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中国古典舞是华夏文明的最佳表

现形式之一,其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借鉴了西方古典舞的系统训练方法,既有继

承又有创新,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与舞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仅

从文学对舞蹈的单一影响进行阐述,从内容形式、结构形式、人文精神的影响三个方面进

行探讨,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学;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也是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母体,是其核心所在,无论是语言形态上的纷繁复杂,还是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汉唐舞”、“敦煌舞”

和“身韵古典舞”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形象地表现传统文化为特征。中国传统文学一

般泛指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学,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都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和人文

精神特征。唐满城先生认为:“‘古典’本身绝不是‘古代’的同义语。古典在艺术领域

里是指某一艺术的风范和流派而言的,‘古’可以解释为传统性,‘典’可以理解为典范性,……古典式艺术形态和流派中的一种美学倾向的泛称。”[1]中国古典舞,经过了半

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其基本体系已趋于成型;从古典舞创作之初到现在,舞蹈家们始

终坚持寻找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肢体语言形象地诠释语言文字无

法描绘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人文精神。那么,中国传

统文学从哪几个方面并以几种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呢?

一、中国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内容形式的影响

莫泊桑说过一句话:“作家的天才就是在于把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故事,用任何人都想

不到的手法表达出来。”如果说要用一种舞蹈来阐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国古典舞

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古典舞是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

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

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2]中国古典舞通常取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以原

著情节、人物形象、事物或者一个矛盾为切入点,通过舞蹈化了的肢体语言,进行“叙说”,成为作品,表演给观众;古典舞通过特有的舞蹈语言托物言志、借景说情、表达着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同时,又对“真善美”予以褒奖,对“假

恶丑”加以贬低。中国古典舞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材。

一托物言志

在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众多作者都喜欢“咏物”以表达自身的志向和高尚情操。

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表

达自己虽身处黑暗官场,但又不同流合污,充分表达了其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这种品德是我国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古典舞《爱莲说》则将作者的语言文字转换成更加形

象的舞蹈语汇,编导采用民乐《沉鱼》作为舞蹈的配乐,在琵琶、竖琴的音乐效果下,烘

托出了古色古香的气氛,尤其是在表现莲花的“不染”、“不妖”的意境上捕捉得很到位。“不染”、“不妖”动作的处理既不能张扬,又不能妩媚,也不能太小气,亦不能太内敛。编导采用的主题动作“单腿跪地翘后腿下后腰,胸前小五花”将莲花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舞中采用了“圆场步”、“云手”等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恰到好处。运用类

似这种手法的古典舞很多,如《空谷幽兰》、《梅》等。这就是古典舞蹈用形象的语汇、

美妙的意境来巧妙地展示文学作品作家的“借咏物以言志”理想,观之则不但给人以美的

享受,又让人顿生荡气回肠之感。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常常是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内容之一。舞蹈的特点之一就是“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古典舞以借景抒情所产生的“意境”最为

深入人心。比如“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一等奖作品《扇舞丹青》,舞者通过道具折扇,肢体动作以“拧、倾、圆、曲”为主,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一张一弛、时急时缓、强弱变换等动势,时而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时而又是笔走龙蛇的狂草,时而又如文人在

舞文弄墨,时而却是舞蹈与武术合二为一,让欣赏者觉得既置身于美丽山水之间,又穿越

于古代。自然、山水、音乐、光影、时空和心灵顿时合而为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体态形象,

将古典舞与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3]在中国古典舞中,类似这类的舞蹈很多,如表现良辰美景佳人的《春江花月夜》、“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踏歌》等。我国文人的“借景抒情”的文学表现

方法,也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然、山水、音乐、光影、时空和心灵顿时

合而为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忧患意识

但凡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文人,都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长颂不

衰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华民族虽饱经风雨却依然屹立的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舞蹈家也不

例外,在八年抗战时期,舞蹈家们和各地的文艺宣传队,就用舞蹈表现出人民对日本侵略

者的愤怒与仇恨,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舞蹈成为当时民族精神的“播种机”、“宣传册”。在古典舞中,也有很多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舞蹈。如“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

