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1 认识人民币》教案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1 认识人民币》教案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5-1 认识人民币》教案 (3)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辨认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能正确使用“元”、“角”来读出表示的金额。

2.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了解货币的基本作用。

二、教学重点1.识别和辨认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

2.理解使用“元”、“角”这些货币单位。

3.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

三、教学难点1.区分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

2.熟练使用“元”、“角”这些货币单位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悬挂的人民币图片或实物,以便向学生展示。

2.准备购物小道具,如玩具果蔬等,供学生进行购买体验。

3.预先准备好购物清单,上面列出几种商品及其价格,方便学生进行购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几张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什么面额的钱,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认知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并带领学生认知并辨认这些人民币。

2.教师讲解和演示如何使用“元”、“角”这些货币单位进行表达金额。

3. 购物体验1.教师播放购物场景视频,让学生看懂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

2.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在购物清单上选择商品并支付对应的金额,体验使用人民币的过程。

4. 总结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的认知,以及对“元”、“角”这些货币单位的使用方法。

六、课堂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简易的购物小票,让学生体验记账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的来源,了解人民币的印刷、发行等基本知识。

七、家庭作业1.让学生观察家里的人民币,辨认1元、5角和1角的钱币,并找出他们的数量。

2.让学生用人民币制作一些玩具或小物件,增强对货币的认知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1元、5角和1角的人民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货币的使用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理解。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使用货币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面值,以及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对于人民币的具体面值和如何使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人民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探究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人民币的真实物品,如纸币和硬币。

2.准备一些人民币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模拟交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的真实物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这些钱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引入今天的课题:认识人民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人民币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actual objects 发给学生,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并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易,如:用1元钱买一颗糖果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

一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大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大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大单元备课一、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和使用,培养学生的金钱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1 元= 10 角,1 角= 10 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准确地辨认和区分。

3、学会简单的人民币换算,如 2 元=()角,50 分=()角等。

4、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如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以及 1 角、5 角、1 分、2 分、5 分等,让学生能够辨认和说出它们的面值。

3、人民币的换算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 1 元可以换成 10 个 1 角,1 角可以换成 10 个 1 分。

4、简单的购物活动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商店中购买物品,学会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但他们的认知还比较零散和模糊。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面值的人民币,但对于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认识人民币,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认识人民币”,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可能对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不够了解。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人民币的使用。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人民币实物,如纸币和硬币。

2.准备一些人民币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准备一些小道具,如购物车、商品等,用于模拟交易场景。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如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和文字,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模拟人民币的使用场景。

例如,设置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人民币的金额和找零,确保交易的准确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快速判断它们的面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的种类,以及各种面值的大小。

教材中会有相关的插图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种类和各种面值的名称。

2. 能够正确辨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例如找零和计算总价。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种类和各种面值的名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真实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插图。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做笔记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概念,例如纸币和硬币的种类,以及各种面值的大小。

2. 讲解: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例子,讲解人民币的种类和各种面值的名称。

让学生注意观察各种面值的大小和图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展示自己的人民币,并尝试辨别各种面值的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货币计算,例如找零和计算总价。

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实际操作。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人民币的种类,例如纸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硬币有1元、5角、1角、5分、1分。

2. 在黑板上写出各种面值的名称,并配以相应的图案。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每人画一张人民币的插图,包括纸币和硬币的种类,以及各种面值的名称和图案。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民币的小短文,可以描述自己购买物品时使用人民币的经历,或者讲述自己如何辨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辨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如果有学生出现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的货币,比较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名称。

2.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能够简单对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4.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叠加和换算练习。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人民币图片。

2.适量的各种面值人民币。

3.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

第二步:学习人民币的基本单位1.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符号为¥。

2.通过课件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区分。

第三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依次展示1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记忆。

2.引导学生讨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第四步:比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让学生两两比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找出面值大的和小的。

2.练习用人民币组合成不同金额,并进行比较。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进行货币的叠加和换算。

2.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讲解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继续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价格标签、收据等,找出使用了人民币的场景,并描述。

五、板书设计•人民币基本单位:–元(¥)•人民币面值:–1元–5元–10元–…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民币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人民币有直观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了解不够系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系统地认识人民币,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2.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币,珍惜货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

2.难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和课件。

2.准备购物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认识的人民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及面值,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了解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老师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达到要求。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人民币的看法,以及如何珍惜货币。

同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货币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可以大大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后面的小数的学习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

教学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1 元及1 元以下的人民币;第二段,认识大于1 元的人民币,在这两段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初步学会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是因为购物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会涉及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识别,而且还会涉及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也会涉及不同单位人民币的换算。

第1 课时认识人民币(1)教材第52~53 页的内容。

1.认识面值为1 元、1 角、5 角的纸币和硬币,认识1 分、2 分、5 分的硬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 元=10 角、1 角=10 分。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重点: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小面值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硬币。

1.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回来的?学生个别回答。

2.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到钱?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2 页主题图:说说看,里面的小朋友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做什么?3.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的最后一幅(一位小朋友存钱)。

问:你有零用钱吗?是否会将零用钱存起来?大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不要乱花钱。

设计意图: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并没有概念,教材的主题图已经举例向学生说明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

4.揭示课题。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课题)1.识别人民币。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春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主备教师:梁素梅
参备教师:梁丽珍罗金阳韦运花
周新代周海忠罗周强
韦菊兰罗玉芳覃桂团
梁谋望梁素梅覃望生
韦德生莫尔祯周兆德集体备课时间:2016.4、12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