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稻⾕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69-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于收购、贮存、运输、加⼯、销售的商品稻⾕。
2 引⽤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通过在本标准中引⽤⽽构成为本标准的条⽂。
本标准出版时,所⽰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本标准的各⽅应探讨使⽤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般规则GB 5491―1985 粮⾷、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油料检验⾊泽、⽓味、⼝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5―1985 粮⾷、油料检验稻⾕出糙率检验法GB/T 5496―1985 粮⾷、油料检验黄粒⽶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油料检验⽔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下列定义:3.1 早籼稻⾕⽣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般⽶粒腹⽩较⼤,⾓质粒较少。
3.2 晚籼稻⾕⽣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般⽶粒腹⽩较⼩或⽆腹⽩,⾓质粒较多。
3.3 粳稻⾕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籽粒⼀般呈椭圆形,⽶质粘性较⼤胀性较⼩。
3.4 籼糯稻⾕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粒呈乳⽩⾊,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
3.5 粳糯稻⾕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般呈椭圆形,⽶粒呈乳⽩⾊,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
3.6 出糙率净稻⾕脱壳后的糙⽶(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 整精⽶糙⽶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等⼤⽶时,⽶粒产⽣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粒。
3.8 整精⽶率整精⽶占净稻⾕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精编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前言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稻谷贮藏特性和方法

稻谷贮藏特性和方法一、贮藏条件1、稻谷:含水量12~14%。
2、仓具:高燥不易受潮;阴蔽低温,不发热;空气流通;结构坚固严密,以防鼠害。
二、稻谷的贮藏特性1、贮藏稳定性较好。
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稻壳保护,对虫、霉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对湿、热等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耐受力。
2、稻谷的后熟期短,易生芽。
一般籼稻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的后熟期仅有4周左右。
当稻谷含水量达到25%以上,只要温度适当,便能发芽。
因此,稻谷受雨淋、粮面结露、受潮,其含水量达到25%以上时,便能发芽。
3、稻谷容易陈化。
高温,会加速稻谷陈化,使脂肪酸值升高,发芽率下降,其中籼稻比粳稻稳定些,糯稻最差。
收贮后随着酶活性减弱,及稻米胶体脱水浓缩,吸水性降低,硬度增加,所以贮藏稳定性增强,对长期保管有利。
但在长期保管中,每经过一个高温季节,其种用品质和食用品质即逐年下降。
因此,稻谷贮藏要注意推陈贮新。
4、危害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等。
每年春暖以后,约在4~5月害虫便开始繁殖危害,虫峰期发生在每年高温季节。
5、寄附在稻谷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中温、中生、好氧性微生物。
高水分的稻谷发热霉变是由放线菌、细菌、酵母菌以及霉菌中的根霉、毛霉所引起,低水分的稻谷发热霉变则是由干生性的霉菌如灰绿曲霉群活动引起的。
三、稻谷的保管方法1、保证入库稻谷质量:一般籼稻谷水份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并过筛或风选。
2、仓具消毒:稻谷入库时要做好仓库和器材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病虫。
3、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4、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陈化粮鉴定

国粮发[2004]43号稻谷储存品质规定规则(2004年3月)1 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技术要求、判定规则和检验。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商品周转粮在安全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的稻谷储存品质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机植物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打样、分样法GB 1350 稻谷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15684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方法。
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和注解。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 术语核定义本规则采用下列定义。
3.1 宜存储存品质良好,适宜继续储存的稻谷。
3.2 不易存储存品质尚好,但不宜继续储存的稻谷。
3.3 陈化储存品质明显下降,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稻谷。
3.4 色泽、气味稻谷经砻谷或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的色泽、气味3.5 蒸煮品评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气味、色泽、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评分值表示。
3.6 品尝评分值稻谷制成米饭的气味、色泽、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的品尝评分值的总和。
4 测定方法4.1 样品的扦样、分样按GB 5491执行。
4.2 色泽、气味评定按附录B中色泽、气味评定执行。
4.3 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按附录A执行。
4.4 品评试验方法按附录B执行。
5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5.1 稻谷储存品质技术要求稻谷储存品质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技术要求5.2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5.2.1 宜存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表1“宜存”的规定的,判定为宜存。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GB/T 20569-2006《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标准订正编制说明标准编制小组2017年 6月 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订正稿编制说明1项目根源《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GB/T 20569-2006)国家标准订正项目,于 2012 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同意,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订正计划,标准的制订正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蓄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查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蓄研究所等为主要草拟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查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加达成。
2项目背景游离脂肪酸是包含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
大批的科学实验结果表示,跟着储蓄时间、储蓄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 100g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因为脂肪酸值与储粮质量有很好的有关性,所以,国内向来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藏质量劣变的敏捷指标。
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味评分有优秀的有关性,在各级贮备粮食质量状况看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敏捷、直观的查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藏质量的变化进行客观评论。
表 1 不一样储蓄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储蓄月数15℃模拟环境空调准低温洞库储藏环境35℃模拟环境(个)储蓄模拟环境储蓄储蓄储蓄03710121519/22/24/27/31/注:脂肪酸值单位为mg KOH/100g 。
下同。
