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合作中信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员工组织内信任、信任因素和员工沉默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员工组织内信任、信任因素和员工沉默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员工组织内信任、信任因素和员工沉默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组织中,信任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确保组织内部凝聚力、推动事业发展、加强员工之间有效沟通和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中,员工信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感并推动组织健康发展。

然而,在西方公司中,存在由于技术开发和经营优化等原因导致员工信任下降,许多员工往往避免参与可能引起麻烦的问题并选择沉默。

研究员工组织内信任因素、信任水平和员工沉默之间关系,对于促进组织内部员工的开放性沟通,增强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信任度以及消解员工沉默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员工组织内信任、信任因素和员工沉默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影响员工组织内信任和员工沉默的因素,提出相关方案和建议,为实践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了解员工在组织中的信任水平和员工沉默现象2、探索员工组织内信任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3、分析影响员工组织内信任和员工沉默的因素4、提出改善员工组织内信任和员工沉默的方案和建议三、研究内容1、理论研究:概括信任理论的研究成果,探索信任因素及其影响员工间合作的机理。

2、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组织内信任水平,分析员工沉默的原因,探讨员工沉默和信任水平的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公司员工进行内部信任度和沉默现象量表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员工在组织中的信任水平和员工沉默的相关因素。

此外,本研究将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因果分析。

五、研究意义1、推动组织内部员工的相互信任2、调节员工沉默现象的发生3、提高员工团队合作的效率4、为组织提供更好的避难和决策建议六、预期结果1、了解员工组织内信任水平、员工沉默现象和影响因素的关系2、提出改善员工组织内信任和员工沉默的方案和建议3、在实践上提升组织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四、论文结构第一章: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相关理论2.1信任理论的研究成果2.2影响员工沉默的因素第三章:研究方法3.1 研究设计3.2 样本与关键指标3.3 数据分析方法第四章:研究结果分析4.1 信任度分析4.2 员工沉默情况分析4.3 影响员工组织内信任和员工沉默的因素分析4.4 信任水平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分析第五章:改善方案和建议第六章: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

信任沟通实验报告

信任沟通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任作为沟通的基础,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究信任在沟通中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一项关于信任沟通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信任对沟通的影响;2. 探究不同信任程度下沟通的效果;3. 分析提高信任度对沟通的积极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各半,年龄在18-25岁之间;2. 实验工具:信任量表、沟通效果评估表、录音笔、计时器等;3. 实验设计:将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第一组为高信任组,第二组为低信任组。

两组均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沟通实验。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向所有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他们了解实验过程;2. 实验对象填写信任量表,了解自己的信任程度;3. 实验对象进行沟通实验,每组实验对象分别进行5次沟通,每次沟通时间为5分钟;4. 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不得透露自己的信任程度;5. 沟通实验结束后,实验对象填写沟通效果评估表,评估沟通效果;6.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信任程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高信任组在沟通实验中的效果明显优于低信任组。

高信任组在沟通中表现出更多的合作、理解和包容,而低信任组则表现出更多的猜疑、防备和攻击。

2. 提高信任度对沟通的积极作用:通过实验发现,在实验过程中,高信任组在沟通中逐渐提高了信任度,从而使得沟通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而低信任组在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有一定的改善,但整体效果仍不如高信任组。

六、实验结论1. 信任在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2. 提高信任度可以改善沟通效果,使沟通更加顺畅;3. 信任程度的提升需要时间和努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可以逐步提高信任度。

七、实验建议1. 在人际交往中,要注重建立信任关系,以提高沟通效果;2. 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信任度;3. 在沟通中,要注重倾听和表达,尊重对方,避免产生误解和矛盾;4. 培养自己的信任品质,树立良好的沟通形象。

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_中国的实证研究_陈子婧

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_中国的实证研究_陈子婧

F I NANCE&ECO NOMY 金融经济运用效率,扩大承保能力和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等。

通过美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具备融合的前提条件。

融合的前提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保险市场经营理念成熟,应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考虑偿付能力的集约式经营,而不是仅为了保费收入、市场占有率等的粗放式经营。

注重保险的金融属性、提供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等。

第二是资本市场应有比较高的运行效率,即证券市场能有效、完全、准确地反映市场信息,并通过价格机制将金融资源从储蓄者手中向生产者手中转移。

2 形成集团(控股)公司。

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环境下,通过两个市场的渗透、融合,形成集团(控股)公司等,可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扩大承保能力和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等。

但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因为如果条件成熟,两个市场的融合能够带来许多的正面影响,但是监管和风险控制不力,也可能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瘫痪。

3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在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发生变化的时期,保持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必须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实现保险产品由储蓄型、保障型到分红型、投资连结型和万能型等产品的转型,降低寿险产品的利率敏感性,避免利差损失问题的积累和爆发;同时,运用保险资金时,要避免暗箱操作和关联交易。