奖作品古典舞《金山战鼓》,编导取材于古典文学《说岳全传》中巾帼英雄梁红玉带领两

个儿子金山擂战鼓、英勇抵抗金兵的光荣事迹。舞蹈中大量运用肢体动作语言,充分表现

了巾帼英雄的英勇气概,让人仿佛处于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战斗精神与毅力大增。同时,

中国古典舞这种“豪放派”的表现方式和方法也为完善中国古典舞学院派教学体系作出了

很大的贡献。因此,如果没有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学,就没有那么多不同题材的古典舞,也

就没有那么多形式丰富的古典舞。文学的形式内容对古典舞蹈的形式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结构形式的影响

舞蹈与文学的相通之处实在很多,以下是文学与舞蹈中的几种常见手法,这些手法对

舞蹈的影响非常深。

一伏笔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对上下文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我国舞剧中也

常采用这样的伏笔手法来编创舞蹈,古典舞剧《大梦敦煌》中莫高的“飞天”画稿和月牙

的水壶,就是舞剧线索发展的一种暗示,为两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守的感人爱情故

事埋下伏笔。

二前呼后应也是文学写作手法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之一,舞蹈中也常用这样的表现手法,如男子独舞《秦俑魂》,舞蹈一开始就在一片硝烟弥漫中出现身着铠甲的秦俑造型,随着

音乐的响起,秦俑“活”了,直到舞蹈结束,秦俑又“安静”下来,这一由静到动,再由

动到静的前呼后应,深化了舞蹈主题。

三起承转合手法的借鉴。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术语。任何一部舞蹈作品,

都离不开这样的一种结构形式来表现舞蹈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

如果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作品就一定是有缺陷的。这种手法在舞蹈中也有体现,体现得比

较全面的应当属舞蹈文学台本。舞蹈文学台本是根据舞剧艺术的基本特征,按照舞蹈艺术

形象思维的特点,为编导提供作品内容、情节结构、具体场景、人物行动及其他细节,以

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编导进行舞台剧作和艺术想象的文学基础。舞蹈文学台本是对舞蹈作品的文学化描述,这种描述是为了强化舞蹈作品的“可舞性”。舞蹈文学台本的结构不能不涵盖作品的结构,其中对作品结构的考虑是舞蹈形象的

典型化、编导的匠心独运的关键点。

三、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的影响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

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

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

表现。[6]舞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民族的人文主义的精神抚慰,一种由生命本体建构的

人类对美的向往和对自身的肯定。[4]中国古典舞蹈与文学不一样的是载体和表现方法,

传统文学能够通过纸张和文字进行传播和保存,而舞蹈是活动着的文学,用肢体去“表达”文学,表现文字所不能传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

一天地之大美不言,庄子这种美的意境已经超越了我们认识的狭隘之美;它是人融入

天地自然进而心灵妙悟之美,是“天人合一”之美。朱载堉说,学舞,以转之一字,为众

妙之门,文学的美以字词句表现,而舞蹈的美由“舞蹈动作”、“舞蹈语言”、“舞蹈语汇”构成。在“大美”上,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中国古典舞中,除了内容形式的美,就是舞蹈演员传达出的中国人特有的内敛含蓄的美。

二孔子在观看乐舞《大韶》后感慨其是至善至美的舞蹈。中国古典舞的善就是指的一

种精神,通过舞蹈表达的一种被当今人们认可且被人们推崇的精神;古典舞表达中国人的

善是最为准确到位的。就古典舞站姿子午相来说,此动作就如同古书中描述的挺拔坚韧的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基本概念 文学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与加工,是文学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有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和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两个特征。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色等具体形象极其构成的整体形象,可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具有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 统一四个方面的特征。 单个形象:指文学的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比如林黛玉。 整体形象:指文学作品中由若干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虚象:通过实象联想出来的形象。 实象:文学作品里具体可感的形象。 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极其总和。 氛围:一般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和情调。 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四个特征。寓言式象征: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符号式象征: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形象或单个形象。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和其发生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境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的特征。 典型:是文学形象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意蕴: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文学作品意蕴可分为:审美情韵层、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具有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三个特征。 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具有

