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风新论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摘要】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
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
但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发现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东坡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当人们再度走近这位豪放派一代宗师的词学世界驻足审视时,仍然有新的发现,并且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这类发现恐怕没有终结的—天。
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其刚健豪迈的词风常常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
其实这位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北宋成就最大的词人,其词作内容和形式的千姿百态,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还多方面地对婉约词风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词为倚声之体,借助声情以曲达文情,确乎有其方便和优长之处。
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中,大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词,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朋友之情。
苏轼当然也“未能免俗”,但可贵的是苏轼能走出闺怨坊曲的窄路,更多地用词来抒发亲人师友之间的感情,常借助于婉约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词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苏轼一生广交朋友,奖掖后进,为人心胸阔达,待人真诚朴实,因而朋友遍天下。
但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
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滴而辗转江~湖。
所以他十分珍视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
一旦与朋友分别,怅惘之情油然而生:“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其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可见苏轼对友情的珍重。
分手后,他更一往情深,每当想念朋友时,总认为朋友一定也在思念自己:“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甚至在送走朋友后,夜不成寐时,还设想朋友因思念自己而“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作者:周盛春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2期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纵观《东坡乐府》中编存的三百首词,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仅占极少数,东坡词绝大多数仍是明丽清新的婉约词。
当然,他的婉约词已迥然异于传统的艳科词。
这是因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从而开创出风貌崭新、别具一格的“婉约苏体”。
那么苏轼对婉约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从其内容题材上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变恻艳为高雅晚唐五代以来,无论是花间词、南唐词还是以晏欧为首的北宋前期词,都沿袭了“花间”传统,以婉约为宗。
这些词多写男女恋情、幽会秘约、离情别绪,词作中也常常表现对于歌伎美色的猎艳心理,所以词情浮艳,充满脂粉气。