加强管理和规范,避免将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给保险市场。

4 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较完善的监管体制。

面对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保险监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对保险资金实行比例管理的原则及具体办法,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加强资产与负债匹配监管,及时评价资金运用风险,动态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格控制风险。

5 发达的通讯和网络技术,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和其它支持条件。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的实证研究陈子婧 曾 翼一、导言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社会学者布迪厄提出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以来,社会资本的研究取得了迅速进展,不仅提出了丰富的理论观点,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trust实验题目

trust实验题目

trust实验题目
【原创版】
目录
1.实验名称:信任实验
2.实验目的:探讨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建立和影响因素
3.实验过程: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为 4 人,实验共分为两轮
4.实验内容:第一轮为合作任务,第二轮为信任游戏
5.实验结果:信任程度与合作成果呈正相关,与个人特征无关
6.实验结论: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相互信任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正文
在人际关系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为了探讨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者们设计了一项名为“信任实验”的研究。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信任如何影响人际关系以及合作成果。

实验分为两轮,共有四组参与者,每组有四名成员。

在第一轮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一项合作任务,以评估他们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

而在第二轮实验中,参与者将进行信任游戏,以衡量他们在不同信任水平下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信任程度与合作成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当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越高,他们完成的任务质量也越好。

相反,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将会对合作成果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实验还发现,信任程度与个人特征无关,这意味着无论个体的性格、年龄、性别等因素如何,信任都可以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
因素,相互信任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与他人的信任关系,以实现更好的合作成果。

两难中合作行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两难中合作行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作”、“背信”和 “竞争”这样的概念下了一个操作
utilitytheory)是一个标准化的决策模型,即在满足
性的定义;(4)博弈实验包含了社会经济问题与人 一
定假设的条件下,理性人如何做出行为1【。它认
收稿日期:2007—0113 有两个目标:第一,通过描述和发展博弈实验,从
通讯作者:叶浩生,E—mail:hsye@public1.puds.cn
743
----------------------- Page 2-----------------------
----------------------- Page 1-----------------------
维普资讯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5):743-748
理性人假设上的期望效用理论,JohnVonNeumarm
的变量,如其他博弈者的特征;(3)为类似于 “合
和OskarMorgenstern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 (expected
什么选择,决策者采取不合作 (noncooperative)的 引发,其部分原因是来自群体中个人的利己行为{。
选择总是比合作 (cooperative)的选择有更多的得 因此,两难研究中,如何鼓励人们做出合作行为,
益;(2)与合作的选择相比,不合作的选择对他人 无疑是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试图揭示利己、利他
社会两难 (socialdilemmas)研究关注的是面对 决策 【。
风险和不确定性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和判断。它 社会两难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主要基于以下两个
描述的是一种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存在冲突的情 原因:第一,在两难情景下做决策选择时,为什么
相矛盾之处;对合作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将更侧重于合作决策的理论建构、文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创新领域,经常会形成创新型联盟,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对于联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间的信任是相对脆弱的,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因此,建立并维持联盟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困难的。

相互信任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但它往往是决定联盟企业间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究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的问题,分析影响相互信任的因素,提出改善企业间相互信任的策略和措施。

这对于促进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的长期成功和持续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的问题,分析影响相互信任的因素,并提出改善企业间相互信任的策略和措施。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影响相互信任的因素分析:分析影响联盟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各种因素,如联盟企业的文化差异、资源利益分配不均等等,探讨这些因素对相互信任的影响。

2.改善相互信任的策略和措施:综合上述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如积极沟通、建立和维护信任、合理分配资源等等。

本论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选定合作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对联盟企业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研究等。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分析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企业间相互信任的现状和问题,发现影响相互信任的主要因素,并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模型。

2.提出改善企业间相互信任的策略和措施,帮助联盟企业们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从而提升联盟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对于相关行业和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四、研究进度安排:1. 项目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预计需要1个月时间。

