水分含量,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 延缓品质下降;确保粮食油料储藏安全。
2、能够承载粮堆的动、静荷载。能够 满足储粮防潮、防水、气密、隔热、通风、 防止有害生物危害的要求。减少不利环境条 件特别是高温、高湿对储粮的影响,保障粮 油储藏安全。
3、粮仓应远离污染源、危险源,避开 行洪和低洼水患地区,应便于进出仓作业。
4、地下仓应选择山体宽厚、地质坚固、 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的地方。
★ 半安全水分介于安全水分与危险水分之 间的水分含量。
★ 高水分粮油是指水分含量超过安全水分 最高值的粮食或油料。
四、粮仓、粮仓类型
粮仓是指用于储存粮食且满足安全储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5511—85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5516—85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5520—85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5530—85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5538-1995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89葵花籽油GB/T14488.1 —93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14607—93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15684-1995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 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3. 2不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不宜存”规定的,需要轮换的粮油。

3. 3陈化粮油:符合判定为“陈化”规定的,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油4、储存品质控制指标4. 1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见表1、表2和表3)表1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项目籼稻谷宜存粳稻谷宜存不宜存陈化不宜存陈化回归评分值,分> 70<70—> 70<70—脂肪酸值,mgKOH/100g< 25>25-< 32>32< 25>25—< 35>35粘度,mm2/s> 4.5<4.5-> 2.5<2.5> 10<10—》4<4品尝评分值,分> 70<70—》60<60> 70<70—》60<60色泽正常正常不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气味正常正常有异味正常正常有异味表2小麦和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小麦玉米项目宜宜存不宜存陈化不宜存陈化存>回归评分值,分一一一<70一70脂肪酸值,>40—W一一一>50 mgKOH/IOOg4050粘度,mm2/s> 4<4一一一一>面筋吸水量,%<180一一一一180<70—》> <70—》品尝评分值,分> 70<60<60607060不止正不止色泽正常正常常常正常常气味正常正常有异正正常有异味常味表3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项目宜存大豆不宜存陈化粗脂肪酸值,>3.5 — w>5 mgKOH/100g 3.55<75—><60蛋白质溶解比较率,% > 7560不止色泽正常正常常气味正常正常有异味4.2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见表4)表4食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小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项目宜存不宜存陈化宜存不宜存陈化过氧化值,meq/kg< 8>8—< 12>12< 12>12—< 20>20酸价,mgKOH/g< 3.5<3.5 —< 4>4< 3.5<3.5 —< 4>44.3回归评分值(Y计算公式:丫粳稻二70.7 + 0.07X发芽率—0.25脂肪酸值+ 1.70粘度丫粳稻二86.3 + 0.005X发芽率—0.61脂肪酸值丫玉米二80.5 + 0.10X发芽率—0.34X脂肪酸值说明:为了计算回归评分值,需要检验发芽率。

4.4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宜存、不宜存、陈化的规定5.1储存品质控制指标适用于安全水分条件下正常储存的无污染的粮油5. 2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划分把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划分为两部分:品尝评分值作为品尝指标部分,其它指标作为理化指标部分5.3 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技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稻谷。

5.3.2 小麦有一项理化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小麦;判定小麦是否陈化,则以品尝指标为准。

“宜存”和“不宜存”的品尝指标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

5.3.3 玉米回归评分值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其它储存品质控制指标,有一项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玉米;判定玉米是否陈化,则以脂肪酸值为准。

5.3.5 食油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食油;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食油。

5.4 除每年两次常规性的检测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外,还应根据储存过程中粮油的具体情况,随时扦样检测其品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粮油损失。

5.5其它类稻谷的归属其它类稻谷的归属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部门自行规定,其中省间调拨稻谷按调出方规定执行。

6、试验方法试验方法的详细规定见附录A。

附录A:试验方法A1样品除执行GB5490和GB5491外,对于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主要粮油品种还要执行下述规定。

A1.1单位代表数量: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储存条件、v 200T的粮油为一个200T的粮扦样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检验单位;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储存条件、〉油,以200T 为一个扦样单位,以整个货位为一个检验单位。