对于传统婉约中的“艳科”,苏轼作品中并没有完全排斥男女之情,但是他不追求简单的声色之娱,也不停留在对爱情作表层的抒写,他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往往有所兴寄。
这样就淡化了传统婉约词中的那种绮罗香泽之态和脂粉气息,以高雅冲淡和减弱了俗艳,从而提高传统婉约词的审美趣味。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描写春残时节感伤情调的词,其感伤情调是从失恋者的角度表现出来的。
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不同,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给人的不是盎然欣悦的气象,而是点明春天将尽,隐暗词人悲婉情绪。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出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接下去又写柳絮在春风吹拂下,飘零飞落,遍地蔓生的青草一直绵延到天涯。
此处援引“芳草”和“美人”之思,在失恋者眼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恰如自己的失恋之悲,走遍天涯却无处可消除。
他感伤春光已逝而自己仍奔波劳碌未觅得爱情的归宿。
下片前三句,一再重复“墙里”“墙外”,极度强调高墙的分隔,使行人得不到佳人的理解,只能徘徊于墙外道上。
孤独寂寞的失恋行人,只能慨叹“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而陷入了更深的失意惆怅之中。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_廖泓泉

[收稿日期]2007 11 05[作者简介]廖泓泉(1972 )男,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
2007年1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Nov .,2007第36卷 第6期Jou r n al of Inn er M ongolia Nor m alU n i versit y (Ph ilosophy &Social Science)Vo.l 36 No .6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廖泓泉(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 )[摘 要] 苏轼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且独特。
其婉约词蕴藉深刻、韵味醇厚、风貌崭新。
这种美学特点的获得,是基于苏轼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革新。
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刚柔并举;三是完成了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新变[中图分类号]I 207 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07)S1 0267 03苏轼以其不朽词作,丰富了词的题材,雅化了词的格调,拓宽了词的境界,苏轼词作中既有 大江东去 、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慷慨豪放,又有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超脱旷达,更有 似花还似非花 、 天涯何处无芳草 那样的婉约柔情,在苏轼词作进入成熟期后,其婉约词作又绝无此前花间、柳永诸人婉约词中过分的香软浓艳之气。
冯煦为朱孝臧所刻 东坡乐府 作序时指出: 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
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
即以柔婉而言,张炎 词源 认为苏轼某些婉约之词 清丽舒徐,出人意表 甚至为 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 。
苏轼的这类作品,开创出崭新的婉约词风貌,也为传统的婉约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三是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论苏轼对婉约词风的改造与革新

而苏轼 常借助 于婉约词 长于抒情 、 法细腻 的特点 , 自 手 将 己 充 沛 深 挚 的肺 腑 之 情 融 入 词 中 , 开婉 约 词 歌 咏 友 情 的 先
