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嗡、鹿、骏、鹰、潺、脂、婴、眷”这八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潺潺、嗡嗡、松脂、麋鹿、骏马、雄鹰、婴儿、眷恋”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理解“神圣”,体会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行分别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行分别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背景简介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这是一个不行思议的城市。

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

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

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其次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

在1854年之前,这座城市是属于崇敬自然地印第安人的,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抱着敬畏的看法。

到了19世纪50年头,美国的州政府想用15万美元买下这200万英亩原本属于印第安部落的土地。

此时此刻,作为印第安人的一份子,你想对购买这块土地的白人说些什么?当时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他在离开这块与他共同生活的土地前,发表了一场闻名的动人心弦的演说!二、揭示课题1、西雅图演说的题目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同学齐读课题西雅图酋长在描绘他所居住的土地时用了一个词——“神圣”,神圣的意思是什么?(极为崇高、庄重)我们把这个词的意思代入课题中,课题就变成了以你的阅历,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土地?(肥沃、漂亮、壮丽)我们一般会用肥沃、漂亮等词语来修饰,西雅图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2、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三、检查字词1、学习字词第一组:潺潺、嗡嗡。

生读,留意订正“嗡嗡”的读音。

读了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象?其次组:松脂、麋鹿、骏马、雄鹰。

生读。

读了这四个词,你仿佛又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第三组:婴儿、眷恋。

15《这片土地上神圣的》作业设计

15《这片土地上神圣的》作业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看拼音写汉字。

jùn yīnɡyīnɡjuàn zhīlùwēng wēng ()马雄()()儿()恋松()麋()嘤嘤()jùn ()马()俏险()()工yīng老()()该()鹉()儿()桃二、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子子孙孙:三、选词填空。

叹息呼吸1、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

留恋眷恋2、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滋润滋养3、空气与它()的生命是一体的。

4、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我们的心田。

四、按要求,改句子。

1、丛林中飘着薄雾。

(扩句)2、他们的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

(缩句)3、()一切生命都需要空气,()它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

(填关联词)4、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

(填关联词)五、课文内容我知道。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作者是,被誊为有史以来在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这片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课文中提到的“你们”是指___________。

课文采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来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_________的强烈要求,希望白人能牢记:。

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水为我们()干渴,()我们的心田,()我们的子子孙孙。

河水()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张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课文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a.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印第安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这片土地对印第安人的重要性。

2.自读课文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b.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a.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b.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c.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文学价值。

4.课堂讨论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b.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

5.课后作业b.收集关于印第安人文化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1.导入a.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印第安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印第安人的课文。

请大家先看这张图片,这是印第安人生活的美洲大陆。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注这片土地对印第安人的重要性。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片土地对印第安人如此重要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2.自读课文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例如:“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

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等会儿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b.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谁能告诉我,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课堂讲解a.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例如:“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了一些生词和短语。

现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b.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土地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1.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第二章:探索土地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地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土地的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以及土地对生态系统的维持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土地的重要性。

第三章:土地的破坏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土地破坏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土地破坏的原因和后果,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土地破坏的影响。

第四章:我国土地保护政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土地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4.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政策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土地保护政策。

第五章:实践活动——我为土地保护出份力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参与到土地保护的行动中。

5.2 教学内容:讨论学生可以为土地保护做些什么,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土地保护计划。

第六章:土地的神圣性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土地的看法和尊重。

6.2 教学内容:介绍原住民文化中对土地的敬仰和仪式,以及其他宗教和文化对土地的尊重。

6.3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文化对土地的敬仰视频或图片。

第七章:环境保护的职责7.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地是每个人的责任。

7.2 教学内容:讨论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参与社区清洁活动等。

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提出环保行动计划。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尊重和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观点和论述的主要论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森林砍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

4. 思考与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的关注和思考。

2. 激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地,思考土地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对土地的神圣性的理解。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土地,引导学生注意土地的美丽和重要性。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源、住所等。

3. 教师提问学生对土地的神圣性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我们的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第二章:了解土地的美丽和多样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地美丽的感知和欣赏。

2. 引导学生了解土地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土地的美丽,如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 介绍土地的多样性,包括地形、气候和生物种类。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如树木、花草和河流。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土地的美丽,如颜色、形状和声音。

