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的词作特点与意境

合集下载

冯延巳词作鉴赏

冯延巳词作鉴赏

冯延巳词作鉴赏冯延巳(903年-960年)是五代时词人,广陵人。

字正中,一说名延己,但支持延巳的较多。

南唐时官至宰相。

是后主李煜的老师。

有《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词风清丽,善写离情别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被认为开创“以景写情”的手法,对李煜影响很大。

冯延巳、李煜被认为直接影响了北宋以来的词风。

有“吹皱一池春水”名句。

代表词作目录:1.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2.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3.鹊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4.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5.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6.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7.酒泉子(芳草长川)8.清平乐(雨晴烟晚)9.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10.谒金门(风乍起)11.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12.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13.归自谣(春艳艳)14.归自谣(寒水碧)15.南乡子(细雨湿流光)16.长命女(春日宴)17.抛球乐(酒罢歌余兴未阑)18.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19.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20.三台令(春色)21.三台令(明月)22.三台令(南浦)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鉴赏】“谁道闲情抛弃久”,是说我曾经致力于抛弃闲情,冯正中的词,如按西洋的悲剧精神来说,他是晚唐词人最富悲剧精神的人物。

悲剧的精神有两点特色,一是要奋斗挣扎的努力,二是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冯正中的词不但表现了一种境界,而且还带有奋斗挣扎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温、韦、冯词时,各选了他们一句词来代表其特色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已语也。

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和泪”是一种悲哀,“和泪试严妆”是说冯正中的词中对自己的感情有一种固执,有一种操守。

冯延巳词风

冯延巳词风

冯延巳词风
冯延巳的词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心理体验:冯延巳的词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善于通过具体场景和意象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2.情致缠绵盘郁:他的词情感浓郁,常常表现一种深沉、婉约的情感,给人以缠绵悱恻的感觉。

3.词风雅丽、细腻深婉:他的词用词考究,语言细腻,文笔流畅,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往往能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总之,冯延巳的词风特点可以用“雅丽深婉”来形容。

他的作品在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

《谒金门》宋词赏析导语:冯延巳的《谒金门》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谒金门》宋词赏析,欢迎阅读!原文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冯延巳的词10首

冯延巳的词10首

冯延巳的词10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好词好句、名言短句、祝福语、古诗词、读后感、观后感、日记、周记、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and short sentences, blessings, ancient poetry and lyrics, post reading feedback, post reading feedback, diaries, weekly not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冯延巳的词10首冯延巳的词10首(精选10篇)在艺术上,冯延巳词也有特色。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冯延巳【导读: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

就是说他有一种在痛苦之前执着而且不放弃的精神。

所以,他说“日日花前”是“常病酒”。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这是很妙的一句词。

你要看他的转折。

“闲情”是这句所写的主要内容。

忧来无方,我并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情。

所以,我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

这是第一层意思。

而且我曾经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又一层意思。

可是,你看他的开头两个字,“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是想要抛掷而没有成功。

这是第三层意思。

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郁抑怆怳。

”香港学者饶宗颐说:“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

《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

”就是说他的感情是转了一个圈子然后才说出来的。

他说:“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我以为我的闲情抛弃了,可是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怅还依旧。

彼此呼应。

“谁道闲情抛掷久”,是笔法的盘郁。

“每到”,“依旧”,也是笔法的盘郁。

他在主要内容上所写的,刚才是闲情,现在是惆怅。

都不是具体的感情的事件。

惆怅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空的感受。

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

就是说他有一种在痛苦之前执着而且不放弃的精神。

所以,他说“日日花前”是“常病酒”。

为什么呢?因为有花的日子不多,今天能够有花在你眼前,你尽管是已经病酒,已经沉醉了,你也不要推辞。

就因为对花有这么珍重爱赏的感情,我不能够我不忍心看到它的零落,我在它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

他说“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样的词句有什么特色?它表现了几点特色。

一个是“不辞”两个字。

他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奋斗有一种挣扎的努力。

不甘心就失败下去。

我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挣扎奋斗过了,这是“不辞”两个字所表现的这种执着的在苦难之中挣扎的精神。

