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平衡理论

合集下载

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

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

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一、对比与对比度对比是艺术设计中常用的概念之一。

通过对比色彩、形状、大小、纹理、亮度或对比强度的调整,设计师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对比度是指两个物体或元素之间的视觉差异程度。

艺术作品中恰到好处的对比度可以强化主题,突显重点,增加视觉冲击力。

二、平衡与不平衡平衡是指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排列,使整体感觉稳定均衡。

平衡可以通过对称、近似对称或不对称的方式表现出来。

平衡的选择取决于设计师的意图和作品的整体效果追求。

不平衡设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大小、颜色、形状或位置的元素来制造视觉张力,并使作品更富有活力和动感。

三、重复与节奏重复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重复使用某种元素或组合,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艺术设计中的重复可以传达出统一感和整体性,同时也能增加视觉效果的冲击力。

艺术家可以利用重复来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步调或模式,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四、比例与尺度比例和尺度在艺术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正确运用比例关系,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准确的视觉效果,并将观众引导到关键元素上。

不同尺度和比例的组合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变化和层次感,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叙事效果。

五、色彩与色彩理论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彩的运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义。

色彩理论提供了对色彩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分析。

色彩的混合、对比、互补和饱和度的调整等都可以通过色彩理论来指导和实践。

六、空间与透视空间感是二维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

透视是创造出真实三维空间感的一种方法。

线性透视通过远近景物的大小、位置和变形来表现深度。

空间感和透视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增加观众的沉浸感和视觉体验。

七、质感与材质艺术作品中的质感和材质可以通过色彩、纹理和光影效果来表现。

质感和材质的选择能够直接影响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情感反应。

不同的材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触感和质感,增加作品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八、形状与线条形状和线条是艺术设计中的基本元素。

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

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

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平衡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情况。

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是研究平衡的基本原理,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

一、平衡原理平衡原理是指在静止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的原理。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状态,即物体不具有加速度,静止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物体所受的合力矢量是指所有作用于物体的力合成后的力,合力矩是指所有力的矩合成后的结果。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不会发生任何运动,因此合力和合力矩必须为零。

平衡原理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力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它在物理学、工程学和建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平衡方法平衡方法是指研究物体平衡状态下的方法。

在研究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时,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常用的平衡方法有解析法、向量法和力杆法等。

解析法是指将受力分解为各个分力,然后根据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条件来求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向量法是指利用向量的几何关系来求解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

在向量法中,需要根据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和力的方向来绘制力的向量图,并利用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条件来求解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力学状态。

力杆法是指通过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和力矩来求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在力杆法中,需要绘制一个平衡力杆图,根据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力矩之和为零来求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总之,平衡方法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平衡的基本方法,不同的平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的应用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来确定建筑物和结构的稳定性,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倾斜或坍塌等意外情况。

在船舶设计和航海技术中,需要考虑船舶的稳定性,利用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来确定船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学教案设计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

大学教案设计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

大学教案设计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在大学教育中,教案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

如何在教案设计中平衡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理论知识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体系的基石,而实践则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理论知识在大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学科基础,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逻辑。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研究成果,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然而,如果大学教育仅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环节,那么学生可能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就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一门工程学课程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既要理解工程原理和相关理论,又要能够设计和实施一个小型工程项目。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案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有助于确保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是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键。

在选择理论知识时,要确保其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同时,要结合实际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模式。

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到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和升华。

建筑中均衡的名词解释

建筑中均衡的名词解释

建筑中均衡的名词解释在建筑中,均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设计原则,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类型中,从住宅到商业建筑,从公共建筑到文化遗产。

均衡在建筑设计、结构和功能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建筑中均衡的概念进行解释,并讨论均衡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一、设计中的均衡在建筑设计中,均衡指的是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元素的合理安排和平衡,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稳定感。

这种稳定感使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设计中的均衡可以通过对称和不对称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对称是最常见的一种均衡方式。

它通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将建筑元素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左右对称的外观。

对称性给予人们一种有序和和谐的感觉,代表了稳定和安定。

例如,古代宫殿和寺庙常常采用对称的布局,以展示权力和庄严。

而不对称则是一种更加富有生动和活力的均衡形态。

它通过将各个部分的重量和元素进行巧妙的分配,创造出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不对称的设计常用于现代建筑,它可以表达创造力和个性,给人以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感觉。

例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作品就常常运用了不对称的布局,给人以独特而且令人难忘的视觉体验。

不论是对称还是不对称,设计中的均衡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整体和谐的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获得与环境和谐的感受。

