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晏殊与欧阳修词对冯延巳词风的秉承及发扬和二者异同的探究与浅见

合集下载

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

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

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
晏殊和欧阳修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无可比拟的文人,他们的文字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风格,他们的当代艺术诗人几乎无可比拟,两位诗人都创造了卓越的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晏殊和欧阳修在状物描写和表达情感方面都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技巧,但是他们的风格又有很大的不同,晏殊倾向于描写更荒凉的风景,欧阳修则注重描写精致和细腻,同时也表达出一种迷离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在伤感和梦幻之间的节奏。

此外,晏殊的诗句更刻薄而怀疑,表达的是一种负面的情感和意识,而欧阳修的诗句则充满着浪漫和思考,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

晏殊和欧阳修不仅在写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思想意识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晏殊激烈反对唐朝的专制社会,而欧阳修更倾向于以平和的态度释放自己的思想。

可以说,晏殊和欧阳修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两位文人,他们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的文学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浅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一)

浅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一)

浅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一)论文关键词:晏殊冯延已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论文摘要:由于创作目的和创作环境以及身份的相似,晏殊词某些方面继承了冯延巳词的创作方法。

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性格,他们的词又呈现出不同的一面。

本文将从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汀两省)人。

十四岁以神童人试、得皇帝宠爱,赐同进十出身。

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等职,晚年外放颖州、永兴为地方官。

在宋代文人中。

晏殊是一位幸运儿。

一生基本上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晏殊的文学才能极高,有诗文集240集,惜L三失传。

《宋史》本传说他,“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年笃学不倦。

”其词集名为《珠玉集》,共有136首词。

欧阳修说,“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之。

”‘魄段话说明,在文学成就卜,晏殊是以词而闻名的。

晏殊阋继承了晚唐五代之风。

清人郭唐在《灵芬馆词话》中将词分为四派,第一派是,“风流华美,浑然天成,如美人临妆,却扇一顾,化间诸人是也。

晏无献、欧阳永叔诸人继之。

”从题材上看,晏殊继承了晚唐五代词多写女性的作法,从体制上看,也与晚唐五代词人一样,以创作小令为主。

但从总体上来看,对晏殊词影响最大的当推冯延巳。

冯延巳(1903-1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中主李景少时在庐山读书,他随侍左右,后为元帅府掌书记。

李景作国君后,很受宠信,几度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

后因用兵失败,屡遭攻击,被罢相,任为太子少傅。

马令《南唐书》说他“着乐章百余阙”,有词集《阳春集》,为北宋陈世修所辑。

陈世修说,“公(指冯氏)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

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择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

”叶梦得说,“晏元献喜宾客。

未尝一日不宴饮。

……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

谈笑杂至。

数行之后案上已灿然矣,稍阑既罢,遣声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

北宋令词的最高峰:晏、欧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小山词》的集大成

北宋令词的最高峰:晏、欧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小山词》的集大成

北宋令词的最高峰:晏、欧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小山词》的集大成前言北宋词,在清代之前一直都是被奉为继《花间集》后的词家圭臬,明代陈子龙《幽兰草·序》称“(明)独斯小道,有惭宋辙”;徐君野《古今词统》眉批也表示“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陈、徐二家所惭宋、让宋之宋,指的是是北宋之宋,甚至是宋初之宋(明代以花间为词学审美指向者多);而清代朱彝尊醇雅而标南宋,其云:世人言词,必称北宋。

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词综·发凡》);然则不管是尊南宋还是尊北宋的明、清初,都忽略了长调在北宋的发展成型是非常靠后的,换而言之,北宋词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令词的成就。

笔者在之前的许多文章中都提到过,宋初词是在延续南唐词的审美旨趣,并逐渐的完成了北宋小令之盛世。

而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王禹偁、寇准、钱惟演、范仲淹、潘阆等人的偶尔为之,但最为主流的仍以冯延巳为发端,晏殊、欧阳修为受授者的五代遗风,且由晏几道的《小山词》在这股南唐风气为主流的令词体系达到了极致。

“互乱緒叶”与“性情偶露”的宋初词人北宋词对南唐词的继承,倒不如说是宋初词堂对冯延巳《阳春集》的继承。

宋初在文坛、词坛影响最大的两位文人,几乎都是乳法冯延巳而来。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甚至于《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至今都并未论定是欧阳修所做还是冯延巳所作(入《六一词》名“蝶恋花”,又见《阳春集》名“鹊踏枝”)。