冯延巳词赏析

冯延巳词赏析

一、独特的风格



[清]张惠言《词选》卷一:“忠爱缠绵,宛然 《骚》、《辨》之义,延巳为人,专蔽嫉妒,又 敢为大言,此词盖以排间异己者,其君之所以信 而弗疑也。”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因心中所 思之人久出不归,遂疑其别有所欢,故曰‘香车 系在谁家树’。后半阕前三句,言消息不知,后 二句,言愁思甚苦也。其中既有猜忌,又有留恋 与希冀之意。其情感极其曲折,此张惠言所谓 ‘忠爱缠绵’,能使其君信而弗疑也。” “臣妾心态”——香草美人、比兴寄托
二、风格成因


孙晟:“君常轻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 君也,技艺不如君也,谈谐不如君也。然 上置君于亲贤门下,期以道义相辅,不可 以误国朝大计也。延巳失色,不对而起”。 ([宋]史虚白《钓矶立谈》) “五鬼”: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 查文徽。
二、风格成因




3、世风 陈世修《阳春集序》:“公(指冯延巳)以金陵 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 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 宾而遣兴也。日月寝久,录而成编。观其思深辞 丽,韵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宋]史虚白《钓矶立谈》:“(韩熙载)后房蓄 声妓,皆天下妙绝。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之观, 所以娱宾客者,皆曲臻其极。”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一、独特的风格




3、疏密自如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 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 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 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中山诗话》:晏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 作,亦不减延巳乐府。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已[sì](九○三——九六○),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做官一帆风顺,两次被任为宰柏,生活优裕。

他的词思想内容可取的不多,但在艺术上对北宋一些词人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妇女在思念她爱人时的复杂感情。

词一开头就写了主人公周围的环境。

这里有一个池塘,时当春天,春光明媚,她深感离开了心爱的人,自己孤单单的太寂寞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乍[zhà]”,是忽然的意思。

忽然间吹来一阵春风,池水出现了微波,象乎滑的丝绸被轻轻抖动产生了皱纹一样。

在这里,作者暗示她的心情象“吹皱一池春水”那样引起波动的情绪。

是什么引起了她的情绪波动呢?这里没有说明。

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这两句是倒装关系。

按正常的顺序应说“手挼红杏蕊”“闲引鸳鸯芳径里”。

写诗写词,因为格律和表现手法的需要,是允许这种颠倒的。

她看到水边成双的鸳鸯鸟,感到自己的孤单,引起情绪波动。

“闲引”是说无聊地逗引着。

“鸳鸯(yuānyāng]”,鸟名,雌雄常常成对地生活在水边,所以文学作品中喜欢用鸳鸯来比喻夫妻。

“芳径”,指池边的小路。

她想逗鸳鸯玩玩,便顺手摘了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搓揉(挼ruó])着花蕊来逗弄鸳鸯。

“斗鸭栏杆独倚”,不是写她离开了鸳鸯,又去看斗鸭了,只是写她靠在池边的栏杆上。

“斗鸭”是修饰栏杆的,是什么样的栏杆呢?是曾经圈养过斗鸭的栏杆。

斗鸭是使鸭相斗,那要有人逗弄,当时只有她一个人,可见没有斗鸭,要是她真的去看斗鸭,那她的心情就变了。

可是她的心情没有变,是“终日望君”。

所以当时没有斗鸭,只有曾经圈养斗鸭的栏杆。

她独自依倚在栏仟上,心情不佳。

因为她斜靠在栏杆上,所以“碧玉搔头斜坠”,这是写她低头俯视的样子。

“搔[xāo]头”,就是别头发的簪[zān]子。

鹊踏枝冯延巳翻译及赏析

鹊踏枝冯延巳翻译及赏析

鹊踏枝冯延巳翻译及赏析《鹊踏枝》是冯延巳的一首代表作,它以端庄脍炙人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一枝鹊从杨柳枝上挂篮篝、翩翩起舞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一枝惊人美妙的鹊,表达出离别和深情的主题,影响了后人。