二、结构中的均衡在建筑的结构中,均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要求建筑物能够承受重力和其他荷载,并保持稳定和安全。

因此,结构设计师必须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精确的计算和合理的布置来确保结构的均衡。

首先,材料的选择是确保建筑结构均衡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和强度,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例如,钢材具有高强度和刚性,适用于跨度大和荷载重的结构,而混凝土则适用于需要承载大量压力的结构。

其次,精确的计算是结构均衡的保证。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力学原理和结构理论进行复杂的计算,来确定建筑物在承受荷载时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情况。

通过合理的计算,可以确保结构的合理布置和均衡,从而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莫尔-库伦极限平衡理论在桩基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

莫尔-库伦极限平衡理论在桩基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

作 用 下 达 到 极 限平 衡 状 态 ,超 过 此 压 桩 力 土 体 即破 坏 ,从 而 继 续 沉 桩
或破 坏 。
N = 3 . 1 4 " 0 . 5 ∑q 一 2 5 * 2 8 . 0 3 . 1 4 " ( 0 . 5 2 - 0 . 2 ) / 4 + T I * t a n ( 4 5 。 + 3 0  ̄ / 2 )

3 3 9 7 KN
在桩端 , 最大主应力I T 为竖向桩身传递的作用力F, 最小主应力 , 为水平 方 向土 的 自重 应力 , 主应 力 均为 压应 力 。 由于一 般 情况 下 桩端 水 平 围压 两 个 方 向上 基 本是 相 同 的 , 即最 小 主应 力 , = T I z , 可 将 三 向应 力 状态 简 化 为平 面 问题 。根 据 土 体 中一 点极 限平 衡条 件

l 1
粉质粘土
粉 砂
∞O o
3 5 加
4 0 o
未穿透
2 O
2 D 3
5 8
7 0
状 态 为 极 限 平 衡 状 态 ,预 制 桩 在 沉 桩 过 程 中 ,通 过 压 桩 机 将 压 力 施 予
第1 1 层 粉 砂 内摩 擦 角 为 3 0 o , 粘 聚 力为 0 , 桩顶在埋深0 . 5 0 m, 桩 端 在 埋 深
1 3 " l = 3 t a n ( 4 5 。 + ‘ P / 2) + 2 c ・ t a n ( 4 5 。 + q  ̄ / 2 )
得: F / s = T i  ̄ , t a n ( 4 5 。 + ( P , 2 ) + 2 c ・ t a n ( 4 5 。 + ‘ p , 2 )

轴系动平衡理论及技巧

轴系动平衡理论及技巧

轴系动平衡理论及技巧轴系动平衡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使得旋转轴系在高速运转时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

轴系动平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维护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减少振动和噪音,提高机器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轴系动平衡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的平衡技巧。

轴系动平衡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概念: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指旋转体的质心和转轴重合,此时旋转体在任何位置都不会受到力矩的作用。

动平衡是指旋转体的质量分布,使得整个轴系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振动等能量最小化。

实现轴系动平衡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重量矫正-通过在轴上增加适量的校正重物,来达到平衡的目的。

这些重物应该被精确地放置在轴的同一平面上,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布置。

2.使用质量矫正-通过在轴上切割或者加工一部分材料,来改变轴的质量分布。

这种方式需要根据轴的实际情况和平衡需求进行具体设计和制造。

3.使用动态平衡机-动态平衡机是一种专门用于轴系动平衡的设备,它能够检测出轴的不平衡情况,并且通过自动调整来实现平衡。

动态平衡机通常包括平衡仪、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装置,可以自动实现轴系的动平衡。

4.使用软件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软件,可以进行轴系的动平衡模拟。

通过对轴系的质量分布、转速和振动等参数进行数值计算和模拟,可以得到轴系的平衡状态和需要进行调整的位置。

5.使用振动测量仪-振动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轴系不平衡情况的设备,它可以实时监测轴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并且提供相应的调整建议。

通过使用振动测量仪,可以精确地检测和调整轴系的平衡状态。

轴系动平衡技巧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专业的设备来完成。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平衡方法和工具,并且进行适当的校准和调整。

此外,轴系动平衡需要在设计、生产和维护阶段就进行考虑和实施,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综上所述,轴系动平衡理论和技巧是机械设备设计和维护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理论解析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理论解析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理论解析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或系统的稳定状态。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形式。

本文将对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理论进行解析,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静态平衡的理论解析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的状态。

在静态平衡下,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受力平衡,而合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不会发生转动。

静态平衡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受力平衡的情况下保持静止。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静态平衡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静态平衡的分析。