3. 教师介绍土地的多样性,包括地形、气候和生物种类,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第三章:探索土地的可持续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地可持续性的意识。

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的可持续性,即如何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保护土地。

2. 介绍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活动。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土地的可持续性,并提出问题,如我们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2. 教师介绍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并展示相关数据或事例。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第四章:了解土地的文化和情感价值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的认识。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土地的看法和态度。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土地对不同文化的意义,如宗教、历史和文化传承。

2. 介绍不同文化对土地的看法和态度,如尊重、保护和支持。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土地对不同文化的意义,并提出问题,如土地在宗教中的作用。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的象征意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的主旨。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挖掘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2)讲解文章的象征意义,阐述作者的观点。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6. 课后作业(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3. 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树立。

4. 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土地、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3.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15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15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15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1教学设计目的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通过揣摩品味,感悟土地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深入感受__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课前准备1、了解西雅图、调查身边环境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初感神圣1、齐读课题,“神圣”是什么意思?(崇高,庄严,不可侵犯)2、请带着这种崇高而庄严的情感再次齐读课题3、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①、“这片土地”是指的那片土地?②、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③、作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做课题?4、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这片土地”到底指的是哪片土地?师:西雅图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品读课文感悟神圣(一)品读1——3自然段,感悟神圣请轻声阅读1——3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生轻声阅读,师巡视2、交流汇报第一自然段教学你为什么画出这一句?你能带着神圣的情感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谈后读出神圣)第二自然段教学(课件)a、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神圣的?b、第一自然段中哪个词也体现了这一个意思?请你读读好吗?c、你们对他的朗读有什么建议吗?听了他们的建议,你怎么认为?请你再读读好吗?d、同学们,读得怎么样?从他的朗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e、是啊,一切都是那么清新,那么美丽,令人神往。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第三自然段教学(略教)a、学生自由谈b、围绕“家园”教学师激情过渡:这是一个多么幸福、和谐、温馨的大家园啊!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和老师一起读这段话。

c、可是孩子们,这幸福、和谐、温馨的大家园将远你而去,你们看到的金黄柔软的'沙滩,那预示着丰收的绿油油的耕地,那高耸的山脉,清澈的河水,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切,都将不再属于我们印第安民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看拼音写汉字。

jùn yīnɡyīnɡjuàn zhī lù
()马雄()()儿()恋松()麋()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薄(báo bó)雾树干(gān gàn)血(xuèxiě)液
运载(zǎi zài)转(zhuǎn zhuàn)让降临(jiàng xiáng)
四、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
子子孙孙
五、选词填空。

叹息呼吸
1、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

留恋眷恋
2、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滋润滋养
3、空气与它()的生命是一体的。

4、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我们的心田。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丛林中飘着薄雾。

扩句:丛林中飘着薄雾。

2、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

缩句:
七、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
A.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改变大地,我们是大地的主人。

B.大地滋养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的给予。

人类与大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
A.山峦河流是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她。

B.我们和大地上的动物植物都拥有自己的家园。

C.我们人类和地球上的万物共同存在于大自然中,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密切。

3、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
A.我们的祖先曾经为捍卫领土的独立而战,鲜血染红了河水。

B.我们的祖先热爱河水,保护河水,他们的精神像阳光下的水波一样,闪着光芒。

4、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
A.任何对地球的伤害,最终都会演变成对少年儿童的伤害。

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大地关系密切。

B.任何对地球的伤害,最终都会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大地关系密切。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
A.大地滋养了万物,人类没有专享她的特权;相反地,有了大地,人类才能生存,生命才能延续。

人类应该爱护大自然。

B.大地属于一切动植物,跟人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C.大地不属于人类,她只属于神。

八、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水为我们()干渴,()我们的心田,()我们的子子孙孙。

河水()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句话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_次,产生了___________的效果,深深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

之所以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是因为
;而说“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是因为。

“大地”与“我们”之间就是这样一种的关系。

5、如果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中的“善待”换成“对待”,句子仍然是通顺的,基本意思也没有发生变化。

你认为这里用那个词更合适?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