全诗以鹊上枝开始,表现出一枝鹊上一枝杨柳枝上挂篮篝,两只鹊一枝结伴起舞,之后又表达出“不尽相思泪,朱颜辞容终衣”的离别之苦,最后又表达出“若教花枝把酒倾,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深情之意,终究要失去、无法长久地持久。

诗中洋洋洒洒的比喻引出来的,是冯延巳内心深处的思绪:离别伤感及对爱的思念。

这首诗的内涵深刻,表达出的是一种淡淡的思念和哀伤,彰显出一种思念、离别、惆怅、无奈和绝望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也是冯延巳当时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他把其情感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出来,以真实地反映当代社会的生活。

冯延巳的这首《鹊踏枝》,是以梦幻状的诗句表达出的一种唯美的文学意境,语言流畅,行文宽郁,全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令人难以忘怀。

诗中纷繁的比喻及述说式的写作,充满了离别和思念之情,全诗以婉转流淌,荡气回肠,使人眼花缭乱,感受到一种模糊的思念和萦绕不去的伤悲之情,如冯延巳在诗中所写:“微凉风和暮月,好佳妙意犹难歇;把酒思乡,暗泣凄凉,昼夜不变。

”《鹊踏枝》的意境,可以用“特殊的别离”或“深刻的思念”来概括,它的意义在于,把婉转的文字和情绪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离别之苦、思乡之情、深情等情绪压缩在一角,在充满悲伤色彩的文字中,表达出对爱的坚定、对思念的痛苦、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梦想的坚持,由此也可以看出,冯延巳此诗的表达,不仅代表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让后世的读者在那离别之苦中,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抒情气息,而这种气息,就是冯延巳的诗情,把他的情怀传达给后人,以诗的形式,表达出他无尽的思念和挥之不去的痛苦。

总之,冯延巳的《鹊踏枝》是一首唯美的哀歌,其情感一览无余,蕴藉着令人动容的深情,令人沿袭棱角,永久地忆及,是一首优美而又感性的诗篇,其蕴藉着的浓浓的思念,以及对苦难的理解,深刻影响了许多读者,成为唯美的文学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延巳是南唐宰相。

南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在五代的乱世中,南唐偏安一隅,君臣中没什么政治军事人才,多次坐失良机,最后被宋太祖所灭。

但应该说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气息最浓的朝代。

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都是词中大家。

冯延巳有一首著名的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中主与他开玩笑,说:“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

”冯延巳答:“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这是词史上的经典故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若论词的意境,唯有冯延巳的词最当得起“深美闳约”四字;还认为《鹊踏枝》和《菩萨蛮》十数阙是《阳春集》中“最煊赫”之作。

按《阳春集》中共收《鹊踏枝》十四首,这里要分析的这一首是最有代表性的,很能见出冯延巳词在意境风格方面的特色。

冯延巳是一位善于写情的抒情词人。

他并不隐讳自己的感情,在词中还表达得相当直白;但虽直白却不浅不露,意境深远,情韵悠长,感情深挚、缠绵、执著,因而有“旨隐”、“词隐”之誉(冯煦《阳春集序》)。

这首词在第一句就直接地道出“闲情”二字,作为全词抒写的中心,笼罩着全篇。

但正是第一句就写得极其曲折婉转,写出词人内心极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抛掷久”三个字,是说这闲情在心间已是纠缠很久了,它令人痛苦、难过,曾下决心要忘掉它,摆脱它。

“抛掷”,就表现出一种主观的意向和努力。

然而,在前面加上“谁道”二字,就以一种反诘的语气有力地否定了这种意向和努力。

词人是确实曾经想要抛掷掉它的,然而经过努力竟终未能抛掷掉;而最终又发现,并且还不能不承认,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实在是不愿意抛掉它的。

这“闲情”是如此的缠绵、深沉,简直是忘不掉、拂不去、摆不脱、斩不断的一缕悠长不绝的情思。

可是,这“闲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它包含着什么样的具体内容,词中始终没有明白地揭示出来,因而费人猜测,又耐人寻味。