另外,在机械设计中,静态平衡的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二、动态平衡的理论解析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状态。

与静态平衡不同,动态平衡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和惯性。

在动态平衡下,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仍然为零,但同时还需要考虑物体的加速度和惯性力。

动态平衡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将发生加速度,而动态平衡要求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动态平衡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车辆工程中,为了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需要对车轮进行动态平衡的调整。

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动态平衡的原理也被用于飞机和火箭的设计和测试。

三、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联系和区别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都是物体或系统保持平衡的状态,但在具体应用和理论基础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的状态,而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状态。

其次,静态平衡只考虑物体的受力平衡,而动态平衡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和惯性。

最后,静态平衡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而动态平衡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

浅论版式设计的平衡关系

浅论版式设计的平衡关系

平衡的审 美意蕴着手分析 ,将 平衡与 受众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证 , 衡可 以使 人们 称 心和 愉快 。中 国古代 的建筑 受 中 国传统 文化 的影 最后得 出文章的观点 :在物理 失衡 中追求心理平衡是我4 N 式设计的 响 ,完全 是沿 着 一条 中轴 线往 两 边展 开 的一种 绝对 对称 的平 衡结 r . ]
摘要 :平衡的 式样可 以 ̄y.' 美感,而版式设 计也正是 在处 样 可 以传 达 一种 确定 的事 物 关系 ,人 们可 以比较容 易 理解 它所表 -1以 ,1 4 理图形 、符号 、文字等设计要 素之 间的构成 关系而追 求平衡 。文章从 达 的意 义 ,同样 带给 人们 的情 感 也是 愉快 的 。阿 恩海姆 也 认为平
从阿恩海姆的一个正方形内的力场分布图来看四条轴线的交错点也就是正方形式样的中心点是力量最大的同时吸引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当采用中轴对称构图时所有式样已经被牢牢地吸附在中心点上了它们没有改变自身位置的可能故中轴对称构图是稳定的构图
理 论研 究 - - 设i
浅论版 式设计 的平衡关 系
董建义 ( 阳师范学院 美术。
构,这种平衡结构传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 ,体现帝王 的权
威 。所 以在现 代 版式 设计 中 ,遇 到要表 达庄 重 主题 或者 正规 题材 的设计 时 ,一股 我们 可 以采 用 中轴对称 构 图的平 衡式样 。