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关系影响因素——以关系成熟度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关系影响因素——以关系成熟度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4㊀2018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关系影响因素∗以关系成熟度为中介的实证研究张㊀鼐1㊀周年喜2(1.淮海工学院图书馆;2.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㊀㊀摘㊀要:研究了不同信任基础的关系成熟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调节作用,为产学研合作组织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创新提供建议.在分析㊁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借助主客体互依性模型(A P I M )构建概念模型,收集了98份有效样本数据并采用并运用层次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关系成熟度在互动交流㊁决策过程相似与互信关系建立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发现产学研合作伙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来发展和维持一个可信赖的合作,并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助于合作创新的和谐发展.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信任;关系成熟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 273.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G2272.2018.04.014∗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基于社会网络的江苏省应用型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态势与对策研究 (2017S J B 170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 江苏省高校专利转化现况及其对策研究 (B Ga /2015/01/042)作者简介:张鼐(1973G),男,淮海工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周年喜(1975G),男,淮海工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工程.收稿日期:2018G02G06㊀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创新经济的背景下,知识创新已成为重中之重.然而,企业单靠自身力量不可能完成所有创新,需要从组织外部获取创新的知识.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协同创新㊁开放创新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㊁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转移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影响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因素,组织间的关系变化以及成员的互动㊁互信㊁知识共享意愿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在产学研合作中,组织间成员在资源储备㊁技术水平以及信息灵敏度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成员在合作过程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多重考验.信任是组织间成功合作的基础,也是解释组织间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已有学者证明构建信任机制是保证产学研合作能够有序推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国外学者认为信任是一种动态演化的过程,组织间成员的互信经过不同的阶段,一般分为了解㊁认知㊁认同阶段,最终在深层次达到战略知识分享与合作.近年来,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信任对产学研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或者在解释信任如何影响知识共享绩效时,将组织成员之间的互信作为原因之一.但对于组织成员之间的互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组织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间的互信如何影响成员之间的关系发展缺乏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将理论探讨并实证分析组织成员之间的互信是否取决于组织间的熟悉程度,同时,研究在组织间关系的早期阶段,信任的形成是否与成员的背景紧密相关;在组织间关系的中间和成熟阶段,信任的形成是否与成员之间的互动㊁协同决策程度紧密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组织间关系的成熟度对信任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用深层次的稳固关系来消减包括资源储备㊁技术水平㊁信息资源等差异将会给产学研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对产学研深层次合作信任的构建提供普遍性的借鉴意义.1㊀研究模型与假设信任在社会学㊁心理学㊁管理学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目前一般认为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本质是人际关系,是人类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在产学研合作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远近对成员之间信任基础的建立有着明显的影响.而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是随着时间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合作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网络质量体现了网络中人际关系的信任强度.在本文研究中,我们把信任形成模型视为随着合作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变化时,信任基础发生变化的函数.而信任基础可以用合作方的身份背景㊁合作方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伙伴决策过程的相似性进行检验.35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关系影响因素科技创业月刊㊀2018年第4期1.1㊀相似背景对产学研合作互信的影响在合作的初始阶段,合作伙伴缺乏对彼此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者一般通过判断彼此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身份背景,以决定是否信任对方并开展合作.在中国主要是由其社会相似性(即根据性别㊁宗族㊁家庭背景㊁受教育程度㊁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相似性)的多少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以及信任的强度.此外,T o r r e s 研究发现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的组织间更加容易建立信任关系.