固然,前言中提到过王、寇、钱等文人作词风格并非自南唐而来,但或文位不如晏欧、又或非专诣词道,终不能形成一股与之拮抗的风格来。

当然,宋初词家们的“互乱緒叶”,笔者曾在(词艺录丨论宋初词对南唐之继承,词人见'互乱楮叶’的审美趋同)一文中较为详细的阐述过个中嬗变关捩,但这种继承关系显然不能算做宋初词的进步,我们现在要谈的是便是自晏殊、欧阳修继承南唐风气之外、无意识的进步,即偶然间的性情流露。

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

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

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摘要:欧阳修与晏殊词在艺术渊源和创作倾向上虽有一致之处,但更存在着明显差异: (1) 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 (2)晏、欧词艺术风格的差异; (3)晏、欧词语言特点的不同。

晏词是士大夫雅词的典型代表,欧词则雅俗共赏,更具有全民性和亲和力,更能体现词的通俗文学特征。

关键词:欧阳修;晏殊;词;差异北宋前期词坛,士大夫词人中以晏殊、欧阳修成就最大,他们的词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二人又都是江西人,故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把他们称为词家中的“西江(江西)一派”,他说:“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

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

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

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

”[1]3585现代学者刘扬忠先生更把晏、欧看作与柳永通俗词派相对立的台阁雅词派的代表,并把晏、欧为代表的台阁雅词派命名为“北宋江西词派”,又具体分析了该派词人基本一致的词学渊源和创作倾向:“这个词派以南唐词派为主要艺术渊源,以小令为主要抒情工具,以雅洁婉美为主导风格,与同时期的柳永形成对立的两股势力。

”[2]187刘先生从划分词派的角度侧重分析晏、欧词的相同点,颇有见地。

而晏、欧作为同一词派的两大代表,其词作有其基本一致的创作倾向,又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本文侧重探讨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在辨析比较中把握二人词作的特色,从而较全面、深入地认识晏、欧词。

晏、欧词虽然仍有不少合乐应歌、代女性立言之作,但已有部分词作抒发自己的志趣、身世遭际和对生活的感悟。

即使那些应歌之作,也渗透进了词人的学识、修养和审美趣味,形成了他们各自的词作特色,晏、欧词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语言特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一、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一)富贵气象与民俗风情。

晏殊作为仕途得意的高官显宦,不仅政治、经济地位优越,而且学养深厚,情趣高雅,喜爱宾客,爱好文学,颇具文采风流。

晏欧源南唐 俊深各不同

晏欧源南唐 俊深各不同

晏欧源南唐俊深各不同作者:李光翠唐红卫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8期摘要:作为北宋前期江西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均深受南唐冯延巳词的影响,颇具士大夫的情韵,导致有江西词派的说法。

不过,晏殊的词更加俊美明丽,欧阳修的词更加深致沉着。

关键词:晏殊;欧阳修;词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53-02作为北宋前期出自江西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晏殊和欧阳修“其所建树与所著作,自古罕匹。

而《珠玉》、《六一》之词,歌咏人口至今不废”[1]——即晏殊和欧阳修的词都写得“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2] “妙处俱在神韵,不在字句”[3]……然而因为两者过多的承绪花间词、南唐词——尤其受冯延巳词的影响都很深,导致词的个人色彩还不够浓,所以又常常容易混淆。

不过晏殊的词更加俊美明丽,欧阳修的词更加深致沉着。

下面笔者就以晏殊和欧阳修的两首同样内容的采莲词为例来谈谈晏欧词的异同。

越女采莲江北岸。

轻桡短棹随风便。

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

莲房个个垂金盏。

一把藕丝牵不断。

红日晚。

回头欲去心撩乱。

(晏殊《渔家傲》)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着江南岸。

(欧阳修《蝶恋花》)采莲诗词最初产生于采莲劳动过程中,大多是写采莲劳动过程中青年男女的相助、相悦、相恋,也因此采莲诗词从诞生之日就注定与情爱密切相关,成为恋歌的代名词。

作为“恋歌”的它们在抒发感情时常常侧重于对采莲女子的描绘,要么描写她们的生动活泼、青春美丽,要么描写她们的深情款款、无限愁思;尤其注重“互相映衬”——比如将女子的笑脸与荷花、玉腕与茎梗、衣饰与翠叶等相互比照,在赞美荷花娇艳之态时,情趣天然地衬托出女子非凡的美色。

这种创作经过长期发展还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模式,最常见的一种是隐语模式,比如把鱼、鸳鸯、鸂鶒、鹧鸪、莲房等当作爱情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

