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及时训练: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欣喜盼望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结果:正义的要求遭到无理拒绝,把 极度失望 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决定斗争
一、五 四 风

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 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我国经 济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三)
材料(1)
口号:民主、科学
材料(2)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 作用: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了人们的思想 ……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 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 《中国通史》 奠定了思想基础 .
材料(1) 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 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材料( 2) 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 50-60万人;1919 阶级结构上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 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 斗争频繁发生。 增至1200万人。 1912年-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年 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人教 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共30张PPT)

人教 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共30张PPT)

A . 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和约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是( D )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促进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7、右下图为某年的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
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
——毛泽东
1、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①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 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阅读教材P67,归纳建党的条件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0、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 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 星。”誓词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 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
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 因可能是
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
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
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
纳(Turner)
B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政上事。”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伯坚的信》1926.11.9

人教版 必修1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 必修1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崛起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背景 实现 政治 基础 成果
破裂
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课堂小结
新 民 主 主 义 崛 起
五四风雷
导火线 爆发 高潮 结果 意义 条件 中国共产党诞生 过程 意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精神 思想解放运动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 始建党活动。
时 主
间:5月4日~6月初 体:学生
运动中心:北京
五四运动口号
学生在游行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五 四 运 动 的 影 响
北 京 学 生 示 威 路 线
(2)五四运动的高潮 运动的第二阶段: 时 主 间: 6月5日以后 全国 力:工人阶级 运动中心:上海
大革命失败 的经验教训
惨痛的失败给中 国人民以深刻的 教训,使共产党 认识到要领导人 民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 阶级对革命的领 导权,必须掌握 革命武装,坚持 武装斗争。
时间
1924-1927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新三民主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必要性: 敌强我弱
中共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因 国民党: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国际上: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标 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志:u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增加了反帝内容
u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⑶影响: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 北伐战争
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⑴ 背景 ②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③建立国民革命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⑵ 时间: 1926.7---1927
⑶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⑷ 成果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绝 在 和 约 上 签
反除
帝 反

封十
建一


北洋政府被迫解除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 本代表拒绝签署!”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 《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顾维钧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 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 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 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时间 5月4日——6月3日
6月3日——7月初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
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方式 罢课,游行
罢课,罢工,罢市
3.结果 -----取得了初步胜利.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链 接


课 堂导 学
导学二 国民党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材料一 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 勿参加政府工作。
——《中央局给鄂区的信》1926.9.27
材料二 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 军事行政上的事。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
副主任刘伯坚的信》1926.11.9

栏基

链 接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潮下,马克 思主义也作为西方学说的一种,比较广泛地在中国 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 国共产党。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栏基

链 接


材料三 五四还可以说成是一场文化大革命,而这 场文化大革命注重观念而没有注重制度建设。
提示:内涵: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民主、科学、自由、独立意 识增强。
问题:(3)依据材料二、材料四分析,五四运动的发生 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哪些基础?
提示: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 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干部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

栏基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
问题:(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什么?新阶段指什么?
提示: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栏基

链 接


问题:(2)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三所说的“文化大革命” 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共26张PPT)