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 1a:相似背景在产学研合作的初始阶段对信任关系的建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似背景包括年龄㊁性别㊁教育等若干社会特征.对于产学研合作而言,相似的教育背景最为重要也较容易判断,相似的教育经历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共同语言和兴趣,也增加了相互吸引的机会.在合作的初期,即使合作方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相同或相似的教育背景也可以促进合作方的情感共鸣,进而促进相互了解与协作.然而随着合作的加深和关系成熟度的发展,相似背景在信任关系的形成和保持中的作用在减少.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 1b:关系成熟度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对信任关系的建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综合H 1a 和H 1b,可以认为:H 1c:在产学研合作中,相似背景通过关系成熟度对组织间互信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即关系熟悉度在相似背景与组织互信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反向中介作用.1.2㊀互动交流对产学研合作互信的影响在产学研合作中,互动交流是判断合作伙伴关系活力的一个指标,也是合作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互动交流主要包含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频繁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建立组织间成员之间的信任.此外,信息交互通常是认知层面的交互,其所提供的有价值信息能够促进情感交互的发展,让用户产生内心的认同,为组织内合作创造了一个相互支持和尊重的气氛,这对建立信任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 2a:互动交流对组织互信关系的建立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发现,组织成员间通过协同合作,信任对方并共享信息的行为有助于互信的发展.随着成员之间互动交流时间的增加,组织间的互信也在不断建立和发展.通常而言,随着互动交流时间的增长,合作伙伴之间互信的建立已经不依靠双方的具体交流行为,而是更多地基于对合作伙伴共同点的判断.有研究发现,合作时间较长,合作关系较为成熟的组织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互动交流的频率反而在降低.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 2b :关系成熟度与互动交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反向作用.综合H 1a 和H 1b,可以认为:H 2c:在产学研合作中,关系成熟度在互动交流与组织间互信关系建立中未起显著的中介作用.1.3㊀决策过程相似对产学研合作互信的影响在产学研合作中,随着合作组织间关系成熟度的提高,合作伙伴能够相互适应对方的观点,并对合作任务产生相似的看法,由于这种相互适应,思想㊁感觉和行动都越来越像对方,合作伙伴可能会趋同于相似的工作和决策风格.因此,合作者可能越来越多地基于共同的观点建立信任关系,而不是具体的行为.决策过程的相似性使合作伙伴能够像对方一样思考㊁感受或作出反应,这常常导致彼此的需求㊁偏好或优先事项的强烈共鸣和分享,从而为广泛信任奠定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 3a :关系成熟度对决策过程的相似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决策过程的相似性可以从合作伙伴之间的兼容性和心理上的亲密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待如何进行协作.包括合作伙伴共享相似的管理和决策风格相似的程度,对风险或模糊之处有相似的容忍度,并且在决策时有相似的时间要求等.人们对有相似的生活㊁观点或目标的人表现出更大的信任.当合作伙伴发现组织和协调合作的共同目标时,将更容易保持热情进行合作.信任关系是植根于价值观的相容性,这种形式的认知兼容性有利于集体目标和行动的合作共识,并成为长期的信任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 3b:决策过程的相似性对组织间互信关系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综合H 1a 和H 1b,可以认为:H 3c:在产学研合作中,决策过程相似性通过关系成熟度对组织间互信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关系熟悉度在决策相似性与组织互信之间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图1㊀理论模型2㊀研究设计2.1㊀数据收集与研究样本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主要从连45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4㊀2018云港地区的制药㊁化工和新材料3个支柱性产业入手,分别选取其中的代表性产学研合作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通过访谈并结合已有研究中使用过的具有较高信度的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安徽和江苏两省选取上述的3个行业中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整个调查中,通过电子邮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率为53%.经过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处理,剔除如填写不完整㊁所有问题答案一样问卷8份,最终有效样本为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是49%.2.2㊀变量选取与数据质量检验为保证量表的内容效度,各指标参考已有研究中使用过的具有较高信度的成熟量表设计,问卷各项均采用L i k e r t 七点计分法.(1)因变量.以信任的共性水平,即信任是否为产学研合作组织间的互信作为因变量,并借鉴G a n e s a n 等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其中4个条目.(2)自变量.为了考察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一系列因素,本文设置了如下自变量:①关系成熟度,主要是测量合作伙伴在协作研发前已经存在的合作关系的时间;②相似背景,主要从教育背景入手,设计2个条目;③互动交流,主要借鉴F i s h e r 等的研究,采用其中4个条目.(3)控制变量.考虑到产学研合作经验可能影响产学研合作,本文考察了如下控制变量:联系强度㊁组织规模㊁地理位置㊁项目大小以及合作伙伴类型.对独立变量关系熟悉度的测量,主要是测量合作伙伴在协作研发前已经存在的合作关系的时间;对独立变量相似背景的测量,主要从教育背景入手,设计2个条目;对独立变脸互动交流的测量,借鉴M o h r 等的研究,主要采用4个条目;对独立变量决策相似性的测量,主要借鉴F i s h e r 等的研究,采用其中4个条目.对控制变量产学研合作经验的测量,主要包括联系强度㊁组织规模㊁地理位置㊁项目大小以及合作伙伴类型等.各变量的测量项目见表1.为了提高本文研究的数据质量,第一步进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在信度检验中,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C r o n b a c h s α和组合信度C R ,在效度检验中,采用A V E (潜变量提取平均方差抽取量)来检验聚合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各个变量的C r o n b a c hs α系数都在0.7以上,组合信度均大于0.6,由此可知,有各个变量的测量题项所组建成的分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同时,各变量的A V E 介于0.52~0.83之间,均大于0.5,说明测量变量量表具有聚合效度.