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

分数与除法【知识点回顾】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分数是一种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除法是一种运算。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如果没有余数,商就是要化成的整数。
3、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或整数的方法是:用整数乘分子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是:被除数÷除数一.填空题:30%1、52表示;还表示。
43吨表示;还表示。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68分= ( )小时;5200千克= ()吨;250千米=()千米;3升400毫升= ( )升;32时= ()日;150厘米=()米。
3、分数单位是61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4、127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5、6、把45、0.9、54、89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
7、分母是15的最简真分数一共有( )个。
8、在下图的中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9、右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10、54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1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把它的分子扩大 3 倍,分母缩小 4 倍后,就得到 4.2。
这个最简分数原来是( )。
12、87=14÷()= (24)=49÷()。
1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分母不变,得到56,这个最简分数是()二.判断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5%1、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2、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
……………………( )3、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 4、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
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练习题(1)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2)把9个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3)把1包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包。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习题(1)把18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2)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出示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3)师:1÷3表示什么意思?生:1÷3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生:1/3个。
(师板书)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个蛋糕,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3。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3,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生:1/3个。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与假分数一、分数的意义1、分数与意义 :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例如43的分数单位是41。
2、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a ÷b=ba (b 不等于 0) 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练习1:5÷7=( ) 3÷5=( ) 4÷9=( )9÷2=( ) 18÷17=( ) 6÷5=( )练习2: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①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② 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③ 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二、真分数与假分数1) 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2)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3)带分数:整数部分和真分数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4)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即分子是1,分母是正整数的分数,又叫单位分数,记为1/n。
单位分数又叫“单分子分数”,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埃及分数”。
练习3:判断正误.(1)小于1的分数是真分数.()(2)假分数大于1.()(3)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4)真分数小于1.()(5)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6)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练习4:1、把单位“ 1”()若干份,表示这样的()或者()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2、7/12表示的意义是().5/8表示的意义是().3、把单位“ 1”平均分成10 份,其中的7 份就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4、4/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5/16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把4 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 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的长是()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习题练习一、填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那些事儿
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里超有趣的“分数与除法”。
一、分数与除法到底是啥关系
咱们先来说说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哈。
其实呀,分数就像是除法的“变身”。
比如说,把 3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得到的苹果数怎么表示呢?这时候就要用到分数啦,就是3÷4 = 3/4 个苹果。
所以,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就相当于分数线。
是不是有点神奇?
二、分数与除法的实际应用
在生活中,分数与除法的用处可大了去啦!比如说,妈妈做了一个蛋糕,要平均分给家里 5 个人,那每个人能分到多少蛋糕呢?这就得用1÷5 = 1/5 来算啦。
再比如,咱们做手工,需要把一根 5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8 段,每段长多少米?那就是5÷8 = 5/8 米。
是不是发现数学就在咱们身边呀?
三、分数与除法的计算技巧
计算分数与除法的时候,可得小心一点哦!比如说,8÷15 等于多少呢?那就是 8/15 。
要是遇到分子比分母大的情况,比如
17÷8 ,那就可以写成17÷8 = 2 又 1/8 。
分数与除法这部分知识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哦!这样咱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啦!。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
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
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
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生:2块,6÷3=2(块)。
(板书)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生:0.5块,1÷2=0.5(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与除法ppt

每人分得多少块?
2÷3=
2(块)
3
2块的
1 3
是1块的
2 3
,就是
2块 3
考考你: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同学,
每人分得多少块?
5÷8=
5 8
(块)
3 4
43块的表意示义是:
块把表单示位:把“单1”位平“均1”分平成均4分份, 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成4除份法,意取义了是其:中的3份的数
还取了表把这其示样“中:的3”的把平1份一“均的份3分”数。平成。均4份分,成表4份示,
一只蜗牛13分钟爬行了3米,蜗 牛的爬行速度是多少?
路程÷时间=速度
3÷13=
3 (米/分) 13
9块蛋糕,4只加菲猫,每只猫可以 分多少呢?
块数÷只数=每只分的块数
9÷4= 294.25块(块)
咱们每人
咱们每人 可以分多
平均可以 少千克?
分几个?
30÷6=
5÷6= 5(个)
5 (千克)
6
30个桃共 有5千克
的 ( 5 ) 是相等的。 (7 )
练习十二
1÷2=
1 2
(千克)
1÷3=
1 (千克) 3
练习十二
3÷4=
3 4
(千克)
3÷5=
3 (千克) 5
练习十二
9 10
30 100
133 1000
79 10
56 100
53 1000
练习十二
被除数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9 10
9÷10
30 10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例1、例2 分数与除法
复习
4个
1 5
(4 ) 是(5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除数不为0)的商。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各部分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圆形纸片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开始上课之前,同学们先做两道题。
请看:1.填空。
(1)4个15是()()。
(2)3个18是()()。
(3)57里面有5个()()。
(4)34里面有3个()()。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
( ) (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
(板书:分数与除法)操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图示对于理解分数抽象意义的促进作用,尤其第2题,可请基础稍差的学生完整地说出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凭借直观图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板块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活动1 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借助现实情境探究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学生讨论并汇报。
⎣⎢⎡⎦⎥⎤板书:1÷4=14(个) 对号入座: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1),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子),除数是(4),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数线)。
2.借助学具,深入探究。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月饼,例3为我们提供了分月饼的问题,怎么分,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呢?出示例3: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小组合作: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 (指导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预设生1:把每个月饼都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3份,也就是1个月饼的34,即34个月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确定单位1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倍、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白兔只数的是黑兔、4、红花朵数的相当于黄花、(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二、讲授新课(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教师提问:(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谁是单位1?(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3)全村耕地面积的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公顷、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1)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公顷)(根据棉田面积和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二)练习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解1:设一共有果树棵、答:一共有果树640棵、解1:(棵)(三)教学例2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一件上衣多少钱?1、教师提问(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3、分析:上衣价格的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解:设一件上衣元、答:一件上衣元、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元)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三、巩固练习(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米)(二)幼儿园买来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1、课件演示:2、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五、课后作业(一)一桶水,用去它的,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价格是多少元?(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六、板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3、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把
4
5
、0.9、
5
4
、
8
9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
7、分母是15的最简真分数一共有( )个。
8、在下图的中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9、右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10、
5
4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1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把它的分子扩大3 倍,分母缩小4 倍后,就得到4.2。
这个最简分数原来是( )。
12、
8
7
=14÷()= (
24
)=49÷()。
1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分母不变,得到
5
6
,这个最简分数是()二.判断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5%
1、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
2、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
……………………( )
3、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
4、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
5、一个分数约分后,它的大小不变,但分数单位却变大了。
( )
6、
30
24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7、小于
4
3
的最简真分数只有
4
1。
…………………………………………()
8、因为
4
3
>
3
2
,所以
4
3
的分数单位大于
3
2
的分数单位。
………………()
9、分子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
10、一个真分数的分子扩大3倍,分母缩小3倍,所得的分数比原分数缩小9倍。
()
11、当分子和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时(0除外),这个分数比原分数缩小9倍。
()
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1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那么这个分数就一定是最简分数。
()
1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
15、
4
3
3/4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3。
……………………()
三.选择题:14% (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大于
5
1
、小于
3
1
的最简分数有( )个。
A. 1个 B. 2个 C.无数个()
()()()
30
16
5
8.0
2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