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环路快速化改造交通组织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快速环路改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市快速环路改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市快速环路改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杜传金;钦丽华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该文结合西直门交通枢纽建设,研究了西二环(西直门~阜城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改造原则、提出改造方案.归结出快速环路改造在立交选型、车道数匹配、出入口设置、公交设站、强化同向主干道系统等方面的相应对策.【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杜传金;钦丽华
【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10008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10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快速城市化地区旧城旧村改造对策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J], 张明霞;郭立德
2.快速城市化地区旧城旧村改造对策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J], 张明霞;郭立德
3.论新时期下的城市快速环路提升改造设计 [J], 黄韬
4.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及其与路网的关系探讨——以福州市南二环路的建设与改造为例 [J], 林忠雄
5.城市快速路建设形式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为例 [J], 吴作军;王麒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鲁木齐市外环路高架桥某标市政施工组织设计

乌鲁木齐市外环路高架桥某标市政施工组织设计

在坚持“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的原则下,结合xx 市外环路xx段道路工程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原则、依照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各项条款要求,实质性响应业主的指令和要求。

、在知足要求的基础上坚持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

、按照工程实际情形,围绕工程重点,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实施项目法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实现本钱、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用的预期目标。

、坚持工程施工全进程周密监控,以科学的方式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

、做好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保护、做好地面交通疏解,减少因施工对本地带来的一切干扰。

、实行队级核算,推行增产节约,尽力降低本钱,提高经济效益。

二、编制依据、xx市外环路xx段高架道路Ⅱ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图纸。

、业主主持的标前会议及补遗书。

、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

、本投标人的施工能力及对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3、工程概况xx市外环路xx段道路工程二期工程位于xx市市区xx 角,起点为现状xx外环路落地匝道,终点至xx路xx路路口与已建一期高架道路相连,该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完成xx 外环与北外环高架快速路的贯通。

本工程起点连接现状xx外环路落地匝道,沿六道弯路向北,穿越煤矿采空区,与xx路xx延段相交后,沿xx路向西,接已建外环路xx段道路一期高架道路工程,(第二标段)为煤矿采空区地面道路,需先进行路基处置,不含在本次招标范围内。

本次招标工程为高架道路及桥下道路、污水、雨水等工程,主线为快速路、地面辅道为城市骨干路,主线设计车速80km/h,辅道设计车速为40km/h。

全线划分为四个标段,本段为第四标段,桩号范围为K11+~K12+,主线长度。

主要工程内容如下:、土方工程:包括路基挖土方、填土方。

、路面工程:包括道路车行道的垫层、基层和面层、侧平石、分隔带和人行道。

某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G1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复核审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宁溧路快速化改造工程SG1标项目部2020-4-28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规模 (1)1.2要紧技术指标 (1)1.3工程合同概况 (2)1.4参建单位 (2)第二章.施工平面布置图 (2)2.1办公和生活营地的布置 (3)2.2办公、生活设施布置 (4)2.3生产临设 (4)2.4便道整修 (4)第三章.施工部署及治理体系 (6)3.1施工治理体系 (7)3.2项目部岗位职责 (9)3.3施工部署 (11)第四章.质量目标设计 (16)4.1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6)4.2质量保证体系 (16)4.3治理职责 (17)4.4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9)4.5工程检查、评定 (23)第五章.要紧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4)5.1施工测量 (24)5.1.1施工操纵网布设 (24)5.1.2钻孔灌注桩施工测量 (24)5.1.3墩、台施工测量 (25)5.1.4桥梁施工测量 (25)5.2桥梁工程 (25)5.2.1钻孔灌注桩 (26)5.2.2承台施工 (26)5.2.3墩柱施工 (29)5.2.4组合式桥台施工 (31)5.2.5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 (31)5.2.6连续钢箱梁施工 (44)5.2.7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施工 (62)5.3地面道路施工 (65)5.3.1施工测量 (65)5.3.2原有路面及结构拆除 (66)5.3.3场地清理及场地排水 (66)5.3.4填筑材料的选用与处理 (66)5.3.5基底处理 (67)5.3.6路基填筑方法 (67)5.3.7路基压实 (68)5.3.8雨污水管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69)5.3.9路面结构施工 (74)5.3.10挡土墙施工 (78)5.3.11人行道施工 (80)第六章.安全生产措施 (81)6.1安全治理目标 (81)6.2安全保证体系 (81)6.3安全保证措施 (83)6.3.1安全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 (83)6.3.2安全治理 (83)6.3.3安全保证措施 (84)6.4临时用电 (88)第七章.文明施工措施 (94)7.1场容场貌 (94)7.2工地卫生 (95)7.3食堂 (96)7.4保健工作 (96)7.5现场文明施工 (96)7.6公用管线的爱护 (97)7.6.1公用管线爱护措施 (97)7.6.2公用管线爱护监测方案 (99)7.6.3发生意外情形的处置措施 (100)第八章.环保措施 (100)8.1土方运输环境治理措施 (100)8.2建筑垃圾和渣土治理措施 (101)8.3施工扬尘操纵措施 (101)8.4施工现场噪声及振动操纵治理措施 (102)第九章.节能、降耗措施 (102)第一章.工程概况宁溧路〔主城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位于南京市主城东南部,是南京市〝井字外环〞快速路网的组成部分,具有减轻都市中心路网压力、均衡路网流量、沟通新区与主城联系、完善快速路网等功能。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研究摘要:以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和交通组织特点,分析主城区交通拥堵原因,提出缓解交通拥堵对策。