通过表1还可以看出,每个测量条目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6,说明量表具有很高的收敛效度.第二步,使用对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本文表1㊀互信关系对产学研合作行为的影响测量项目变量指标测量条目信任(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T R _1产学研合作伙伴坦率地和我方打交道T R _2产学研合作伙伴作出的承诺是可靠的T R _3产学研合作伙伴对发现的问题坦诚无误T R _4我们认为合作伙伴替我们考虑问题相似背景D H _1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研发机构的教育背景相似性(1=高中或以下;7=博士或以上)D H _2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研发C E O 的教育背景相似性(1=高中或以下;7=博士或以上)互动交流在产学研合作研究中,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可以被描述为R C _1不及时(1)/及时(7)R C _2错误的(1)/完全可以信赖(7)R C _3不充分的(1)/充分的(7)R C _4不完整的(1)/完整的(7)决策过程相似(1=完全无关;7=十分相似)D S_1我们与合作伙伴同时做出决定D S _2我们与合作伙伴决策风格一样D S_3我们与合作伙伴对风险的容忍度一样D S_4我们与合作伙伴对某一件事前如何完成拥有同样的理解表2㊀各变量因子分析㊁信度和效度检验变量指标因子载荷C r o n b a c h s αC R A V E信任T R _10.90T R _20.94T R _30.91T R _40.910.950.950.83相似背景D H _10.75D H _20.690.710.680.83互动交流R C _10.89R C _20.94R C _30.90R C _40.910.950.950.83决策过程相似D S _10.86D S _20.89D S _30.66D S _40.710.860.860.62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表3所示,卡方/自由度=1.59,小于3的推荐值;近似误差均方根R M S E A=0.055,小于0.08的推荐值;拟合优度指数G F I ,比较拟合指数C F I 均大于0.9的推荐值,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表3㊀模型拟合指数X 2/d f R M S E A G F IC F I1.590.0550.9240.9813㊀假设检验本文使用主客体互依性模型(A P I M )侧重分析产学研合作中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这是因为A P I M 允许对相互依赖的现象进行建模和实证研究.此外,A P I M 有助于将整体二元层次分解为单独的主体和客55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关系影响因素科技创业月刊㊀2018年第4期体的影响,从而可以分别评估重点主体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及合作伙伴对感知结果的影响.因此,本文为每个企业和高校的样本分别创建的了单独的统计案例,每个自变量被二次编码:主体因素㊁客体因素.例如,98份样本中互动交流中的高校被编码为主体因素,则企业被编码为客体因素.为了重点分析关系成熟度在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关系形成影响的显著性,本文采用多阶层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样本建立了3个模型进行回归:模型1为仅包含联系强度㊁组织规模㊁地理位置㊁项目大小以及合作伙伴类型的产学研合作经验为变量的基准回归方程;模型2进一步加入了自变量相似背景㊁互动交流(主客体)㊁决策过程相似(主客体)㊁关系成熟度以及其平方;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将关系成熟度及其平方添加到每个自变量上,验证关系成熟度在产学研合作中互信关系建立的中介作用.表4显示了检验结果.表4㊀关系成熟度为中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间互信影响因素多层回归结果变量模型1模型2模型3产学研合作经验0.11(1.45)-0.15∗(2.32)-0.12∗(1.99)联系强度0.38∗∗∗(5.26)0.16∗(2.14)0.17∗(2.08)组织规模(主体)0.03(0.31)0.04(0.47)0.05(0.52)组织规模(客体)-0.11(1.18)-0.11(1.22)-0.11(1.21)地理位置相近-0.03(0.41)-0.03(0.44)0.02(0.33)合作项目大小-0.09(1.29)-0.04(0.55)-0.08(1.23)合作伙伴类型(高校)-0.38+(1.79)-0.23(1.23)0.22(1.04)背景相似性0.02(0.27)0.00(0.03)互动交流(主体)0.46∗∗∗(6.01)0.35∗∗∗(4.33)互动交流(客体)-0.02(0.11)-0.12+(1.69)决策过程相似(主体)0.13+(1.87)0.18∗(2.44)决策过程相似(客体)0.04(0.56)0.06(0.82)关系成熟度(R M )-0.32(1.61)-0.69∗(2.62)关系成熟度平方(RM 2)0.33(1.63)0.93∗∗(2.95)背景相似性∗RM-0.01(0.21)互动交流(主体)∗RM 0.16(0.70)互动交流(客体)∗RM0.17(0.77)互动交流(主体)∗R M 2-0.48+(1.74)互动交流(客体)∗R M 2-0.55∗(2.01)决策过程相似(主体)∗R M 0.11(1.42)决策过程相似(客体)∗R M0.022∗∗(2.79)-2r e s t r i c t e d l o gl i k e l i h o o d 545.92513.72512.02㊀㊀+P <0.10(双边);∗P <0.05(双边);∗∗P <0.01(双边);∗∗∗P <0.001(双边);βco e f f i c i e n t s (t v a l u e s );n =196模型1把信任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信任与产学研合作组织内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强度的系数是0.38,在0.00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产学研合作组织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强度对信任存在正向影响;信任与伙伴类型之间的系数是-0.38,在0.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的信任水平低于其他合作类型.模型2检验了主要变量的效果.背景相似性与信任之间没有关联;合作组织对互动交流(β=0.46,P <0.001)和决策过程相似性(β=0.13,P <0.10)的看法对信任存在正向影响;而关系熟悉度作为中介与信任无关.模型3显示了关系成熟度对背景相似性㊁互动交流㊁决策过程相似性与信任关联中的中介作用.背景相似性与关系成熟度的相互作用并不显著(β=-0.01,P >0.10),因此,假设H 1c 不成立;主体之间以及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关系成熟度平方与信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负相关(β=-0.48,P <0.10;β=-0.55,P <0.05),表明通过关系成熟度这个中介,互动交流更容易建立互信关系,从而支持假设H 2c ;客体的决策过程相似性与关系成熟度的交互作用与信任呈正相关的关系(β=0.22,P <0.01),但主体的决策过程相似性与关系成熟度的交互作用与信任无关(β=0.11,P >0.10),这说明假设H 3c 部分成立.4㊀结论与启示本文选取3个产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机构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相似背景㊁互动交流和决策过程相似对组织间互信关系建立的影响,探讨了关系成熟度是否是影响组织间互信的因素,建立并用实证分析法检验了研究假设模型.