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设备校验规程
jjgs计量设备校验标准

JJG(计量设备校验规程)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发布的一系列计量设备校验标准和规程。
JJG 文件规定了各种计量设备的校验要求,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法定的计量要求。
不同类型的计量设备都有相应的JJG 文件,这些文件通常包括设备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校验程序和标定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JJG 文件和计量设备校验标准的示例:1. **JJG 539-2016 电能表校验规程**:- 适用于电能表的校验,包括单相和三相电能表。
- 规定了电能表的校验程序、测试方法、精度等级和误差限。
2. **JJG 695-2011 水表校验规程**:- 适用于水表的校验,包括冷水表和热水表。
- 包括了水表的校验方法、标定程序和精度要求。
3. **JJG 610-2005 计量标准器校验规程**:- 适用于各种计量标准器的校验,用于检查和校准其他计量设备。
- 包括标准器的校验程序、校准方法和精度等级。
4. **JJG 589-2012 秤量仪校验规程**:- 适用于各种称量仪器的校验,如电子秤、机械秤等。
- 规定了称量仪器的校验方法、标定程序和精度要求。
5. **JJG 641-2007 压力计校验规程**:-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计的校验,包括差压计、绝对压力计等。
- 包括压力计的校验程序、测试方法和误差限。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JJG 文件,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计量设备。
根据具体的计量设备类型和用途,你可以查阅相关的JJG 文件,以了解相关的校验标准和规程。
这些标准和规程有助于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法定的计量要求。
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校验规范

编写
审核
批准
深圳市亿松远东实业有限公司
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校验规范
文件编号
QW011
版本
Rev.00
页数
第1页共2页编制日期Fra bibliotek2015.01.01
1、目的 对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内校的控制原则、内容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中 与质量有影响的所有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校准。 3、职责 工程部负责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定期校准,生产部协助。 4、作业程序 4.1 工程部根据每件计量设备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检定周期,并且按时校准/检定,超过校准/检 定周期的计量设备不能作为合格计量设备使用。 4.2 在检测周期内发现计量设备出现故障,立即停止使用,使用人员通知质检处理,对修理后的 性能重新检定和校准。 4.3 工程部统一管理每件计量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单、历次送检情 况记录、检定记录或检测报告等,长期保存。 4.4 检测设备上都应在明显部位有明确标识,包括“合格”、“准用”、“不合格”。 合格:适用于有计量检定规程的,经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用绿色标签。 准用:适用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而按校准规范校准的测量设备也用绿色标签。 不合格:适用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用红色标签,标示禁止使用。 5、钢尺、卷尺校准步骤 5.1 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 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 尺的刻度。 5.3 卷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用卷尺零点勾住钢尺的零点的一端并贴 紧钢尺。 5.4 分别核对被校尺和基准钢尺的刻度,核对点100mm、500mm、1000mm、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 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内,两尺读数之差,100mm 时允许误差±1.0mm;500mm时允许误差±1.0mm;1000mm时允许误差±1.0mm。 5.5 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出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按1000mm每分段校准,将卷尺全都拉开,先校 准前1000mm,记录数据;再在卷尺1000mm点划一条细小的横线,用钢尺零点对准该条横线,按上述 方法核对数据后记录,依次校准下去,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内, 最大允许累积误差为±2.0mm。 