河 。 [ ”。 ]
在 词 中 描 写 农 村 风 光 , 轼 堪 称 第 一 人 。农 村 题 材 的 苏
摘 要 苏 轼 以其 风 貌 崭 新 的婉 约 词 对 传 统 婉 约 词 风 进 行 了大 胆 的 刷 新 , 拓 展 了婉 约 诃 的 内容 题 材 , 破 了 他 突
词 只 写 艳 情 的 藩 篱 , 破 了前 人 词 作 单 一 表 现 手 法 , 原 有基 础 上 丰 富 了婉 约 词 的表 现 手 法 , 此 与 以往 婉 约 打 在 由 词 比 较 , 轼 既继 承 了 晚唐 以 来 委 婉 抒 情 的婉 约 词 的 各 方 面 , 对 其 进 行 革 新 , 而 提 高 了婉 约 词 的 格 调 。 苏 又 从
下 来 的词 作 , 概 有 3 0多 首 , 有 占百 分 之 八 九 十 的 是 大 5 约
源 》 。 表作 有 《 恋 花 ・花 褪 残 红 青 杏 小 》《 年 游 ・ )代 蝶 、少 去 年相送 》 。 等 苏 轼 咏物 词 的创 新 意 义 在 于 :不 沾 沾 于 咏 物 , “ 而重 在 寄 托 深 远 , 其 善 于 以 人 写 物 , 人 一 体 , 重 写 情 , 而 尤 物 着 从
艳情 的 藩 篱
晚 唐 五 代 以 来 , 论 是 花 间 词 、 唐 词 还 是 以 晏 欧 为 无 南 首 的 北 宋 前 期 词 , 沿 着 温 庭 筠 所 指 出 的 大 方 向走 , 婉 都 以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https://img.taocdn.com/s3/m/62931fc49ec3d5bbfd0a749c.png)
东坡之词富有神韵——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作者:政史系李杰内容摘要:从宋至今,文学史家对苏轼的评论大多认为,他的词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
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忽略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
本文从古人评苏词艺术、比兴寄托、人物刻画,语言运用,意境等方面陈述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提起苏轼,人们总会想起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
但纵观苏轼词,豪放辞章并没有占多数,更多的还是婉约含蓄的篇目。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多言情,往往以美取胜。
南宋胡寅《题洒边词》所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愁缪婉转之度。
[1]苏轼创作的婉约词,既吸取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更打破了传统婉约词香软靡艳传统的束缚,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情势。
对于苏词的艺术创新,一些词评家多推崇豪放词,而对婉约词很少作深入探讨。
这种倾向不但有碍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继承苏轼的词学遗产,同时也不益于苏轼这位词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光辉形象。
虽然今人袁行霈也说:“苏轼之后,人们才知道词在柔靡绮艳之外还有别的写法,别的风格,别的境界。
”[2]但如果用“豪放”二字来概括苏词的词风,是不准确,不正确的。
在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苏轼婉约词风新论

S t u d y o n C h i n e s e
●婉约词风新论
姜 云霞
( 齐 齐哈 尔工程 学 院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6 1 0 0 5 )
【 摘要 】 “ 婉约”一词 ,最早 出现在 《 文心雕龙 》中。刘勰 以 “ 睿 旨幽隐,经文婉约 ,丘明同时 ,实得微言”评价 《 春秋 》,这里 的 “ 婉 约” 有 “ 幽 隐” 之意 。与 刘勰 同时的 王筠 也 用 “ 属 辞婉 约 ,缘 情绮靡 ” 来评 价 萧统 的作品 。 最早将 “ 婉 约 ”概念 从诗 文批 评 中借 来 评词 的 ,则是 明人 张 , 他在 《 诗 馀 图谱 ・ 凡例 》中说 :词体 大略 有二 :一体婉 约 ,一体 豪放 。婉 约 者欲 其词 情蕴 藉 ,豪放 者欲 其 气象恢 弘 。 苏轼 的 婉约 词 不仅数 量 多 ,而且很 多都是 流传 至今 的脍 炙人 口的名 篇 。 【 关键词 】苏轼 ;婉约;词风 【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文献 标 识码 】 A
