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光摄影的技巧和思想性

合集下载

拍风景的8个摄影技巧

拍风景的8个摄影技巧

拍风景的8个摄影技巧
拍摄风景是摄影爱好者最常尝试的一种摄影类型,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如何捕捉最美的光线和最具艺术性的构图。

以下是8个拍摄风景的技巧,帮助你提高你的风景摄影水平。

1.选择正确的光线。

光线是拍摄风景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尤其是在拍摄日出和日落时。

建议提前计算好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捕捉拍摄当日最柔和的光线。

2.使用三脚架。

使用三脚架可防止相机移动或晃动,保持拍摄的稳定,同时也允许你更精确地调整构图。

3.执行前景规划。

直接拍摄天际线可能会显得单调。

想办法将一些接近镜头的对象,如花草或建筑物,放在前景中,以增加照片的深度和兴趣。

4.利用加边光线。

在特别光亮的环境拍摄时使用滤镜,可以防止光线过度暴露而损坏你的照片,同时也可以增加景深的感觉。

5.利用反光水面。

如果周围有池塘或湖泊等反光水面,不妨将它们纳入构图,为照片增加更多兴趣。

6.考虑HDR/长时间曝光。

高动态范围(HDR)和长时间曝光之类的技术能够为你捕捉一些你眼睛不能完全观察到的细节和颜色。

7.掌握景深。

懂得控制景深可以使你的照片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现实感。

8.执行后期处理。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进行后期处理是消除照片缺陷和增强照片色彩的必要步骤,因此建议你掌握图像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

风光的拍照技巧

风光的拍照技巧

风光的拍照技巧
1. 利用自然光线:拍摄风光时,最好选择早上或傍晚的黄金时间,这时阳光较柔和,照片效果更好。

避免在中午拍摄,因为阳光过强会产生过曝的问题。

2. 利用景深:在风光拍摄中,常常使用大光圈来获得较浅的景深,这样能够突出主题,同时创造出虚化背景的效果。

3. 考虑构图规律:尝试使用第三分割法、对角线构图等常用构图方法,能够使照片更具视觉吸引力。

4. 使用滤镜:利用滤镜可以增强照片的色彩和对比度,特别是在日出或日落时使用渐晕镜可以平衡亮度差异,增加层次感。

5. 利用长曝光:将相机设置在三脚架上,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来拍摄流水、星轨等风光细节,可以创造出令人震撼的效果。

6. 寻找独特的角度:不要害怕尝试不同的角度,通过改变视角可以突破常规,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照片。

7. 运用前景:通过添加前景元素,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使整体画面更丰富。

8. 注意横平竖直:保持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水平和垂直,这样能够避免照片被倾斜。

9. 多拍多试:尝试不同的设置和角度,多拍多试,通过审查照片效果的不同,来提升自己的拍摄技巧。

10. 注意细节:在拍摄风景照时,留意画面中的细节,如远处的小树、云彩等,这些细节可以增加照片的魅力和趣味性。

摄影风光摄影实验报告(3篇)

摄影风光摄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风光摄影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风光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摄影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作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风光摄影的特点、拍摄方法、后期处理等知识,提高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二、实验原理风光摄影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摄影方式。

风光摄影的特点是表现大自然的美,强调画面构图、光影效果、色彩搭配等。

风光摄影的拍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取景与构图:风光摄影的取景要考虑画面元素的分布、比例、节奏等因素,以达到和谐、美观的效果。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三分法、九宫格、S形、L形等。

2. 光影效果:风光摄影要善于运用光影变化,突出主题,增强画面表现力。

光影效果包括阳光、阴影、反光等。

3. 色彩搭配:风光摄影要注重色彩搭配,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色彩搭配要遵循和谐、对比、互补等原则。

4. 后期处理:风光摄影作品在后期处理中,可通过调整曝光、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使画面更加美观。

三、实验器材1. 数码单反相机:如尼康D5100、佳能EOS 600D等。

2. 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

3. 三脚架:用于稳定相机,保证画面清晰。

4. 稳定器:可选,用于降低抖动,提高画面质量。

5. 后期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Lightroom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风光摄影的基本知识,熟悉相机操作,掌握后期处理技巧。