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革命面貌
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型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二七惨案 发生地点
教训:无产阶级单枪匹马无法战胜强大的 敌人,必须组成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运动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项目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旧民~
半殖半封社会 反帝反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新民~
半殖半封社会 反帝反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
1 经济基础 2 阶级基础 3 思想基础 4 组织基础 5 外部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必须建立__________。 ②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____________ 的决定。 (2)标志: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________召开。 2.北伐战争 (1)条件 ①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__蓬勃发展。 ②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 ③国民政府整编__________,统一了__________。 1.(1)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国民党合作 (2)1924 “一大”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发展有什么影响? 方法点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从政治、革命阶段、思想等方面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要置于近代发展进程思考。
精讲阐释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 的作用。 ②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 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 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③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 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2)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 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奠定了基础。 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加快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展开。 特别提示:五四运动的实际领导者是通过新文化运动洗礼 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 的直接斗争目标部分得到实现,取得一定成果,但不能说反帝 反封取得彻底胜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共20张PPT)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必要性: 敌强我弱,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
⑴原因: 线。(二七惨案的教训;中共三大决定) 可能性:①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②孙中山同 意与共产党合作;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
⑶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⑷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材料二: 教材P68页『学思之窗』——《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 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⑴必要性: 敌强我弱,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
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
2.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3.材料中所阐述的路线方针是否有缺陷?为什么? 忽视了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隐患。
主要差别是什么?二大为什么修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说明了什 么? ①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打倒列强,除军阀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因为一大制定的奋斗目标是错误的,当时掌握政权的是北洋 军阀而不是资产阶级。
③说明中共二大对我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已经有
比较明确的认识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20000多名工人举行总罢工, 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
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重要作用。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什么是五四精神?
(1)开放精神,“五四”运动不仅是开放意识的积极 成果,而且是开放意识的新觉醒。
(2)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那种前所未有的民族意 识的觉醒和忧患,苦苦寻找能使中国真正走向独立和 发展道路的爱国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奋飞楼
奋飞苑
“奋飞”之名源于萧楚女所做的宣城中学校歌《奋飞曲》
先烈们献出的是鲜血和生命,如果我们后人留不 下一丝记忆,存不住一份感动,那将是极大的耻辱!
说文解字,解读课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新中国诞生(1949年)
本课线索
新 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并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 3、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线索
新 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并
民 (新的领导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因此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 义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他们的斗争尚 处于自发性斗争阶段,难以释放出这个阶级的
1、时间: 2、地点: 3、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确定了
党的奋斗目标;决定了今后党的中心工作; 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共诞生: (一)历史条件: (二)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三)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
焕然一新。
问题探究二: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到底“新”在何处?

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因此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
一、五四运动: 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巴黎和会却决定将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而不归还中国?
为什么国民革命运动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19 1949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资 产 阶 级 领 导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1924年-1927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的十年对峙或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949年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三、国民革命运动: (二)经过: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 整编国民革命军;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2、高潮: 北伐战争 (1)目的: (2)对象: (3)概况:很快歼灭吴、孙主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3、失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资产阶1840年
1919.5.4
1949.10.1
1956年底
资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步)
无产阶级领导 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步)
本课线索
新 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并
民 (新的领导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因此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 中共诞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义 革
(新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奋斗目标) 然一新。


无产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仅仅依靠无产阶 级的力量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吗?


中共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 务之一,于是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这 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仅 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 强大而凶残的敌人的。怎么办?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
当时上海的小偷“罢偷”,(1919年,青红帮在 上海罢市的那一天,由首领召集会议,会上说:“我 辈今日反政府有盗贼行为,则我辈自身,自不当再 为盗贼。”最后决定,无论罢市多少日,所有扒手, 一律停止盗窃行为,若有违背者,按帮规处罚。据 捕房报告,罢市多日内无一件窃案。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名称
旧民主 主义革命
新民主 主义革命
性质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任务
反 帝 反 封 建
领导 指导 奋斗 阶级 思想 目标
资产 三民 资本 阶级 主义 主义
无产 阶级
马克 思主 义
社会 主义
问题探究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它的性质怎么可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呢?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五四果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的关键力量是什么?
问题探究一
阅读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
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 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请回答:
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
——《广州日报》1999年5月4日“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刊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 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
五四运动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还 我
拒 绝 在 和
废 除 二

约 上


签 字
一 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三)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
问题探究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三、国民革命运动: (一)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原因: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 (2)合作方式: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最大能量。怎么办?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共诞生: (一)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共诞生: (一)历史条件: (二)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三、国民革命运动: (三)失败原因:
在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问题探究五:有人说,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为什么不能让资产阶级先 领导呢?等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再由无产阶 级领导不行吗?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