冯延巳对晏殊欧阳修的影响

冯延巳对晏殊欧阳修的影响

冯延巳对晏殊欧阳修的影响冯延巳对晏殊和欧阳修的影响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晏殊和欧阳修都是备受推崇的文化名人。

他们的诗词歌赋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树立了重要的范例。

然而,在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存在一个关键人物,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多样化、深入人心。

这个人就是冯延巳,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影响力,对晏殊和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冯延巳的影响1. 对晏殊的影响冯延巳与晏殊是当时文坛上互相切磋、相互启迪的好友。

他们共同努力创造了“豪放派”文学风格,将诗词的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冯延巳在晏殊诗歌创作上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冯延巳鼓励晏殊在创作中展现自由奔放的个性。

晏殊以其深沉内敛的性格而著称,然而在冯延巳的启发下,他的作品中逐渐出现了更加开放、狂放的风格。

在晏殊的代表作《鹧鸪天·登白雪楼》中,他用豪放大气的笔法描绘了冰雪银装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表现形式在当时文坛上非常突出,进一步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和赞赏。

冯延巳的诗词创作也对晏殊的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冯延巳以其勃发的创作激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领了当时文坛的潮流。

他的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腻描绘,为晏殊提供了许多灵感。

晏殊在创作中借鉴并吸收了冯延巳的写作技巧,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作品风格。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展现出了冯延巳所倡导的对酒纳凉、畅怀之情,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经典之作。

2. 对欧阳修的影响冯延巳和欧阳修是文坛上的知交好友,他们之间的文字交流和互相启发为古代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冯延巳对欧阳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冯延巳的创作风格启发了欧阳修对词诗的探索。

冯延巳以其豪放洒脱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为欧阳修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灵感。

欧阳修在冯延巳的熏陶下,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这首词充满了对难舍难分的思念之情,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

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

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
晏殊和欧阳修都是晚唐时期著名词人,其作品往往描写史实情节,展现文采斑斓、雄浑清新。

晏殊和欧阳修的词作比较,可以从作品的创作技巧、风格特色、文采表现、格律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晏殊和欧阳修是两位不同的词人,其作品创作技巧各有特色。

晏殊以简练、精悍的文字表达,勾勒出生动的画面,他的词句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揭示词物的内涵;而欧阳修以文辞灵巧,把握重点,以此营造出奇特的氛围,他的词作有清丽的画卷感觉。

其次,晏殊和欧阳修的词作风格也有明显的区别,晏殊的词也被称为“晏词”,其文采往往表现出清新、深远、宁静的意境,以醇厚
的笔锋和凝重的情调来表现词物的美感;而欧阳修词作更加通达、广泛,偏重抒情化,融入汉族传统文化的元素,词中暗含深情,具有新颖的想象力。

此外,晏殊和欧阳修的词作也有不同的文采表现形式。

晏殊词作以清婉悠远、浪漫明快、凝服舒展为主,以省略拼接为重,使用诗词结构巧妙转折;而欧阳修词作以语言细腻、实力雄浑,以抒情表达为主,注重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最后,晏殊和欧阳修的词作格律也有明显的不同。

晏殊词作多用以七言为主的诗词结构,多用“调离”的格律形式,分拆开元音押韵和以脱音押韵为主;而欧阳修词作以五言为主,贴韵押语言断句,多用“迭起”格律,结构更为自然,长短句搭配,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言效果。

综上所述,晏殊和欧阳修这两位著名的晚唐词人,其词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他们的词作都在晚唐的文化背景下沉淀着一定的历史积淀,弥足珍贵,今天我们依旧能够从中得到诸多饱满的文学慰藉。

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

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

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晏殊和欧阳修都是温润派的,都很委婉含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晏殊与欧阳修词对冯延巳词风的秉承及发扬和二者异同的探究与浅见词是宋代的代表文学。

但在晚唐五代之时词的风格已经开始渐渐确立走向成熟。

经过“花间”词代表人物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等的强化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小令为主的文体创作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选择,以柔软婉丽为审美规范的文体。

直到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才以晏殊欧阳修两人为代表带来了词坛的改变。

两人的词风都存在着对冯延已词风的继承和保留。

刘熙载在《艺概》中谈到:“冯正中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形象而精妙地阐述了晏殊、欧阳修二人的创作风格与冯延巳创作风格的继承关系。

晏、欧二人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丰富和发展。

首先学生觉得要探究两位继承者的词之间的关系,先应该明白他们的师承——冯延巳的词风是什么样的。

将冯延巳与同时期的词人比较可以窥出一些端倪。

举温庭筠和韦庄为例好了。

温庭筠词本身的境界是不具个性的艳歌,缺少主观的抒写,不易让读者感动;而韦庄具有鲜明的个性的主观的抒情诗,与艳歌相对,尽管是一种进步,但他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分明的,因此有所拘限。