2. 拍摄实践:(1)选择拍摄地点:根据季节、天气、光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

(2)取景与构图:运用三分法、九宫格等构图方法,拍摄具有美感的画面。

(3)调整曝光:根据光线条件,调整曝光参数,使画面亮度适中。

(4)拍摄技巧:运用慢速快门、长焦距等技巧,捕捉画面动态。

3. 后期处理:(1)调整曝光:根据拍摄需求,调整曝光参数,使画面亮度、对比度适中。

(2)调整色彩:调整饱和度、对比度等参数,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

(3)裁剪与修饰:根据构图需要,裁剪画面,去除多余元素;对画面进行修饰,提高作品质量。

风光摄影中的色调与意境分析

风光摄影中的色调与意境分析

风光摄影中的色调与意境分析风光摄影是一种将大自然美景通过摄影器材记录下来的艺术形式,通过光影、色彩和构图等元素的运用,表达出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而在风光摄影中,色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直接影响作品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色调和意境两个方面对风光摄影进行分析。

色调是指在一幅作品中主导的颜色或者是整体的配色方案。

在风光摄影中,色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传达出摄影师的感受和意图,同时也对观众产生情感的引导作用。

首先,浅色调是风光摄影中常见的一种色调,它可以表现出温暖、宁静的氛围。

以日出或黄昏的风光为例,摄影师通常会运用黄、橙等暖色调,来强调出阳光的温暖和安详。

这种色调给人一种夜晚将来临之前的宁静感,富有温馨和宽容的氛围。

其次,冷色调在风光摄影中也常被运用,它给人一种清冷、神秘的感觉。

比如,在高山、大海等开阔的空间中,摄影师通常会选择蓝色调来强调广袤的天空和浩渺的海洋,营造出一种宏大、无限的感觉。

冷色调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深度感和广阔感,让观众沉浸在大自然的壮丽之中。

另外,中性色调也在风光摄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真实和自然。

中性色调包括灰色、黑色和白色等,在摄影作品中使用这样的色调可以使图像更加平衡和稳定。

比如,在拍摄森林中的风光时,中性色调可以将森林的纹理和细节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静谧和安宁的感觉。

除了色调,风光摄影还需要通过意境的表达来传递摄影师的情感和思考。

意境是作品所传达出的情绪和思想,通过光影和构图等元素的处理,营造出独特的情感氛围。

首先,宏伟壮丽是风光摄影中常见的意境之一、宏伟壮丽的意境通常通过拍摄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来表达,比如高山、大海、瀑布等。

摄影师通过选择广角镜头和合适的构图来突出景观的壮丽之处,同时利用适当的光线和色调来增加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辽阔。

其次,宁静和平静是另一种常见的意境。

摄影师通常选择一些宁静的场景,如湖泊、树林等,来表达这种意境。

风光摄影的要点

风光摄影的要点

风光摄影的要点风光摄影的要点包括:1. 找到吸引人的风景:在按下相机快门之前,要先问自己这个风景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要如何表现它。

2. 注意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两者一定要有较清晰的区分。

前景和背景在空间上也要有延续性和延伸感。

3.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风光摄影中,很多物体都可以作为画面中视觉的引导线,比如小桥、河流等。

选取引导线时要学会发现它们的意义,让它们成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交代画面主题的能力。

4. 留出一些空白:空白一般由单一色调组成,以此来衬托被摄主体。

单一色调的背景可以是雾气、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他景物。

5. 色彩运用:色彩能吸引人的第一视觉,从而加强观者对作品的印象。

可以借助色彩对观者的视觉产生强烈震撼,对其感情和心理产生暗示,以此来表达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及风格。

但过分强调色彩,可能会掩盖摄影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使作品缺乏内涵。

6. 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比如大小、长短、高低等对比,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但不同拍摄角度和距离带来的透视变化,也会影响被摄主体的表现效果。

7. 注意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对于风光摄影尤为重要。

要善于利用不同光线条件,比如顺光、逆光、侧光等,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质感。

8. 适当运用滤镜:滤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光线和色彩,比如偏振镜可以消除反射光,渐变镜可以平衡光比等。

9. 保持画面简洁:风光摄影中,简洁的画面往往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在拍摄时要学会做减法,去掉画面中多余的元素,突出主体。

10. 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通过镜头来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总之,风光摄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知识来表现自然之美。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是提高自己风光摄影水平的关键所在。