5.6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且卷尺的累积误差在±2.0mm范围内),判 校准合格。 6、游标卡尺校准步骤 6.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 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6.2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6.3 先用封样卡尺测量量块外径,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 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相应栏目内,然后用被检定卡尺测量同一量块同一部位,连续测量 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相应栏目内,然后和封样卡尺所测数据相比 较,误差小于±0.02mm为合格。 编写 审核 批准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1.目的:确保关键计量设备达到规定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稳定度并符合预期要求。
2.范围:计量器具流转的全过程。
3.责任人: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检定人员、计量设备使用人员。
4.内容:4.1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4.1.1企业应根据计量检测管理的要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区别管理,全面监督”的管理办法。
计量设备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编写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对计量设备进行统一编号,按编号将计量设备登记,编制“计量设备管理台帐”。
4.1.2计量设备均须按A、B、C三类管理方法进行分类管理。
4.1.2.1A类计量设备:企业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标准器及标准物质),<<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方面的,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设备管理目录的计量设备列入A类管理。
4.1.2.2B类计量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工艺控制检测中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企业内部核算的能源、经营管理等方面所使用的计量设备,以及其它对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器具等列入B类管理。
4.1.2.3C类计量设备:固定安装与设备配套难以拆装的计量设备,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计量设备,性能稳定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损的计量设备,国家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的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设备列入C类管理。
4.2.计量设备性能的确认:4.2.1企业可以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及具体使用情况,对不同管理类别的计量检测设备,分别采用检定、校准、验证的方法进行管理,以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4.2.2对有强制检定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由上级计量部门定时、定点检定;其它计量检测设备可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技术指标或是否处于满足预期要求的状态进行确认和评定。
4.3.检定、校准与验证的分类:4.3.1入库验收检定:应检查计量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及标志是否正确,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等是否齐全,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计量设备的外观(无撞击,无破损)等,必要时还需对检测误差等项目进行检定或全项目检定。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一、引言本规程旨在规范计量设备检定过程,确保检定结果准确可靠。
凡参与计量设备检定的相关人员均应按照本规程执行。
二、检定前准备1. 检定人员应对待检计量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其测量原理、技术参数等。
2. 检定人员应检查待检计量设备的外观,确保其无损坏、污渍等现象。
3. 检定人员应查阅相关标准规范,并准备好相应的检定仪器和工具。
三、检定操作流程1. 检定人员应按照检定标准的要求,连接待检计量设备和检定仪器。
2. 检定人员应按照检定标准的要求,对待检计量设备进行零点调整。
3. 检定人员应按照检定标准的要求,对待检计量设备进行校准。
4. 检定人员应按照检定标准的要求,记录待检计量设备在各个测量点上的检定结果。
5. 检定人员应对检定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待检计量设备是否合格。