关键词:版 式设计 ;审 美;平衡 ;情感
艺 术 总是叛 逆 的 ,艺术 家 总想表 达某 种 不平 等现 象 。就像 艾 尔 ・ 雷 柯所 画 的 《 母 领 报 》 ,天使 看 上 去就 比圣 母 大 很 多。 格 圣 这种 带 有象 征意 义 的不平 等 之所 以能够感 人 ,是 由于 它得 到 了那 些 相互 平衡 元 素肯 定 的缘故 。在 设计 中,我 们为 了达 到 的特 定 的 设计 目的 ,故意 破坏 这种 平 衡 。但是 失去 平衡 的式 样又 向受众传 达 一种不 安 ,带 给人 们不 快 。所 以,设计 师 只能通 过协 调其 它元 素 以弥补 和抵 消 这种 不安 ,以此 达到 平衡 ,令 受众 从 中体会 到愉 悦 ,这实 际 上就 是在 追求 心 理平衡 。心理 平衡 不是 通过 理性 计算 的 ,而是 通过 视知 觉对 版 面不 同视 觉 中心 如黄金 分割 、视觉 引导 等因 素来安 排式 样位 置 的。 版 式设 计的构 成关 系 平 衡 也 是 一 种 关 系 ,是 版 式 构 成 基础 上 设 计 要 素 之 间 的 关 版 式 设 计 实 际 上 就 是 在特 定 的版 面 内协 调 各 设计 要 素 之 间 系 。版式 设计包 括 设计 要素 和构 成要 素 ,设计 要 素包 括文 字 、图 的构成 关 系 ,使各 种要 素形 成 的力场 达 到一 种和 谐 、平衡 。我 们 形 等 ,我们 也可 以称 之 为视觉 要 素 ;构成 要素 包括 群组 、织 体 、 在版 面 设计 中经 常会 用 中轴 对称 构 图 ,有些 人说 这种 构 图是万 能 空 间 、节奏 ,指 的是 设计 要 素之 间 的构成 关系 。进 一步 说 ,版式 的,不 会犯 错误 。中轴 对称 构 图实 际上 是一 种典 型 的天平 式 的物 设 计就 是将 文字 、 图形等 视觉 要 素归纳 为 点、 线 、面 ,然 后 处理 理平 衡 ,在 支撑 点所 有 的力 达到 一种 均衡 ,不 偏 不倚 ,每个 要素 之 间 的构成 关系 确定 ,没有 要改 变 自身位 置 、形状 的态 势 ,整个 它们 之 间的构 成关系 ,使 整个版 面达 到平衡 之美 。 字 体 是版 式 设 计 中 最 小 的单 位 ,在 设 计 中 可 以将 一个 字 看 式样 本 身也 非常 的稳 定 。从阿 恩海 姆 的一个 正 方形 内的力场 分布 成 一个 点 ,一 行 字看 作一 条线 ,一 段文 字视 为一 个面 ,这 样 我们 图来 看 , 四条轴 线 的交错 点 也就 是正 方形 式样 的 中心 点是力 量最 就可 以比较容 易 的处理 字 的平衡 关 系 。一般 来讲 , 中文标 题字 最 大 的, 同时吸 引力 也 是最 强 的,所 以当采用 中轴 对 称构 图时 ,所 大 ,字数 较少 ,位 置在 黄金 分割 处 ( 即画面 上部 三分 之~ 处 ) , 有式 样 已经被 牢 牢地 吸 附在 中心 点上 了 ,它们 没有 改变 自身位 置 这样 由于 重力 比较 大 ,势必 会产 生一 种下 滑 的趋 势 。为 了达到 画 的可 能,故 中轴对 称构 图是 稳定 的构 图 。 面 的平衡 ,设 计过 程 中可 以将 正文字 号缩 小 ,行距 加 密 ,产 生 一 但 是 ,稳 定 的另 一面就 是呆 板 、没 有生 机 。在 眼球 经济 高度 发 达 的今天 ,人 们 的 阅读方 式 已经 由接近 图像转 化 为被 图像所 包 个 面 ,以面 的支撑 力和 上浮力 来抵 消标题 字 的下滑趋 势 。 图像是 设计 要素 中面 积 最大 、最 具视 觉冲 击力 的元 素 ,我们 围。要 想让 作 品在 零点 几秒 的有 效 时间 内抓 住受 众 的眼球 ,作 品 在 文字排版 的时候要根据 图片 的动 势来安排 文字的位置 、大小 以及 本 身必 须生 动 。生动 包 括色 彩 、创意 和构 图等 方 面 ,但 是 构 图是 色彩 。 比如 ,一 个依靠姿 势的人物 ,我们在排版 的时候可 以放在画 最 重要 的 。版式 是 一切 视觉 传达 的基 石 ,构 图也 就是所 谓 的版 式 面 的边缘 ,用 边缘 作为 支撑 ,以平衡 人 物倾 倒 的动势 ; 或者将 文 经营 。那 么 ,我们 该 如何 通过 画面 的版 式 经营 使作 品达 到吸 引 受 字排 成文 字 块 ,用文 字块 代表 虚拟 的支 撑物 ,这 样也 可 以达 到画 众 的 目的呢 ?这 就要 求我 们在 画 面构 图 的时候 找 寻心理 平衡 ,要 面 的平衡 。总之 ,版式 设计 就是在 处理 图形 与文字 的平 衡关 系 。 在 物 理 失衡 的基础 上做 到 心理 平衡 。物 理 失衡 也就 避免 了 中轴对 称 带 来 的呆板 , 画面 也就 具有 了动 势 ,然后 再 通过 改变 其它 设计 二 、平衡 的审美意 蕴 设 计师 在追 求版 面 平衡 ,受 众 的眼睛 也在 捕捉 平衡 ,这是 为 要 素 的位 置 、形状 、色 彩 、大 小等 方面 去弥 补和 抵 消这种 失衡 。 什么 呢 ?按照 阿恩海 姆 的理 论我 们可 以这 样认 为 :达 到平衡 的式 更进 一步 说 ,画面 要有 - , 主 动势 和 多种次 动 势 ,这些 次动 势之 o e 样 ,其 中 的设计 要素 的 构成 关系 是确 定 的,这 种关 系是 容不 得 半 和 在大 多数 情 况下 要小 于主 动势 ,这样 画面 就达 到一 种知 觉上 的 康定 斯基 论 点线 面》 一书 中康 定斯 基也 提 出 了 点改变 的 。