风光摄影技巧

风光摄影技巧

风光摄影技巧风光摄影技巧在风光摄影构图中,对比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表现内容、营造意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画面更好地表达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虚实对比:实是画面中清晰的主体部分,虚是画面中模糊的陪体部分或空白。

虚实对比处理的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辅、虚实有制。

古有“实处易,虚处难”之说,就是应基于实处为前提,着力处理好虚处。

控制画面部分影像模糊的方式有很多,如可采用长焦距镜头配合大光圈的各种手段,获得短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还可以利用翻腾、飘泛的烟云雾气作衬托,等等。

注意的是虚的地方应该是陪体,主体部分不能虚。

明暗对比:影调的深浅对情绪产生的影响,缘于长期沉积的心理因素。

处理好黑、白、灰三者关系,如何将深暗的黑、强烈的白、舒适祥和的灰放在一起,大有文章可做。

深色的主景被淡色背景衬着,为高调效果;淡色的主景被深色背景衬,为低调效果。

应根据高调、低调或中间调之需,确定测光主体后控制曝光。

色彩对比:就是利用色彩并列,因色别、纯度、明度不同所产生的相互衬托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其中又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

从感情上说,每种色彩都能表达一种情绪和心境,相关色彩相搭配则产生综合甚至复杂的感受。

在色彩运用上,一般忌不同冷暖属性的搭配,比如风景中的绿色主体配以天空的蓝色,秋天沼泽里的金黄秋菊,蓝色碧水与黄色沙滩,色彩对比都是自然而协调的。

但有时却将大红与大绿进行搭配,却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这是因为单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变化,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主体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时,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便鲜明而突出了。

如下图《夜静人未眠》: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灯光与幽蓝的天宇,产生了色差,其色素内容的对比让画面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大小对比、主次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藏露对比、曲直对比、柔刚对比、横竖对比、宽窄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等,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的概念风光摄影是一种通过捕捉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来表达摄影师情感和艺术概念的摄影风格。

它主要关注风景的壮丽、宏伟和迷人之处,通过摄影镜头再现大自然的魅力和无尽的变化。

风光摄影通常包括山脉、湖泊、河流、森林、海滩、雪景等各种大自然的元素,它们通常以静态、动态或纪实的方式呈现。

风光摄影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吸引了许多摄影师的兴趣。

风光摄影与其他摄影类型不同,它不仅要求摄影师具备良好的摄影技术,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艺术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光线、色彩等因素来捕捉和传达风景的美感和氛围。

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镜头来突出景观的特点,并使用适当的曝光和后期处理技巧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风光摄影也要求摄影师有耐心和毅力,因为自然界的景色瞬息万变,有时需要等待适当的时机才能抓住最佳的拍摄瞬间。

风光摄影的目的是通过图像来表达摄影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它不仅仅是记录和展示美景,更是通过照片所传递出的情感来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想象。

通过风光摄影,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美丽和宁静,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风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大自然的壮丽和奇妙,也可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保护之情。

风光摄影的技术和创意很多,摄影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和镜头选择来呈现不同的景观特色。

例如,广角镜头可以捕捉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细节,适合于拍摄大山大水的壮丽景象;长焦镜头可以突出远处的细节和构图元素,适合于拍摄遥远的山脉和平静的湖泊;微距镜头可以帮助摄影师捕捉到微小的生物和植物,展示大自然的细腻和精致。

此外,风光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曝光、对比度、色彩和锐度等参数的调整,摄影师可以增强照片的质感和表现力,使其更好地呈现出自然界的美丽。

后期处理还可以帮助摄影师实现他们艺术创意的表达,例如通过添加滤镜效果、调整色调和增强特定的色彩等手段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

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

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景。

而四季的变化给风景摄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和氛围。

在拍摄四季风景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季节的特点和美感。

一、春季拍摄技巧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新绿。

在春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鲜花、嫩绿的叶子等元素来增加画面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春季的天气多变,我们可以利用雨后的湿润地面来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低角度拍摄,将花朵和嫩绿的叶子置于画面的前景,以突出春季的特点。

二、夏季拍摄技巧夏季是炎热的季节,阳光强烈,天空湛蓝。

在夏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阳光的照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和明暗对比。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时段,利用柔和的光线来拍摄。