6. 如发现待检计量设备存在问题,检定人员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的修理或更换。
四、检定结果处理1. 检定人员应根据检定结果,填写相应的检定报告,并签名确认。
2. 检定报告应包括待检计量设备的信息、检定结果、评估结果等内容。
3. 检定报告应报送给相关部门或单位,并留存备案。
五、检定记录管理1. 检定人员应将检定过程中的所有记录进行归档,包括检定报告、原始测定数据等。
2. 检定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保存,以备后续查阅。
3. 检定记录应进行保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设备维护与定期检定1. 检定人员应定期对已检定的计量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2. 检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周期和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
3. 检定人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故障的计量设备,确保其正常可靠运行。
七、附则本规程是对计量设备检定操作的详细规定,凡涉及略有不符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但必须保证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总结本规程从检定前准备、检定操作流程、检定结果处理、检定记录管理、设备维护与定期检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通过严格执行本规程,可以确保计量设备检定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计量设备的正常使用。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一、检定设备的准备工作1.检定设备的校准和检查:据检定项目确定,准备好相应的检定仪器和标准器等设备。
2.清洗并检查被检设备:检查并记录被检设备的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应用范围等信息,检查设备的使用寿命、机械、电气、工艺等状况,并清洗设备表面和内部的氧化物和污垢。
3.保证被检设备已停止工作:在检定前,必须使被检设备处于关闭状态(电源源不接通状态),并将电源插头从插座拔出。
4.选择检定地点:在符合被检设备需要的温度、湿度条件的场地进行检定。
二、检定操作流程1.检定仪器的检查:按照相关规定对检定仪器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校准。
2.根据被检设备的种类和检定项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检定仪器和标准器。
3.将标准器校准到检定要求的误差范围内,准备好检定记录表、数据处理表等。
4.进行检定测试:先检查检定仪器的使用情况,然后按照检定项目的要求,对被检设备进行测试。
顺序依次是:功能测试、外观尺寸、温度测试、时间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质量和其他物理性能测试。
5.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检定数据打印并整理到数据处理表中。
对检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被检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果要求符合要求,则将检定记录填写到检定记录表中。
如果未达到标准要求,则应及时调整或维修被检设备,并重新进行检定。
三、检定操作要点1.为确保检定操作的准确性,避免操作过失,从检定过程的开始到结束,必须仔细的进行记录。
2.检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检定项目的要求进行,对被检设备进行合理的使用,避免过度操作及过度负载,加强压力、力度等值的控制。
3.对于检测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认真对待,及时改正和弥补。
4.检定结束后,应检查检定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确认,以确保检定设备正常。
5.对检定结果的记录应准确无误,每条检定记录必须符合实际检定操作过程,并在检验记录表中进行记录,确保有效性。
以上就是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计量器具自校规程

附录A
计量器具自校规程
按照ISO9001:2008质量体系要求,确保在用计量设备的准确,特制定此规程。
我公司自校计量器具主要有:量筒,滴定管,吸管等。
一.校准方法:
1.将待校准的玻璃仪器及带盖的玻璃容器彻底洗刷干净,在烘箱中干燥并冷却后,将玻璃容器在万分之一天平上秤重,记下秤重数值(容器重)。
2.将待校准的玻璃仪器装满蒸馏水,准确至刻线,然后移入玻璃容器内,盖好盖子,在万分之一天平上秤重,记下秤重数。
(总重)
3.测量蒸馏水的温度,查出相对温度下的比重。
3.计算:
总重-容器重
容量=
蒸馏水的比重
如果计算的数值与标准值相同,则此仪器为准确。
如果计算的数值与标准值不相同,则此仪器为不准确,须重新标定后方可使用。
以上计量器具的校验周期为每3年一次。
新增加的仪器须经过校准后才能投入使用。
计量器具自校验规范

计量器具自校验规范一、计量设备自校规程1、目的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校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检测设备内校的控制原则、内容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中与质量有影响的所有检测设备的校准。