与温、韦不同的是,冯延巳既有温词的不受拘限,也有韦词的直接感受。

温词给人联想,但不给人直接感动;韦词虽然直接抒写给人感动,却是因其一具体事件而感动;冯词则既有直接抒发的力量,又无事件的拘限。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冯正中的词所写的不是感情的事件,而是富有深厚力量的感情境界。

”比如《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旧?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该词并未在字里行间涉及具体情事,只是借文字表达一种心境,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郁郁彷徨,若隐若显。

终于怅惘的具体内容与缘由,则给读者以足够想象空间。

这也正是冯延巳的词中经常有的一种不可明言,不可确指,非常沉郁悲哀的感情。

他的词的意境也正是常常建立于这样的感情基础之上。

他的词或许称得上是第一个“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吧。

在晏殊的词里,对这一点的继承体现的非常明显,也就是评论家们为什么说晏殊得其“俊”的原因所在。

晏殊的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比如,“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春楼》)。

再比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双飞去一作:双来去)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但是他的感情较冯延巳又有差别。

冯延巳的词里浸透着他的沉郁悲哀让人感同身受,但是晏殊的词里头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冯延巳尽管官居高位,可是国家岌岌可危,但晏殊身居高位之时天下太平,相对冯延巳来说,生活优裕闲适。

所以他的词里更多的感悟和反思人生。

例如他的代表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同样是借景抒情,但是较冯的词更有一些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他把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更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


冯延巳于“风雨凄凄”中叹“年光往事如流水”的凄切之情不同。

而且,出现在晏词中更多的是在佳会宴游之余的慨叹,这就更是闲逸之中的莫名哀愁,如《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词中人置身于清逸平静的背景中,露莲远山呈现出淡雅的色彩,柳丝并不在风中舞动,只是低低垂下,这样的静景不仅和人物的淡妆相宜,也和他静思默想的神情相宜。

这就是晏词的基本风格,清和淡逸的画面和细腻委婉的感情交相融和,透出“一点凄凉愁绝意”。

相较于晏殊,欧阳修对于冯延巳的词的继承不是那么明显。

他继承的是冯延巳的情景交融。

但是他词的内容与抒发的感情与冯词都有很大差别。

冯词的风格上文已经提到,欧阳修的词,首先内容比较丰富,这也是他和晏殊词的区别所在。

他的词作中常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

但是与晏殊的“雅正”有所区别的是,他的恋情词中,有一部分用活泼的对话来写的,较多地保存了民间俚词的特点,感情丰富例如《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外,欧阳修在仕宦生涯中几经波折,他常把由此引起的个人身世感慨写入词中,这是当时词人写得较少的题材,对于那种狭隘的风气有所突破。

如《临江仙》中“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圣无忧》中“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等,都表达了在互相倾轧的官场中所感受到的忧患,而《采桑子》十首及《水调歌头·和苏子美沧浪亭》等,又表达了对这种仕宦生涯的厌倦和对闲适旷逸生活的向往。

在这些词中,反映出欧阳修比较坚强与乐观的个性,不像一般文人失意时所作总带有黯然伤神的情调,如“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
斗尊前笑语同”(《采桑子》),“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玉楼春》)等,都显得很旷放。

不再是冯词中那种不可明言,不可确指,非常沉郁悲哀的感情。

欧阳修的创新还不止于此,欧阳修在词中塑造的众多女子,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情思绵绵、多愁善感的形象模式,开始出现了个性的差别,她们有属于劳动妇女阶层的采莲女,性格豪放泼辣,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有调皮可爱不谙人事的少女,为摘花而划破了脸,“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

”或是幼稚地模仿成年人,惹得“尽人言语尽人怜”;她们也有幸福的新婚女子,陶醉于甜蜜的爱情之中。

这些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纯真的欢笑和朴实的心灵,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从前文所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冯延巳和晏殊、欧阳修的词作创作风格是具有前后继承关系的,晏、欧词的风格是在继承、吸收包括冯延巳在内的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我们可以从三人词作继承性中,看到词这种源于唐朝,盛于宋代的文体,被不断发展、丰富的脉络。

其实文学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此。

借鉴与改变总是常常发生,一成不变的是教条,瞬息万变的是离经叛道。

总有一些东西不断地留下来,也总有一些东西不断被忘记,和社会有关,和时间有关。

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舍弃与选取,不停歇的重新组合中,我们的文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