此外,夏季的天空常常出现云彩,我们可以利用云彩的形状和颜色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三、秋季拍摄技巧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金黄色的景象。

在秋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秋叶的颜色和纹理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

此外,秋季的天气多变,我们可以利用雾气和露水来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逆光拍摄,将阳光透过秋叶的缝隙照射在地面上,以突出秋季的特点。

四、冬季拍摄技巧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银白色的景象。

在冬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雪景和冰冻的湖面来增加画面的纯净感。

此外,冬季的天空常常出现云彩,我们可以利用云彩的形状和颜色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逆光拍摄,将阳光透过冰雪的晶莹剔透照射在地面上,以突出冬季的特点。

总结: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需要我们对季节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善于捕捉和利用自然元素来增加画面的美感。

无论是春季的新绿、夏季的阳光、秋季的金黄还是冬季的银白,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运用适合季节的拍摄技巧,我们可以将这些美丽的景色永远定格在镜头中,与他人分享我们眼中的四季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风光摄影的技巧和思想性作者:雨涵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门类。

其拍摄范围十分广泛,它大到名山大川、天际宇宙,小到一花一朵、一草一木,都可以入镜。

但风光摄影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简单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纪实拍摄,而是对大自然认识、观察、构图、剪裁、创意、意境设计、拍摄的过程,是把摄影师的情感跟山水结合到一块儿,把其情感融入山水之中。

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往往都包含着许多美的视觉要素。

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转瞬即逝;有时候它被极普通的“外衣”所隐藏,难以辨认;有时候就在我们周围,以致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

正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本文中,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拍摄实践,浅显的谈一谈风光摄影的特点、拍摄技巧及如何使风光摄影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一、风光摄影的特点(一)风光摄影重在寻找和发现在这个并不缺少美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最为重要。

即便是在同一个地点拍摄同一个景物,你也要能从中发现与众不同的美景和趣味点,把握住最佳的拍摄时机。

寻找和发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到宏观、小到微观。

可以是具体的形状,也可以是粗犷的线条;可以是绚丽的色彩,也可以是欢快的节奏;可以是空间透视,也可以是趣味中心。

寻找是一种过程,发现是一种创造,寻找和发现是一个人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摄影师应该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否则,你的摄影创作就无从谈起。

(二)风光摄影贵在创新和突破摄影创作不仅仅是提倡与众不同,更应该有所创新。

风光摄影有四个高度,第一高度技术的掌握;第二高度技巧的运用;第三高度摄影美的发现与创造;第四高度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这四个高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摄影美的创造是目的,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摄影师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更高层次的摄影美的追求。

没有技术无所谓技巧,离开了技术、技巧,谈不上摄影创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就没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

因此,学好技术、掌握技巧是创新和突破的前提,而创新和突破则是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良好结果。

求新必须求变,变法才能出新,创新才能突破。

非常规的拍摄观念和方法是求变、求新的重要手段,创新和突破是摄影创作的精髓。

(三)风光摄影首要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在风光摄影中“天时、地利、人和”极为重要。

“天时、地利”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人和”则是主观努力。

在风光摄影中有句不成文的行话,叫做“三分拍摄,七分运气”。

“天时”指天气、光线的选择。

例如:张家界、黄山等景点,只有下雨或下雪后才最容易出现云雾和云海,就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进而选择拍摄的时间。

阴沉或下雨的天气虽然拍不出阳光明媚的景物,但适合拍摄温馨和色彩丰富的景物,可以通过改变拍摄主题来适应天时的效果,这就叫随机应变、顺应天时。

“地利”指拍摄点的选择。

古人说“山形步步移”,同一座山远近高低视觉效果截然不同。

拍摄同一景点,常常需要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做出最佳选择。

(四)风光摄影需要耐心和坚持耐心是风光摄影师的基本功,坚持不懈的意愿更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

当你发现或认为某一景物值得拍摄,而拍摄条件又不理想时,这时你必须耐心地去等待,直到合适的拍摄时机到来。

或者是对同一景物,坚持尝试使用不同的镜头、技巧、角度,并不断的对构图进行微调,那么照片的效果,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审美角度,都会更胜一筹。