文艺学论文选题大全

文艺学最新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01~~200) 1、《诗三百》诗歌观念与孔子论诗 2、《楚辞》的楚文化精神 3、《楚辞》与《诗经》赋比兴艺术的发展 4、《左传》梦象的文学意蕴 5、《战国策》的写人意识及写人艺术 6、论汉代的诙谐小赋 7、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8、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9、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10、论玄学与魏晋诗歌的关系101 禅境与诗境102 试论严羽“别才”“别趣”说103 试论严羽的“妙语”说104 严羽“气象”说述评105 严羽反对江西诗派得失谈106 曹丕与韩愈的“文气”说比较107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108 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109 苏轼“自是一家”与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观之比较110 评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111 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112 从《词源》看张炎的词学观113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文学思想114 公安派性灵说的文学趣味115 王夫之诗学思想述评116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诗学批评观117 黄宗羲的诗学观118 论叶燮的《原诗》119 王士祯“神韵说”得失谈120 沈德潜的诗学批评观121 袁枚“性灵说”的文学趣味122 明清诗学中的“诗史说”略评123 明清诗学中的“格调说”述评124 《石洲诗话》

的诗学批评观125 从《古文辞类纂》看姚鼐的古文观126 清代浙常两派词学见解异同辨127 试论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128 比兴学说与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129 传统词学理论中的老庄思想130 略论中国词学中的“忏情”意识131 陈廷焯“沉郁”词说与儒家诗学132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 133 《人间词话》综论134 王国维:“境界”说135 王国维“境界说”与况周颐“词境说”异同辨136 梁启超文学思想得失谈137 梁启超艺术精神的近代化内涵138 从《艺术录》看钱钟书的清代诗学研究139 论叶嘉莹的词学批评特色14、南朝山水诗发展的轨迹15、谢朓山水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对诗歌发展的贡献16、吴声、西曲的产生与发展17、南朝文学对北朝的影响18、论“盛唐气象”19、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20、李商隐诗歌的意象选择与组合特点21、唐代桂林山水诗概观22、论王维《辋川绝句》的“空”23、王昌龄与李益边塞七绝之比较24、杜甫咏物诗中的人道主义25、李商隐咏七绝的艺术技巧26、论柳宗元的柳州诗27、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嬗变140 试论中国古代的闲适思想与当前的休闲文学141 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142 柏拉图文艺思想研究143 布瓦洛《诗的艺术》144 狄德罗文艺思想评述145 谈莱辛的《拉奥孔》146 诗与画的界限——从《拉

文学理论教程 论文综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9—16章综述 《文学理论教程》后半本主要讲到两部分: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收。文学作品这一部分是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内涵和价值;文学消费与接受这一部分则是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9—13章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第一.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第9章),第二.文学作品的内在形态(第10章),第三.内外综合经典形态(第11-12章),第四.话语特色(第13章)。 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包括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方式很多,书本上的划分标准是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这三种类型的文学分别有所侧重,前者侧重写实,中者侧重直抒,后者侧重暗示。第9章第1节主要论述这三者的基本特征及历史发展。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则主要提到四类,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 文学作品的内在形态包括文本层次和审美呈现方式。文本层次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三大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其中,文学形象是艺术表现的中心,它的高级形态有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典型、意境、意象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分类也是五花八门。 叙事和抒情诗内外综合经典形态的大类。叙事性作品以叙事为主,它的分析具体是从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叙述内容,从叙事话语的内容中分析外部世界的事物进入文学话语后的形态特征;其次是叙述话语,这是对叙事文本形式特征的分析;最后是叙述动作,对叙事作为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应,关于它主要讨论的是抒情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以及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话语的修辞方式和不同的抒情角色等问题。 话语特色主要讲得是文学风格。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是要讨论的关键。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另一方面,文化风格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发展并渗透,从而成为一定文化的表征。 14—16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解析文学消费与接收。先是讨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和特征(第14章),然后是文学接受过程(第15章),最后是文学批评(第16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里主要涉及消费与接受的性质与特征。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学接受具有认识属性、丰富的文化属性,其中最基本的层面是审美属性、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等。 文学接受过程有三大点。文学接受过程集中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视野期待、接受动机和接受心境)、发展与高潮(共鸣、净化、领悟和余味)。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章主要讨论三个问题: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和文学批评的实践。 以上即是《文学理论教程》后半本的主要内容。文学作品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质,从这个角度讲,文本从其产生到成为作品,它的消费和接受都是体现出了各个时代文学、作品的变化。文学作品适时则通。