表 2 玉米中脂肪酸值随储蓄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向5℃10℃15℃20℃25℃25℃25℃样品名称10d20d30d40d50d60d70d 东单 80丹玉 405良玉 69金龙 1号表 3 小麦粉中脂肪酸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样品编号测定日期123周次三份样品(月·日)重复 1重复 2重复 1重复 2重复 1总均匀值重复 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表 4 不一样样级小麦粉中脂肪酸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脂肪酸值含量储藏时间( d)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36 41 46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91 97 102 107表 5不一样粉碎方式测定玉米脂肪酸值的结果比对样品粉碎设施样品编号保水实验磨旋风实验磨123456789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藏质量判断规则》(GB/T 20569-2006)中,确立了不一样种类稻谷的储藏质量判断指标,并对有关判断指标的测定方法作了详尽规定。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看颜色呀!稻谷颜色要是鲜亮自然那就好着呢,要是变得灰暗无光,那可就要小心啦!就像一个人脸色红润有光泽那就是健康,要是脸色苍白暗沉那肯定有问题呀!比如你看到那堆稻谷颜色都很黯淡了,那品质肯定不行啦!2. 闻味道哟!好的稻谷有股自然的清香,要是有霉味或者异味,那绝对不行!这就好像新鲜的水果和坏掉的水果味道差别那么大呀!像有一次我闻到一批稻谷有股刺鼻的味道,那肯定不能要啦!3. 摸一摸呀!干燥、不粘手的稻谷才好,要是摸起来湿哒哒、粘乎乎的,可就糟糕咯!这就跟衣服干干爽爽和潮潮湿湿的区别一样嘛!如果摸到那堆稻谷感觉湿湿的,还能储存吗?肯定不行呀!4. 检查有没有虫子!要是看到稻谷里有虫子在爬呀,那还能要吗?这就如同你看到家里有老鼠到处跑一样让人受不了呀!上次我们就发现了一些稻谷被虫子蛀了好多洞呢!5. 看看稻谷的饱满度呀!饱满的才是好的,瘪瘪的可不行呀!这就好比饱满的气球和泄了气的气球呀!像那一堆稻谷好多都是瘪的,这种品质怎么能过关呢!6. 观察有没有杂质呢!干净的稻谷才让人放心呀,要是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杂质,那怎么行呢!就好像一杯纯净的水和一杯有杂质的水一样明显呀!要是看到稻谷里有很多石头沙子之类的,肯定不合格啦!7. 注意储存环境呀!干燥通风的地方才能让稻谷保持好品质,要是潮湿闷热的,那稻谷肯定容易坏呀!这不就像人在舒服的环境和糟糕的环境里的状态差别很大嘛!如果储存稻谷的地方很潮湿,那后果不堪设想呀!8. 拿一点出来煮煮看呀!煮熟后口感好、香喷喷的就不错,要是难吃、有异味,那就不行啦!这就跟你做了一道菜,好吃和不好吃差别很大呀!比如煮了一些感觉味道很奇怪的稻谷,那品质肯定有问题呀!9. 定期检查很重要哦!不能放那里就不管啦,要时不时看看有没有变化呀!就像你对自己的爱车也得经常保养检查呀!如果一直不检查稻谷,等发现问题可能就晚了呢!我觉得呀,稻谷储存品质判定真的太重要啦,得认真对待,不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呢!。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GBT 2569-2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修订编制说明标准编制小组2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修订稿编制说明1 项目来源《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569-26)国家标准修订项目,于212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检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藏研究所等为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与完成。
2 项目背景游离脂肪酸是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
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储藏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1g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由于脂肪酸值与储粮品质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国内一直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
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尝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各级储备粮食品质状况监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直观的检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
表1 不同储藏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储藏月数(个)15℃模拟环境储藏空调准低温模拟环境储藏洞库储存环境储藏35℃模拟环境储藏1212121231.11.4131.77181612221131335 12 15 18 1 43 15 19 19 13 46 19 19 25 2722 13 16 1212216271528163113223注脂肪酸值单位为mg KOH1g。
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8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69-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T 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早籼稻谷
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
3.2 晚籼稻谷
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粒较多。
3.3 粳稻谷
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实,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较小。
3.4 籼糯稻谷
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5 粳糯稻谷
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6 出糙率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 整精米
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粒。
3.8 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9 不完善粒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9.1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3.9.2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
3.9.3病斑粒: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
3.9.4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粒。
3.9.5霉变粒: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
3.10 谷外糙米
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粒。
3.11 杂质
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11.1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3.11.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11.3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3.12 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13 色泽、气味
一批稻谷固有的色泽和气味。
4 分类
稻谷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5 质量要求
5.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质量指标见表1。
表1:籼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
1 ≥79.0 ≥50.0 ≤1.0 ≤13.5 正常
2 ≥77.0 ≥50.0
3 ≥75.0 ≥50.0
4 ≥73.0 ≥50.0
5 ≥71.0 ≥50.0
注:水分含量大于表1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 粳稻谷、粳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质量指标见表2.
表2:粳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
1 ≥81.0 ≥60.0 ≤1.0 ≤14.5 正常
2 ≥79.0 ≥60.0
3 ≥77.0 ≥60.0
4 ≥75.0 ≥60.0
5 ≥73.0 ≥60.0
注:水分含量大于表2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3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5.4 稻谷中混有其他类稻谷不超过5.0%。
5.5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
5.6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5.7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6 检验方法
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 5490执行。
6.2 扦样、分样按GB 5491执行。
6.3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按GB/T5492执行。
6.4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GB/T 5493执行。
6.5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 5494执行。
6.6 出糙率检验按GB/T 5495执行。
6.7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按GB/T 5496执行。
6.8 水分测定按GB/T 5497执行。
6.9 谷外糙米检验按GB/T 5494―1985中1.5进行检验,拣出糙米粒,称量,计算。
6.10 整精米率检验按附录A执行。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家有标准和规定执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整精米率检验方法
A1 仪器和用具
A1.1 天平,感量0.01g;
A1.2 实验室用砻谷机、碾米机;
A1.3 谷物选筛。
A2 操作方法
称取净稻谷试样(W0),经脱壳后称量糙米总量(W1),然后从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W2),用实验碾米机磨成国家标准一等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 (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