首先,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合作伙伴之间的不同信任基础的相关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促进了对组织间关系中信任发展的理解.此外,通过分解主体和客体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伙伴的感知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是如何促成互信形成的.其次,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组织间信任发展中互相关系的新生视角,即对每个合作伙伴的行为或行为的认知的相互依赖是否会影响信任形成.已经有学者发现这种组织内部的相互依赖,但还没有关于组织间的相关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组织间主客体之间互动交流行为和决策过程相似性与信任形成有关.第三,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在产学研合作中,信任形成的语境因素.这些已经成为研究组织间合作的重要内容.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有助于信任的建立,这种关系强度不但在组织内部适用,同样在组织间适用,比如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信任的建立.从实践意义上来看,目前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以及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坚强的决心和持续的相互努力,在不同的合作伙伴组织之间建立信任才能有助于合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合作中需要强调互动交流㊁并注重合作伙伴决策风格和观点趋同的重要.当合作伙伴彼此之间没有长期的合作历史时,产学研合作伙伴的领导者应特别注意互动沟通,即与对方定期沟通,及时㊁准确地沟通,对未来的互惠行为树65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4㊀2018立积极的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维护和加强信任,产学研合作伙伴的领导者应该努力采取类似的运作和决策方式消除文化鸿沟,最终实现合作创新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㊀L E V I N D Z ,WH I T E N E R E M ,C R O S S R.P e r c e i v e dt r u s t w o r t h i n e s s o f k n o w l e d g e s o u r c e s :T h em o d e r a t i n g i m Gp a c t 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l e n g t h [J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s yc h o l Go g y,2006,91(5):1163G1171.2㊀张运华,王美琳.信任和信息对称性对知识流动效果的影响 以知识共享意愿为中介的实证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4):97G102.3㊀徐林优.基于非正式组织理论的产学研合作信任机制研究[D ].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6.4㊀刁丽琳,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中的契约维度㊁信任与知识转移 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4(6):890G901.5㊀S C H I L K E O ,C O O K K S .Ac r o s s Gl e v e l p r o c e s st h e o r y of t r u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i n t e r o rg a n i z a t i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hi ps [J ].S t r a t e g i cO r ga n i z a t i o n ,2013,11(3):281G303.6㊀L IPP .T o w a r da g e o c e n t r i c f r a m e w o r ko f t r u s t :A na p pl i Gc a t i o n t o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t r u s t [J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O r ga n i Gz a t i o nR e v i e w ,2008,4(3):413G439.7㊀L E W I C K IRJ ,B U N K E RBB .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m a i n t a i n i n gt r u s ti n w o r k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J ].T r u s ti n o r ga n i z a t i o n s :F r o n t i e r s o f t h e o r y an d r e s e a r c h ,1996,114:139.8㊀周密,赵西萍,司训练.团队成员网络中心性㊁网络信任对知识转移成效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9):1384G1392.9㊀D I R K SK T ,F E R R I N DL .T r u s t i n l e a d e r s h i p:m e t a Ga n a Gl y t i c f i n d i n g s a n d i m pl i c a t i o n s f o r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r a c t i c e [J ].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2002,87(4):611G628.10㊀MA C D U F F I EJP .I n t e r G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t r u s ta n dt h ed yGn a m i c so fd i s t r u s t [J ].J o u r n a l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B u s i n e s s S t u d i e s ,2011,42(1):35G47.11㊀T O R R E S IM.At a l e o f t w o t h e o r i e s :S y m p a t h y o r c o m pe Gt i t i o n ?[J ].J o u r n a lo fB u s i n e s s R e s e a r c h ,2007,60(3):197G205.12㊀T S U IAS ,P O R T E RL W ,E G A N T D.W h e nb o t hs i m i Gl a r i t i e s a n dd i s s i m i l a r i t i e sm a t t e r :E x t e n d i n g t h e c o n c e pt o f r e l a t i o n a ld e m o g r a p h y [J ].H u m a n R e l a t i o n s ,2002,55(8):899G929.13㊀方文侃,周涛.社会交互对社会化商务用户行为作用机理研究[J ].