苏轼 ( 1 0 3 7 - 1 1 0 1 ),字 子 瞻 ,号 东 坡居 士 ,眉 山 ( 今 四川 眉 情 有 思 ……春 色 三分 ,二 分 为土 ,一 分流 水 。细看 来 ,不是 杨花 , 山县 人 ) 。苏轼 是 一位 才 华横 溢 的艺 术家 ,他 在 诗 、词 、散 文 、书 点点 离人 泪 。”尽 显一 片幽 怨缠 绵 。 法 、绘 画等 各 个艺 术领 域 都有 杰 出的 成就 。他 的 诗歌 题材 广 泛 ,敢 三 .清新优美的农村词 于反 映 现实 生活 。 他 的 词 ,开拓 了豪 放 派的境 界 , 然 而从 整体 上讲 , 苏轼 第 一次 把农 村题 材 引入 词 中 。他作 于徐 州任上 的五 首 《 浣 苏轼 的 婉约 词 不仅 数量 多 ,而 且题 材广 泛 ,很 多都 是 流传 至 今的 脍 溪 沙 》描 写 了农村 情景 ,词人 以亲 切 的态度 ,欢 悦 的心 情 ,平易 的 炙人 口的名 篇 。 笔 调 ,朴 素 的语言 ,向我们 展示 了五 幅仲夏 农村 的风情 画 ,又是 一 情深 意重的悼 亡词 组清 新优 美 的 田园牧 歌 ,生动 勾勒 出初 夏 时节 农村 生活 的 田园画 。 苏 轼 为人 ,情 至深 ,意 至 重 ,对 宇 宙人 生万 物都 有着 敏 锐的 洞 “ 酒 困路 长惟 欲 睡 , 日高 人渴 漫思 茶 ”转 写作者 村 外旅 行 中的感 受 察力 。 他才 气过 人 ,内心 的感情 在 他 的笔 间 自然 流露 ,让 人 深深地 感 动 。最 能 体现 这 方面 的 是他 的 《 江城 子 ・ 记 梦 》 ,这 首 词 是他 纪 和 活动 。这 首 词 既画 出 了初 夏 乡 间生 活的逼 真 画面 ,又 记下 了作 者 念 亡 妻 王弗 而写 。上 片 写实 ,苏 轼 与亡 妻分 别 十年 ,一 开始 便 笼罩 路 途 的经历 和感 受 ,为 北宋 词 的社 会 内容开 辟 了新 天地 。作 品在 艺 着 十分 凄凉 伤感 的气 氛 。十 年 中 ,苏 轼 的人 生 又经历 着 凡番 沉 浮 。 术 上颇 具 匠心 ,词 中从 农村 的典 型 事物 人手 ,意 趣盎 然地 表 现 了淳 几 度 奔 波 ,与妻 子 的坟 墓相 隔 千里 ,想 在坟 前对 妻 子说 说 悲 凉的 心 厚 的 乡村风 味 。清新 朴 实 、明 白如话 、生 动真 切是 此词 的显著 特 色 。 情都不能。 “ 十年”、 “ 千 里 ” ,时 间的 长久 与距 离 的遥 远 既深沉 苏轼 农村 词歌 咏 了劳动 生活 ,表 现 了与农 民 的友谊 。如 “ 麻 叶 了感 情 ,又 寄寓 了世 事 沧桑 的感 慨 。下 片 写梦境 ,梦 里实 现 了现实 层层茼叶光 ,谁 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写养蚕的劳动 中不 能 实现 的 “ 相逢 ”。 “ 小轩 窗 ,正 梳妆 ”是全 词一 片 凄 凉黯 然 生活与和睦淳朴的乡村生活情趣 。又如 : “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 氛 围 中一点 难得 的 亮色 ,这 个 场景 ,或 许是 妻 子生 前最 为 熟悉 的 , 村 北 响缫车 ,牛衣 古柳 买黄 瓜 。” 写乡 间 随风飘 落 的枣花 和 织布 的 现在 生 死重 逢 ,回到温 馨 的从前 ,都 已物 是人 非 ,千言 万语 只化 作 声 响 ,在动 静 互见 的 画面上 ,突 出了一 个 卖瓜人 的 形象 ,表 现 了作 千行 泪 水 ,平常 场景 的描 写更 充满 感人 至 深 的浓厚 情 意 。 “ 相 顾无 者对农村祥和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苏轼平生景仰陶渊明,仿效 言, 惟 有 泪千 行”, 纵 使 心 中有再 多 的蜜 语 甜言 , 此 刻也 只能 是 “ 执 他亲身参加劳动生产。在劳动生活中,苏轼发现了生活的哲理 ,尝 手 相 看 泪 眼 ,竟 无语 凝 噎 ” ,最 后一 句 又从 梦 中 回到现 实 ,现在 再 “ 梦 中了了醉 也见不到 “ 小 轩 窗 ,正 梳妆 ” 的亲人 了 ,能 看 到的 只有 凄 清月 色下 到 了劳 动 的乐趣 ,并与 农 民建立 了深厚 的友 谊 。如 : 中醒 。只渊 明 ,是前 生 。走遍 人间 ,依 旧却躬耕 ” ; “ 不 缘耕樵 得 , 座孤 坟 , “ 明 月夜 ,短松 冈”的意 境 甚是 凄 凉 。以 发 自内心 的率 “ 山 中友 ,鸡豚 社 酒 ,相劝 老东 坡 ” ;”吏 民莫作 真 语 言 ,表 达生 死不 渝 的夫 妻之 情 ,词 人敦 厚 的 天. 陛,仕途 坎 坷 的 饱 食殊 少 味” , 身 世 之慨 ,倾 注 其 中 ,沉滞 深刻 ,感 人 肺腑 ,令 人 不 忍卒读 ,凄凄 长 官看 ,我 是识 字耕 田夫 ” 。 惨 惨戚 戚 也无 法形 容苏 轼心 中的悲 凉 。 综 上所 述 ,苏轼 的婉 约 词一洗 五 代绮丽 柔靡 之 风 , “ 以诗为 词 ” , = .