从全词隐约透露出的一点意绪看,词人抒写的很可能是一段逝去已久却难以忘却的恋情。

这恋情带给他深沉的忧伤和痛苦,折磨得他难以忍受,所以想要抛掷、忘掉;但在忧愁与痛苦中,却又不免时时泛起一种虽早已逝去却仍然历久不忘、不灭也不淡的甜蜜与幸福。

因此,词人无法抛掉它,实在也不想真的抛掉它。

次句中的“每”字和“还依旧”三字,是同首句中的“久”字相呼应的。

这“闲愁”郁积在怀,永注心间,年复一年。

每到春来,一种莫名的惆怅之情便涌上心头,其沉重、缠绵不减当年。

春日本是万物萌生、催人奋发的,为什么词人反而格外伤情呢?一则固然可能因为春意勃发,容易引起人感情的苏醒;再则更大的可能,是那段难以忘怀的恋情是发生在春天,因而触景生情,更能唤起那原本就没有失去的记忆。

三、四两句更进一层,在极痛苦中写出一种虽死而不悔的执著。

词人确实承受不起这份沉重的忧愁和伤感,却又抛掷不下或不愿抛掷,便只好每日在花前饮酒自醉,借以消愁解恨。

揽镜自照,猛见朱颜消瘦,不免心惊;但深情难忘也难解,为此而病酒伤身,憔悴消瘦也是应该的,值得的。

这里我们不禁想起柳永《凤栖梧》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里表现的正是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深情与执著。

下阙开头换一个角度,承上阙“春来”二字写春景,通过景色进一步抒情。

写春景不写盛开的鲜花,因为那太绚丽也太热烈了,与词人的心境意绪不合;他写河畔漫无边际的青草,写堤上细丝飘动的柳条,那碧绿、那绵远、那柔细,在人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清寂悠远的境界和深长缠绵的情思。

七个字,字字景语,字字亦是情语。

接下来,又承上阙“惆怅还依旧”发问:“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是向青芜问,向堤柳问,也是向自己问。

惆怅之情,年年依旧,又年年新生,更显得深沉、永固,绵长不绝。

这一问,所传达的仍是那种难于承受、无可奈何、欲抛掷而难于抛掷、实际是不想抛掷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词人虽提问,春色却无法回答,自己也无意于让它回答。

因而末二句撇开提问,转而刻画词人的自我形象:“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他独立于小楼之上,寒风满袖,那样孤寂,那样清冷,那样落寞,时间在静默沉想中悄然流逝,不觉已到了月上树梢、路无行人的黄昏时候了。

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

人在景中,而景又充满了人的感受、感情。

因而,词意的发展似转而未转,似断而未断,由环境、景物、感受融合而创造出的词人孤寂忧伤的自我形象,已然婉曲含蓄地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

正因为他心中年积月累地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才那样一经春色的触发,便产生出一种似旧而实新的惆怅之情来。

统观这首词所抒写的情感,在第一句中便已直接明白地道出来了。

但似直而曲,似显而隐,全词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复描写抒发,将他无尽的愁思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完足,非常饱满,读后使我们不能不被他所创造的艺术气氛和感情所包围、所感染,从中迷离恍惚而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那斩割不断的绵远而沉重的愁思。

我想,这大约就是王国维所赞美的冯延巳词“深美闳约”的艺术意境的特点吧?答:《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结句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

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

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我们上次讲韦庄的词,说陈廷焯对韦词的评语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冯正中的词也是沉绵郁结,但与韦庄又有什么不同呢?下边我们就要细加分析了。

首先要讲的是冯词的感情境界和韦词的感情事件不同,其次讲传达叙写的方式有何不同。

先从第一点来看,韦庄的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事件说得很清楚,是两人之间的分别。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无处觅。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写得非常诚挚,感情的事件也很分明。

而冯正中的开头一句是“谁道闲情抛弃久”,什么是“闲情”,就是最难摆脱的,是说你一清闲下来就会涌现在心头的那一种情思。

魏文帝曹丕有一首四言诗《善歌行》,其中有几句说:“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高山之上必有崖石,树林之中必有树枝,我心中的哀伤忧愁却不知来自何方,而且我这种感情也无法向人诉说。