情报杂志,2017,36(1):167G172.14㊀F E R R I NDL ,B L I G H M C ,K O H L E S JC .I t t a k e s t w o t ot a n g o :A n 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p i r a l i n g of p e r Gc e i v e d t r u s t w o r t h i n e s s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a n d i n t e rg r o u p r e l a t i o n shi p s [J ].O r ga n i z a t i o n a lB e h a v i o ra n d H u m a nD e c i s i o nP r o c e s s e s ,2008,107(2):161G178.15㊀W E L B O U R N EJL ,B L A N C HA R D AL ,B O U G H T O N MD.S u p p o r t i v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e n s eo fv i r t u a l c o m m u n i t ya n dh e a l t ho u t c o m e s i no n l i n e i n f e r t i l i t yg r o u ps [C ]ʊI n t e r G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C o m m u n i t i e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C &t2009,U n i v e r s i t y Pa r k ,P a ,U s a ,J u n e .D B L P ,2009:31G40.16㊀S A X T O NT.T h eE f f e c t s o f P a r t n e r 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h a r Ga c t e r i s t i c s o nA l l i a n c eO u t c o m e s [J ].A c a d e m y o fM a n a g e Gm e n t J o u r n a l ,1997,40(2):443G461.17㊀L E W I C K IRJ ,B U N K E RBB .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m a i n t a i n i n gt r u s t i n w o r k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J ].T r u s ti n o r ga n i z a t i o n s :F r o n t i e r s o f t h e o r y an d r e s e a r c h ,1996,114:139.18㊀G A N E S A N S .D e t e r m i n a n t so fl o n gGt e r m o r i e n t a t i o ni n b u y e r Gs e l l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J ].t h eJ o u r n a lo f M a r k e t i n g,1994:1G19.19㊀F I S H E R R J ,MA L T Z E ,J AWO R S K IBJ .E n h a n c i n g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m a r k e t i n g a nd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 m o d e r a t i n g ro l e o f r e l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J ].T h e J o u r n a l o fM a r k e t i n g,1997:54G70.20㊀MO H R J ,S P E KMA N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a r t n e r s h i ps u c c e s s :p a r t n e r s h i p a t t r i b u t e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 ,a n dc o n f l i c tr e s o l u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J ].S t r a t e g i c m a n a g e Gm e n t jo u r n a l ,1994,15(2):135G152.21㊀F I S H E R R J ,MA L T Z E ,J AWO R S K IBJ .E n h a n c i n g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m a r k e t i n g a nd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 m o d e r a t i n g ro l e o f r e l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J ].T h e J o u r n a l o fM a r k e t i n g,1997:54G70.22㊀C O O K W L ,K E N N YDA.T h e a c t o r Gp a r t n e r i n t e r d e pe n d Ge n c em o d e l :A m o d e l of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e f f e c t s i n d e v e l o pm e n Gt a l s t u d i e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B e h a v i o r a l D e v e l o p Gm e n t ,2005,29(2):101G109.23㊀刘畅,伍新春.主客体互倚性的成对模式及其检验[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1):105G112.24㊀K E N N Y D A ,L E D E R MA N N T.D e t e c t i n g ,m e a s u r i n g,a n d t e s t i n g d y a d i c p a t t e r n s i nt h ea c t o r –p a r t n e r i n t e r d e Gp e n d e n c em o d e l [J ].J o u r n a l o fF a m i l y P s y c h o l o g y ,2010,24(3):359.25㊀F E R R I NDL ,B L I G H M C ,K O H L E S JC .I t t a k e s t w o t ot a n g o :A n 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p i r a l i n g of p e r Gc e i v e d t r u s t w o r t h i n e s s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a n d i n t e rg r o u p r e l a t i o n shi p s [J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B e h a v i o ra n d H u m a nD e c i s i o nP r o c e s s e s ,2008,107(2):161G178.26㊀P O P P O L .O r i g i n so f i n t e r Go r ga n i z a t i o n a l t r u s t :Ar e v i e w a n d q u e r y fo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J ].H a n d b o o ko f a d v a n c e s i n t r u s t r e s e a r c h ,2013:125G145.27㊀朱桂龙,黄妍.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 以生物技术领域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47G54.(责任编辑㊀吴㊀汉)75。