二、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一)风光摄影的构图何为摄影构图?摄影构图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环境下的物体利用视觉特征,有机的再现由边角限定的二维空间内,并担负着突出主体、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给出均衡和谐画面的作用,并通过画面构造传达、阐释更多的信息,反映拍摄者对事物的一定认识和感情。

说通俗一点,就是以最佳的布局方式把景物安排在画面最恰当的位置,即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让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师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

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活跃的。

在很大的程度上,摄影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通过构图,摄影师澄清了所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1、摄影构图的原则有人把绘画的构图和摄影的构图相比较,得出摄影的构图是减法的结论,是对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炼。

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构图再现自然给我们的感受,并用相机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观众。

摄影构图有一个普遍的原则就是“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构图简洁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一张精心构图的照片不应显得凌乱,主体或焦点要显而易见。

但画面简洁并不等于画面简单,更不等于画面内容越少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

在构图过程中,应迅速判断出场景中哪些部分最重要,要剔除不必要的元素与转移注意力的元素,力求做到多一点会使画面显得臃肿,少一点又可能使画面太单薄。

画面简洁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

简洁的构图常常能展示出更强的冲击效果。

2、风光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1、黄金分割法。

也称九宫格构图法(井字构图),是最为基本的构图方式之一,即在画面中设一个“井”字形,将摄影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四个交叉点及其附近就是主体所处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2、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就是把画面分成四份,也就是通过画面中心画横竖两条线,中心交叉点是放置景物主体的。

此种构图,使画面增加安全感、庄重感,其弊端是画面略显呆板。

3、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有安定感,逆三角形则具有不安定动感效果。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在一个画面安排三个点,且三个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角形的支撑。

这种构图方式较为活跃,可以较好地强调前景与背景的关系,需要注意三点位置的安排一定要舒适,避免喧宾夺主。

4、变化式构图。

也称留白式构图,将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并流出大部分空白画面,画面上的空白是组织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

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

5、对称式构图。

利用对称的方法构图,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对称式构图相对简单,但对称线应位于正中间,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这样构图才会均衡。

这种方法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等。

6、对角线构图。

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7、斜线式构图。

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

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

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8、曲线形构图。

曲线形构图,整个构图的主体形成曲线,在画面中优美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种构图动感效果强,即动且稳。

可通用于各种幅面的画面,这就根据题材的对象来选择。

构图的形式其实还有很多,例如三分法构图、向心式构图、框架式构图、平衡式构图、圆形构图、图案构图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

(二)景深在摄影中的运用一幅好的风光作品,关键在于光影的效果和景深的控制,拍摄者有效地控制景深将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景深就是被摄景物成像清晰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

景深是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的,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另外,景深还跟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焦距有关,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

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三)恰当的运用前景前景是处在主体的前面,靠近画面四周的景物。

构图中经常充当前景的物体有花草、树木、石头、水等等。

在风光摄影中常有“一步一景”之说,即在很小的变化中就会产生新的景点,这种变化既包括拍摄点的移动,也包括前景的选择和运用。

天津摄影家常津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一幅摄影作品有一个好的前景,这幅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前景的重要性。

1、前景的作用(1)烘托主体。

因为前景的存在而使主题更加突出。

例如:拍摄秋景时用红叶或黄叶作前面,秋意更浓,并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主题。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和纵深感。

前景由于成像大色调深,与远景形成明显的大小和色调深浅的对比。

有前景的画面有起伏,因为前景的存在使主体和背景有了参照物,从而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透视感。

(3)均衡画面,增强画面的装饰美。

用一些有规则排列或形状美的景物作前景,能使画面生动活泼,别具一格。

有时画面中有空缺或不均衡的时候,也可利用来均衡画面。

2、运用前景时应注意的问题(1)运用前景的意义在于丰富画面的语言,增强画面的效果。

切记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洁。

(2)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色彩要尽可能优美,与主体联系紧密,成为整体的一个部分,能帮助主题表达思想,否则宁可不用。

(四)巧用“感光宽容度”进行创作1、相机感光宽容度的概念人眼看到的从最亮到最暗的宽容度范围,而相机所能表现的范围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一面的细节,而一旦拍摄出来,背光部分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

或者明亮的天空,我们眼睛能清楚地看见天边的云彩,但拍摄下来后美丽的云彩却是一片白,完全没有了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