缘情绮靡的咏物词 拓宽 了词的题 材 内容 , “ 无 意不 可入 ,无 事 不可 言 ” ,其悼 亡 词情 东坡 的 婉约 词 中 ,也 不 缺乏 “ 缘情 而 绮靡 ”之 作 。这些 词颇 多 深意 重 、咏 物词 缘情 绮靡 、农村词 清 新优 美 ,其词 具有 独特 的 艺术 传 统 的风 采 , 如 苏轼 婉 约词 经典 之作 的 《 水龙 吟》:“ 似 花还 似非 花 , 个 陛 ,对 词 的发展 有着 重要 意义 ,值 得 我们深 入研 究和 探讨 。 也无 人惜 从 教 坠 。抛 家 傍路 ,思 量 却是 ,无 情有 思 。萦 损柔 肠 ,困 参考文献 酣 娇 眼 ,欲开 还 闭 。梦 随风 万里 ,寻 郎去处 ,又还被 、莺 呼起 。不 恨 此花 飞尽 ,恨 西 园、落 红难 缀 。晓来 雨 过 ,遗 踪何 在 ,一 池萍 碎 。 [ 1 】 催 海正 . 东坡 词研 究 [ M】 . 济南 : 山 东大学 出版 社 , 1 9 9 2 . 春 色 三分 ,二分 尘 土 ,一 分 流水 。细 看 来 ,不是 杨花 ,点点 是离 人 【 2施 海 勇 . 论 苏轼 对婉 约词 风的 刷新 卟 丽 水 师 范专科 学 校 学 泪 。 ”这 首词 不 仅写 杨 花 的形 、神 ,而 且采 用拟 人化 手 法 ,把 咏物 报 . 2 0 0 1 ( 6 ) . 与 写 人巧 妙地 结 合起 来 ,将 杨花 喻为 思 妇 ,赋予 其情 思 ,难 分写 杨 [ 3 ] 刘石 . 苏轼词 【 M1 . 北京 : 人 民文 学 出版社 , 2 0 0 5 . 花 还是 写 思妇 ,杨 花 与思 妇达 到 水乳 交 融 、貌似 神合 的 境界 。既 咏 [ 4 ]张想 林 . 浅议 豪放 词人 苏轼 的婉 约 词风 Ⅱ ] . 无锡 商业 职 业技 物 也言 情 。全 词声 韵谐 婉 ,情调 幽怨 缠 绵 。正如 张炎 《 词 源 》中说 : 术 学院 学报 , 2 0 0 7 ( 5 ) . “ 东坡 次章 质 夫杨 花 《 水 龙 吟》韵 ,机 锋相 摩 ,起 旬便 合让 东 坡 出 头 地 ,后 片 愈 出愈奇 ,真是 压倒 古今 !”另 如 咏柳 的 《 洞仙 歌 》、 作者 简介 :姜 云 霞 , 女, 汉 族 ,齐 齐哈 尔工程 学院基 础部教 师 , 咏红梅 的 《 定 风波 》、咏 石榴 的 《 贺新 郎》 、咏孤鸿 的 《卜 算 子》 , 文 学硕 士 ,副教授 。 均 借物 以寓性 情 ,含 蓄 蕴藉 ,言 有尽 而 意无 穷 。如 《 水 龙 吟》 咏唱 ( 编 辑 :龙 贤 东 ) 杨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
浅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题材内容的扩大与革新

长,借形象寓意,含意隽永,意在言外.
代表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官黄州期间写的.元丰二年,
苏轼知湖州.湖州一连几年自然灾害.城郭萧条,土地荒芜,“故人半 作 冢 景 然”(«东 坡 集 卷»十 一),
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处境和心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进不苟合,退 不 甘 心 的 矛 盾 思 想;反 映 了 作 者
不苟合于世的孤高自守的生活态度和“良禽择木而栖”的可贵情操;曲折 的 暴 露 了 当 时 北 宋 王 朝 的 黑
暗政治.
苏轼的这首词,所咏之物与所托之意联系自然,契 合 妥 帖.作 者 把 自 己 的 思 想、性 格、政 治 品 质、
分析、研究鉴赏出苏轼对宋代婉约词派的贡献———拓宽了婉约词的 题 材 内 容,从 而 提 升 了 传 统 婉 约 词 的 旧 有 格 调,提
高了婉 约 词 的 品 位. 文 章 从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阐 述:借 生 动 具 体 的 形 象,婉 曲 缠 绵 的 格 调,抒 写 政 治 情 怀;在 吊 古 伤 今
能参与政务,这是苏轼一生中遭受到的第一次大的打击.贬官 后,苏 轼 居 住 在 凄 清 的 定 慧 院,过 着 孤
寂的生活,他或闭门谢客,借酒浇愁;或策杖江边,望云涛渺然.他“奋 厉 有 当 世 志”而 不 得 施 展,加 之
其诗人孤傲的品质,傲岸的情操,使之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倍感怅惘,愁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心
格调,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提高了婉约词的品位.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苏轼拓宽传统婉约词题材
内容加以论述.