3、职责权限技术质量部负责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
4. 工作程序4.1技术质量部根据每台计量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检定周期,由技术质量部按时校准/检定,超过校准/检定周期的计量设备不能作为合格计量设备使用。
4.2在检测周期内发现计量设备出现故障,立即停止使用,使用人员通知上级处理,对修理后的性能重新检定和校准。
4.3技术质量部统一管理每台计量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单、历次送检情况记录、检定记录或检测报告等,长期保存。
4.5检测设备上都应在明显部位有明确标识,包括“合格”、“准用”、“不合格”。
合格:适用于有计量检定规程的,经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用绿色标签。
准用:适用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而按校准规范校准的测量设备也用绿色标签。
不合格:适用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用红色标签,标示禁止使用。
二、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的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
3、校准用基准物质一把经外部具有检验资质单位检定合格的卡尺作为参照对比(简称封样卡尺),一块测试量块。
4、环境条件20℃--25℃5、校准步骤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先用封样卡尺测量量块外径,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相应栏目内,然后用被检定卡尺测量同一量块同一部位,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在《计量器具自效验/检定计录》相应栏目内,然后和封样卡尺所测数据相比较,误差小于±0.02mm为合格。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一、引言计量器具是用于测量和检验各种物理量的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各行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内校(内部校验)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计量器具的内校工作,确保内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内校的目的内校的目的是检验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其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通过内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计量器具的偏差,确保其在测量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内校的方法1.选择校验设备:根据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的种类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校验设备。
校验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准备校验材料:根据内校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校验材料,例如标准样品、校验盘等。
校验材料应具有相对准确度较高且稳定的特性。
3.内校流程:按照内校规程,进行内校的具体操作流程。
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检查校验设备的状态和准确性,保证其正常运行。
准备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确保其处于可内校状态。
–校验:根据内校要求和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校验操作。
记录校验结果,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
–处理不合格:对于校验结果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及时进行维修、调整或更换,确保其符合内校要求。
–记录与报告:记录内校的相关数据和过程,编制内校报告,包括校验结果、不合格处理情况等。
报告应存档备查。
4.内校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内校的周期。
常见的内校周期有日常内校、定期内校和验收内校等。
不同的计量器具可能需要不同的周期来进行内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内校的要求1.计量器具的内校应由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
内校人员应熟悉内校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具备相应的仪器操作和维护能力。
2.内校应在符合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干扰和误差。