论文选题题目

中文系2009级语文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文学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 蒲松龄的鬼怪情结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答案

问题:以下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的是()。 答案: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 问题:关于诗研究的学问即是诗学。() 答案:错误 问题:诗是一种关于审美的文体形式。() 答案:正确 第2章 问题:《列宁格勒交响曲》的创作者是()。 答案:肖斯坦科维奇 问题:()是由利玛窦带入中国的。 答案:基督教 问题:以下()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大师。 答案:柏拉图 问题:哲学强调的是一种感性思辨。() 答案:错误 问题:21世纪这一时代是一个高度敬仰纯艺术的时代。()答案:错误

第3章 问题:在古希腊时期,()不属于文艺的主要构成部分。 答案:小说 问题:亚里士多德的()最早出现“诗学”这个术语。 答案:《诗学》 问题:以下属于雅典的三大悲剧诗人的是()。 答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问题:在西方文化传统上,“poetics”已有三千多年独立学科的历史。() 答案:错误 问题:诗学是一门关于文学理论的学科。() 答案:正确 第4章 问题:文学理论要比文艺理论概念外延要()。 答案:小 问题:“poetics”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是由( )提出的。答案:亚里士多德

问题:()把“poetics”定义为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学的论述或者是关于笔记的汇编。 答案:《兰登书屋英语辞典》 问题:诗学是对文学、建筑、绘画等总体艺术门类的文学批评。() 答案:正确 问题:西方学界把关于诗的研究作为一个方向来指称时,更多使用的是“poetics”这一词。() 答案:错误 第5章 问题:“诗学”作为词语的第一次使用最早见于唐人郑谷的()。答案:《中年》 问题:()的《六一诗话》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话文本。 答案:欧阳修 问题:以下属于西方文艺理论特征的是()。 答案:思辨性#逻辑性#理性 问题: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西方文艺理论在思维方式上和审美心理上其实是没有差异的。() 答案:错误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科研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 ,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教研与教科研的关系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 。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一是范围太大;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三是研究意义不大;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 教育教学 ,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上册10套附答案

n 3 上海电机学院 200_5_–200_6_学年第_二_学期 《大学物理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 2006.7 开课学院: ,专业: 考试形式:闭卷,所需时间 90 分钟 考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一、填充題(共30分,每空格2分) 1.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62x t t m =-,则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s 内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___,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系一小球,绳长0.9L m =,现将小球拉到水平位置OA 后自由释放,小球沿圆弧落至C 点时,30OC OA θ=与成,则 小球在C 点时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切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法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10g m s =)。 3.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2155.010cos(5t )6x p p -=?m 、211 3.010cos(5t )6 x p p -=?m 。则其合振动的频率 为_____________,振幅为 ,初相为 。 4、如图所示,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400d nm =的薄膜,若薄膜的折射率为 1.40n =, 且12n n n >>3,则反射光中 nm , 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透射光中 nm 和___________ nm 可见光得到加强。 5.频率为100Hz ,传播速度为s m 300的平面波,波 长为___________,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差为3π ,则此两点相距 ___m 。 6.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折射率为1.4的液体上,反射光是全偏振光,则此光束射角等于______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____。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护理论文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分关于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一: 1、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2、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 3、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4、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 5、理论批评:回归汉语文学本体 6、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 7、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 8、以文学批评为枢纽的文学理论建构 9、现代小品理论研究 10、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11、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 12、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 13、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 14、美国生态文学研究