如果你是为了某一个事件而哀愁,你就可以分明的向别人诉说,可是有一种哀愁是连你都不能说明的,闲来就会涌上心头的,这是所谓闲情。

这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情绪,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永恒的,所以我说韦庄所写的是感情的事件,冯正中所写的是感情的境界。

下面再来看传达方式上的不同。

“谁道闲情抛弃久”,是说我曾经致力于抛弃闲情,冯正中的词,如按西洋的悲剧精神来说,他是晚唐词人最富悲剧精神的人物。

悲剧的精神有两点特色,一是要奋斗挣扎的努力,二是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冯正中的词不但表现了一种境界,而且还带有奋斗挣扎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温、韦、冯词时,各选了他们一句词来代表其特色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已语也。

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和泪”是一种悲哀,“和泪试严妆”是说冯正中的词中对自己的感情有一种固执,有一种操守。

“试”是努力尝试,是在和泪的悲哀之中也要保持严妆的美丽,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殉身无悔的精神正是正中词的特色。

“严妆”是要对镜梳妆的,正中词中对他自己的奋斗、挣扎,对他自己的固执操守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故而有一份反省自觉,是心甘情愿的做这一选择的。

不管是对学问、对事业、对感情,如果遇到一次失败就不再干下去,那真是缺乏悲剧精神,屡次经过挫折,屡次努力站起来而终于成功,固然最好,即使最后跌倒了不能再起来,也仍然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

这首词开端所写的“谁道闲情抛弃久”,“闲情抛弃久”,是说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挣扎努力,要将那间情抛弃,而加上“谁道”二字,用反问句表示这竟未能做到,使“闲情抛弃久”的奋斗化为乌有。

下面再继之以“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到”二字的口吻非常重要,只是一年的春天到来吗?只是今年的春天到来吗?不只是一年,不只是今年,而是每年,他所写的不是某一年的偶发事件,而是长久存在的一种情意。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他所写的完全是自己盘旋郁结的感情的姿态。

“闲情”二字值得注意,它没有具体的情事,是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的一种闲来就会涌上心头的情绪,由“闲情”说到“抛弃”,是一种挣扎的努力,是一种带有反省的挣扎的努力,是我在与自己的闲情奋斗抗争,所以说要将闲情抛弃。

我们可以用韦庄的一句词做说明,韦庄词的“不忍把伊书迹”,是说我不能忍受、负荷这种相思怀念的感情,因为一旦看到她的墨迹,那相思怀念的感情就会把我压倒。

韦庄所写的是确指的“伊人”,而冯正中所写的是抛弃不掉的那一份闲情,是他不能负担得了的那一份闲情中的痛苦和悲哀“闲情抛弃久”,是说他经过了长久的努力去抛弃闲情,然而他又在此句开端用了“谁道”二字,又完全把“闲情”打回来了。

“谁道”者是没有料到之词,我以为已经把闲情抛弃了,谁想到我竟没有把闲情完全抛弃,这里有多层的转折,是经过挣扎而无法摆脱的感情。

冯正中再下面写得更是盘旋郁结,“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是每到春天都有这样的惆怅,“闲情”是没有确指的,“惆怅”也是没有确指的。

所谓“惆怅”者,我以为就是一种好像若有所追求,又若有所失落,是你精神的彷徨追寻而无所依托的感觉。

冯正中所写的“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正是说他心中有一种无法具体言说的感觉,不是悲哀,不是忧愁,不是为某一个人,某一事件,而是经常处于这样一种若有所失落、若有所追寻的怅惘之中。

这正是他感情的状态。

下面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王国维一再强调“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我们若只看外表,就只会看到他消极的内容,故而得考查其所传达的精神境界。

花前为什么要病酒,可以分成几层来体会他的意思。

李商隐的两句诗说:“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更无人。

”花与月是大自然的美好事物,酒与人是人世间的美好事物。

纵然大自然有花有月,本来圆满,但因为既无酒又无人,却是缺陷,就因为这圆满与缺陷的对比,使本来圆满的也变成缺陷了。

应该与什么人一起欣赏这花与月,李白的诗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花与酒是美好的,然而“独酌无相亲”却是人世的遗憾和悲哀,李白要挣扎起来,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