过度信任当局及其对实验设计的影响

过度信任当局及其对实验设计的影响

过度信任当局及其影响实验设计孙同天在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提供的课程,涵盖各个学科,但他们在实验设计给相对很少有正式的指令。

学生学习后者主要通过动手在实验室经验,有些人觉得这个学习过程扑朔迷离和令人沮丧的。

那么,什么是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才能年轻的研究人员让实验更具有可预见性和重复性工作?生物学和其他实验科学的中心是阐述假设,并通过有力的实验研究来证明的实践。

大部分研究学校教学生怎样去调查科学文献,特别是定义一些重要的并且可以解决的问题的科学范例,因此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明确表达假设的基础。

然而,很少研究学校提供正式的怎样成为一个好的实验者的指导。

我们在智力方面的调查是完全合适的,但是它往往伴随着一个可靠的对实验室研究的训练(得到高质量的数据)。

习惯上,我们把我们的学生安排在实验室,希望他们从学长和同事身上学习到实验室里的全部,并知道怎样去设计和执行实验室研究。

虽然很多学生在这种不正是,可变的指导下,做的很好,但一些新同学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很令人困惑和让人沮丧的。

这种现象可以用我以前听说的下列评论来证明。

一个学生说:我问了一些学长和博士后怎样去做实验。

但每个人给我一个不同的答案。

我应该相信谁的建议呢?另一个说:我把一个博士后的实验过程详细的记录在本子上,我甚至采用他的所有的他自己用的解决方案。

但是我的实验失败了,我浪费了三个月。

我真的很心烦。

因此,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们能否做一些事情去帮助这些学生?我认为过分相信官方是很多实验失败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论述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很多实验注意事项,包括风险估计的概念,是怎样帮助很多实验室技术应用的可预料和可再生的。

我讨论的很多实验室技巧是如此本能的和合理地,因此很多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很自然的采用它们。

然而,我希望年轻的研究者们能发现这些信息是很有帮助和可靠的。

最后,虽然,我的评论的大部分都倾向于生化试验的设计,但是它们经过较小的变动,还是普遍的对其他的科学试验也是可应用的(更深更有用的信息,请参考refs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难合作中信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 , ,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玺堕日期:—?加。

,(?,, ,:, , ,(,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

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经校保密办审核批准,本学位论文属保密论文,在——年解密后蠡:娃日期:址二鱼二(兰, 导师签名:弘蜂,适用本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业,两难合作中信任影响冈素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两难合作中信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信任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

博弈范式为信任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本研究区分了两种信任范畴,即借助问卷工具来测量普遍信任(信任倾向),利用信任博弈实验来考察个体的信任行为(又称特殊信任)。

与此同时,使用囚徒困境博弈实验来建立一个动态的合作关系,并且把个体因素(风险偏好、利他行为)及情境因素(同伴策略)分别纳入到整个研究中,以探讨这些因素与信任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分为问卷编制与实验研究两部分。

首先是《普遍信任问卷》编制,然后是以囚徒困境、信任博弈为主的两个实验研究。

所有数据通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普遍信任问卷》具有较高信效度,可以作为有效的测量工具。

,,,,,,;,?,仅为,(,,,,,,,分半信度为,(,,,。

与校标量表的相关系数,,,(,,,(,,,(,,)。

(,)被试普遍信任、同伴策略类型是影响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二者分别是组间、组内的主效应,并且存在较显著的交互作用。

(,)普遍信任、同伴策略也分别对利他行为起着主要的作用,而且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较明显。

(,)组内变量中,同伴策略影响被试的信任行为;组间中,普遍信任、风险偏好具有显著作用,二者对信任行为有着交互作用。

(,)对信任行为的产生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发现:普遍信任主要以合作、利他为中介间接影响信任行为:同伴策略对信任行为也有间接影响:合作行可以直接影响信任行为,同时也通过利他行为起间接作用。

关键词:两难合作;信任;利他;风险偏好;博弈实验作者:赵子真指导老师:吴继霞教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录,引言…………………………………………………………………………………((,,文献综述…………………………………………………………………………………, ,(, 信任及其相关研究………………………………………………………………(, ,(,(,信任的定义……………………………………………………………………, ,(,(,普遍信任与特殊信任…………………………………………………………, ,(,(,信任的博弈实验研究…………………………………………………………(, ,(,(,信任形成的影响因素…………………………………………………………, ,(, 合作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两难合作……………………………………………………………………((,, ,(,(,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 合作与信任的关系………………………………………………………………,,,研究的总体构思………………………………………………………………………,, ,(, 问题提出…………………………………………………………………………………………………,, ,(, 研究思路与总体设计……………………………………………………………(,,,问卷编制………………………………………………………………………………,, ,(, 研究目的…………………………………………………………………………,, ,(, 问卷设计…………………………………………………………………………,, ,(, 被试………………………………………………………………………………………………………。

,, ,(, 结果………………………………………………………………………………………………………((,, ,(,(,普遍信任水平分布情况……………………………………………………((,, ,(,(,项目分析……………………………………………………………………((,, ,(,(,信度…………………………………………………………………………((,, ,(,(,校标效度……………………………………………………………………((,, ,(,(,小结……………………………………………………………………………………………………,,,实验研究………………………………………………………………………………,, ,(, 总体实验方法……………………………………………………………………,, ,(,(,被试……………………………………………………………………………………………………,, ,(,(,测验工具……………………………………………………………………((,, ,(,(, 实验仪器和场所……………………………………………………………((,,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统计分析方法………………………………………………………………一,, ,(, 实验一: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假设………………………………………………………………………,, ,(,(,实验设计………………………………………………………………………,, ,(,(,结果与分析……………………………………………………………………,, ,(, 实验二:利他行为、信任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实的………………………………………………………………………,,验假设………………………………………………………………………,, ,(,(,实验设计………………………………………………………………………,, ,(,(,结果与分析……………………………………………………………………,, ,,, 总体结,(,(,果与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