15、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 16、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概念及其流变 17、当今的文学理论 18、文学与政治的博弈--瞿秋白译介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纠结 19、理论如何文学?--以乔纳森·卡勒理论观的调整为参照 20、1898~1927:西方文学理论早期引介研究 21、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22、期刊媒介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 23、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 24、色·宝音尼木和《文学入门》之文学体裁理论研究 25、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 26、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27、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 28、弗洛伊德理论的自我矛盾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29、作为文学理论新范式的批判心理学 30、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接受与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31、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 32、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 33、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范式研究 34、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二: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207606551.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207606551.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最新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精品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比较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比较文学概述 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自从西方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比较文学,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到二十世纪中期,比较文学已成为文学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学科。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其文化、文学方面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且在日益紧密地进行着,从而使得比较文学也在不断地传播和发展着,从欧洲的法国学派发展到美洲的美国学派,在发展到亚洲的中国学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比较文学具有明显的跨越性特征。可见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不同文化文学、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进行研究,以及对文学跟其他门类学科或者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的跨越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跨语言研究。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即使是同一语系的语言都会有较大差别,更不用说不同语系的两种文化了。因此语言是比较文学研究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是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对文学跟其他所有的学科都能进行跨科际比较研究,其所包括的学科有语言学、、宗教学、心、科学与等等。第三是跨文明研究。主要是指不同文明的文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综上,比较文学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明之间文学的差异性、普适性研究。 二、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一)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随着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使得世界各国间出现了比较强的文学交流,从而促使了人们对外国文学跟本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文艺理论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卢卡奇 卢卡奇作为20 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文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将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接受关系置于中西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与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国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 一、卢卡奇的文艺理论道路 乔治·卢卡奇是匈牙利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家,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成为共产国际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争论、批判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卢卡奇的文论着作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中国也不例外,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他的引进、译介,后来发展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性接受,以及当今学界对他的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借鉴,卢卡奇已逐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卢卡奇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与其在文艺学、哲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建树密切相关。 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一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幼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名着,开启了他的心智,使其开始思索人生,追求理想。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期间,“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成为我的兴趣中心”,卢卡奇文学道路的真正开端是1904年创建塔利亚剧团,他们陆续组织演出了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和霍普特曼等27位现代剧作家的35部作品。卢卡奇“熟谙绝大多数剧本。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安岑格鲁贝,豪普特曼的剧本,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显示出对十九世纪几十种不足道的法国剧本了如指掌”。在塔利亚剧团的文艺实践活动,为卢卡奇1906年至1907年撰着《现代戏剧发展史》作了思想准备。1908年2月,卢卡奇凭借《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荣获基斯法卢狄学会授予的“克里斯蒂娜—卢卡奇奖”。1909年11月,以《戏剧的形式》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真正使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理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则是他的《心灵与形式》,

古代文论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选题 一、先秦部分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 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 4.治水神话的蕴含 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 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 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 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 10.《诗经》与妇女问题 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12.“思无邪”辨 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 14.《诗经》与行役问题 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 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 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 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19.孟子“仁政”说评议 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 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 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 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 27.《左传》所写的女性 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 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 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 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 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 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 35.屈赋“兮”字解 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 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 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 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 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 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42.荆楚文王考

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 二、汉魏六朝文学 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 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 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 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 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 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 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 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 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 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 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 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 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 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 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 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 66.曹操乐府诗评说 67.曹操其人与其诗 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 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 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 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 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 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 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 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 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 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 81.以礼闲情的爱情佳作——评陶渊明的《闲情赋》 82.士与仕的夹缝里——从西方心理学看魏晋风度 83.钟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 84.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