关键词:城市路网;交通组织;拥堵原因;改善对策重庆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原有路网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

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及公交线网,优化交通组织,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支撑城市拓展。

1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和城市交通的现状1.1城市规模及总体布局重庆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主城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主城的用地结构分为三片区、十二组团。

嘉陵江以北为北部片区,包括大石坝、观音桥、唐家沱三个组团。

长江以东为南部片区,包括弹子石、南坪、李家沱三个组团。

嘉陵江以南、长江以西为西部片区,包括渝中、大杨石、大渡口、中梁山、沙坪坝、双碑六个组团。

十二个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十二组团共同组成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整体。

1.2城市路网及轨道交通规划概况截至2010年,主城区城市道路3337.14千米。

城市主城区道路系统由快速道路体系和”常规”道路体系所组成,其路网形式为”分层网格自由式”。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其中快速路353.24千米,主干路470.05千米,次干路800.28千米,支路1713.57千米。

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

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江南通道。

2010年在建次干路及支路32.40千米,道路网密度1.44千米/平方千米。

支路1713.57千米,道路网密度3.08千米/平方千米。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有七条轨道交通线,总体布局为九线一环,线路总长513公里。

关于天津城区路网规划和交通组织的思考

关于天津城区路网规划和交通组织的思考

12 城 市路 圃及 轨 谨 交 通 规 划 概 况 .
1 快速路系统规划方案 .1 2
天 津 市 中 心 区 快 速 路 系统 贯 通
市 内六区 , 外环线为界 . 4 由 9千 米 快 速 环 线 、4 千 米 两 纵 8 两 横 的 四通 道 、 2千 米 的 2条 联 络 线 纽 威 , 计 1 5千米 。 1 总 4 作 为长 距 离 快 速 交 通 疏 导 系统 承 担着 市 内 主 要 以 客 运 为 主 的 交
络。 收祷 日期 :0 6 8 2 0 0 —1 9
通近期建设规划) 中指 出 , 津 市 的 轨 道 交 通 线 网 将 由 9 线 天 条 组 成 , 长度 2 4千 米 。 0 5 底 建 威 1号线 ,0 6年 开 建 9 总 3 20 年 20 号 线 , 0 8年 底 完 成 2号 线 和 3号 线 .0 2 年 完 成 5号 线 和 21 2 21
发 展 的需 要 。
搞 好 城 市 变 通 是 一 项 复 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系统 工 程 .城 市 文通 水平 的 高 低 , 接 影 响 着 城 市 功 能 的发 挥 、 市 经 济 的发 展 以 及人 民 直 城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因此 , 须 在 城 市 总 体 交 通 发 展 战 略 的指 导 必 下 , 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城 市 交 通 改善 计 划 。 制
南 北 最 大 纵 距 1 9千 米 , 西 最 大横 距 1 7千 米 , 界 长 90 B 来 1 边 0
12 轨道 交通 规 划 4
市 政 府 批 复 的 ( 津 城 市 快 速 轨 道 交 天
千 米 。 市 布 局 以 海 河 和 京 津塘 高 磕 公路 为轴 线 , 城 由中 心 城 区 和 滨 海城 区 及 多 个组 团组 成 , “ 条 扁 担 挑 两 头 ” 构 。 京 呈 一 结 沿 津 塘 高 速 公 路 和 海 河 至 天 津 港 方 向作 为 城 市 发 展 的 主 轴 , 其 余 中 小城 镇均 采 取 沿 主 要 交 通 走 廊 分 布 . 形 成 放 射 型 城 镇 网