一、借生动具体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格调,抒写政治情怀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内容摘要]:苏轼于词的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有开风气之先的丰功伟绩。
相比于他的诗歌,散文,他的词艺术性更高,成就更高。
但是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他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世代传咏,历久不衰。
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开拓创新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后又贬惠州,随后远涉到昌化(今海南岛昌江县)。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见,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得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少年得志的他,二十岁便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既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位画家。
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堪称是一位全能式的伟人。
散文方面,他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诗歌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最大一家;尤其在词方面,他是豪放派词的创始人。
所以说他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苏轼的豪放词以《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最为精绝,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但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他的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
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还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
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婉约词风新论
【摘要】“婉约”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心雕龙》中。
刘勰以“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评价《春秋》,这里的“婉约”有“幽隐”之意。
与刘勰同时的王筠也用“属辞婉约,缘情绮靡”来评价萧统的作品。
最早将“婉约”概念从诗文批评中借来评词的,则是明人张,他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豪放派的境界,然而从整体上讲,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很多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情深意重的悼亡词
苏轼为人,情至深,意至重,对宇宙人生万物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才气过人,内心的感情在他的笔间自然流露,让人深深地感动。
最能体现这方面的是他的《江城子·记梦》,这首词是他纪念亡妻王弗而写。
上片写实,苏轼与亡妻分别十年,一开始便笼罩着
十分凄凉伤感的气氛。
十年中,苏轼的人生又经历着几番沉浮。
几度奔波,与妻子的坟墓相隔千里,想在坟前对妻子说说悲凉的心情都不能。
“十年”、“千里”,时间的长久与距离的遥远既深沉了感情,又寄寓了世事沧桑的感慨。
下片写梦境,梦里实现了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相逢”。
“小轩窗,正梳妆”是全词一片凄凉黯然氛围中一点难得的亮色,这个场景,或许是妻子生前最为熟悉的,现在生死重逢,回到温馨的从前,都已物是人非,千言万语只化作千行泪水,平常场景的描写更充满感人至深的浓厚情意。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纵使心中有再多的蜜语甜言,此刻也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现在再也见不到“小轩窗,正梳妆”的亲人了,能看到的只有凄清月色下一座孤坟,“明月夜,短松冈”的意境甚是凄凉。
以发自内心的率真语言,表达生死不渝的夫妻之情,词人敦厚的天性,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慨,倾注其中,沉滞深刻,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凄凄惨惨戚戚也无法形容苏轼心中的悲凉。
二、缘情绮靡的咏物词
东坡的婉约词中,也不缺乏“缘情而绮靡”之作。
这些词颇多传统的风采,如苏轼婉约词经典之作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
”这首词不仅写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杨花喻为思妇,赋予其情思,难分写杨花还是写思妇,杨花与思妇达到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
既咏物也言情。
全词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正如张炎《词源》中说:“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古今!”另如咏柳的《洞仙歌》、咏红梅的《定风波》、咏石榴的《贺新郎》、咏孤鸿的《卜算子》,均借物以寓性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水龙吟》咏唱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春色三分,二分为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尽显一片幽怨缠绵。
三、清新优美的农村词
苏轼第一次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中。
他作于徐州任上的五首《浣溪沙》描写了农村情景,词人以亲切的态度,欢悦的心情,平易的笔调,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仲夏农村的风情画,又是一组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生动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田园画。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苏轼农村词歌咏了劳动生活,表现了与农民的友谊。
如“麻叶层
层茼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写养蚕的劳动生活与和睦淳朴的乡村生活情趣。
又如:“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买黄瓜。
”写乡间随风飘落的枣花和织布的声响,在动静互见的画面上,突出了一个卖瓜人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祥和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苏轼平生景仰陶渊明,仿效他亲身参加劳动生产。
在劳动生活中,苏轼发现了生活的哲理,尝到了劳动的乐趣,并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如:“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吏民莫作长官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综上所述,苏轼的婉约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以诗为词”,拓宽了词的题材内容,“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其悼亡词情深意重、咏物词缘情绮靡、农村词清新优美,其词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催海正.东坡词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
[2 施海勇.论苏轼对婉约词风的刷新[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6).
[3] 刘石.苏轼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4] 张想林.浅议豪放词人苏轼的婉约词风[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5).
作者简介:姜云霞,女,汉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基础部教师,
文学硕士,副教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