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研究 ——浅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 朱丽叶》 王秀丽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250022) 摘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西悲剧的比较在近代的文学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文章着眼爱情悲剧观,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西方经典爱情悲剧,从两部作品的内容入手,探究两部作品的内在差异性,以此来分析中西方爱情悲剧观的差异及成因。 关键词: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成因 自古以来,爱情便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中西方的爱情悲剧观,我们从作品的异同来进行研究。 一、相同点 (一)、主题思想 首先,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描写和赞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描写了两个年轻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互殉情的过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这种纯洁、美好爱情的坚持不解的追求。正是这种有魅力的爱情,才使两部作品源远流长。 其次,两部作品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到了对女性的同情和赞美。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是美丽、善良、善良并且忠贞的女子形象化身,但是面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即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无计可施。虽然真心相爱,但最后只能死后团圆。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个大胆、热情并且忠于爱情的女子,对于两人的爱情,她大胆的去追求,守护。但是两个家族的仇恨却使两人的爱情化为泡影,突如其来的失误使朱丽叶不得不殉情而去。 最后,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反封建的进步主题。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森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恋情,尤其是最后的化蝶,便是反封建礼教的最好的证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作品,当时是西方封建制度瓦解的时期。故事中,面对两个家族的仇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追求以及后来的殉情结合,都是对封建制度抹杀人的意愿的一种反抗。因此,造成悲剧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道德力量:一种是残忍、报负和复仇;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和谐的文艺复兴精神。[1](238) (二)、情节结构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 15 1、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诺贝尔 答案:A 2、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 A、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国民经济总产值 C、人口数量 答案:A 3、衡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之一是: A、论文 B、家产 C、经历 答案:A 4、理论要不要经过实验验证: A、一切理论都要 B、有些理论不一定要 答案:B 5、检验理论正确的实验是必须能够重演的: A、是 B、不一定 C、不是 答案:A 6、称赞你的论文的人都是: A、坚持真理的人 B、认同你的观点的人 C、奉承你的人 答案:B 7、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答案:B 8、论文引言就是: A、前言 B、绪论 C、引论 答案:C 9、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什么括号括起: A、大括号 B、中括号 C、小括号

答案:B 10、参考文献号一律用: 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英文 答案:A 11、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答案:A 12、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答案:A 13、论文是如何写出的: A、研究后写出的 B、编写出的 C、从书上抄来的 答案:A 14、博士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A、创新点 B、新理论 答案:A 15、论文中对表的题目要求为: A、表的题目在表上部 B、表的题目在表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5题) 25.01 16、 在一篇题目为《目标运动分析新论》论文中,论文摘要是: “在我的《TMA理论》那本书中,介绍了TMA的经典方法,在本论文里,主要叙述目标运动分析的几种新的方法,它们是:1)识别-滤波-控制原理;2)交互多模型方法;3)多站信息融合的方法。” (1)、上述摘要犯了那几方面的毛病? A、使用“我的”第一人称 B、使用了缩略语TMA C、前两句是过去研究信息,应删掉 D、没有交代成果与结论 E、以上全部是 答案:E

大学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重点例题

大学物理上册期末考试 重点例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习题 1-4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 x =3t +5, y = 2 1t 2 +3t -4.(SI )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 (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 (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并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 (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并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 (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 (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并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 (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 解:(1)质点位置矢量 21 (35)(34)2r xi yj t i t t j =+=+++-m (2)将1=t ,2=t 代入上式即有 211 [(315)(1314)](80.5)2t s r i j m i j m ==?++?+?-=- 221 [(325)(2324)](114)2 t s r i j m i j ==?++?+?-=+m 21(114)(80.5)(3 4.5)t s t s r r r i j m i j m i j m ==?=-=+--=+ (3) ∵ 20241 [(305)(0304)](54)2 1 [(345)(4344)](1716)2 t s t s r i j m i j m r i j m i j m ===?++?+?-=-=?++?+?-=+ ∴ 1140(1716)(54)(35)m s 404 t s t s r r r i j i j v m s i j t --==-?+--= ==?=+??-