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交通组织的策划实施

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中交通组织的策划实施
调研 工作 。 ( a)区域 交 通 层面 :昆 山市 高速 公 路 网 及公 路 网发
达 ,可高 效 分流过 境 交通 ,快 速 疏解 对外 交 通 , 中环 快 速
化改造 对过 境 交通及 对 外交通 影 响不 大 ,仅 G 3 1 2 国道 影响
较大 ,需考虑 分流 ( 图2) 。
昆山市中环快 速化 改造 工程 中交通 组 织 的策划实施
P l a n n i n g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r a f i f c Or g a n i z a t i o n d u r i n g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K u n s h a n Mi d d l e - - R i n g R o a d f o r Hi g h - - S p e e d
( b)二级 分 流 点 (1 7 个 ):外 围主 要 分流 道 路 重 要
节 点 设置 交通 指 示牌 ,使 昆 山市 域 及部 分 过境 交通 利 用 外
环 分流 。
( C) 三级 限制 点 ( 3 8 个 ):在 中环 两侧主 要干道 相 交
节 点设 置 交通 指 示牌 ,引导 利用 平 行道 路 实施 区域 分流 ,
苏l 州
图 1 昆 山 中环 线 路 示 意
中环 全 线既 有道 路作 为 昆 山市 交 通主 干道 ,同时 又有
部分道路肩负国省道重任 ,车流量大 ,沿线单位众多 ,在 实际仅2 年的建设工期内确保全线保证 “ 二来二去”的交通
图2 区域交通路网
( b) 市 域 交通 层面 :中环 4 条路段 均 为 昆山主 要 的组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最新版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基于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构建了路网宏观组织结构。

该规范指出,合理配置路网资源、循序渐进地扩容升级、促进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一般规定方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²。

在城市道路网布局方面,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

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它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

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应该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

在可行的情况下,城市桥梁可以建造双层桥,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管线设置在桥的下层通过。

客货流集散码头和渡口应该与城市道路统一规划。

码头附近的民船停泊和岸上农贸市场的人流集散和公共停车场车辆出入,均不得干扰城市主干路的交通。

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道路网应平行于等高线设置,并应考虑防洪要求。

外环高架提升工程方案

外环高架提升工程方案

外环高架提升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外环高架提升工程是指对城市外环高架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运行能力和安全性。

外环高架是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干线,负责连接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并连接城市与周边地区。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外环高架的运行负荷不断增加,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提升改造。

二、项目范围本工程范围覆盖城市外环高架路段,主要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匝道、收费站等设施的升级改造。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道路升级:对外环高架路面进行重新铺设,提高路面平整度和耐磨性。

同时对路面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确保在雨天能够有效排水,避免积水影响交通。

2. 桥梁加固:对外环高架上的桥梁进行加固和更新,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同时对桥梁进行防腐处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 隧道改造:对外环高架上的隧道进行改造,确保隧道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对隧道的防火设施进行更新,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4. 匝道优化:对外环高架上的匝道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提高匝道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同时对匝道的标线和标识进行更新,提高匝道的辨识度。

5. 收费站升级:对外环高架上的收费站进行设施更新和升级,提高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三、工程技术方案本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环高架路面铺设:对外环高架路面进行重新铺设,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

同时对路面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采用适当的斜度和排水设施,确保路面在雨天能够有效排水,避免积水影响交通。

2. 桥梁加固和更新:对外环高架上的桥梁进行结构加固和更新,采用新型的材料和工艺,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同时对桥梁进行防腐处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 隧道改造和防火设施更新:对外环高架上的隧道进行改造,更新隧道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

同时对隧道的防火设施进行更新,采用新型的防火材料和设施,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外环路快速化改造交通组织研究摘要:在对常熟三环区域路网格局、道路功能、现状交通流量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原则及要求,分析分流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

同时,采用微观交通组织方法,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交通流的顺畅运行。

关键词:城市外环路;快速化改造;交通组织;分流路径1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2010年10月17日发布《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00-2010)》,对占用城市道路施工作业期间、施工路段及周边路网的交通组织行业标准要求。

主要规定了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原则、交通组织要求、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施工方案要求、交通组织方案编制和交通组织设计流程等。

目前,部分城市的路网由环形+放射状的格局组成,而城市外环路与城市主干道、放射状的对外出行道路进行衔接[1],承担着过境交通、城市对外出行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三种交通流。

在外环路进行快速化改造过程中,若采用封闭施工,势必会中断城市的对外交通,增加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