对于 不平 衡 的式 样 ,各设 计要 素之 间 的构成 关 系是不 平 衡 。对此 ,在 《 确 定 的、短 暂 的,每 个要 素都 想极 力 改变 自己所 处 的位 置 ,整个 精辟 的 “ 细线 支撑 大点 ”理论 。 式样 随时都 有发 生改 变 的可 能 。之 所 以 出现 这种 情 景 ,是 因为不 结语 平衡 的 式样各 设计 要 素之 间 的构成 关系 是混 乱 的 ,也就 是作 品在 所 以,在 版式 设计 中我们 要 充分认 识 平衡 式样 的 审美 意蕴 , 信 息编码 阶 段就 出现 了混 乱 ,所 以受众 在解 读 的过程 中也就 不知 探 索式样 背 后 的力场 平衡 理 论 ,以此 做到 各设 计要 素 的位 置经 营 道式 样 究竟要 传达 什么 样 的 内容 。现在 很多 艺术 家把 平衡 作 为一 有 理 有 据 。 个消 除模 糊性 和不 对称 性 的手段 ( 即作 为艺 术家 为 了使 自己表 现 的意 义清 晰 明了而 采用 的不 可缺 少 的手段 )。平衡 也 是人 们所 需 参 考 文献 要 的东西 ,它 可 以在传 达信 息 的过程 中使人得 到愉 悦 ,使 设计 师 [J 夫・ 1 鲁道 阿恩海姆 著 ,滕 守尧 朱疆 源 译. 艺术 与视知 觉l . M]成都 : 四川 人 民 出版 社 .1 9 98 的思维 与受众 情感 达到共 鸣 。 我 们可 以将 平衡 与 受众情 感 结合起 来 论证 。著 名 的符 号学 的 【] 2康定斯 基 著 ,罗世 平 魏 大海 辛丽 译 . 斯基论点 线面【 . 康定 M】 北 代 表人 物 苏珊 ・ 朗格 曾经 说过 : “ 一种 作 品 包 含着 情 感 ’, 京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出版 社 ,2 0 说 03 恰 恰就 是说 这件 作 品是一 种 ‘ 生生 ’ 的事物 ,也 就是 说它 具有 活 艺 术 的 活力 或 展 示 出 一种 ‘ 命 的 形式 ’ 。她 反 复 强 调 艺术 表 作者简介 生 现 的 情 感作 用 : “ 谓 艺术 表 现 , 就 是对 情 感 概 念 的 显现 或 呈 所 董 建 义 , 助教 ,硕 士研 究 生 。 现 ”; “ 所谓 艺 术 品,说 到底 也就 是情 感 的表 现 ” …。平 衡 的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但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中对平衡的把握仍然是出于 一种无意识的运用状态,而没有更主动地将其作为设计 一种手法。希望本文能够使你在面对设计
时能够更有意识地将平衡理论理论运用到你的设计中。
品牌设计
一个圆点会引导你的视线去到中心位置。其中在很多设 计中,包括很多著名的标志及商标的设计都可以看到这 一点。 平衡稳定的状态使到上面这
几个标志显得平稳持久。每一个标志都能够吸引你的眼 睛,因为这些图案都会引导你的视线去到中心点上。 [Page: ] 位置上的平衡 当
我们的眼睛在观察一个区域时,我们的视线仍然会很自 然地去到中心点。在这个区域如果放上某个元素,不同 的位置摆放会在我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感
这个世界上到底没有设计的法则?上个世纪初,奥 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理论(Gestalt), 该理论旨在解释人类的行为是如
何与视觉经验产生关联的。格式塔理论解释了我们的眼 睛对一个事物及对象的理解是一个综合的体验,而不仅 仅是我们所见的简单叠加,它还包括我们
以前对该事物及对象曾经有过的感受。我们不是心理学 家,但作为一个设计者,了解格式塔理论对你在设计的 把握却非常有帮助。 平衡无处不在
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平衡感对我们的视觉判断产 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格式塔理论关于平衡的原则阐述了 人类在观看任何东西时其实都是在寻找一
种平衡稳定的状态。 如果你仔细观察,平衡对称稳 定的状态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留意上面的几个图, 我们在观察这些对象时,当我们的视线
集中在心位置时总是会感到最舒服。这是平衡理论最 重要的要点。 在元素中产生平衡 水滴,其最基 本也是最简单的形态其实就是一个圆点,
应。 在上面的几个例子中,我们不能忽视一点的是, 上面的白色纸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载体,空白的平面在 任何结构上都是一种能够产生互动的
积极元素。[Page: ] 在版面中产生平衡 每一个元 素都涉及到形态、方向及数值。要让整个版面产生一种 平衡感,其实就是通过对元素
的安排及调整将视觉重心放在中心位置上。当然,你也 可以故意制造紧张的版面结构——这同样是一种有价值的 设计。 平衡理论看起来似乎非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