《中国文学理论》评论

用西方理论解析中国古代文论 ——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解析 徐志啸 刘若愚是美国著名华裔学者、斯坦福大学已故教授。他早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在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曾先后任教于英国、香港、美国的多所大学。1967年起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若愚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诗学〉、《中国之侠〉、《李商隐的诗〉、《北宋六大词家〉、《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艺术精华》等学术著作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方面,造诣精深,特别注重于用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在这方面,他被西方汉学界称为开创性人物,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他还努力融合中西诗学,建立比较诗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得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是刘若愚生前的代表著作,它问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出版后,获得美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采用现代西方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文学理论首屈一指的新著,内容丰富,阐述精辟,为西方人士提供了认识透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最佳窗口、比较参照中西文学理论的最好模式。[1] 本文拟对该书作一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梳理,从中汲取对我们中国读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益的东西,同时有利于借助西方的眼光认识和比较中西文学理论的异同。 关于文学研究对象 刘若愚首先提出的一个认识观点,是文学研究对象问题。他认为,一般对文学研究,有两种分类,一是分为二类——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一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这当中,对具体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还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内涵和分类。对此,刘若愚在开篇“绪论”中先列出了一张表,将自己对文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划分,作了图解——分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两大部分,文学研究部分包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部分,其中文学批评分为理论性的批评和实用批评,理论性的批评由文学的理论和文学性理论组成,实用批评由阐释和评价组成;文学批评部分包括批评史和批评的批评,其中批评的批评分为批评的理论性批评和批评的实用批评,前者包含批评的理论和批评性理论,后者包含阐释和评价。这里须要解释的,首先是文学批评这个概念,刘若愚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概念——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即总体的理论性探讨,和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其次是所谓理论性批评,它包括文学的理论——属本体上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中西古典小说对比研究

中西古典小说对比研究 文化传播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管理) 20120161521 郑伟铭摘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中西方古典小说本是在不同文化土壤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样式,虽然同为“小说”,但由于受差别极大的民族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美学观念以及作者和读者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二者在思想内容与形式技巧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对二者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古典小说,艺术特色,对比 “文学类型是特定的文化产物,与时代、国情、社会心理、作家创作个性等密切相关,并随着特定的文化而发展、演变、消亡。”小说作为不同文化体系的各民族文学中的三大各自独立的类型之一,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中西小说虽有着很多相似点,但是由于中西民族审美观念,哲学思想等种种原因的影响,两者的小说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的特点。 中国古典小说大都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层示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猎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只有忠诚勇猛的性格,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上册)10套附答案

n 3 电机学院 200_5_–200_6_学年第_二_学期 《大学物理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 2006.7 开课学院: ,专业: 考试形式:闭卷,所需时间 90 分钟 考生: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一、填充題(共30分,每空格2分) 1.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62x t t m =-,则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s 位移的大小为___________,在该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系一小球,绳长0.9L m =,现将小球拉到水平位置OA 后自由释放,小球沿圆弧落至C 点时,30OC OA θ=o 与成,则 小球在C 点时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切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法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10g m s =)。 3.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 215 5.010cos(5t )6x p p -=?m 、211 3.010cos(5t )6 x p p -=?m 。则其合振动的频率 为_____________,振幅为 ,初相为 。 4、如图所示,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400d nm =的薄膜,为 2 1.40n =, 且12n n n >>3,则反射光中 nm ,

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透射光中 nm 和___________ nm 可见光得到加强。 5.频率为100Hz ,传播速度为s m 300的平面波,波 长为___________,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差为3 π ,则此两点相距 ___m 。 6.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中入射到折射率为1.4的液体上,反射光是全偏振光,则此光束射角等于______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題(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一质点运动时,0=n a ,t a c =(c 是不为零的常量),此质点作( )。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曲线运动; (C ) 匀变速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2.质量为1m kg =的质点,在平面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3t ,315t y -=(SI 制),则在t=2s 时,所受合外力为( ) (A) 7j ? ; (B) j ?12- ; (C) j ?6- ; (D) j i ? ?+6 3.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振幅的4 1 时,其动能为振动 总能量的?( ) (A ) 916 (B )1116 (C )1316 (D )1516 4.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 射角为300的方向上,若单逢处波面可分成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 等于( ) (A.) λ (B) 1.5λ (C) 2λ (D) 3λ 5. 一质量为M 的平板车以速率v 在水平方向滑行,质量为m 的物体从h 高处直落到车子里,两者合在一起后的运动速率是( ) (A.) M M m v + (B). (C). (D).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