因此,为保障道路本身及周边路网的交通流的顺畅运行,在改造期间对区域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在分析区域路网系统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交通组织的原则及要求,研究常熟三环快速化改造期间的交通流分流路径,利用各种微观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法,保障项目路在改造期间的通行能力,实现交通流在周边路网的合理分配,从而保障区域交通的顺畅通行。

2 交通组织原则及要求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主要原则[2]为:1)从时间上、空间上使交通流均衡分布;2)提高施工点段、周围路网的通行能力;3)依次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及公交车通行;4)诱导为主,管制为辅。

交通组织的主要要求[2]为:1)满足施工作业控制区沿线居民、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出行需求;2)优先采取修建临时便道等方法,降低占道施工作业对交通的影响;3)占道施工路段允许通行的车道或临时便道应满足安全通行的最小宽度要求;4)视情调整公交线路、站点,临时公交站点应保障乘客安全上下车;5)制定交通应急预案,降低交通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导致的交通拥堵发生。

3 改造期间交通组织实例分析3.1项目背景常熟三环路为常熟市的环城道路,全长约34.44km,由g204、s227、s342及x206组成。

三环路作为常熟城市外环线,也是快速化系统和国省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研究以常熟北三环为例,即从起点处义虞路至青墩塘路交叉共约13公里路网,因此本次研究的范围为北至阳光大道,南至长江路,东起东三环,西至204国道与阳光大道交叉处,约8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主要路网及相关交叉节点。

3.2现状路网分析现状路网分析为分流方案及具体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案提供支撑。

对于项目路本身,通过路段的交通量观测,分析其饱和度以及所需分流的交通量。

对于周边路网,调查其道路特征及现状流量,分析各道路交通特征及饱和度,确定可分流的道路,并分析其所能容纳的交通量。

(1)项目路路段交通量分析三环该段由g204构成,向北连接张家港市和苏北地区,向南经太仓连接上海市,主要承担了江苏苏北地区、张家港市与上海地区的过境交通量,以及常熟市的南北对外出行量。

与多条城市对外出行道路和城市主干道沟通,现状交通流组成较为复杂。

根据观测,路段交通量为25000~31000pcu/d,客货比例为58:42~68:32,部分路段(海虞北路交叉口至227省道交叉口)货车流量较大,其中拖挂车、大货车和中货车占路段流量的19.50%、11.60%和14.40%。

整个路段的饱和度为0.46~0.66,按照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标准[3],路段交通处在稳定交通流范围的较差部分,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约束,舒适和便利程度较低。

(2)周边路网分析根据路网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将周边路网分为三环北部路网和南部路网,其中三环以北的路网主要服务于过境车辆以及北部各企业厂区的交通需求;三环以南道路主要为城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交通需要。

北部分流条件较好的道路有为g204新线、阳光大道、深圳路和常福公路;可适当承担一定分流交通量的为金陵路、东山路和珠海路。

南部分流条件较好的道路有黄河路和新世界大道,可适当承担一定分流交通量的为虞山北路、海虞北路和泰山路等。

3.3分流方案考虑流量分布均衡、节点压力均衡等进行分流路径的确定,不同道路服务交通的功能、分担交通压力的能力以及区位条件的不同,分别对过境车辆和非过境的货车、客车进行分流路径的拟定。

(1)过境车辆分流路径方案三环以北的204国道新线目前已建成通车,其与西北连接线、东南连接线以及苏虞张、锡太一级公路的部分路段组成,全长78.4 公里的绕城公路,成为常熟的四环线,在功能上部分替代了g204城市快速过境的功能。

同时随着城市道路网络建设的深入,常福公路将与新g204接通,大大增加北部路网的集散能力。

因此,g204新线可作为过境交通的主要分流路径。

(2)客车分流路径方案由于客车交通流主要以出入境以及城市组团之间的快速通行为主要目的。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可利用黄河路进行分流,长江路作补充。

主要的分流道路有横向的黄河路、长江路;纵向的虞山北路、报慈北路、海虞北路、新世纪大道等,以及配合主要道路周边的支线路网进行分流。

(3)货车分流路径方案由于货车交通流以服务北部厂区需求以及快速过境交通流为主。

主要分流道路为g204新线和阳光大道,同时,经过实地调查,新世纪大道周边路网交通量较小,道路条件良好,可适当分流至通港路(s227)的部分货车。

经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货车分流路径将分流近64.4%的货车交通量,深圳路路段饱和度将上升至70%,服务水平由二级将为三级,经过仿真分析,路段的平均运行速度为38.39km/h。