内校环境应具备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内校应严格按照内校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为了更好地规范管理本公司水泥生产的全过程,根据行业有关规定及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由生产部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本《监视和测量装置自校规程》。
计量自校人员资质要求计量自校工作人员具备以下条件:(1)自校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仪器仪表、计量设备维修工作三年以上。
(2)熟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仪器仪表、计量设备工作原理及校验方法,懂得仪器仪表、计量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维修方法。
(3)自校人员必须具有判断准确,应急处理仪器仪表、计量设备故障的能力。
(4)自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计量鉴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鉴定人员必须具备自校人员的基本条件且从事电气维修工作五年以上。
并对仪器仪表、计量设备的维护维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鉴定人员必须经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资格证;或有同等工作能力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自校设备校准维护规程(1)为了保证检测仪表检测正常、计量设备计量准确,使用单位应依据《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检测仪表是否完好;计量器具应无卡塞现象,不偏不靠,运行可靠。
(2)检测正常、计量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计量出现异常时应立即联系计量维修工鉴定,经鉴定不合格时应立即校验并做好相应记录。
(3)经校验后,任何个人或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更改相关参数,确保检测、计量准确。
(4)校准后的计量设备,由电气车间自校人员标示。
合格者用绿色“合格证”标识牌。
(5)检测仪表、计量设备应严格按照各个设备校验周期检验。
(6)经生产部相关人员鉴定,不合格的计量设备出具黄色“降级使用”牌,经电气车间抢修后仍不合格者,出具红色“禁止使用”牌,并停机检修。
(7)始终保持检测仪器仪表、计量设备上标识清晰、明显,易于识别。
CO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1)CO分析仪正式投入使用时,应充分开机预热一小时后进行。
(2)检查气泵工作是否正常。
气体通过LZB-3流量计时,浮子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3)检查探头无堵塞或破裂漏气现象。
(4)检查采样管气路及接口封闭良好均无漏气现象。
(5)如采样管路的环境温度低于0℃,则应加热取样管路,以防止积水结冰堵塞管路。
(6)为保证分析仪对气体分析的准确性,确保进入分析仪的被测气体温度一般应保持在3.5℃-5℃之间。
为提高冰柜对气体的恒温效果,请不要随便打开冰柜柜门。
(7)为确保CO分析仪使用精度(CO≤±1%跨度/周),系统设备的短期维修停运,请不要关闭CO分析仪。
(8)为确保电除尘器工作中安全可靠,根据窑尾烟气中CO气体的组分含量与窑尾标准气组分含量(mol/mol)CO 2.00%相比较。
(煤磨中CO气体的组分含量与煤磨标准气组分含量(mol/mol)CO 1897×10-6相比较);检测仪能适时根据CO实测信息显示报警或切断除尘器高压静电。
CO检测仪设定报警值为1.0%,当检测数据超过1.5%时,电除尘器控制跳闸。
严禁CO 百分比超出设定上限值跳闸后,再次起动高压静电,除尘器中待烟尘CO 含量降低后再投入运行。
仪器、仪表安全操作规程一、热电偶操作规程(1)使用前检查热电偶管壁与偶芯绝缘良好。
(2)检查热电偶与变送器之间接线牢靠。
(3)更换新热电偶时要一段一段慢慢插入烟室,使热电偶逐步升温,避免热偶一次深入烟室后,温升剧烈损坏偶芯。
(4)经常清理热电偶管壁物料粉结皮,确保温度传递准确。
二、电压仪表操作规程(1)电压表和互感器的误差不超出规程要求,即0.5级电压表配用0.2级互感器,1.0--2.0级电压表配用不低于0.5级互感器。
(2)电压表的极性、组别、倍率、变压比应正确。
(3)电压表互感器的接线必须正确。
(4)电压表应安装在干燥、无强磁场,不受振动并尽量在明显的地方便于读数。
(5)电压表应垂直安装,允许偏差不超过2°。
自校计量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一、皮带称操作规程(1)检查皮带有无跑偏、断裂现象。
(2)检查称架有无卡塞、确保称体灵活。
(3)严禁人体或超出传感器负荷的物体压在称量段上,以免十字簧片扭伤或传感器损坏。
(4)称体长期停用时支起称架撑杆,传感器处于不受外力状态,使用前放下称架撑杆。
(5)开机顺序如下;总电源……控制器……变频器启动……中控操作(6)关机顺序与开机顺序相反(7)停电时,将控制器及变频器电源断开。
(8)计量称为确保计量精确要进行周期检验,严禁超检定周期使用。
二、包装微机操作规程(1)使用前检查称体机构有无卡塞或异常。
(2)开启供电电源。
(3)按“启动”键开启微机电源。
(4)设定上、下限称重范围并清除累计值。
(5)当显示“0.00”时即可工作。
(6)不用时应切断微机电源,以延长使用寿命。
(8)经常检查机械称并用砝码周期校验,严禁超检定周期使用。
CO检测仪校验规程一、所需器具:标准气G(CO/N2)一瓶。
二、校验检测仪的技术指标:测量精度:≤±1%跨度/周。