为了保证储存质量,根据储存实际情况,还要考虑扦取粮油品质容易变化部位的样品。

若有局部发热、潮湿、发霉、变质等情况时,则须适当增加扦样份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A1.2 样品登记:为准确反映储存粮油品质变化情况,扦样时除按扦样单登记外,还要详细记录其它有关情况,包括:收获年度。

入库时间、原始水分、储存条件、储存方式,以及虫害、发热、发霉、潮湿、药剂熏蒸、是否经过烘干处理等情况。

A1.3 样品保管与处理样品应装在玻璃瓶或塑料袋内,存放在低温干燥处,并尽快安排分析测定。

粉碎的样品必须及时测定,当天不能测定(脂肪酸值要当天测定),应放置在冰箱中暂存。

为确切反映各测定指标间的关系,要求同一样品的各项指标测定工作应在同一时间(w 3天)内完成,其中发芽率按标准规定时间执行。

A1.4 推荐仪器粉碎机(制粉机)FSJ—l 型等。

粘度计JNDY—1型和LSN-1等。

A2发芽率按GB/T5520执行。

A3脂肪酸值按GB/T15684执行(含玉米)。

A4粘度按GB/T5516执行。

A5 面筋吸水量按GB/T14607执行。

A6过氧化值按GB/T5538执行A7酸价按GB/T5530 执行。

A8蛋白质溶解比率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是指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粗蛋白质含量的比率。

先按GB/T5511-85测定大豆粗蛋白质含量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然后按下式计算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水深性蛋白质含量十粗蛋白质含量X100%A9粗脂肪酸价按GB/T14488. 1先提取大豆粗脂肪,再按GB/T5530测定大豆粗脂肪的酸价。

A 1 0色泽、气味按GB/T5492执行。

A1l 熟食品尝试验A1l.1 大米(与稻米同义)按G8/T15682 执行。

A11.2 小麦粉参照执行GB/T15682其中,用具、小麦粉的制备、发酵与馒头的制备等部分按下面要求执行。

A11.2.1用具:粉碎机,CB36号筛,40目筛,搪瓷碗、牛角匙、纱布、小碟子、铝蒸锅、面板、恒温箱。

A11.2.2 小麦粉的制备润麦:取500g小麦放在40目筛中,在清水盆中或水龙头下搓洗,除去灰杂后取出,滤去水分,摊在一块干布上晾干约20-30min。

如果有水再用干毛巾擦干,控制水分在14%-15 %,然后放进磨口瓶内密闭润麦5-8h ,润麦具体时间根据不同类型小麦酌定。

磨粉:将已润麦的样品倒人粉碎机中研磨,粉样用CB36号筛筛理,收集筛下物并称重,筛上物继续粉碎和过筛,直到粉样重量达到试样重的约60%为止。

合并筛下物,装人广口瓶,置冰箱内待用。

A11.2.3 发酵与馒头的制备发酵液的制备,将2g干酵母粉用45摄氏度(C)温水100ml泡开混匀。

发酵:称取3x50g面粉放在搪瓷碗中,加3x0. sg白蔗糖和3X28至30ml酵母液,用牛角匙和面,成团后再用手和匀,分别置于3个小碟中并盖上湿纱布,放在35 士「C的恒温箱中发酵(恒温箱下部应放一水盘,以增加箱内湿度,防止面团干燥)。

发酵至面团体积约增加到原体积的1. 5倍为止,一般需2-3h 。

蒸制馒头:取出已发酵的面团,分别加2g面粉均匀搓揉100下,仍置于小碟盖上湿纱布,放置恒温箱中成型15mi n,然后取出,放人水已沸腾的铝蒸锅中,猛火蒸20mi n,取出切成小块趁热进行品尝。

A11.3 玉米粉参照执行GB/T15682其中,用具、玉米粉的制备、窝头的制备等部分按下面要求执行。

A11.3.1 用具:粉碎机、40 目筛、搪瓷碗、铝蒸锅。

A11.3.2玉米粉的制备:取400g玉米用粉碎机磨粉,要求约75%通过40目筛,合并筛下物,充分混句后装人磨口瓶中,置冰箱内待用,A11.3.3窝头的制备:取玉米粉3x50g,加75 土5C的温水3X40ml,拌匀、成型,分成3个窝头放入水已沸腾的铝蒸锅中,猛火蒸20mi n,取出切成小块趁热品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