3.4分流路径评价根据所设定的分流方案,结合交通诱导设施,运用visum 中观分析软件得到施工过程中各路段的服务水平指标分布。

由分析所知,由于运用了多种分流方案及采用加强标识标线的交通诱导作用,项目路在义虞路交叉至海虞北路交叉段通行条件较好,此段的交通压力由黄河路和深圳路共同分担。

由于深圳路并未贯穿,过境交通需转经项目路,故项目路从海虞北路至黄河路交叉段服务水平仅能达到e级或f级,行车速度在20km/h左右,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防止出现大的拥堵。

周边路网的情况上看,深圳路分流的压力较大,路段接近不稳定车流,其延误仍处在可控的范围内,车辆的运行速度在24~42km/h。

黄河路路段吸纳转移交通压力的能力较强,其车流处于b 级和c级服务水平之间,运行速度在42km/h 以上。

而黄河路两端的道路虞山北路和通港路的交通状况较差,易产生拥堵,出入境车辆需尽量提前选择替代路径。

3.5交通组织管理方法针对常熟三环改扩建过程中的预先设定的交通流方向,采取以下交通组织方法与措施:1)路口禁限项目路施工期间,在整个区域,最不利的条件为黄河路-北三环交叉口通行条件。

根据交通量调查,该路口的左转流量相对较少,因此,在该交叉口四个方向设置禁止左转。

同时,提前引导左转车流从其它道路绕行。

2)过境车辆在过境出入口设置引导性指路标志,诱导过境货车沿预先设定的路线运行。

同时,在相应的交叉口,设置禁止过境货车通行的标志。

主要在g204-g204新线交叉口、s227-g204新线交叉口和常浒路-g204新线交叉口设置引导性指路标志;并在北三环、阳光大道、常福公路、s227和常浒路入口处设置过境车辆禁行标志,迫使过境车辆沿g204新线行驶。

3)出入境货车对于出入境货车,原则上应进行夜运。

准许货车进入区域的时间,应避开市区流量高峰和行人非机动车出行的高峰时段,在此将6:00-19:00 设为出入境货车不准进入时间,将三环以内设为限制进入区域。

特殊情况需要进入区域的货车,需取得临时通行证。

对于出入境货车,同样应先给予引导,再进行相应的限制。

主要在g204-义虞路交叉口、g204-阳光大道交叉口设置诱导标志,使过境货车沿阳光大道行驶。

并在北三环入口、东山路以及与三环相交的在三环内的道路入口设置分时段货车进行标志。

其中外籍出入境货车在6:00-19:00 禁行,持有临时通行证的货车应避开高峰时段,在6:00-7:00 和17:00-18:00 禁止进入。

4)出入境客车由于施工道路基本上能保持双向四车道的通行条件,因此原则上不对出入境客车进行限制,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临时占用行车道,建议对其它车种进行路线诱导。

5)临时交通工程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及围挡措施设置临时交通标志,主要为禁限及限速标志。

由非施工区域到施工区域,按次序依次设置“前方施工”、“道路封闭/左侧变窄、右侧变窄/两侧变窄等”以及限制标志。

6)公交线网临时调整当改扩建道路只存在双向两车道这种最不利通行条件时,公交车辆的运行势必会引起后续车辆的延误。

因此,有必要对沿线公交线网进行临时调整,其它施工条件下可根据实际通行条件调整。

经过常熟北三环的公交有101、102 和121 这三条线路,在北三环设置的站台仅有白云加油站,位于北三环与义虞路交叉口附近。

因此,将白云加油站移至该交叉口处,利用加宽的路基辟出港湾式公交站台。

同时,在原有站台的位置设置标志,告知候车人站台的迁移位置。

7)施工车辆交通组织对于施工车辆,主要修筑施工便道保持其通行,分为场内施工便道和连接场外的施工便道。

场内施工便道根据不同施工顺序以及围挡方式等,为施工车辆预留专门的施工通道。

连接场外的施工便道可分为仅用于工程施工车辆进出的施工便道和以社会车辆进出为主的施工便道。

4结语城市外环路的快速化是分离各型交通流、提高道路运营效率、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快速化改造中做好交通组织工作是保障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及区域交通顺畅运行的基础。

本文以常熟三环的快速化改造为例,对其改造过程中的交通组织进行分析,为类似项目提供组织方法及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1]张海军,杨晓光,赵建新.城市快速路交通衔接组织研究[j].城市交通,2005,3(1):51-54[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z],2010-10-17[3]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