三、校验方法(1) CO零点校正:用空气作仪器的零点气,按下分析仪零点校正按健“Z”接通零点气路进行CO校零,观察压力表指示,输出压力应为0.02Mpa,调节NV调节阀,使零点气流量为50l/h,观察检测仪CO零点显示值,如果有偏差,可调整前面板上的零点调节电位器,予以修正,使显示为零。
(2)CO跨度校正:将标准气(CO/N2)用软管接入跨度通道入口,打开标准气瓶G1(CO/N2),调节气瓶上减压阀,使输出压力为0.2Mpa。
释放“Z”键,按下面板上“E”键,跨度校正通道接通,调节NV调节阀,使标准气流量为50l/h。
观察检测仪CO跨度显示值,如果显示值与标定值有偏差,可调整CO检测仪的跨度电位器,予以修正使显示值与标定值相一致。
释放“E”键,按下“Z”键,检测仪回零,重复校零和跨度三次以上,确认CO检测仪的零位和跨度已校正好后,关闭标准气瓶G的总阀,让检测仪回零运行。
(3)窑尾标准气组分含量(mol/mol)CO 2.00% ;煤磨标准气组分含量(mol/mol)CO 1897×10-6。
如果窑尾检测仪校验误差在(±5%);二期煤磨检测仪校验误差在(±0.8%)范围内均属合格,可继续使用,否则停止使用。
四、校验周期:每月一次(出现异常及时校验)。
五、校正后填写现场标识(合格证)(注明校验日期、有效期和校验人),做好校验记录。
六、校验人员:由本车间经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资格的人员按照校验规程中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校验并做好记录。
温度仪校验规程一、校验所需仪器:经过校验合格的热电偶(标准热电偶)二、校验所需仪器的技术指标:精度±10℃。
三、校验方法(1)校验时保证室温20℃、湿度60%的条件。
(2)开启校验仪器,通电预热30分钟后,将校验好的标准热电偶和被校验的温度仪(热电偶WRN-130)放入同一管式电阻炉,将温度控制台的温度控制仪设定为400℃恒温,观察被校温度仪(热电偶)所显示的温度与标准热电偶的温度误差,做好记录。
将温度控制仪温度调整到600℃时恒温,观察温度被校仪表与标准热电偶的温度误差,做好记录。
再将温度控制仪温度提升到800℃时恒温,观察温度被校仪(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的温度误差,并做好记录。
如果温度仪(热电偶)温度误差在(±2℃)范围内属合格,可继续使用,否则停止使用。
三、校验周期:三个月。
四、校验人员:由本车间经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资格证的人员,按照校验规程中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校验并做好记录。
电压仪表校验规程一、校验所需仪器:标准信号校验仪二、校验所需仪器的技术指标:精度±0.5V。
三、校验方法(1)校验时保证室温20℃、湿度60%的条件。
(2)开启标准信号校验仪器,通电预热10分钟,然后接入被校验电压仪表。
(3)将标准信号调至40V,观察电压仪表显示值,读出误差值,并做好记录。
(4)将标准信号调至60V,观察电压仪表显示值,读出误差值,并做好记录。
(5)将标准信号调至80V,观察电压仪表显示值,读出误差值,并做好记录。
(6)如果每次校验结果在误差(±2.0V)范围内属合格可继续使用,否则停止使用。
四、校验周期:正常情况下检验周期为12个月,当操作工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校验,并做好相应记录。
五、校验人员:由本车间经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资格证的人员,按照校验规程中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校验并做好记录。
皮带秤校验规程一、校验所需器具:经过校验合格的标准砝码(5只10公斤砝码)。
二、校验所需砝码的技术指标:四等砝码三、校验方法(1)校验时关闭闸阀,彻底清除皮带及秤体间物料,调正皮带、调整秤体称量段灵活,无卡塞,调预压力正常。
仔细检查电气部分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标定,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处理,直到全部正常,再做标定。
(2)去皮:开启皮带称进行去皮操作。
经多次去皮,观察每次所得参数一致时去皮结束并保存。
(3)标定:将5只10公斤标准砝码按照相同间距均匀的摆放在被标定称体的皮带中间,在微机上设定好给定料量50Kg,启动皮带秤观察微机显示的重量,若微机显示50±0.1kg,说明此秤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合格,做好记录。
如果微机显示不在50±0.1kg范围内,那么此秤已超出允许误差(±0.1kg)应重新进行标定,并做好校前实际下料记录,重复以上过程调整微机参数观察微机显示,直到微机稳定显示50±0.1kg时,校验结束并做好记录(校后实际下料量)。
校准后,做好记录,并做好现场标识(注明校验日期、有效日期、校验人)。
四、校验周期:正常情况下生料配料皮带秤校验周期为1个月,水泥配料皮带秤校验周期为3个月,出现异常及时校验。
六、校验人员:由本车间经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资格证的人员按照校验规程中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校验并做好记录。
包装微机校验规程一、校验所需器具:经过校验合格的标准砝码(5只10公斤砝码)。
二、校验所需砝码的技术指标:四等砝码三、校验方法(1)校验前停止包装机,清扫物料,调整好秤体。
应仔细检查秤体是否灵活,电气部分是否正常,如果有异常应及时处理,直到完全正常后,方可标定。
(2)将5只10公斤标准砝码依次放在秤体上叠加成50kg砝码,设置好微机上限50.5kg和下限49.5kg,并且观察微机显示是否是50±0.1kg,如果是50±0.1kg,将砝码移去。
如果不是50±0.1kg做好记录(校前重量),并对秤体进行校验。
校验时,叠加的标准50kg砝码放在秤体上,当包装微机LED显示不是50±0.1kg,打开微机后盖,调整拔码开关,同时观察LED显示,直到显示50±0.1kg,调整结束。